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从北京到延安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6-26 22:56
标题: 从北京到延安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6-27 07:22 编辑

           从北京到延安
从北京到延安
千里路遥远
告别了父母离别了家乡
谁想到有今宵
望山山高入云
望水水向东流
想请河水捎封信
苦闷在心头
度一日如同一年
刨不完的荒草山
岂止是三条羊肠小路
吃水更艰难
三更就起身
半夜不能眠
没米没柴没油没盐
生活难熬煎
昨夜晚我梦见
妈妈坐在我身边
轻轻抚摸着孩儿的瘦脸
泪水撒胸前
孩儿来时多胖圆
如今瘦得多可怜
睁开双眼四处一看
原来梦中见
中秋节月儿圆
我伴着朋友上山
小妹我与你远隔千里
从此难相见
往日多少欢乐
如今多么凄惨
你我的心情都一样
伤心后还要把活儿干
多少泪洒心间
日夜盼望把家还
妈妈的身影慈祥的笑脸
我梦中常相见
苦难也要有个头
噩运也要有个完
幸福的生活向我们招手
一定会团圆!
                          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314

CIMG4055.JPG (43.54 KB, 下载次数: 37)

CIMG4055.JPG

作者: 紫嫣墨韵    时间: 2015-6-27 09:57
苦难也要有个头

噩运也要有个完

幸福的生活向我们招手

一定会团圆!

拜读了!问鼠哥好!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6-27 13:23
http://player.56.com/v_NjEyODI1MzM.swf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6-30 13:20
紫嫣墨韵 发表于 2015-6-27 09:57
苦难也要有个头

噩运也要有个完

  嫣姐你好,鼠哥说:你回京邀请你来鼠洞做客。
作者: 油馍馍    时间: 2015-7-2 13:08
问好山杏儿,啥时给咱们大家唱一回“从北京到延安“。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7-4 18:02
油馍馍 发表于 2015-7-2 13:08
问好山杏儿,啥时给咱们大家唱一回“从北京到延安“。

  油馍馍你好,等到知青角聚会时,咱们一起唱。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7-4 18:28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7-4 18:46 编辑

       两个故乡
在我们心中,
北京只是我们出生的地方。
在我们心中,
延安是抚育我们成长的地方。
北京和延安,
都是我们的故乡。
炸酱面,小米饭,
伴随着我们成长。
不论单元楼,还是土窑洞,
对我们都一样。
家的概念,
永远是这两个模样。
听到普通话,
我们是北京城里人,
听到陕北话,
那是我们的家乡音。
因为我们
小时候是胡同里的孩子,
后来却成了山里的娃娃。
这就是我们北京赴延安
知青的特点,
两个习惯,两个风俗,
两种饭食,两种口音,
却集中在我们一人身上。
我们身上双重的特色,
就注定了,
是北京知青,
就永远有两个故乡。
                           诗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317页,作者宝塔区枣园侯家沟大队北京知青秦征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7-4 20:35
"我们身上双重的特色,就注定了,是北京知青,就永远有两个故乡。"


作者: 南泥湾    时间: 2015-7-5 12:07
当年的北京娃不忘陕北老乡情!
作者: 延河水畔    时间: 2015-7-11 12:24
问好山杏儿,问好鼠兄!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7-11 16:45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7-11 17:53 编辑
延河水畔 发表于 2015-7-11 12:24
问好山杏儿,问好鼠兄!


你好,延河水畔,有机会在知青角聚会。祝你夏安!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7-11 17:25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7-11 18:01 编辑

      思念
三十八年来:
我一直思念着侯家沟,
那里有我可爱的乡亲。
三十八年来,
我一直挂念着枣园川,
那里是我第二个故乡。
三十八年来,
我一直想念着延河畔,
那里藏我心中伊甸园。
三十八年来,
我一直怀念着宝塔山,那里给我终生的留恋。
一九六八年的腊月,
皑皑白雪掩盖了陕北山川,
我们一群十几岁的娃娃
孤身来到延安。
是陕北,
想当年欢迎长征红军一样,
欢迎着我们。
是陕北,
像当年收留长征红军一样,
收留了我们。
当年长征
到达陕北的红军不及三万,
北京知青
来延安也恰恰将近三万人。
七十年前延安为全中国
做出了伟大的牺牲,
三十二年后延安又为首都
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要知道,
在这两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也正是延安人民
温饱还不能解决的时候。
我们是在延安乡亲们的抚育下
才勉强地活了下来,
在他们的怀抱中
才算真正长大。
最艰难的日子
是在乡亲们扶持下蹒跚走过。
当年的
一碗黄米饭一口稠米酒,
都是我们
永远难以报答的恩合情。
等我们一个个都长大,
又一个个离开了你们,
留给乡亲们的是不断的回想,
留在我们心中是无尽的思念。
世界上什么叫不图回报,
那就是当年的陕北乡亲!
世界上什么叫无以回报,
那就是今天的北京知青!
当年的我们
都已年近花甲,
儿女也已长大成人,
许多知青还都做了爷爷奶奶。
但我们
面对陕北,
面对延安,
面对乡亲,
永远是
学生面对着老师,
孩子面对着父辈,
一生面对着恩人。
这就是
历史留给我们的痕迹,
这就是
社会赋予我们的定位。
延安乡亲们的下一辈
不会忘了上一辈
有北京知青。
北京知青们的下一代
不会忘了上一代
有延安乡亲。
就让历史这样传承下去吧。
延安和北京---
理不清的情感,
割不断的思念。
三十八年过去,
仿佛就在昨天。
               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318页至322页,作者宝塔区枣园乡侯家沟队北京知青秦征


作者: 南泥湾    时间: 2015-7-13 07:33
水畔好!代问文竹朋友好!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7-18 10:28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7-18 10:35 编辑

       我怎能吃下这碗饭
我怎能吃下这碗饭,
干妈呀,我的好干妈!
留给我的,
一碗米饭金黄,
洋芋酸菜喷香。
留给你的,
一碟苦苦菜,
一碗清米汤,
一个窝头半把糠······
你不要说,
你不要讲,
要不是我碰上,
你不会说,
你不会讲,
你还会像昨天那样,
笑着看我吃的多香······
延安啊,革命的穷娘,
贫瘠的山冈,
枯瘦的胸膛。
给人吃米,自己吞糠,
过去这样,现在这样,
见到三五九旅的老将,
当儿孙的咋有脸讲?!
我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
像婴儿捧着母亲干瘪的乳房······
      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278页,作者延安插队北京知青叶延滨。选自【回首青春】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5-7-20 13:29
      陕北,永远的牵挂!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7-21 20:40
青春经历虽苦难,不忘乡亲养育情!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7-25 17:57
        灯,一颗燃烧的心
穷山村最富裕的东西是长长的夜,
穷乡亲最美好的享受是早早地睡。
但对我,太长的夜有太多的噩梦,
我在墨水瓶做的油灯下读书,
贪婪地吮吸豆粒一样大的光明!
今天,炕头上放一盏新罩子灯,
明晃晃,照花了我的心。
干妈,你何苦为我花这一块二,
要3天的劳动,
值30个工分!
深夜,躺在炕上,我大睁着眼睛,
想我那关在''牛棚''里的母亲.....
‘’疯婆子,风雪天跑30里买盏灯,
有本事腿痛你别哼哼!‘’
‘’悄些,别把人家娃吵醒,
   年轻人爱光,怕黑洞洞的坟!‘’
  干妈,话音很低,哼得也很轻......
阿,在风雪山路上,
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大娘捧一盏灯
天哪,年轻人,为照亮人走的路
你为什么没有胆量像丹柯,
——掏出你燃烧的心?!
        文章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271页,作者:叶延滨来自延安宝塔区北京插队知青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5-7-26 15:51
当年流传很广的一首歌,69年中秋之夜就是这首歌唱哭了多少流落异乡的知识青年!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5-7-26 15:53
中国版的异乡寒夜曲,词曲皆佳可称为上上佳作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8-3 15:21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8-3 15:33 编辑

       我们战斗在延河畔
喝着甜滋滋的延河水,
吃着香喷喷的小米饭,
扛着南泥湾的老鐝头,
我们战斗在延河畔。
挥笔,大批判,
抡鐝,战群山。
延安精神哺育咱呵,
革命先辈在召唤——
叫咱莫忘旧日苦,
叫咱牢记创业难,
叫咱接过革命旗,
叫咱炼副钢铁肩······
毛主席教导记心坎,
圣地延安受锻炼;
踏着英雄的延安路,
一步一步闯新天。
日扶大犁紧加鞭,
夜读光辉‘老三篇’。
一身泥巴两手茧,
一颗红心浑身胆。
打窑洞,垒石堰,
种下糜谷金灿灿,
贫下中农带领咱,
勇挑革命千斤担。
歌声响彻延安路,
滴滴汗水灌秧田,
年年夺得大丰收,
一步一首新诗篇。
红色土地育新人,
棵棵树苗绿满川,
广阔天地任翱翔,
个个炼成钢铁汉。
谁说北京离咱远?
山遥水远心相连。
毛主席指挥咱战斗,
红太阳升起在心间。
延河水呵流不断,
我们战斗在延河畔,
做一辈子延安人呵,
高举红旗永向前!
      本文选自宝塔文典知青卷283-285页,作者宝塔区北京知青邵新、树民。





作者: 志丹双河    时间: 2015-8-4 09:04
山杏儿 发表于 2015-8-3 15:21
我们战斗在延河畔
喝着甜滋滋的延河水,
吃着香喷喷的小米饭,

诗言志!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8-13 16:10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8-13 16:15 编辑

           日子是什么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
是一根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
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
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咳的青杏儿
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
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进地垄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
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硬塞我的喉咙
      本文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296-297页,作者梅绍静宝塔区北京插队知青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8-29 15:43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10-14 14:34 编辑

          追思人生的足迹
  延安枣园知青生活点滴
       挑灯夜书中南海
  村子里安静极了,偶尔传来几声狗叫。一觉醒来窑洞灯光依然亮着,我轻轻翻过身只见周总理的侄子周秉和盘腿坐在炕上,在那张不足两平尺的小炕桌上,用毛笔写着什么。我问他干吗不休息,他说睡不着。当时我还有点不解,写就写吧,还用毛笔,多费事。哪知道,那是一封飞向中南海西花厅的信。他真实地反映知青的情况,真实反映了延安的现状。正是他反映的情况得到了中南海的关注。北京专门派来管理知青工作的北京干部,北京市实行对口支援,满载物资设备的车队奔向延安,延安钢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延安大地上。[待续]
     本文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134—135页,作者;宝塔区枣园镇枣园大队北京知青王嘉俊

作者: 延安老插友    时间: 2015-9-1 10:28
好诗,,

作者: 烛光    时间: 2015-9-2 12:56
好美的山杏,好浓的乡情,好朴实的文笔,好动人的故事。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9-3 17:02
   谢谢烛光大哥的赞美,有时间常来呀!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9-5 20:14
山杏儿 发表于 2015-8-29 15:43
追思人生的足迹
  延安枣园知青生活点滴
       挑灯夜书中南海



这位作者同学是我们班的,等待他的下文。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9-12 14:46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9-12 14:49 编辑

  全国农林专家来了,洛川苹果基地等一批农林改造项目在延安的沟沟岔岔开花结果,延安建设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时期。当周总理得知延安人民尚未解决温饱时,动情地说过,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现在还吃不饱肚子,我作为总理,心里很难过。当他陪同外宾来延安访问时,问延安的同志能不能实现粮食产量三年翻一番。当得到满意的答复时,周总理让服务员倒上酒,一饮而尽。此时此刻有谁知道周总理已是癌症晚期,根本就不能喝酒。延安人民还没来得及向总理报喜,他老人家已离我们而去了。[待续]
       作者:延安枣园大队北京知青王嘉俊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9-14 07:29
山杏儿好,前年我们找王嘉俊玩,他告诉我们在山东海边写东西,可能就是这些回忆录吧。谢谢山杏儿,帮我们找到了老同学和共同的那些回忆。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10-13 16:10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10-14 14:35 编辑

       过革命化的春节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之情不免让许多知青思想浮动,有的女知青开始偷偷落下伤心的眼泪。我作为知青排长召集班干部研究,怎样过好来延安的第一个春节。讨论十分热烈,有建议开展文艺活动,有建议进城改善生活,看戏,看电影。排长郜锦丽提出春节不休息,继续在后沟大坝干活,用劳动的汗水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她的意见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一位延安报社记者得到消息作了报道,在延安知青中引起强烈反响。春节不休息,战天斗地与贫下中农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清晨,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知青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出发了。后沟大坝彩旗飘飘,凛冽的寒风中知青们挥汗如雨,推土车川流不息,劳动号子震天响,有的知青带头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极大鼓舞了劳动者的热情。看着知青劳动的场面,在一旁的雷书记和社员们抿着嘴,赞不绝口,一个劲地夸着,北京来的后生,女子真能吃苦,这一天干的活足足是平常的两倍。知青的心里都有股莫名的心里安慰和愉跃,或许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思想迸发出的火花。晚上,乡亲们把一碗碗扁食端进了知青的窑洞。[待续]   
      作者:延安枣园镇枣园大队北京知青王嘉俊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5-10-13 23:51
山杏儿 发表于 2015-10-13 16:10
过革命化的春节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之情不免让许多 ...

老三届知青,用青春用行动用真诚书写着对祖国的爱~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5-10-14 08:39
这支歌下乡的第一年我们就在山沟里传唱开了,八月十五时唱着唱着就把女生给唱哭了,我们也第一次的像男子汉一样的大碗喝酒,结果醉倒了一片,爬上山卯的月亮是那样的惊奇,这些蓬头垢面的年轻人怎么唱着好听的歌竟把自己唱醉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0-15 05:05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0-15 05:08
谢谢山杏儿转载王嘉俊的文章,上面试是他的近照,最近他也加入初二三的班群啦。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10-15 15:15
  好啊!你们班又多一份力量。

作者: 鹤鸣    时间: 2015-10-16 04:16
回访过延安感触很大。

作者: 南泥湾    时间: 2015-10-29 21:03
希望延安知青继续讲你们的故事。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0-30 05:40
欢迎小同学、小知青继续关注知青消息!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3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4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4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5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5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6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7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2 08:37


作者: 重阳劲草    时间: 2015-11-4 16:35
    度过了磨砺的青春,迎来了夕阳的晚年!两首诗中记载了我们的人生奋斗,情缘感悟,这酸甜苦辣会酿制成“陈年美酒”,点缀我们晚年生活,霞光满天的人生! 祝福“山杏儿”及诸位插友,就像宝塔山上的不老松——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重阳劲草 敬启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11-13 18:20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5-11-13 18:32 编辑

    护坝
  历经整整一个冬季的奋斗,后沟大坝终于拔地而起,这是知青和乡亲们用  汗水和心血堆积建造的呀!是我们来到延安后的第一个胜利成果,成就感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但天有不测风云,夏季的一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就是战斗的号角,暴雨就是冲锋的命令。全体知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坝的安危,决不能让我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付之东流。当我们冲到坝顶时,凶猛的洪水离溢洪道不足一米了,知青们最先跳进溢洪道拼命地挖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雷书记、马队长在上面用急促的声音高喊"娃娃们快上来吧,大坝保不住了,洪水要没顶了!”知青们不顾一切,好像什么都听不见,就是不肯上来,直到乡亲们硬是拉上来才肯罢休。我们站在大坝一侧的山顶上,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没过坝顶,急泄直下,淹没了大坝。知青们惊呆了,暴雨中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一阵阵惊雷隆隆地响起,知青们不寒而栗,往回走的时候依依不舍地回头看。那座坝是知识青年心中的丰碑,它倒下去了,它带走了我们心中许许多多的遗憾和回想。
        摘自宝塔文典知青卷132页,作者:延安宝塔区枣园镇枣园大队北京知青王嘉俊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1-15 07:56
曾经看过的电视纪录片《老三届》里有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台词:“老三届已经走进了秋天。在丰硕厚宽的秋天里纪念春天,顾影自怜或孤芳自赏都显得太没有味道。秋天,只是把它的落叶与果实和盘托出,无论甘甜或苦涩,都是为了让往日的梦想于中保存,让一代又一代日夜兼程着的春天听见秋天的要求:不能逃避的苦难与责任。”谢谢山杏儿把我的老同学的回忆转帖给大家分享。
作者: 杜梨儿    时间: 2015-11-17 11:59
对于我们的那段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个字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苦”字;有一种精神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奉献”。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2-8 05:54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2-8 05:55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2-8 05:56
本帖最后由 屹梁梁 于 2015-12-8 05:58 编辑

[attach]341586[/attach]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2-8 05:59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5-12-8 08:57
本帖最后由 直罗老赵 于 2015-12-8 08:59 编辑

凌乱的土炕,
我的福地,
整齐洁净填不饱我的肚皮
随他去吧下乡的日子啊
陪着星星去上工
伴着月牙归
点不着的湿柴
煮不熟的糊汤
只有那
咸盐和辣椒
还有那
涟涟的泪水
睡梦中妈妈做的疙瘩汤
天还没亮上工的呼叫
美梦都难做全
下乡的日子啊
就是这样
凌乱的土炕啊
何时能和你亲密的睡他三天两晚上
让我把梦做完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5-12-8 20:30
感谢山杏儿把带着乡情、乡土厚重、纯朴的诗歌奉献给我们。我非常喜欢。
我在长庆油田呆过五年,对甘肃、陕西有那么点感情。来自对延安的热爱,来自对窑洞的联想。
2009年我们驱车去了壶口瀑布,去了延安,来到了窑洞跟前,到了枣园。进一步了解当年的老革命根据地。看到老一辈艰苦卓绝的历史真迹。
双手捧定宝塔山的标语还高挂在山间。

DSC_0359副本 2.jpg (70.34 KB, 下载次数: 3)

我在枣园

我在枣园

P1020003副本.jpg (189.39 KB, 下载次数: 0)

我在窑洞

我在窑洞

P1020009副本.jpg (102.44 KB, 下载次数: 4)

老乡住的一百多年的窑洞

老乡住的一百多年的窑洞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5-12-9 00:08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12-8 20:30
感谢山杏儿把带着乡情、乡土厚重、纯朴的诗歌奉献给我们。我非常喜欢。
我在长庆油田呆过五年,对甘肃、陕 ...

    延安,只是当年红色苏区的一部分,准确的讲,就是苏维埃政府的首都。当时苏维埃政府的全名是: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所以,您在长庆工作的五年,实际是在当年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工作的五年。
   虽然我不知道是哪年到哪年,我可以肯定您在的那几年,一定是长庆油田日子非常难过的几年。长庆油田的好日子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在靖边发现了大气田开始的。
  长庆油田所在位置,是咱们国家非常贫困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水的问题,严重缺水。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2-9 06:34
本帖最后由 屹梁梁 于 2015-12-9 06:50 编辑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5-12-9 06:53
山杏儿好,昨天我们班聚会见到嘉俊了,他请我代他问候你们夫妇,感谢你们的支持。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5-12-9 10:54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5-12-9 00:08
延安,只是当年红色苏区的一部分,准确的讲,就是苏维埃政府的首都。当时苏维埃政府的全名是:陕甘宁 ...

    先乡后城老弟一语中的。我们是1976年11月,刚刚组建长庆油田时招工去的。本来我们在北大荒的这批知青说是分配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不知是哪个当官的不同意,非要把我们弄到下面锻炼去。还要把我们弄得四分五裂。最后56位北京知青分在了四个不同的地方,离得都很远。
    缺水是老大难问题。当地人很可怜,我们气焊工倒掉的白色电石水,他们都用饭勺一点点的挖起来。家家窑洞门前都有储存雨水的池子。我们大冬天到了那里,都是化雪水。比在北大荒还要艰苦几十倍。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9 11:58
山杏版主的转帖很精彩、知青的历史知青写、感动天下知青人……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5-12-9 15:00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5-12-9 10:54
先乡后城老弟一语中的。我们是1976年11月,刚刚组建长庆油田时招工去的。本来我们在北大荒的这批知青 ...

   一九七六年,难忘的一九七六年。
   周总理去世;吉林流星雨;朱老总去世;唐山大地震;毛主席去世;粉碎四人帮---,都是大事。
   我是七五年十二月毕业的,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是一九七六年。
   我当时是分配在临潼六队,听说陕北要成立14地质队,马上报名,很快就批准了。因为陕北艰苦,没有人愿意去。可是,对我来说,陕北就是我的天堂。我在那里插队5年,吃苦不是事,只要能够吃饱肚子,其他都不是事。地质队在吃饭问题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粗粮多一点,肉,菜少一点。
    我为您感到幸运,如果当年直接去了东炼,您也就少了看见大西北艰苦岁月的机会。错过了,就不可能再看见了。
    您是冬天去的,那里比东北的冬天要好得多,没有东北那么冷。您在兵团有工资,吃食堂,没受过插队的待遇,不能体会到参加工作和插队的巨大区别。加上长庆油田处于创业期,您会感觉还不如兵团。只是工资多了一点点,离北京更远了。在我看,那都是您的福气,没让您去青海就不错了。在延安的知青,后来很多去了青海修公路,他们都高兴坏了。换成我,能去新疆才好那。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5-12-9 15:09
  欢迎燕山之松来到延河水。我们都是知青,有过相同的经历,艰苦的岁月把咱们磨练的意志坚强,也可以说是人生中少有的一份精神财富。

作者: 春屿    时间: 2016-1-7 15:57


作者: 春屿    时间: 2016-1-7 15:58


作者: 春屿    时间: 2016-1-7 15:58


作者: 春屿    时间: 2016-1-7 15:59


作者: 春屿    时间: 2016-1-7 15:59


作者: 春屿    时间: 2016-1-7 16:00
王嘉俊和曾经的枣园知青。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6-1-7 20:30
本帖最后由 直罗老赵 于 2016-1-7 20:31 编辑

看见楼上写到了长庆油田想起了我长庆油田的一段故事:

七六年元月我最后一批分配到了长庆油田1003钻井队,后来北京地震我从山沟里用了三天才出来,艰苦的条件让我下决心再次回到村里去,经过七八个月的争取斗争我终于又回到了我下乡的小山村,还是我的小土窑接纳了我,我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奔波办了病退回到了北京,也算有过一段石油工人的经历,也在钻台上抬过卡瓦,扣过内外钳,拉过锚头,上过井架,不过都没有干过几天就开始了闹回村,陕北的苦我吃过,油田的苦我也吃过!七七年回京后又当了建筑工人,而且是登梯爬高的起重架子工,关键是不用学徒,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两年后上学了!现在退休了!哈哈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1-11 15:30
  感谢春屿,把枣园知青的照片发在延河水。看到近照,我们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行列,看到雪中延河大桥的集体照,那是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照片把我带回插队那个年代的回忆情景。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17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18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18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19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20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21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21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22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6-1-18 07:24

作者: 魏绪增    时间: 2016-1-21 06:50
屹梁梁 发表于 2016-1-18 07:24


http://img1.oldkids.cn/upload/260793000/u260792614/2012/11/02/bbs_20121102072248874520.swf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1-21 14:42
   感谢魏哥,给过街鼠书封面制作的视频。
          72——80楼是我十六号参加笔会的照片。

作者: 魏绪增    时间: 2016-1-21 14:49
山杏儿 发表于 2016-1-21 14:42
感谢魏哥,给过街鼠书封面制作的视频。
          72——80楼是我十六号参加笔会的照片。
...

山丹丹花妹子,还记得吗?这是6年前的礼物呀,当年我邀请鼠老弟去天坛南门会面,喝豆汁,他还以为我跟他开玩笑,我到了那里,他却一直没来,还在家里呢!哈哈!
作者: 魏绪增    时间: 2016-1-21 14:54
[attach]363759[/attach]72——80楼是我十六号参加笔会的照片。
看到了,就是逆光也十分棒!
鼠老弟不爱露面,和我一样呀!亲的书法也是了得呀!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1-21 15:01
  站在我旁边是西安知青澜亭大哥,字是他书写的,我准备收存这幅字。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21 21:14
春屿 发表于 2016-1-7 15:59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张令人感动的照片~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21 21:15
魏绪增 发表于 2016-1-21 14:54
72——80楼是我十六号参加笔会的照片。
看到了,就是逆光也十分棒!
鼠老弟不爱露 ...

     又看到山杏儿姐姐那熟悉的面孔~  恭祝山杏儿姐姐新的一年吉祥快乐~
作者: 魏绪增    时间: 2016-1-22 07:54
本帖最后由 魏绪增 于 2016-1-22 07:58 编辑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1-22 14:28
雾梦 发表于 2016-1-21 21:15
又看到山杏儿姐姐那熟悉的面孔~  恭祝山杏儿姐姐新的一年吉祥快乐~ ...

感谢雾梦妹妹的问候,有机会咱们一起参加笔会。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7:54
直罗老赵 发表于 2016-1-7 20:30
看见楼上写到了长庆油田想起了我长庆油田的一段故事:

七六年元月我最后一批分配到了长庆油田1003钻井队, ...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7:55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7:56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7:57
    干活是的一个人是我们的队长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7:58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7:59
    天大地大的食堂。
作者: 先乡后城    时间: 2016-1-22 18:00

作者: 党项人    时间: 2016-2-5 16:37
拜读佳诗
作者: 林逸    时间: 2016-2-5 19:56
听到普通话,
我们是北京城里人,
听到陕北话,
那是我们的家乡音。

秋萍大姐问候妹夫你们一家春节愉快!
妹夫不管比我大小,我称鼠弟妹夫!哈哈哈!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2-21 12:29
标题: RE: 从北京到延安
本帖最后由 山杏儿 于 2016-2-21 12:34 编辑

          知青“外交官”
  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世界五大洲革命人民向往的地方。40年前,我这个知青也曾充当了一回“外交官”。
  我先后在枣园窑洞、延安宾馆和南关交际处接待过来自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朝鲜、罗马尼亚、越南、安哥拉、莫桑比克、巴勒斯坦等许多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和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我们交谈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伟大意义,民兵建设,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军事思想,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在毛主席发表“为人服务"讲话台前,畅谈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和外国朋友一起吃延安的小米饭、油馍馍、大红枣,外国朋友高兴极了。(待续)
      本文作者:宝塔区枣园镇枣园大队北京插队知青王嘉俊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6-2-23 15:43
   ( 接上页)  他们兴奋地说,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革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夺取政权的法宝。我忘不了一位来自非洲的游击队战士,他对我满怀深情地说:我和我的战友们长期战斗在非洲丛林里,我们就是采用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运动战、游击战和持久战,与殖民主义者进行顽强的斗争,直到把他们赶出非洲大陆,建立独立的国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表示,当胜利到来的时候,一定会再来红星照耀的中国,一定再来延安。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