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离开北京那年的春节 [打印本页]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18 16:38
标题: 离开北京那年的春节
本帖最后由 天蓝 于 2016-3-15 22:14 编辑

      《离开北京那年的春节》
       ---以此悼念已逝去的邻村北京知青王英大哥

      那是一个非常冷、非常冷的冬天,1968年12月26日我们从北京上火车,第二天早上,我们到达了山西的忻县专区,下了火车后按照名单,坐着标着1号、2号、3号的军用大卡车,开往忻县地区的岚县。下了那辆敞篷的军用大卡车后,我就迈着毫不听使唤的两只脚下了车,我的双脚刚上车,就早已经冻得没有任何知觉了,我的眼泪刷、刷的,不知不觉的往下流,本来不想叫别的同学们看见我的眼泪,但是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同来的知青同学赶快打来热水,帮助我烫脚,谁知越烫越难受,像有刀子挖我的心脏一样闹的慌,估计是没有了知觉,在遇上热水,脚丫子接受不了吧,心里翻腾就不知不觉的流眼泪。从那个时候开始起,我的插队生活就在这里开始艰难的历程了。在县里党校休息了一天,次日我们就坐上村里接我们,一个村干部的小毛驴车,一路上磕磕碰碰、颠颠簸簸的走了60里的土山路,来到了我们插队的那个小山村里,一个在荒山僻岭的小山村、正面是面对黑碴子山,背面是靠着黄土坡、村前一条清澈的小河的山村插队,那是一个非常闭塞、荒凉、落后的小山村,离县城有60多里土路,几乎到了岚县的边缘,是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贫困村子,听老乡们说那黑碴子山上,解放前曾经有一架飞机失事后,撞到了山头上,问了小学校文邹邹的老师后,他说是杨虎城将军一家飞机出事的那座山。本想上去找找飞机残劾,可老乡们说,他们的祖辈当时也想上去找找来着,可是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座大山,我们远远望去,黑黝黝、阴森森的一座大山,整个阴面非常渗得慌,所以我们也就打消了上去找东西的念头了。插队的那个村子好在他们祖祖辈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冬天农民们是不出工的,整个腊月都是农闲时间,我们天天可以在家休息。刚去的时候,队里派了一个老乡专给我们做饭,每天给这个老乡记十分,这是个轻省活计,做饭的是队长的哥哥,没有关系,这个活可是捞不上的,其实那时候就有走后门的了。只是那时候人老实,不敢反抗,这样我们刚去的时候,过的倒也自在舒服。转眼间已经过了快一个月了,眼看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们村里的其他知青同学们,家里先后都寄来了回北京的路费,他们就都陆陆续续的,一拨一拨的回北京过春节去了。村里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我们都是黑五类,我爸妈在牛棚里圈着、她爸妈在学习班里学习。从小我们俩在一个大院里长大,我们的家里面,肯定没有人给我们寄路费,于是我们俩个女生,就只好老老实实的呆在村子里耗时间了,心里不免酸溜溜的。
           冬天农民们的生活也就是串门子、打扑克、赶集、准备年货。因为我们刚进村不久,和老乡们又不太熟悉,也不好意思到农民家里串门,最主要还是语言不通,听不懂他们的话,无法沟通,他们说话,我们要竖起耳朵,仔细的摸索的听,所以我们也只能过自己的日子,一次出门隐隐约约听老乡们说,离我们村大约有12里地的地方(属于方山县),年前有一个热闹的大集,很红火,卖什么东西的都有。于是我和那个女生商量,我们两个人一个留在家里等着领饭,另一个则去赶集,如果能买一些过年时吃的、玩的、用的回来过年,那就最好了。不管我们怎么惨,也得过年不是?商量的结果是:另一个女生留在家里领饭,赶集的艰巨任务就交给了我。
           跟着村里老乡的后面一路走去,没有多长时间,就到了那个所谓的大集了。大集就是马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老乡们自己家种的各种农副产品的小摊儿,因为是春节前夕,大集上也非常热闹,人山人海的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大片,卖什么东西的都有,大葱、鸡蛋、圆白菜、蒜、肉、土豆等等各种农副产品。还有合作社摆的花布、农具等等之类的生活用品。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目的,主要是兜里也没有什么钱,就在这大集上瞎转悠呗,同时我也看见有几个邻村的同学,我们都是一辆火车来的北京知青,他们也在集上瞎转悠呢。当时的知青和老乡,一眼便可以看出来,因为男老乡们他们大多穿的都是:一水的黑色大襟衣服,和黑色大免裆裤子,外加一顶中山帽,脸蛋被黄土高坡的西北风,吹得黑红黑红的。女老乡们则是一水的花、红、黑色大襟棉袄,和黑色的大免裆裤子,外带一顶中山帽子,和一条方格头巾,她们围头巾的方式很特别,像穆斯林一样,就只露一双眼睛在外面,偶尔露出来的脸蛋,也是两个脸蛋黑红,俗称高原红。知青们不穿那样的衣服,我们都是一身蓝、或者一身国防绿,棉鞋、大棉猴、毛线大围脖,皮肤细腻,这就是知青和老乡的区别。
           我孤孤单单的在集市上转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买,就准备返回村子去了,已经接近走到大集的边缘了,只见一个年轻的农村妇女,抱着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她走到我面前,嘟噜着说着我听不懂得本地话。我看着她啊?啊?啊?了几声,她看我一脸狐疑还一直啊?知道我亥不哈(听不懂)她的话,就用简单的话语对我说:“麦(买)哈,麦哈,指指那只鸡。我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叫我买她怀里的公鸡,我转眼看了看她的那只鸡,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大公鸡,分量大概有五、六斤重,五颜六色的羽毛,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我看。我问她要多少钱?女老乡她却说:“你看、你看。”因为我们是北京来的知青,乡亲们看我们,就像我们在王府井大街看老外一样,立刻我身边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老乡,水泄不通的,有会说普通话的农民,就主动上来慢慢的、一句一句的给我当翻译说:“快过年了,她家等钱用呢,锅里做饭没有盐、点灯也没有煤油了,叫她怎么过这个年啊,你就帮忙买了她的这只公鸡吧”。那时候我们知青也很穷,花钱也得一分一分的算计,从家里走的时候,家里只给了我5块钱,买些牙膏、肥皂、手纸什么的,已经所剩不多了。我对她说:“我只有六角钱“。因为不想买,所以故意把价钱压的很低、很低的。没有想到那个农村妇女二话不说,就把公鸡塞到了我怀里了,当着那么多乡亲的面,我也不好意思反悔了,只好慢悠悠的从兜里掏出六角钱给了她。买卖成交,人就‘呼啦’一下子散了。我提着刚买的那只鸡,刚走了两步,就又过来了一个男老乡,是个老人家,他身上穿的黑色的大襟棉袄和黑色的大勉档裤子,胸前和袖口黑油油的发亮,原来是结了一层硬硬、黑黑、亮亮、厚厚的油腻壳子,全身上下还补了很多各种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补丁,怀里也抱了一只大花公鸡。老人家不说话,颤颤巍巍的把他手里的鸡,往我的怀里塞。我急忙举着手里的公鸡,在老人家眼前晃悠,告诉他我已经买了一只了,不要了、不要了。他慢吞吞的咕噜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拉住不叫我走,好像打架一样。本地老乡们立刻又围上来,又来帮我做翻译说:“说他家里更穷,就孤零零的一个老头,日子过的很可怜的,你也帮个忙吧,叫他回家过个好年吧,你看看他多可怜啊。”可是,当时我的兜里真的也只省下四角钱了,我从兜里掏出那四角钱给他看(其中还有一角钱是钢镚),意思告诉他实在对不起,我真的没有钱了,就只有这些钱了。没有想到这老大爷他竟然,颤颤巍巍的从我手掌心里,拿走了那四角钱,顺势把鸡往我怀里一塞,转身步履蹒跚一步一挪的走了。我愣了半天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感觉特别对不住老大爷,心里十分惭愧。转眼之间我又得到了一只大公鸡,这只分量比那刚才的那只还重呢。1969年初的山西,那时候乡亲们的日子,过的真的非常苦,母鸡会下蛋就留在家里,鸡蛋可以换钱买盐、买煤油、买食油、买布,这都是家家必备的东西,家家的副业只有用鸡蛋换钱。公鸡吃的又多,又不收益,所以给钱就卖了,因为插队的地方闭塞,老乡们只延续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家饿着都不出远门,他们只知道吃猪肉,但不吃鸡肉,鱼肉,野鸡、野鸽子,后来这些东西,就都变成了知青同学们的美味佳肴了。我拎着买的那两只大公鸡走出大集,又看见了邻村的那些男知青,空着手准备回村。虽然我们互相不认识,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坐一辆火车,从家乡一起来的同学啊。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公鸡五角一只,不大一会儿功夫,只见他们也都每人一手、拎一只公鸡,往自己的村里走去。那时候我想吃肉想得快疯了,猪肉虽然很香,虽说也没多少钱,但是那时候我们没有钱啊,买公鸡可就不一样了,只有4、5角钱,那大公鸡杀了,怎么也得有3~4斤鸡肉呢,我心里高兴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感觉捡了天大的便宜,拎着两只公鸡大步流星的,噌噌的窜回了村子里,十几里路我一点也没觉得累,过年的时候,我俩高高兴兴的炖了一只大公鸡。我们就这样美美的过了一个,有足够肉吃的好年,想想正月十五,我们还可以再宰一只鸡呢,我俩真是太高兴了、满足的在屋子里直蹦高。
           大年初一的早上,听村里人说县剧团的要来公社唱大戏,村里除了不会动的老人以外,几乎全村人都出动去公社看大戏去了,看戏的大军,一路上浩浩荡荡的,我们俩吃完了饭,也一路小跑的,跑到公社看戏去了。公社的大戏台,就是高高大大的一个大房子,三面有墙,一面没有墙,没有墙的那面对着观众,演员们就在哪里唱着山西梆子,当时唱的是什么戏我忘了,反正咿咿呀呀的,山西话本身我们就不懂,加上梆子乒里乓啷的乐器声,我们就更听不懂了,这时我们俩看见隔壁邻村的男知青,他们也来看戏了,老乡见老乡,因为有了买鸡的情报,我们就站在戏台下面聊了起来,互相问问哪个学校的、今年怎么没有回家啊?都叫什么名字等等的。不用问没有回家的都是黑五类。忽然,男知青中有个姓王的男知青,后来知道他叫王英,长得胖乎乎的说:“他们这是演的什么啊,一句也听不懂。还不如咱们上去演一个呢,肯定比他们演的好”。旁边另外一个瘦瘦高高的,姓宫的男知青笑着,不服气的将他的军说道:“有本事你上啊”。俩人就较上劲了,哪个王英大哥突然转过头来问我们俩:“你们俩会表演什么节目?”我俩先是一愣,回过神来后就说:“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行吗”。不料哪些男生,却异口同声的回答说:“行啊,没问题,那咱们就红军不怕远征难了,你们跳、我们唱”。于是,只见王英大哥一转身,‘嗖’的一下子窜到了后台,和县剧团的团长交涉,我们是北京来的学生,想给乡亲们拜个年,顺便也想为乡亲们表演个节目。让人真没想到的是,哪个县剧团的团长,居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愣是叫演了一半的大戏停住了。然后他走上台,用本地话对乡亲们说:“哈面由北京来的学生娃娃,给大家演一个节目哈”。我估计就连县剧团的领导和演员们,大概也想开开眼,看看首都北京来的人,到底要演什么节目。后来,王英大哥镇静的走上台去,落落大方的代表我们所有的北京知青,上台后他说:“我们是北京来的知识青年,来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今天一、是和乡亲们见个面,希望今后乡亲们能多多帮助我们,二、是今天过年,同学们给乡亲们拜个年,顺便表演个节目,给乡亲们过年助助兴。”老乡们更是惊奇不已,北京娃娃们要演节目了,这事儿在当时真是太轰动了,乡亲们世世代代都是看古装戏晋剧的,文化大革命那个地方,也是山高皇帝远的,都没有断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北京人表演什么节目,估计他们连一点想象力都没有,本来我们俩还想练习一下舞蹈的动作,然而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就这样直接上吧。
           想起了那次的演出,还真是叫做一个‘刺激’。那帮男生好像是都受过专门的声乐训练似的,每个同学都是男高音,歌声特别嘹亮,非常像专业的演员,尤其是那个王英大哥。我们女生的舞蹈吗,不谦虚的说就更没说的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的家庭,是没有资格当红卫兵,闲的没有事情可做,成天就在一起唱歌、跳舞、打乒乓球了。虽然没有排练,轻而易举的就表演完这个节目了。节目演完之后了,掌声非常热烈,据后来乡亲们说,他们看了一次从未看过的节目。他们觉得真是太新鲜了,老乡们从生下来,祖祖辈辈就只看过、只接受山西梆子,其它任何剧种、形式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大的反响和效果,就连公社主任、书记后来也对我们另眼看待了,原来他们认为我们是一群只会吃喝的小娃娃,啥都不会干,后来他们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从轻蔑改成尊重了。从那次演出之后,乡亲们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也亲近多了,因为那里民风淳朴,和乡亲们的关系也一步步的越来越近、越像亲戚了,我们也和村里的女孩子们,成了最好的好朋友。那个春节,虽然我们没有回北京过,但是我们过得也非常愉快,我们过了一个有肉吃、又快乐的春节,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春节。
            社会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学到了、得到了在北京我们所学不到的东西,邻村的那些男知青,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他们落落大方与人交往的经验,叫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是要沟通的,他们个个都好像个大人。虽然我们在农村很艰苦,但是在农村过的这个春节,叫我们感觉到好像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本来我们回不去北京,比起回北京的同学好像很惨,可是我们在北京,不一定两个人吃一只大公鸡,也根本没有给那么多人演出的好机会啊,想想那个春节,真的很刺激,现在想起来都很激动呢。
           只可惜邻村的那个王英大哥哥,他回北京后得了重病,已经去世快十年了,今天就与此文章,送给哪位已经去世了的可亲可敬的王英大哥哥吧。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1-18 21:39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18 22:30
  看到天蓝版主的文章感到很亲切,很动人。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18 22:49
  
"插队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叙述的很细緻,真实的再现了过节中的乡土气息,留守知青们苦中求乐的情感,送个"贊"。


作者: 回首延安    时间: 2016-1-19 19:18
我也是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在农村过的,终身难忘。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1 12:01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6-1-18 21:39


          谢谢文华大哥的‘怀念’,其实一篇小小的文章,真不足以悼念一个人。但是那位邻村的大哥哥王英,真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一次他听说我们村的知青之间有矛盾,那位那哥哥亲自找到对方知青对他说道,那小妹妹那么小就来山西插队,太不容易了,你们应该好好照顾她,千万别欺负她。这是后来别人告诉我才听说的,就因为这一句话,我整整记了一辈子,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最关键的时候,一句话是最温暖的,也是那一句话,是可以记住一辈子的,因此我要悼念他。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1 12:05
北山峰 发表于 2016-1-18 22:49
"插队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叙述的很细緻,真实的再现了过节中的乡土气息,留守知青们苦中求乐的情感, ...


          谢谢北山峰大哥的鼓励,俺写的文章,也就是心得体会罢了,比起大哥的大文章,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叫您见笑了。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1 12:07
北山峰 发表于 2016-1-18 22:49
"插队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叙述的很细緻,真实的再现了过节中的乡土气息,留守知青们苦中求乐的情感, ...


           谢谢北山峰大哥的点‘赞’!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1 12:10
回首延安 发表于 2016-1-19 19:18
我也是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在农村过的,终身难忘。


            回首大哥,请您把第一次在农村过春节的经历也写出来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同学们都很期待哦!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6-1-21 21:36
天蓝 发表于 2016-1-21 12:01
谢谢文华大哥的‘怀念’,其实一篇小小的文章,真不足以悼念一个人。但是那位邻村的大哥哥王 ...

  以此文纪念这位真诚的知青,他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动。
作者: 永远的柳遥    时间: 2016-1-22 08:45
民风淳朴,容易吗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6-1-22 14:03
天蓝小妹一张嘴就是乐侃,天蓝小妹一动笔就是难忘,才情并茂好文章令我赞叹不己。知青下乡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一个叫亲和力直线上升一元钱买了两只大公鸡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我永远忘不了小妹的这个经历。因为你写得真实、生动。大赞!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6-1-22 14:08
我在北大荒第一个春节,和另一位女知青给当年农工看家,差点酿成一场大火,至今念念不忘。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22 18:01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1-22 18:15 编辑

    看了标题就感到很难过,那就是过年没能回了。虽然身在异地,囊中羞涩,但却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乐观地面对生活。雾梦不想哭,但还是没能抑制住那不由自主滚落的眼泪......                          难以想象,在举目无亲的地方如何过年?随着笔路,看到了乐观的天蓝版主描述了赶集买鸡的始末,一是为天蓝版主的善良而感动,二是为当时淳朴的农民而感动~ 过年、演节目的描述质朴纯真,感到那样的亲切可信~ 雾梦想为北京的老三届的学长们点赞,您们不愧是北京知青,您们真棒 同时,也为那位姓王的知青学长难过,他没有机会看到天蓝版主这篇充满深情怀念文章记录的往事。但雾梦相信,他在天之灵一定会感觉到,也一定会为天蓝版主的这份凝聚真情、乡情的知青友谊的怀念而感到欣慰的......      


作者: 雷午寨主    时间: 2016-1-22 19:53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6-1-22 19:57 编辑

   溜达到山西板块,正巧看到天蓝的文章。写的细致、生动,值得点赞!
   我们去云南的知青是两年一次的探亲假,第一年的春节自然是在农村过的了。好在我们刚开完了荒,春节放一个星期的假。前两天,先把从山上带下来的脏衣服都洗一遍,那蓝制服、蓝裤子都成了“盔甲”了,上面一层盐霜,泡到水里,马上水就黄了,得换两三盆水,才看到衣服原来的颜色。大家都围坐在井边,一盆一盆的换水,一遍一遍的搓洗衣服。那背心也是,怎么洗,也洗不白了,擦再多的肥皂也不行,只好作罢。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衣服、被子都洗完,年就来了。
   我们过年,每个连队都要杀猪,副业搞得好的连队,还杀牛,我们没那么好的命,只杀了一口猪。连队由于有了我们知青,食堂过节也不休息,一天还是三顿饭,不过每顿饭,每个人都可以买到二两肉。那些老同志分到的肉都是生着拿回家去了,食堂只剩下我们知青和两个单身的职工的肉,老同志只供应米饭,不卖给他们肉和菜。我是已经借到场部去的人,回去还是可以买到我的那一份肉的,其实,在场部我也买了肉,没跟连里说,场部是杀了一口猪、一头牛,我分到了一斤炒好的猪肉片儿和一斤二两煮的牛肉,牛肉就留在了场部,和场部那几个昆明中专生一起吃,猪肉就带回连里与同学们共享,反正是多一份吃食。我想肉是我花钱买的,没什么不合适。呵呵……
   瑞丽的春节,农场叫过年,傣族是“赶摆”,每个寨子都热闹得很,男的(小普冒)放“高升”就是礼花(是一个铸铁的管子,有八寸到一尺长,后面有一根柱子插到竹子上,那个管子里放上火药,在管子下边有一个放捻子的小孔,把捻子点着,就把着竹子的末端,一团火就从开口处喷了出去,几十个一起放,能把整个寨子照的通亮)。白天,傣族的年轻人围在一起跳孔雀舞,敲着象脚鼓和铓锣,踩着鼓点儿,一圈一圈的跳着,我们是站在旁边看着他们跳,只有胆子大的同学参加进去,跟着一起照猫画虎的胡乱跳着。寨子里的空场都成了“街子”(集市),那些缅甸的比朗(大嫂)挑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来卖,有大青树叶子裹的“叶子烟”、有缅甸出的凉烟、有江米做的饼子(糯米粑粑)、还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山上的景颇族也背着带蜂巢的蜂蜜、各种晾干的牛肉、山上采的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山果。一连三天,天天如是,在家里就享受了过节的欢乐。
   我们是去了弄岛一天,到国营的小饭铺吃了一顿馒头(那馒头蒸的软软的、里面有糖,是甜的),第二年我们才享受了过年每人的两斤“灰面”(白面)。连队的食堂是一天三顿、一年365天都是米饭,想吃面食,只有走到五公里之外的弄岛才行。
   到小姐毛寨子,找昆明插队的同学玩了一天,在那里“蹭”了一天的饭。
   在连里打牌、逛“街子”一天。
   这样,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就完结了。我们男生没什么事儿,只有除夕那天,女生那排宿舍传来了一阵阵的哭声,听得我们心里也是酸酸的。
   第二年过年我就没回到连里去,跟场部的几个昆明中专生一起过的年,(我有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我忙乎了一天,包了几百个饺子,结果一个也没吃上的经过)。
   在瑞丽过年,瑞丽江水还是温的,完全可以下去游泳,只是我不大会游,一次也没去过,那些会水的同学几乎年年都去,新年、春节都去游,那时瑞丽江里水是清的,不像现在,水已经变浑了。环境啊!……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6-1-23 00:14
真受苦,无自由,走过的路深深埋在心中。不过那个年代一切听党的话。下乡第一个春节我也是在插队之乡过。当时我妹妹非要拉我和她一起回家和爸爸妈妈过年,我为和贫农打成一片而写下血书——不回家!不忘过去,不过已无法展望未来了。老了!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3 13:20
永远的柳遥 发表于 2016-1-22 08:45
民风淳朴,容易吗


          柳遥大哥,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当时我是我们县年龄最小的知青,我一生一共被冻哭三次,每一次都是预示着不幸的生活的开始,特别准。当时看着村子里其他同学,都收到家里寄来得路费,一个一个的先后离开村里回北京去了,我眼里露出了无奈的眼神,心里除了羡慕、委屈、还有绝望,想着:我会不会永远会不去了?下一辈子就这样了吗?为什么别人可以回家,那种复杂的心情。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3 13:35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6-1-22 14:03
天蓝小妹一张嘴就是乐侃,天蓝小妹一动笔就是难忘,才情并茂好文章令我赞叹不己。知青下乡和当地农民打成一 ...


          受到了一川姐姐的夸奖,非常是荣幸。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有很多的细节,都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现在只不过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不写就什么也回想不起来了。还有当时的文章,决定陆续慢慢的往出登载,只不过要一点一点的修改后登出,希望您能多提宝贵的意见。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3 13:37
一川枫叶 发表于 2016-1-22 14:08
我在北大荒第一个春节,和另一位女知青给当年农工看家,差点酿成一场大火,至今念念不忘。 ...


          姐姐也说说您的第一个春节吧,咱们来一个春节专刊如何?您的故事一定更有意思。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3 14:11
雾梦 发表于 2016-1-22 18:01
看了标题就感到很难过,那就是过年没能回了。虽然身在异地,囊中羞涩,但却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乐观地 ...


           雾梦姐姐,感谢您看我的文章,那位王英大哥哥,用以前的话说他像宋江,用现在的话说他像雷锋,听他们村里的同学说他出身高知家庭,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就算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了,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4.5个孩子,他的家算是有教养、生活优越的好家庭了。插队的时候,凡是知青的事,不管村里的、还是外村的事儿,他都能主持公道,仗义直言,不管你是什么人,他都能公开、公正对待,我和他从没有说过话,他却能挺身而出的去找对方说话,他是真心的帮助弱者、帮助任何人,当时也在同学们中间很有威信,非常受人尊重。听说当时有一对知青在小河旁搞对象,为了不叫别人发现,他就能三更半夜在旁边帮助站岗看着,一站岗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些都是40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又重新提起的话题了,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因为糖尿病、肝硬化,走了快10年了,真是太可惜了。听说晚年过的也是非常凄凉,老伴早早的走了,身边只有一个闺女,上班也没多少时间照顾他,保姆也请不起,好人啊。
         王英大哥,祝您在天堂幸福!快乐!
         祝所有早走的知青在天堂里都幸福!
         因为在天堂里我们不用在去插队了!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3 14:30
雷午寨主 发表于 2016-1-22 19:53
溜达到山西板块,正巧看到天蓝的文章。写的细致、生动,值得点赞!
   我们去云南的知青是两年一次的探 ...


           谢谢雷午大哥您的点赞,您插队第一个春节,过也非常精彩了,看来您是两头吃肉,很不错很好哦,还洗干净了自己的衣服,很不错哦。插队那时候咱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记得插队的时候,有肉吃是最幸福的事儿了。
           刚去的那时候,春节没想到有肉吃的事儿,是我运气好,赶集碰上的公鸡的事儿,后来村里谁家里没有盐、没有煤油的,都抱只鸡,到知青点儿哪里换钱,平均也就4角钱一只,熬过了那些年的困难时期,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3 14:49
神州行 发表于 2016-1-23 00:14
真受苦,无自由,走过的路深深埋在心中。不过那个年代一切听党的话。下乡第一个春节我也是在插队之乡过。当 ...


          过去的苦难、过去的颠沛流离、过去的失落、过去的无助无奈,我们可曾有一时的忘却,但是那是1700多万知青啊,我们是同命运啊,这就是我们的命运,老天就是这么安排的,好好安排好我们今后的生活,过好我们的晚年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一川枫叶    时间: 2016-1-23 17:39
天蓝 发表于 2016-1-23 13:35
受到了一川姐姐的夸奖,非常是荣幸。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有很多的细节,都已经忘得干干 ...

    下乡的苦,下乡的难,自己往肚子里咽。远离父母,得不到他们的爱,心里话也不能跟他们说。怕他们担忧。尤其一想到我离开北京时,妈妈对我说过的话:你爸爸舍不得你走,落下了难舍的眼泪。所以每一次写信我都告之:我一切一切都很好,请爸妈放心。
    今天在天蓝小妹这里看到了比我当年下乡时更苦、更难的经历,情不自禁的泪水涌了出来。主要是小妹写得太感人了。真实的、难忘的、生动的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再一次点个赞!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24 11:53

          一川姐姐,每个知青的成长过程,都是艰难的,看过芈月传吗?甄嬛传应该看过吧,在每个人成功的过程中,都要动之其毛发,伤之其筋骨,受尽其折磨、尝尽人间其侮辱,这样最后才会取得成功,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也一样,没有过去的苦难,现在如何如此坚强。

作者: 沈家围子    时间: 2016-2-5 10:21
天蓝,看到你的这篇文章,让我落泪,这么好的人,吃了那么多的苦,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们知青的路走得艰难困苦,终于走出来了,因为苦难,锻炼了知青们的坚强意志,但是,我们不需要苦难!我们希望后代不要走我们的路,一到过年,我们就想起了那个知青岁月,连肉都吃不到的年,不让回家,让我们和贫下中农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可是我们有爹妈兄弟姐妹啊,只好吧眼泪往肚子里咽。如今日子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啊。欣赏你的佳作,真实的情感写出来的文字,令人动容!
作者: 沈家围子    时间: 2016-2-5 10:24
天蓝,多写写你的经历,我喜欢看。就是在海南。上网要借人家电脑,实在赶时间,所以慢待了朋友们,在这祝福你和知青朋友们,春节好!猴年吉祥如意,围子给你们拜早年了!
作者: 永远的柳遥    时间: 2016-2-5 21:06
我会不会永远会不去了?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6-2-5 21:19
天蓝 发表于 2016-1-23 14:49
过去的苦难、过去的颠沛流离、过去的失落、过去的无助无奈,我们可曾有一时的忘却,但是那是1 ...

——有道理!

作者: 永远的柳遥    时间: 2016-2-5 21:31
到农村后的第一天,这想法就存在心里,但从没有想过扎根一辈子,一定要离开,永远不回来,农村不是适合我们毕生生活的,没有过一分动摇,后来离开了,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我又回去过,因为那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因为忘不了勤劳善良的乡亲们,忘不了他们的关心爱护,回去后很沉重,农村依然很落后,远远落后时代的前进。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2-13 00:10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6-2-5 10:21
天蓝,看到你的这篇文章,让我落泪,这么好的人,吃了那么多的苦,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们知青的路走得艰难 ...


          哪个时候我像个小傻子,也不知道苦和累,换现在估计熬不下去,哪个春节的确有得有失,其实细想起来也很有意思,世界上有些事情,来的很突然,是你根本想不到的。虽然很羡慕回北京的同学,但是他们回来后,我们也没有觉得有多么的遗憾,我们在山西也过得也很刺激,也很有意思,不是吗?起码在台上跳舞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又得意、又飘然的,这种感觉平常是不容易得到的,回北京的同学们,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2-29 22:15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6-2-5 10:24
天蓝,多写写你的经历,我喜欢看。就是在海南。上网要借人家电脑,实在赶时间,所以慢待了朋友们,在这祝福 ...


           围子姐姐,会多写的,过几天会接着发表其它文章的,因为插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也太难忘了,是我们一生中的一站最难走的路,有很多的同学走的如此不易,也如此艰难。
           没有后面门的、没有家境背景的同学们,没有钱的同学们,只能靠自己的拼搏来博取自己的前程和自己的生活,一路走来会遇见种种坎坷,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人为的、也有来自自己家庭的、还有来自贫穷的,小小年纪的我们,必须面对一切,所以说我们一步步走到现在,有多少坎坷,有多么艰难,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3-12 16:33
永远的柳遥 发表于 2016-2-5 21:06
我会不会永远会不去了?


          那个时候,这个问题对我们每个知青来说,都是一个最、最困扰的问题,回北京是没有希望和遥遥无期。永远留在那里,又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噩梦,这个沉重的问题,压得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简直是喘不过气来,这个残酷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孩子们,他们是绝对没有经历过的。

作者: 王鑑公社    时间: 2016-8-7 09:01
人生经历 难得宝贵 珍惜现在 放眼未来

作者: 圆木易    时间: 2016-8-7 15:54
写的好,每件事写的有声有色,真实展示人物事情,希多写出来,共同欣赏。
作者: 圆木易    时间: 2016-8-7 15:58
王英这样好人,更应该纪念。希搜集整理一下,为他专门写写。好人好人值得永远惦记。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8-9 13:20
王鑑公社 发表于 2016-8-7 09:01
人生经历 难得宝贵 珍惜现在 放眼未来



           这些人生经历,都是用我们的汗水、泪水、绝望和牺牲换来的,太宝贵了、也太血腥了。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8-9 13:20
王鑑公社 发表于 2016-8-7 09:01
人生经历 难得宝贵 珍惜现在 放眼未来



           这些人生经历,都是用我们的汗水、泪水、绝望和牺牲换来的,太宝贵了、也太血腥了。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8-9 13:20
王鑑公社 发表于 2016-8-7 09:01
人生经历 难得宝贵 珍惜现在 放眼未来



           这些人生经历,都是用我们的汗水、泪水、绝望和牺牲换来的,太宝贵了、也太血腥了。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