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2014瑞丽掠影(四)——“一寨两国” [打印本页]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17 16:19
标题: 2014瑞丽掠影(四)——“一寨两国”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4-8-31 20:40 编辑

     2014瑞丽掠影(四)——“一寨两国”
   瑞丽银井村因中缅国境线从村寨中穿过,让一个寨子分属两个国家形成的的景点是瑞丽坝子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2月9日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游览了这里。

   具有傣族民族特色的景点大门。




    在这里,中缅两国的国境线从瑞丽江中心线移到了江北岸,原来的傣族村寨被一分为二,分属中国和缅甸。位于中国一侧叫银井村,位于缅甸一侧的被称为芒秀村。

景区内各景点的指路牌。

   在这里的商业街上也有不少小摊点。我们遇到了一只粘人的小八哥鸟,围着我们几个人跳来跳去,给它照相他也不怕,很好玩。这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的瑞丽卡郎也是八哥鸟的天堂,那时的野外经常见到一群群的八哥鸟。今天在这里还能看到它,我感到很亲切,也十分惊奇。

    离景点大门不远就是著名的中缅71号界碑。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其貌不扬、普普通通的界碑,它在瑞丽的历史上曾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在当年,也是我们知青心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充满诱惑力的地方。在六、七十年代,这里曾经是缅甸共产党的红色根据地,解放区。当年,这里曾经设立有缅共人民军的征兵站,不知有多少知青就是从这里跨过国境线去了缅甸参加世界革命。赶这里的街子也是我们所说的“赶外国街”,也不知有多少知青偷偷地跑过去就是为了想看看这里所谓的外国是什么样和带回那些诱人的外国货。   

    现在,支援世界革命的历史早已终结,“看外国”也不用偷渡了,两国边境恢复了正常的和平景象。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17 16:40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4-8-18 15:17 编辑


   这里的一口老井,已成为景区里的一个著名的小景点。游客们都爱在这里照相留影。

  “共饮一井水,胞波情无限”

    这条干涸的小水沟就是一条国境线,左边是中国,右边是缅甸。中国这边有一个吡啷在打扫卫生,缅甸一边好象很久没有打扫了.

  “一秋荡两国”

   这个秋千刚好在国境线边上,只要把秋千荡起来,你一定就会越过国境线了!

   这块石头让我一定要了解一下缅甸的国花“龙船花”是什么样!

   这位吡啷告诉我她家旁边的这棵树就是龙船花。

  缅甸国花:龙船花。

  没想到,缅甸的国花龙船花竟然也像缅甸这个国家一样这么普普通通、朴实无华。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17 16:55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4-8-18 15:11 编辑


   国境线对面的缅甸芒秀村。从建筑看,缅甸村寨还比较落后。

  前往景区另一端经过一片火龙果种植区。

  佛教护经使者典故雕塑。

   泼水广场。可能到泼水节时,这里才会很热闹吧。

   景区仿制的柚木竹楼,旁边栽种的即是柚木树。柚木是缅甸特有的热带优质木材,大多用来造船。我们当年在边疆时,当地的牛车轮子一般也是用它来制作的。建造这样的一间房屋,木牌上称造价要超过两万元人民币。



  一井两国。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17 17:07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4-8-18 15:12 编辑


    这里展示了一个缅甸树化玉标本。树化玉是缅甸的一种珍贵的矿藏,它是由亿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树木经矿物质浸透矿物化后形成的,它的质地很像玉石,因此被称为“树化玉”。这块树化玉就是原生树木的一节枝干。前些年,这种树化玉从瑞丽口岸进口量很大,现在缅甸政府为保护这一宝贵资源,已经禁止出口了。

  具有缅甸建筑特色的竹楼

   这一排标有赌石房和各类商品名称招牌的房子现在都关着门,看来旅游景点的商品销售不太好也只有关门了事。

   景区一角。

  景区一角

   景区内的玉米地,背后的山应该是瑞丽的孟秀山。

   从这里看到的瑞丽坝子

   估计对面的村寨应该是缅甸的村寨,后面的山是缅甸的山了

    据称这条用圆形小块缅玉铺成的线条是一条国境线,我想,这应该是一条象征意义上的国境线吧。

   仔细看,这些圆形小块的确是缅玉,但它应该是低档的玉石加工后剩下的边角余料做的。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17 17:23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4-8-20 00:23 编辑


   景区内的芒秀大金塔

  这是邓贤题写的“一塔佑两国”。邓贤是当年支边到德宏陇川的成都知青、著名作家。

   景区内的螺丝塔(缅甸特有的一种佛塔)

   螺丝塔旁也有一个满足年轻人需求的娱乐项目:越水溜索。

“ 一桥跨两国”。据称这座桥用了7777块缅玉,堪称世界上最贵的玉石桥。

   桥面上一些玉石块已经没有了,也可能被人们拿去作纪念品了。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17 18:08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4-8-18 15:15 编辑




  “这条玉石国境线长423米,用了5068块玉石,为全世界最贵的国境线”



   这两棵小榕树 被称为“一树两国”。
   走到这里,我们游览的景区基本上就快走完了,这时,我才发现,我们今天走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人工景点,那些所谓的玉石国境线、一屋两国等其实都是象征性的。在收门票的景区内好像除了只有几户傣家人外,基本没有进入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这让我感到到非常失望,有一种被忽悠了的感觉。
   不过,静下来想想,这也许是一个景区开发没有办法的办法:旅游者都很想看看旅游地人们的传统和真实的生活,但如果真的大量的旅游者进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后,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和干扰到当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如果老百姓真的去适应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的话,那么老百姓就又会演变成商人,正如我们在大部分旅游景区看到的一样当地人要么被外地商人取代,要么自己变成了商人,这和人们当初的愿望又是背道而驰的。
    傣族,是一个十分淳朴、温和、善良的民族,他们有着让人称赞的优良传统,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去影响和改变它。今天,瑞丽一寨两国景区的开发形式虽然不能让我们看到傣家人的真实生活而令人满意,但它却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傣家寨人的传统和正常生活状态,这点也许是可取的。

    为了能看到傣家寨真实的一寨两国现状,我在网上找到了这张照片。配文是这样说的:这个奇特的一院两国景点,位于中缅边境瑞丽市屯洪寨边的傣族农民项补家里,他家院中立着中缅边界上的84号界碑。他家的客厅、卧室在缅甸,他家的厨房、卫生间在中国,形成了他家吃饭在中国,睡觉在缅甸的奇特现象。

   我们在离开景区前,经过这里的荷塘,可惜还不是满塘翠绿荷花盛开的季节。想象中,到那时,这里一定会很美。

    这是1957年12月14日中国副总理陈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下的诗,赞颂中缅两国间的胞波友谊。“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愿瑞丽江两岸的中缅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友好相处,胞波情谊世代相传。
                                                                                    完                                                                                                                                2014.5.15



作者: 雷午寨主    时间: 2014-8-20 09:37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4-8-20 09:51 编辑

谢谢“瑞丽江边”!
   谢谢你拍了那么多关于银井寨子的照片!真是今非昔比了,往日破败杂乱的寨子,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变成了一个旅游之地。
   记得09、10年回去时,正在修瑞丽到雷允的公路,正好修到银井,那里路窄,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看来大概整条公路都修好了。原来我们在时,那条路是碎石路,又窄又烂,一下雨就是满地的大坑。95年回去,就已经修好了柏油路,但还是很窄。现在由于要建通往印度洋的大通道,一切都变了样。一定要回去看看那里的变化。
挂一张我当年在银井的老照片:

psuCA9UJ71B银井界碑.jpg (79.42 KB, 下载次数: 1)

70年代

70年代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4-8-24 08:56
谢谢雷午版主的补充灌水!尤其是您那张珍贵的70年代的老照片,让人感叹40年间边界、边疆、国家、社会和人生的巨大变化!
作者: 送你阳光    时间: 2015-1-10 20:26
请问(三)到哪去了呢?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5-1-12 10:03
本帖最后由 瑞丽江边 于 2015-1-12 10:05 编辑
送你阳光 发表于 2015-1-10 20:26
请问(三)到哪去了呢?


    刚看到“送你阳光”朋友的跟帖,还以为是“送你阳光”朋友不够细心没找到呢。但当我仔细地反复找了几遍后,才发现的确“2014瑞丽掠影之三——畹町记忆”这篇文章不见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篇文章帖的消失?希望雷午版主和网站管理员能帮助找一下原因,看看是否能恢复这篇文章帖子的原貌,谢谢!
    最后,真诚感谢“送你阳光”朋友的提醒和关注!

作者: 送你阳光    时间: 2015-1-12 10:07
瑞丽江边 发表于 2015-1-12 10:03
刚看到“送你阳光”朋友的跟帖,还以为是“送你阳光”朋友不够细心没找到呢。但当我仔细地反复找了几遍后 ...

在旧版论坛中找到了!应该谢谢你,在你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分别47年的老同学孙英!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1-12 21:22
瑞丽江边 发表于 2014-8-17 18:08
“这条玉石国境线长423米,用了5068块玉石,为全世界最贵的国境线”

开眼界长知识~  谢谢楼主。
作者: 雷午寨主    时间: 2015-1-14 19:49
      我看到了“送你阳光”问“2014瑞丽掠影 3——畹町记忆”去哪儿了?的帖子。我也很奇怪。
    我会去问后台是究竟怎么回事。
    现在我把“瑞丽江边”的原文链接,贴在下面,请朋友们去欣赏。
链接地址:
http://blog.163.com/dzh_5310/blog/static/3433536720143832759362/
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感歉意!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5-1-15 11:58
送你阳光 发表于 2015-1-12 10:07
在旧版论坛中找到了!应该谢谢你,在你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分别47年的老同学孙英! ...

    很高兴你能在我的文章里看到分别47年的老同学孙英!
    我们要感谢网络!感谢中国知青网!感谢彩云之南成为我们知青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5-1-15 12:05
雾梦 发表于 2015-1-12 21:22
开眼界长知识~  谢谢楼主。

谢谢“雾梦”的关注、跟帖!中国知青网是我们知青朋友们了解社会和世界的好平台!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5-1-15 12:10
雷午寨主 发表于 2015-1-14 19:49
我看到了“送你阳光”问“2014瑞丽掠影 3——畹町记忆”去哪儿了?的帖子。我也很奇怪。
    我会去 ...

    谢谢雷午版主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雷午版主为读者所做的这一切!辛苦了!

作者: 送你阳光    时间: 2015-1-15 14:51
(三)在旧版论坛中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3&Id=103173

这就是1967年文革时我们小学同学在天安门前的合影,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英。
后排左4是孙英,右1是一川枫叶,前排右2本人。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5-1-16 11:52
送你阳光 发表于 2015-1-15 14:51
(三)在旧版论坛中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3&Id=103173

这就是1967年文革时我们小学 ...

      谢谢您发来的老照片,它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激情燃烧岁月中的青春形象,让人感到亲切,也使人感叹时代、人生、岁月、友谊......
    谢谢您发来的这张珍贵的照片。只可惜,孙英那里还没有网络无法及时分享。您的照片上还有网友同学,如果你们都能在网上相聚、交流该多好啊!希望您们能早日联系上!

作者: 送你阳光    时间: 2015-1-16 14:07
瑞丽江边 发表于 2015-1-16 11:52
谢谢您发来的老照片,它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更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激情燃烧岁月中的青春 ...

是呀,大部分失联,还有两个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现在算上孙英只有五个人联系上了。
作者: 雷午寨主    时间: 2015-1-18 11:31
    孙英是我们弄岛分场的传奇人物,回到北京后,又返回瑞丽。这是我们瑞丽北京知青中唯一的一个。当年我们在乡下时,虽然在一个营,由于距离太远,三队的北京同学虽然大多都认识,但只是一面之缘。我曾几次下连队,住在三队,也无缘相识,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了。08年知青又重聚之后,三队的同学和我联系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同学,孙英更是没来往过。几次回瑞丽,也无缘去卡朗看他,只听说他在那里搞种植。亏得“瑞丽江边”去过那里,又有联系。才勉强联系上了。今年,一定要去瑞丽看望他一下。
    同学相聚,是我们晚年的最大乐趣。我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聚会都积极参加。09年小学同学聚会,集合地点订在小时候去的最多的紫竹院,我在门口转了半个多小时,没见到认识的,后来,一个与大家都有联系的同学来了,一说起来,好几个同学都早来了,一直在门口转来转去,几次“相面”都感到不对,所以没敢相问。想来确实好笑。其实,只是分别的岁月太久,小时候的模样都变得面目全非了。你想,从1962年分别,到2009年相聚;从十二岁的小孩儿,到六十岁的老人,如果一直没见面,谁敢贸然相认呢?怪不得“……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怪不得几个来的同学说我:“记得你是白白净净的小圆脸,怎么变成了长脸的呢?”哈哈……岁月不饶人,谁让咱们都老了呢。
    祝贺你们同学联系上了。我等着看你们重聚的照片!!

    也谢谢“瑞丽江边”的热心帮忙,促成了你们的同学重新联系上!!

作者: 送你阳光    时间: 2015-1-18 17:07
雷午寨主 发表于 2015-1-18 11:31
孙英是我们弄岛分场的传奇人物,回到北京后,又返回瑞丽。这是我们瑞丽北京知青中唯一的一个。当年我们 ...


呵呵,看来朋友和我们是同一届了。
别说你们近50年后再见不相识,就连我们中学同学分别不到三十年再见时大家都认不出我是谁了,幸亏中学班主任的提醒,大家才想起我是来。呵呵
周末愉快!
作者: 雷午寨主    时间: 2015-1-18 18:31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5-1-18 18:34 编辑
送你阳光 发表于 2015-1-18 17:07
呵呵,看来朋友和我们是同一届了。
别说你们近50年后再见不相识,就连我们中学同学分别不到三十年再见时 ...


    是啊,我们1991年初中同学第一次聚会,在39中(班主任已经调到那里了),全班52人,来了43位,可见同学的情谊还是深厚的。(有两个同学奔走了一个月,到处跑,才促成的)。那天,班主任看我容貌的变化还不大,就让我一直站在校门口,当招牌。果真,同学们还都能认出我来,远远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而我却有几个同学的名字,怎么也想不起来,或者是“张冠李戴”喊错了。你想,咱们65年毕业,到91年,也有26年了,看到还有那么多的同学能认得我,实在是个幸事。不过也说明: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大概也长得的很“着急”,后来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分别后的26年间才变化不大。    哈哈……,……

作者: 瑞丽江边    时间: 2015-1-22 00:12
送你阳光 发表于 2015-1-16 14:07
是呀,大部分失联,还有两个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现在算上孙英只有五个人联系上了。 ...


很高兴看到你已经和孙英老师联系上了!几十年的分别现在重新联系上可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网络帮了大忙!更是你们的同学情谊和真诚所致!同学情谊,值得珍惜!恭贺你们!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