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久违了、一个时代的音符 [打印本页]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2 10:50
       今天再听《金色的炉台》,不禁又想起七十年代响彻中国的那几首《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满怀深情望北京》、《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新疆之春》、《洪湖随想曲》、《我爱祖国的台湾》等中国自己的小提琴独奏曲,那些曾经温暖了无数干涸饥渴的心灵,感染震撼了整整一代人,成了一代小提琴爱好者心中永不消逝的,堪称经典的优美激越的旋律,依然回响在我的心中!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2-13 08:25
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2-13 09:51

对【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印象深刻,还听过钢琴演奏的这段曲目。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14:21
以下是引用闲人一个在2014-2-13 9:51:00的发言:

对【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印象深刻,还听过钢琴演奏的这段曲目。

 

当年【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这首歌曾经唱响也唱红中国,今天再听依然觉得响亮,至少不会使人萎靡不振。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14:37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14:40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3 15:43
是的,这个曲子的版本很多,都很经典,谢谢闲人版主留墨。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3 15:45
                久违了、一个时代的音符
                        
               —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作品抒怀
                                
                       作者:河沿渔人
   
    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是我儿时、时常听过的曲子,那是文革时期,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这个曲子,时间久了,就像当年的样板戏一样,你不听也得听,听也得听,你听不听都得听!收音机里,外面的广播喇叭里反复播出的那些具有时代特色、耳熟能详的几个样板戏,而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在那个年代作为经典的乐曲,也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了,这首名曲的旋律清新柔美、舒缓而富有激情!是那个时代影响我最深刻的音符了。几十年以后我知道了,那个时代被称之为:红色时代,那首曲子也被称之为:红色经典。
   时间在花开花落间流逝......,岁月沧桑,人生50年弹指一挥间。前年秋天我和朋友驱车铁岭榛子岭水库钓鱼,途中由于路程漫长,朋友索性在车子里放了音乐光盘......,渐渐的一曲婉转、悠长清新悦耳的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响彻耳边,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文革后意外的又一次聆听到这久违的旋律......,瞬间把我带回了那个时代,引发我无尽的回忆和遐想。“思绪在时光流逝中寻找着往昔的岁月.....,
小提琴协奏曲《金色的炉台》是七十年代由著名小提琴家陈钢根据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金色的炉台照亮》改编的,这首歌曲取材于毛主席视察炼钢厂时与炼钢工人亲切交谈的场景,当时由歌唱家施鸿鄂演唱,歌声传遍千家万户。 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的旋律更是优美而富有激情,表现了当年炼钢工人与毛主席心心相印的深切情感,抒发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那激情澎湃的音乐也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每当听着这首乐曲都让我动情,也让我无数次的陶醉,置身于那火红的年代;听着这首乐曲,伴我度过青年、中年。
那次钓鱼过后,我来到音像店,找到了很多版本的光盘,有潘寅林的也有盛中国的,还有吕思清和小提琴家薛伟的,还有一位是80后的小提琴家李传韵的,经过比较,我唯独喜欢李传韵的乐曲,这源于李传韵的演奏,文革的味道少了点,演奏起来更加舒缓委婉,又不失激情!真是百听不厌呀!
  总之,这个曲子不失为一首经典的作品,无论是音乐性,还是技术性,在中国作品中都堪称典范。
     李传韵1980年出生于中国青岛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是小提琴家。1982年,两岁的小传韵已经能认两千多个汉字。1983年,李传韵开始随父母学习小提琴,五岁参加“北京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获亚军,并成为享誉国际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的学生。
   在我心灵的版图上: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一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它在我生命的青年时期诠释了幸福和美好的真谛!也把那个时代的美好旋律在我心中永久定格。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为此深情眷恋、那曾经刻骨铭心的时代音符。小提琴曲《金色的炉台》每天听一遍,这就是我人生最美的过程。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3 15:45
重新修改的。再发上来。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3 15:46
非常感谢您的视频资料,这个版本我也没看过。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3 15:49
戴玉强版本的我听过,很大气,但是还是没读懂那个韵律。属于歌唱家。我觉得真正读懂这个曲子的演唱者是相敏龙。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3 15:57
谢谢叶飘零朋友转来的相关音乐。这些曲子我都喜欢,诸如《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二胡演奏家闵慧芬的《洪湖随想曲》、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等、都是那个年代的音乐精品。谢谢您发来的音乐视频,非常感动在这里我们能共同分享这些优秀的音乐精品。顺祝马年吉祥、马年事事顺心。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19:36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19:43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19:52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3 20:18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2-14 08:14
精彩!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2-14 18:59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2-19 18:05
感谢叶飘零朋友的支持。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4-3-7 19:45
   河沿渔人的美文和叶飘零的点评及搜集的音乐视频都让人驻足。这些音乐婉转动听又不失激越深情,的确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3-8 17:10
感谢千帆过版主的赏评,这是那个时代的经典音符,喜欢的话我们共同分享美妙的音乐!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3-8 17:50
   各位哥姐们好!这些听了让人怦然心动的作品越来越少了,,可惜啊!越来越多的是追求感官刺激,无病呻吟的垃圾!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3-15 10:38
感谢飞宇朋友的赏评,时代不同了,那些软绵绵的翻过来调过去无病呻吟并无聊的很乏味的文艺作品依然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文艺舞台。你赶也赶不走,我能解释通的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有点变味了......。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4-3-15 20:30
   河沿渔人说的没错,这个时代的确是有点变味了。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的好恶,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人出国旅游虽然是给人家送钱去了,但很多人的所作所为显得很没教养,因而难以获得当地人的尊重。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3-28 07:08
谢谢您的关注,同意您的观点。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3-30 18:54

 

这是完整版的《新疆之春》,现在很多版本都省略了。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3-30 18:58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3-31 08:31
好美的音乐!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4-3-31 17:32

作者: 河沿渔人    时间: 2014-5-10 06:43
谢谢叶飘零的音乐帖子,因为您的转帖,在这里我也重新欣赏了那个年代、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音符,谢谢了。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4-5-19 16:09
    河沿渔人说的没错,这个时代的确是有点变味了。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的好恶,问题的出现应该是与媒体的宣传,社会的导向有直接关系的。君不见,如今笑贫不笑娼的现象已经不鲜见了。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