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蓬勃的篮球军旅 第二十九章——三十二章 [打印本页]

作者: 西荆村民    时间: 2016-2-5 16:17
标题: 蓬勃的篮球军旅 第二十九章——三十二章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5 16:21 编辑

                    第二十九章 政治任务


     光标又回到08工程守备部队的机关大院。原先这里是九九九九部队的团部,现在已经看不到一幢昔日的旧房。
     从卫星地图上看,红色的屋顶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落内有篮球场、花坛和大片的停车场。
     退伍老兵发现屋顶上有一个半圆形的“大锅盖”,他很快就认出,这是为了看电视而安装的卫星接收天线。
     自从有了卫星转播,现在国内的山区基本上都能看到电视了。然而41年前在这个山沟里,别说看不到电视,就连收音机也只能听短波……


     不知道是哪位团首长心血来潮,派人专程到北京买回一台14寸牡丹牌黑白电视机。
     在那个年代,电视机是紧俏商品,买电视机要凭“电视票”。14寸的牡丹牌电视机在国内可是名牌,更难搞到。因此,电视机被端端正正地摆在会议室的一侧。在另一侧,隆重摆放的是毛主席的半身石膏像。
     电视机由团政治处负责管理。
     令人遗憾的是,电话班、放映组、广播站和电台的各位电器高手轮番上阵,却不能令电视机的屏幕上出现一个人影,喇叭里发出一句声音。费尽千辛万苦买来的电视机,成了一个摆设。
     没有电视时想电视,有了电视看不成更是闹心。
     9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
     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前往人民大会堂向遗体告别仪式。
     九九九九部队团部虽然有电视,却不能看,只能听广播。
     团长再也忍不住了,向政治处唐主任下达了命令:“赶快给我想办法,一定在918日之前把电视弄好。不能误了追悼会的实况转播。这是政治任务!”
     唐主任急中生智,一下子想到蓬干事:“这个北京兵见多识广。听说他在机械连捣鼓成了连部与各班的对讲机。看来他在这方面也许是个内行?能人就在身边,干嘛不用呢!”
     唐主任马上把蓬勃叫到办公室,问道:“蓬干事,你看那个电视机……”
     没容唐主任多说,蓬勃笑道:“那些个笨蛋!电话班架设的天线根本就收不到电视信号,他们就是把电视机捣鼓烂了也出不来影儿。”
     唐主任恍然大悟。有些失望地说:“电视肯定看不成了,按照团长的意见,这可是个政治任务呀。”
     蓬勃道:“别急,我倒想尝试一下,到团部后面的山上找找信号。”
     唐主任说:“咱们离大城市这么远,又有大山挡着,恐怕不行。”
     蓬勃道:“泉城县的距离不远。按理说,县城应该有电视信号差转站,没准儿哪个山缝就漏过来那么一束信号呢!”
     唐主任同意了。
     蓬勃要求派几个电话班的战士配合上山寻找信号。
     第二天,一行人抬着电视机;抬着小型发电机;举着天线,开始登山寻找电视信号。
     整整忙了一天,换了几个山头,傍晚时终于在一个山头上收到了电视信号。一帮战士高兴的欢蹦乱跳,晚饭都不吃了,就想坐在山头看电视。
     蓬勃虽然饿着肚子,可是也非常高兴,答应大家可以看一个小时。
     当晚唐主任就得到好消息。他连夜找到警通排的苏排长,让他第二天完成上山架设天线和向山下铺设馈线的任务。
     说着容易做着难,当信号馈线引进会议室时,用去了三天时间。
     尽管费了很大劲,结果却不尽人意:馈线过长,信号衰减严重,图像模糊不清。
     蓬勃并不气馁,对唐主任说:“给我三天时间,我回趟北京,买一个电视信号放大器就解决问题了。”
     唐主任无可奈何地说:“时间来不及了。”
     团长听完汇报,命令道:“立即派人上山清理出一个能容纳三到四百人的场地。918号在山上看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
     918日,全团各连派代表以及团机关全体爬上大山,坐满了一个大缓坡,怀着沉痛的心情观看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
     蓬勃給唐主任立了一功,得到7天回北京出公差的回报。其实买一个信号放大器用不了半天时间,剩下的几天等于放个小长假。
     7天后,警通排的苏排长一见到蓬勃,便大声说道:“哎呀!可把你盼回来啦。这些天,我们天天往山上抬电视,抬发电机,然后再摸黑地往下搬。把弟兄们都累苦啦!”
     蓬勃笑着问道:“是谁这么不近人情?等几天都不行。”
     苏排长道:“团长、政委呗。谁想看电视咱们都得伺候。这下好了,总算不用再往山上抬啦!”
     蓬勃道:“没那好事!今天还得往上抬。”
     “为什么?不是有放大器了吗。”苏排长不解。
     蓬勃说:“这事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信号源、放大器、信号馈线、电视机四者必须进行同步匹配调试。缺一项都不行。”
     “把放大器放在下面调试还不行吗?”
     “不行。因为传输到下面的信号已经严重缺损了。放大缺损的信号没有意义,所以信号放大器必须安放在山上。”
     苏排长一脸沮丧道:“哎呦,这个活还真是不好干。抬就抬把!不过,咱可把话说好了,最后一次啊!”
     “没问题。您就擎好吧!”蓬勃十分有把握。
     那晚的月亮很大。据苏排长说:“从山下看,山顶上蓬勃那小小的身形,就像个剪影,套在银色的月亮中。蓬勃好像在月亮里做着调试。那景象简直妙极了!”
……
     此后,每到晚饭后,九九九九部队团部会议室里便坐满了人,大家等待7点钟电视节目的准时开播。


作者: 西荆村民    时间: 2016-2-5 16:26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6-2-5 16:36 编辑

                     第三十章 站在高考的门外

     光标停留在S市,退伍老兵皱起了眉头。这个城市给他留下的是一段酸楚的回忆。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仰身靠在椅背上,用手猛拍一下大腿,苦笑着叹道:“咳——S军事学院……”
   
      被“文革”取消的高考制度,经过十年沉寂,终于恢复了。
蓬勃听到这个消息,感慨万分。
     1966年正当他风华正茂,孜孜求学,即将踏进大学之门时,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彻底击碎了所有人的大学梦想。接着就是无休止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大字报、大批判、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终日繁重的田间劳作,每天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操心张罗。文化知识渐渐沦为收藏品,“考大学”已经和从前的“乡试”、“殿试”一样,成为历史的一页。
     蓬勃想上大学的心愿渐渐死去。
     蓬勃当兵了、入党了、提干了。他的人生轨迹就像正玄曲线一样,开始翘头向上。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恢复高考的消息又让蓬勃上大学的心愿死灰复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仍在西荆插队的同学来信说,他们正在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
     蓬勃真为他们高兴,打心眼里羡慕他们。因为蓬勃曾经的幸运,此时却变成了不幸。
     政治处唐主任说:“今年的高考不包括现役军人。”
     蓬勃傻了!
     “不过,部队有自己的高考。军事院校今年招生。”唐主任补充道。
     蓬勃又有了希望。
     “ 但是,”唐主任轻轻弹掉手中香烟头上的烟灰,继续说道:“上级批下来的四个名额规定,必须是战士。”
     蓬勃差点晕过去。
     唐主任看了一眼一脸沮丧的蓬勃又说道:“我知道你是老高中毕业,还是北京的名牌学校。今年恢复高考,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实力强的同学肯定会跑在前面。不要灰心,以后还会有机会。”
     就这样,蓬勃接受了给那四名战士当辅导员的任务。
    心里别扭呀!谁让他是共产党员呢?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奉献。
     第一节数学辅导课,他要摸摸底,从高中到初中列出四道最基本的知识题。
    其中第一道题属于高二的知识;第二道题属于高一的知识;第三道题属于初三的知识;第四道题属于初二的知识。
数学测试题.pn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