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我们那个年代(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0-13 07:08
 

掏西瓜子

 

     夏天的时候,还有件乐事是掏西瓜子儿。说起掏西瓜子来,也许我们那一片几个发小再熟悉不过了。若想掏西瓜子,平时就得注意合作社什么时候来西瓜了。合作社每年都是夏天忙着运西瓜,冬天集中运白菜。那时候运东西用马车比较多,两匹马拉着辆四轮车。为了便于运货车都带着槽帮,驭手坐的地方不但有座位和上下车踏板,还有个棚子用来夏天遮阳,雨天挡雨。这种马车运西瓜还真不少拉呢,等车一到了卸车位置,车老板把鞭子插到辕上,车给刹好闸,牲口卸了套能歇息,又把装满草料的笸箩搁到牲口跟前。继而会帮着菜场职工卸西瓜。这些人卸起西瓜来可不含糊,或接龙传递如行云流水,或空中抛递令人目不暇接。我站在瓜车旁边,倒不是为了看什么抛接表演,非但如此倒是乐不得的卸瓜的主儿没接住摔碎几个西瓜那才好呢,我们好拿着烂瓜淘洗瓜子儿啊。待到满车的西瓜卸完,有时候就会碰到摔碎的,压烂的,蒌了的,包括以往存放的坏了的,菜站的人也都习惯了,就向我们招手让我们拿走了。我们把这些破西瓜拿走没别的,就是掏西瓜子儿。尤其是那蒌西瓜,拿起来都咣了咣当的了,照着西瓜手通个口进去,擎着在里边掏籽儿了。瓜子儿我就捡里边籽儿大的掏才来劲儿,打开瓜看如若是小瓜籽儿,那就把瓜一扔不掏了。小瓜子儿拾掇起来费劲不说,再说嗑起来也不带劲呢。瓜的时令过去,我还真弄了不少瓜子儿,倒也不耐烦天天去想办法掏西瓜子儿,差不多就行了。每回掏了瓜子儿,就拿回家先洗干净,然后把洗好的瓜子铺到篦子上,搁到太阳地底下晒几天再收起来。候到吃的时候,瓜子或炒或煮在适当的搁点盐等作料,逢年过节或闲暇时嗑起来也是一乐呢。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3-10-13 16:26
   回忆起来也是个有趣的乐儿。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0-19 17:30
 

养鸡养兔

 

上个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不少住户都捎带脚的养点鸡,鸭,兔之类的,好歹的调剂点生活,给家里老小的补充点营养吧。我们街坊邻居的也有不少在当院里弄个鸡笼,,鸭圈,垒个兔窝的觑着空儿,忙里偷闲,截长补短的养起来了。开春天气刚回暖的时候,见着那挑着笸箩沿街叫卖鸡仔的,就吆喝住来到近前,掀开盖在笸箩上的布帘子,因为这会气候上尚有些寒凉,但见那笸箩里密密匝匝,叽叽喳喳全是金黄色且毛茸茸鸡崽子,甚是活泼可爱。家里总是要挑上几只拿回家去养,挑的时候自然尽量挑些母鸡崽儿,指望着好歹能有几只长大,下上几个蛋不是也能改善点生活么。那会儿养鸡,我见街坊们有养油鸡(那时候就是这么叫,不知学名应该叫什么?这种鸡通体红褐色,头顶有顶毛,鸡腿上亦长有绒毛),芦花鸡和来亨鸡。我家则一直养的是来亨鸡,主要是因为来亨鸡听说下蛋还可以。小鸡进屋我们几个孩子自然很高兴,精心饲养自然不在话下。平日里喂水,喂点小米,逐渐的再剁上点菜叶子。白天天好把鸡放到院里溜溜食,晚上圈到笼子里。甭管是养鸡还是养兔,我每天都要去菜站检点人家不要的菜叶子,摘一摘再过过水洗净,剁吧剁吧再拌上点棒子面喂鸡,兔子则就直接为菜叶子了。母鸡长大了还真是没少下蛋呢,下个两三天的就歇一天,反正每天看着母鸡趴窝的时候就不惊动它了,到时听着母鸡咯咯咯叫就把手伸进鸡窝里摸索,准能找着一只还热呼呼地蛋呢。那时候买鸡蛋凭本限量供应,记得是九角钱一斤。当年鸡蛋可是稀罕物,那绝对被看成是补品,通常都是孕妇,病号等才会给照顾吃个鸡蛋面什么的。这回自己养鸡也能时不时得有个鸡蛋吃了。那时我常常想长大如果能挣很多钱,就天天吃鸡蛋,吃个够才好呢。除了养鸡,家里还养过兔。记得先后养过两次,头一次养的是青紫蓝两只。第二次是爸爸从单位里拿回两只兔来,是同事给的长毛兔。小长毛兔刚拿回来时,就像是小绒球一样,浑身毛色雪白而且还特别长,着实是与众不同。喂兔子不比喂鸡,不仅时常喂点菜叶子之类,我还经常到外边去割点青草喂。头回养长毛兔也确实没有经验,本来长毛兔的毛应当通过喂养和打理始终保持雪白且顺溜才好。可是我们哪里有时间顾得上去搭理它,每天也只是喂点吃的和水,粗粗的清理下兔舍,又不只采取什么措施保持毛色鲜亮,但见兔子每天只是在潮湿的地面上或滚或卧,潮湿全因拉屎撒尿全在舍内而致,清理又不及时,日复一日弄的兔子浑身毛色结块擀毡,哪里还看得出毛的雪白的本色来,竟完全与黑色相差无几。长毛兔竟养成这等样子,至今想起来仍令人沮丧。后来我方知,养长毛兔不仅应勤加清理,关键兔舍应当有网架与地面隔开,如此兔子拉屎撒尿可透过网架漏到地面,这样既便于清理兔舍,还能有利保持兔子皮毛的清洁。那时候我哪里懂得这些,周围邻居也没听说谁家养长毛兔,也没处打听啊。反正养到最后,兔毛是要不成了,可是兔肉还是蛮好吃的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3-10-19 23:54
俺小时候家里养过鸡,是从一群小鸡开始养的,一直养到公鸡打鸣,母鸡下蛋。记得三四年级时吧,家里接来一群小鸡,当时兴奋得俺上课都走神。放学一进家门就先去廊檐下看鸡,后来连续还死了几只,心里好难过啊。值得得瑟的是,鸡长大一点后,那鸡窝也是俺找来细竹棍和铁丝搭的。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3-10-20 17:54

佩服张树人的好记忆!你的回忆也唤起了我对饲养来亨鸡的记忆。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0-21 07:23
以下是引用盖头坪在2013-10-20 17:54:00的发言:

佩服张树人的好记忆!你的回忆也唤起了我对饲养来亨鸡的记忆。

谢谢盖姐的鼓励,必当继续努力,往日如烟,难以忘怀啊!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0-21 07:25
以下是引用屹梁梁在2013-10-19 23:54:00的发言:
俺小时候家里养过鸡,是从一群小鸡开始养的,一直养到公鸡打鸣,母鸡下蛋。记得三四年级时吧,家里接来一群小鸡,当时兴奋得俺上课都走神。放学一进家门就先去廊檐下看鸡,后来连续还死了几只,心里好难过啊。值得得瑟的是,鸡长大一点后,那鸡窝也是俺找来细竹棍和铁丝搭的。

小鸡确实不好养啊,养的不得法,很难成活啊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0-30 19:51
 

院里菜地

 

院里每家跟前都有块地儿,起初大伙吃晚饭都喜欢搬个板凳到院里空地儿上,或站或坐聊个天摆个龙门阵还挺热闹的。后来家里都有些日子过得紧吧,先是有一家在自家院里前面的空地上种点菜蔬,其他住户见此也逐渐地仿效起来。说起来,其实每家的地方都很小,我估计也就是不到10平米,还得留出走道来.,就剩不了多大的地方来。但是即便是如此,为生活所迫多少种点就比不种强。大伙互相仿效着主要是以种倭瓜为主,此外根据各自情况种的还略有不同,有的种果子姜,有的种向日葵,小辣椒什么的。我们家那会除了年年种倭瓜以外,还先后种过向日葵,瓜蒌,葫芦,眉豆等。平日里打理这些菜蔬倒也简单,主要也就是浇浇水,毕竟种的都是爬蔓类的植物,所以得用竹竿,木棍等东西搭个架子。我们家住的院前边是地质科学研究院磨片室的后山墙。瓜秧顺着搭的架子缠绕着往上涨,继而就沿着磨片室的后山墙爬到房顶上去了。磨片室的房顶是抹坡瓦房,站在我们家门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瓜秧的生长情况。到了秋天的时候,眼瞅着瓜秧开花结果,果实几乎是隔几天就一个样,我们在底下看着可高兴了,没事就会数数已经结了几个瓜了,而且那瓜长得个儿还都不小呢。等收获的季节到了,我就挎着篮子就逐个把结的瓜顺着院里的东墙爬上对面的房顶上,踩着房瓦小心爬过去,站着过去不是不行,主要是怕把人家房瓦踩坏,等到了我家瓜秧那片儿,就逐个把结的瓜摘下来,家里人此时已经将梯子搭到对面的后山墙上了,爬到梯子顶上擎等着接我挨个递过来的瓜了。等瓜摘完就顺手把瓜秧清理干净。每年这倭瓜都能收上个10几个,有时候赶好了能有20多个呢。我那会最爱吃的就是瓜馅饺子了。因为家里买肉吧多了买不起,偶尔要是包个饺子只能买上不多的一点肉,包到菜里根本就吃不出来有什么肉。唯独这瓜馅饺子大有不同,虽说馅里并未放多少肉,但是吃起来却感觉好像是肉很多似的,您说说瓜馅饺子是不是穷人乐呢。再说说种的这葫芦,原本家里并没说要种葫芦,纯粹是我偶然不知道怎么弄了几个葫芦子,觉得挺新奇的就给插空种上了。谁知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葫芦还真是长起来了,不仅如此竟还结了若干葫芦,稍微大点的葫芦有一两个,小葫芦倒有几个。不过那会儿的人并不清楚小葫芦亦可作手中把玩之物,就手就撇了。余下的两个所谓成才的无非是可以勉强剖开当做瓢用的,母亲见了倒是觉得非常高兴,搁在面粉袋里用随时就可以用了。多年以后,母亲都没有舍得扔始终还在用着。其它菜地里收获的眉豆,丝瓜之类菜蔬自不待言,聊以些微补充了些饭桌的不足,却也成了自力更生减轻经济压力的渠道罢了。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3-11-8 18:52
是养鸡、种植…… 丰富了我们小时候的生活,难忘!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1-13 21:30
 

海宝

 

其实困难之极的时候,人们为生存无不挖空心思想些办法的。譬如:有一阵社会上不知是什么由头,曾掀起所谓养“海宝”的小高潮。据传这种东西是一种藻类,贫困时期可作为肉的替代品且营养丰富如何如何。人们虽半信半疑,却又抵不过好奇和诱惑,就都养来试试。我也养了一段,是父亲单位同事给的。称之为“海宝”的东西看起来是个薄片,样子倒是有些许像肉,搁在清水里漂在水面上,我按照人家的说法,往水里放上点白糖,据说这个东西需要糖来喂养。为了保持清洁且又能够透气,找了块纱布将饲养罐盖上。如此这般饲养多日,期间几乎每日里揭开纱布细细观察,亦隔上几日适当补充一些白糖,该做的程序都做了,似乎“海宝”略有增厚,其余也并无什么异样的变化。据传“海宝”可按肉的做法做菜,养海宝的水可煮开引用,营养丰富等。我曾将内中的水舀出煮沸,舌尖舔尝有些甜味,倒也没什么其他怪味,看着这煮开的水,再看看那所谓的“海宝”,毕竟心里忐忑不安没有底数,再说虽家境贫寒亦不至于如此,万一吃出个问题反倒得不偿失呢。如此踌躇反复,总觉得食之无益,再者说截长补短的的用糖喂养,也糟蹋不起东西啊,思量至此小子就索性连营养液带“海宝”全部扔了,扔了以后心中倒觉得畅快不少呢。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2-1 12:11
 

邮票

 

动荡时期,小子在家逍遥,亦曾有些若干喜好,也是闲来无事打发时光罢了。小子曾爱好过集邮。买邮票自然是买不起,主要也就是积累些用过的邮票。把邮票从使用过的信封上剪下来,搁到清水里泡一会儿,等到粘邮票的胶化了,再小心的把邮票从老信封上揭下来。然后把邮票的正面向上贴到家里的窗玻璃上,等到邮票自然地干了就会打卷掉下来,就可以把处理好的邮票捡起收好。既买不起邮票,自然也就买不起集邮册。有了邮票也就是往书中一夹。后来觉得不好,竟然将邮票整齐的粘在本子内,以为妥当之举。粘完之后看着觉得有些疑惑,问及同道的朋友并将粘上邮票的集邮本向其展示,竟遭到同道友人的痛加奚落和耻笑,方觉得如此做法着实愚不可及。沮丧之余,小子又将邮票一一剪下泡水,再行处理,真是忙活半天还得不偿失。那时候给老家或者旁人写信,邮票贴好寄出后,寄信的内容中总会有一句:鉴于鄙人集邮,请将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收好,下回回信时随信寄回,感谢之至。亦有同院的发小知道我喜好集邮,时常会将家里的收到的邮票送给我。他给我的邮票有些是三角形状的,四张对在一起是个正方形,每张上边印有鱼的图案,图案各有不同且印刷精美,但不知是哪个国家的,只知道我那个发小的父亲是驻外大使馆的司机,每年总要有很多时间来往于国内外。虽说攒的都是用过的票,数量也很少,但是没事翻翻到也不错。那时候我攒的“文革”票多点,类似于黄山,蝴蝶,梅兰芳舞台艺术之类的票有些张但又都不成套,建国初期的邮票更是十分鲜见。记得手里有点零花钱的时候,曾经买过一两套邮票,其中有一套好像是剪纸图案的。买的时候和是朋友一块去,步行到王府井附近的中国集邮公司,既是欣赏展示邮票,也顺便看到合适的邮品买上一套带回来。为了邮票我还不死辛苦的去过几趟集邮公司呢。现在看起来路途还真不近呢,那是瘾头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大。当年攒的那些邮票我插队走的时候就都留给小弟了。之后我手里剩的也就没有几张了,插队以后就再也没有攒过邮票了。除了邮票我还攒过一段烟盒,什么大婴孩,绿叶,烟斗,黄金叶等也不少呢。“文革”期间,由于参加红卫兵串联的原因,也曾经攒过糖纸,参观票,公交车票,主席纪念章,各地粮票之类的藏品。没有一样是正经收藏,纯属是业余爱好而且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东西大部分就都散失掉了。其中主席像章为了便于收藏我还专门精心制作了一个盒子,盖是块玻璃而且是可以推拉的,既可储藏又可观赏,于今亦都寻他不见了。留至今日的只剩下一些各地粮票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3-12-4 07:48

"记得手里有点零花钱的时候,曾经买过一两套邮票,其中有一套好像是剪纸图案的。买的时候和是朋友一块去,步行到王府井附近的中国集邮公司,既是欣赏展示邮票,也顺便看到合适的邮品买上一套带回来。为了邮票我还不死辛苦的去过几趟集邮公司呢。现在看起来路途还真不近呢,那是瘾头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大。"咱们都一个样样介!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3-12-4 19:08

上学时没少去东华门的集邮公司,为了省下那一毛多的车费,从西单一直走到哪里,当时我专题集ZOO的邮票,大约有五六十套,捎带手买了一些盖销票,金鱼,黄山,牡丹,菊花等等,文革时被毁掉了,伤心呀!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2-8 10:28
 

剪纸

 

大约是在哪里看过什么剪纸作品引起了兴趣,我曾经好过一段剪纸。我并非是剪纸,而是刻纸。那时候电光纸便宜,买几张各种颜色的电光纸,根据剪纸图案的大小裁好几张摞起来,在最上面那张画上剪纸图案(通常是使用拓蓝纸拓上),然后用竖刀沿着线条刻下去,每一刀都要尽量刻透,直至刻完再按层逐张揭开,可以同时出来若干张同样图形的剪纸。既是喜好就没少注意搜集些剪纸的图案,照着刻就是了。有的时候看得多了就自己画个样子出来试着刻,却也自得其乐。记得曾经精心刻过四张古代文官的图案,个个都戴着帽翅且手持笏板,唯表情姿态各异,在小子看来堪称精品。为配合这四张剪纸,又用较厚的铜版纸另外设计制作了四扇屏风,又将刻好的剪纸按照人物眼睛视线的朝向依次粘合在每扇的屏风上,从而照顾到屏风图案的人物和谐关系的处理。四扇屏制作完成以后,作为摆件置于家中案上,颇受来往客人注目和赞许,家里人亦觉得面上光彩。此外涉及“文革”的内容自然也少不了,那会儿街道里要求家家户户的墙上要挂“红太阳”,家里自然让我来完成这个任务。我最终刻了一张剪纸,大约有人民日报的半个版面那么大。刻得内容我记得还很清楚,上面有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山和窑洞,天安门城楼,领袖的头像和放射着光芒的红太阳。领袖戴军帽的头像我还真没少刻,曾有一次为了办“红卫兵”战报的需要,利用三合板刻了一个头像的侧面版,印刷报头的时候,只需刷上油墨再报头的右上角小心的拓上即可完成,效果竟然绝佳。当然刻得方法已经不是剪纸图案了,而是正式报刊发行时采用的写实性图案了。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3-12-8 10:54
张树人的叙说,让我想起了在幼儿园上纸工课时所用的小刀!剪纸剪纸,却不是用剪子剪,而是要用小刀刻,之所以如此,老师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8 21:32:37编辑过]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2-16 15:54
 

编蝴蝶

 

我到公园包括去外地景点去的时候,常看到有些民间艺人,用麦秸或草叶编织一些草编工艺品,如蚱蜢,呱啦扁,蝈蝈之类的昆虫,其造型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但毕竟囊中羞涩,从来没有买过。“文革”中,小伙伴们有人编织些这种东西,不过可不是用草叶编而是用玻璃丝编。所谓玻璃丝其实就是塑料丝(绳),之所以市面上这种东西很多,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小女孩们都是以扎辫子为美,即便是长大了仍有很多女同志以留长辫子为荣。除了这个也就是运动头等为主的发行了。那个年代你想理别的发型,那有谁敢呢。特别是“文革”时期,什么波浪大花,电烫卷边等,都一律被说成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以也就剩下扎两个小辫就算了。既是扎小辫用玻璃丝自然是最经济最方便的了,在合作社花上一分钱可以买上七尺玻璃丝,颜色随便挑。女孩子们用玻璃丝扎小辫,如果再能有个半圆形的塑料卡子往头上一卡,你就瞧吧,女孩子们能美得屁颠屁颠的。书说简短。玻璃丝的来既如此方便,不少人就用它来编织些小物件,譬如钱包,杯套,钥匙链等实用物品,鹿,马等小玩意。这些东西都没引起我注意,偶然有一次,有人送我一个玻璃丝编织的蝴蝶,却是形象生动,倒是有些像草编玩意的意思。于是兴趣使然,就想照葫芦画瓢编上几个。经过仔细审视研究后,发现似有规律可循,编织起来应该不难。之后买了些各色玻璃丝,截了几根细铁丝充当骨架,继而边对照原物边缠绕编织,直至收尾打结。一只美丽的蝴蝶就跃然掌中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3-12-21 17:44
是这样,那时候用玻璃丝编织艺术品挺时尚的,记得我老姐就编过一只玻璃丝的凤凰鸟,摆在家里当摆件。我回城上班后买了一辆自行车,就请老姐给我的车钥匙用电线皮编了一个“心”型的钥匙链。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3-12-29 15:42
 

红卫兵小将(1)

 

前文已经说过,中学期间的头两年还算勉强渡过,之后的日子就完全处于社会动荡了。事实上之前社会的动荡就已经开始在酝酿了。小子只是个中学生,哪里知晓风暴来临前的涌动暗流呢。大约是19651110日在《文汇报》上登载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就已经风声乍起了。继而闻言《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政治斗争初见端倪。1966212日《二月提纲》试图对当时地争论限定于学术范围,旋而于410日却又出笼《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号召“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小子那时候恰似懵懵懂懂,耳轮中又闻言《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等横遭蹂躏,眼见得北京市委又被批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小子那时除了晕菜哪里晓得政治斗争内中之蹊跷,不过是乱云飞渡雾里看花而已。转瞬间又闻《五。一六》通知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并据此成立了所谓“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彭,罗,陆,杨”被打倒,北京市委被改组。《人民日报》61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62日又全文刊登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616日再发《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倒反革命黑帮》的社论。社会动荡已然不可遏制,却又号称是“天下大乱”方能达到“天下大治”。88日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规定:“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817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吹响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军的号角”,十年“文革”动乱和浩劫的噩梦开始了。

记得大约是19667月底或者8月初的日子,有班里同学拿来块红布扯成布条,小子也分到一条系到胳膊上,号称是加入红卫兵。过了若干日子,红布条又换成了印有领袖字体“红卫兵”三个字的红袖章。在那个年代里,“造反有理”,“杀向社会”,“走上街头”“破四旧,立四新”,砸烂“封,资,修”,“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甚嚣尘上。小子亦受“极左”思潮鼓惑,俨然觉得自己已然是红卫兵小闯将,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要“造修正主义的反”,“捍卫红色江山永不改变颜色”。小子初次陡然臂佩红袖章,在学校遇到原来“师道尊严”的老师们,竟对我们毕恭毕敬,点头避让,尊重有加。无论是走在马路上,进入单位和商店,坐在公交上亦感觉受到关注,绝非以往不屑一顾的毛孩子。回到院里,更是受到老少爷们的赞佩和羡慕,自己亦觉得人前显圣,鳌里夺尊,大有舍我其谁,肩负历史使命的豪情壮志。

小子那时候虽说大事掺和不进去,却也显得挺忙活的。在学校里参加批斗会,也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展览欢剧场看过所谓批斗大会,辩论大会的场面。写大字报,撒传单,刷标语更是家常便饭。我们家住的院里也让我帮忙在院里的墙上,用油漆挨家挨户写上领袖的语录。我记得还在学校里住过一段,大约是防止“地富反坏右” 坏分子和走资派等反攻倒算搞破坏。每天夜里我们几个人拿着手电筒像回事似的在学校里转转。回到四楼以后,闲得无聊有时就搞点恶作剧。我们用的手电筒是装五节电池的,有好几把,点亮以后自然比起两节电池的手电筒亮得多。我等拿着手电筒从四楼往下看,待等到校门口外有人往学校里走时,反正也看不清楚是谁,就会突然将几把手电筒瞄准进校的人同时按亮,使得进校的人猝然来个冷不防,来人反应过来后或惶惶然蹿离,或痛骂声骤起,我等却在暗处捧腹爆笑。夜间巡逻并非只在学校,曾有几天接受派下的任务,说是考虑到阶级斗争形势复杂,为防止阶级敌人销赃灭迹,藏身逃匿等破坏活动,需加强公园等场所的巡查工作。我们去的是紫竹院公园。那几天晚上公园静园的时候,我们就带着手电筒拿着根棍子,进园子绕湖巡查。夜幕下的紫竹院灯光稀疏,偌大的园子里早已人迹皆无静寂无声,只是偶尔有几声蛙鸣,蟋蟀,蝲蝲蛄和油葫芦仍在鼓噪不已,湖边树林和灌木丛的深处则伸手不见五指,似乎处处神秘莫测。小子虽臂佩红卫兵袖章,摆出副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的架势,心中却着实忐忑不安,紧跟着众人寸步不敢离开,眼角紧张地向四下里踅摸,唯恐窜出个鬼怪来。再者又听一块儿巡查的园子里的职工演讲,说起前些日子寻湖时发现有那在湖中死忙者,更觉令人毛骨悚然。小子曾心中暗想,若是此等光景独自寻湖的话,必会尚未进园子呢就已鼠窜而去了。

书说简短。小子在班里多少有些人缘,有那同学李由等寻着我,商量办份红卫兵小报,且不知道从哪里还弄了一台小型油印机。有了油印机就好办了,其余油墨和纸张等消耗品只需到学校总务科领取即可。众人在一起商定,由我来负责版面和刻板,余者则分别负责撰稿,印刷和散发等工作。我们办的红卫兵小报叫什么名字早就忘了,总归是先后发行了若干期后就没有再出版了,亦不过是热情一时兴趣使然而已。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3-12-29 19:14
1966年6月2日上午,那是一堂英语课,宗老师看了看躁动着的同学们,一句“大家看大字报去吧”。女学生们涌出了教室……自此,我的中学学习生活结束了。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3-12-31 18:05
祝张树人元旦快乐!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4 08:04
以下是引用盖头坪在2013-12-29 19:14:00的发言:
1966年6月2日上午,那是一堂英语课,宗老师看了看躁动着的同学们,一句“大家看大字报去吧”。女学生们涌出了教室……自此,我的中学学习生活结束了。

谢谢盖姐!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4 08:10
 

“红卫兵小将”(2)

 

毛主席在1966年曾经8次分成10批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据小子后来查阅资料大约有1100多万红卫兵受到了接见。我曾经两次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接见,第一次是818日,第二次是1125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次,当群众游行开始后,由于列队行进接受检阅的红卫兵如潮水般涌来,加之又都想往天安门城楼看到毛主席,使得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的速度太过缓慢,时间已经是中午快1点了,但见周总理顾及主席的身体健康,着急地从天安门城楼的东头走到西头,不断的向游行队伍挥手并向群众喊话,,告诫大家主席已经很累了,希望游行的队伍走的快些。周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使世人为之动容。

小子那会儿觉着,作为中学生娃娃停课闹革命,非但不用整天背着书包上学,而且竟然不用考试了,恰如做梦也似心情真是舒畅极了。再者说我等臂佩红卫兵袖章,且被称之为“勇敢地闯将”,“革命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真是堪称在社会上随心所欲搅闹乾坤无法无天的孙猴子了。记得大约是19698月中下旬,随着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大串联”开始了。我前后出京参加“串联”总共有两次。第一次去的是郑州,徐州,南昌,长沙,上海,广州,武汉。第二次去的是成都,重庆。发起“串联”活动的都是我们班里平日里要好的几位同学,每次出去也就是5—6个同学结伙,觉得多了不便于安排活动,少了又觉有些力量单薄。出去前我们会到学校开几张介绍信,介绍信随便开,无非是“兹介绍某某等若干人前往贵处进行革命串联等活动,请予接待为盼。”介绍信的上方自然按照惯例先要写上一段领袖的语录,落款免不了要注上“致以革命地敬礼!”此外,为防止外出时应对临时急需,带两张空白介绍信是必须的。当年,全国公路和铁路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条件远不如今天,196695日《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精神下达前后,全国各地学生蜂拥而上,奔赴北京,而北京的学生自然包括小子在内则涌向外地,号称是煽风点火,扇“文化革命”之风,点“文化革命”之火。“大串联”期间,全国数以千万的人潮涌流,使得全国交通运输状况异常拥挤,甚而瘫痪几崩溃。“串联”的时候,我们所带的行李极其简单,每人也就是背个上学用的书包而已。除此之外,各人随身带了点钱和全国粮票,全国粮票是用北京市的粮票到粮站去换的。在外地转乘火车的情景宛如逃难也似。但见列车站台上涌满了人群,背着行李扛着包的摩肩擦踵捱来挤去,或跳下站台在铁路线和站台之间窜来窜去如履平地,甚而为抄近道在列车底下钻过亦属平常。待期盼多时的列车喘着粗气进站尚未停稳时,涌动的人群已然蜂拥而上,或扒着车窗或扒着车门。车窗已成了上下车的通道,下车的人从车窗里往车外递出行李,然后再爬出车窗。上车的则扒着车窗腾身翻进车内,再回过身接行李,再把同伴拉进车厢。有那车内旅客未待车外的上车就迅即将车窗落下,未能抓着车窗上车的的旅客则在窗外怒目而视且口中骂不绝口。很多车内旅客到了车站以后,索性就不开窗,到免了很多麻烦。从车门处上车的旅客争先恐后互不相让挤成一团。停站的那点时间根本就不够,想整点发车不啻为天方夜谭。有的时候旅客把着车门就是不撒手,大约是急于赶路却又上不去车闹得,乘务员见此情景想来亦束手无策。好不容易等到车开了,放眼向窗外望去,站台上的人群似乎未见减多少,大量赶不上列车的人只能期盼着下一趟车的机会了。当年的列车就像是“围城”也似,没有扒上车的人或心中焦躁,或郁闷沮丧,甚或欲哭无泪颇感绝望。有幸上了车的人则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出车厢,有种巴不得仓惶逃离这地狱的感觉。看官看到此处必会问及,即以上车已属万幸,何故如此?看官有所不知,车内旅客之拥挤实难想象。车厢内所有的过道,包括车厢之间的连接处,甚而厕所内都塞满了人。此种情况奉劝阁下最好是控制饮水,否则遇有内急时急欲如厕却势比登天。我曾亲眼所见有那实在感觉可能会憋不住的,万般无奈就手扶着车顶部的行李架,脚踩着座椅背,在众人的头顶上隔空跨越,在车厢的连接处找好立锥之处,然后从椅背上下来,待挤在厕内的旅客辗转腾挪出来个把,内急之人方能勉强挤进洗手间,在厕内余者的目睹之下尴尬如厕。车厢内旅客或站或立或圪蹴着,甚或在角落蜷缩着,全无形象可言。如果是站着想在地板上找个地方坐下纯属是奢侈的念头,坐着的人想要站起来伸展一下麻木的腿脚,再想坐回去则不啻于做梦。坐火车不比坐汽车,汽车通常开上几个小时就下车了,而火车通常要运行几十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想想吧,如此拥挤状况,人在火车上几乎是不能动窝,且差不多要以一个姿势坚持着,加之车内空气污浊,烟草味浓重刺鼻,乘务员根本就无法提供水和食品也索性就不提供了。小子也就是在夜间能够冷不丁见到乘务员从乘务室露出个头,冲着车厢内嚷嚷两句:某某站到了,有下车的旅客准备下车了啊!小子和同学们坐在车上,早已疲惫不堪,列车由于晚点行驶,经常临时性停车,摇来晃去的没个准谱,车内人即使想睡会儿也睡不安稳。夜间行车眼见得路漫漫,夜茫茫,着实难熬啊。小子和同学见此状况已然别无他法,见那铺位底下尚有余地,俯身细观内中除有少量行李外并无其他长物。于是心中暗想,何不就此权且充作栖身之地,虽说地面稍嫌有些脏污,但却强似在外边遭罪,毕竟身体能放平休息,感觉必定会好很多。思量至此我等已然顾不上其他,遂各自就进找铺位,反正我等也没有什么行李,向周围的旅客道个方便,缩身躺倒地板上,然后拿着挎包滚进三人座椅底下,虽说座椅下空间略显狭窄,但小子等人那时候身体却也单薄,躺在地下并未感觉有多么局促,反倒觉得突然能够躺下,并且居然能够伸直胳膊腿儿,全身都得到放松简直是舒服极了。小子躺在座椅底下,颇有“仙姑懒睡云床”的感觉,心想早知如此就更好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1-5 12:19
以下是引用盖头坪在2013-12-29 19:14:00的发言:
1966年6月2日上午,那是一堂英语课,宗老师看了看躁动着的同学们,一句“大家看大字报去吧”。女学生们涌出了教室……自此,我的中学学习生活结束了。

老盖记忆力真好,是啊!我们也不知那阵儿是什么日子就永远地告别了中学课堂...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1-5 12:25
树人兄当年办过小报啊,我们队的哥几个当年也办过,叫“火炬战报”油印的,呵呵!只可惜没留下一张当文物。我们队就村长一个是红卫兵,剩下的都不是,感谢村长,那时给我们哥几个担保,还带我们去南方好几个城市串联了一哈!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14 20:44

红卫兵小将(3)

 

 

小子和同学们来到当时心目中最向往的城市上海。下了车以后,自然就可以在车站找到红卫兵接待站。那时候外地对于首都来的红卫兵还是蛮尊重的。我们递上介绍信,没有等多会儿,接待站就安排车辆把我们这些外地来的红卫兵分别送到市里的宾馆和其他住所进行安置。我们被安置到新亚大酒家住宿。酒店设施堪称富丽堂皇,在小子看来不啻于皇宫。待进入房间巡视,房间内竟是内外套间,但见松软的地毯,天鹅绒窗帘,写字台,玻璃柜,沙发床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且其豪华程度使人叹为观止。小子们见此光景心想毕竟旅途颠沛流离辛苦异常,既是如此条件也是难得享受,必得好好休息休息了。于是我等纷纷放下行李,打算各自先安顿下来。书说简短,还没有等我们踏实下来喘口气呢,就听宾馆楼下有人上来传言说这里住不成了,得挪地儿住。我等闻听此言到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出了什么幺蛾子了。等到我等下楼才知道是怎么茬子事儿,原来是有家北京来的红卫兵组织,与其他若干家联手贴了张大字报,声称安排住宿如此豪华宾馆,乃是对红卫兵的拉拢腐蚀,我等红卫兵组织来此是为了“扇文化大革命之风,点文化大革命之火”的,且振振有词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乃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云云。末了彼等红卫兵组织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并强烈要求搬出宾馆住到“文化大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去,同时呼吁所有在宾馆内居住的红卫兵组织积极支持和相应。但见大厅内人声鼎沸鼓噪成一团,人人斗争情绪激昂,个个革命气势磅礴。过不多时,大约是接待部门见此状况,唯恐惹出麻烦,请示上级有关部门紧急调运了车辆,重新做了安排。我等眼看着在此处住不成了,心中颇觉气馁,休息休息看来是无望了,只得听从安排了。毕竟时间较紧,我们被临时先安置在上海鞍山中学,住了一晚以后,接待站又把我们安排到位于五角场的上海复旦大学。这回条件应当是“革命小将”们无可挑剔的了,不仅是斗争的第一线,而且干脆就住在教室里,地上并排放着铺板,余下的就是被褥,洗漱自行在楼道里的公用洗手间解决,别无其他。此时天色已晚,我和同学号好铺位,又到食堂简单吃了点饭,原本吃完饭就回教室早点歇息,却又因折腾了大半天,心中着实有些郁闷,弄的睡意全无,加之初次来复旦大学,亦想顺便看看学校的夜景。学校很大,道路规划也整齐有序,有些道路两侧的宣传栏上都贴满了大字报。我倒没有注意这些,校园里的灯确实与众不同,有的设置在广场上显得光线很强,场地犹如白昼也似,像小太阳,有的则发出红色和蓝色的光芒,装饰作用又非常强烈且造型独特,转了一圈下来唯有这灯印象深刻。因为从未见过如此造型独特,斑斓绚丽的灯具,心中当时曾想起位著名的灯具专家工人工程师来,叫做蔡祖泉。他就是复旦大学的,而且早就知道复旦大学有光源研究的机构,小子看过后,确信复旦大学如此照明设施应该和蔡祖泉有关,也不知是否能在校园的路上偶然能碰到他,能看到这些灯小子就已然觉得十分幸运了。


作者: 衷克定    时间: 2014-1-20 09:42
白看了树人兄那么多文章,我也回报一下。这是我们学校1968年12月的一张小报,上面有我们学校所有报名去延安同学的名字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4-1-30 19:43

祝张树人春节快乐 马年吉祥!

看到克定的文物级别的光荣榜啦。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2-1 07:38
以下是引用盖头坪在2014-1-30 19:43:00的发言:

祝张树人春节快乐 马年吉祥!

看到克定的文物级别的光荣榜啦。

谢谢盖姐,祝您马年吉祥,万事如意!克定的文物令人印象深刻,真可谓珍贵文物,不可多得的精品了!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2-1 07:42

红卫兵小将(4)

 

串联的时候,到高校去的比较多,那年头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即有机会到了外地何不借机饱览祖国大好风光呢。我等竟将不少时间用于去看大字报,甚而觉得重要的还会抄上一些,真真是“极左”思潮的影响可见一斑。小子等初时尚且如此,之后渐渐懈怠,再之后就索性放开了。小子等知道上海是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因此勾起那游兴来,游完外滩景致,复又沿商业街线路逛金陵路,南京路,老城隍庙和复兴中路,竟毫无疲倦之意,比起那枯燥乏味的所谓大字报来自然有趣得多。大约是走到静安寺一带,碰到一家澡堂,看起来这家澡堂似乎是有些年头了,据小子观来至少应该是解放前就有了。毕竟从北京出来奔波一路,加之又住在高校,一直就没有洗澡也实在是又脏又累了。小子和同伴就思量进澡堂洗个澡顺便歇歇脚再走不迟。再者说北京的澡堂子咱去过,不知上海的澡堂是个啥章程究是没见过,正好也见识见识。待进入澡堂,我们几个把买的澡票交给门口的女服务员,女服务员收了票,就每人给了一块肥皂。我把肥皂拿手里端详了一下,不禁对传说中的上海人,骨子里透出来的精灵劲儿叹为观止。阁下必会问及何故如此,原来这肥皂竟是澡堂职工从整块肥皂上经过切割加工的,每块的尺寸为2x2x1cm。我看完不禁哑然,心想这样一块肥皂的大小,上海人必定以经验判定男士洗一次澡应该足够用了,而事实上我洗澡是稍稍注意点其实也真是差不多,再者说了个人用个人的肥皂似乎感觉上也舒服些,总比起大伙共用一块肥皂要好很多,不是么?进入澡堂后,每人一个铺位自然与北京相同,但是脱下的衣服竟寻不着储物柜,正诧异间见到一个服务员举着叉子过来,经他指点。我等方才注意到,原来每个床位旁边都放着一个篮子是用来装衣服的。小子当时心想,澡堂老店不至于连个柜子都没有吧,怎么会这么装衣服呢,既是如此也只得入乡随俗。我等将衣服脱光,全数如约放到篮子里,正琢磨着洗澡的时候,篮子里的衣服细软之类会不会丢失呢,但见服务员擎出叉子来,利落的将篮子一叉举向高处,竟将篮子挂到房梁上的勾儿上了。您瞧这种存放衣服的方式真是闻所未闻,别说是丢了,就是自己想取衣服若没有服务员拿钩子挑都拿不下来。洗澡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了,无非是大池子泡,小池子烫,继而喷头冲淋,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唯有小子洗完澡回到铺位上时,原本想寻块热毛巾擦擦再躺着休息会儿,眼睛向四下里一扫,大约离我十米左右,见那蒸汽桶旁边坐着位服务员,富态的身躯年约六旬,想必是取热毛巾地方。我刚要起身过去,老者已然看见欠身已将热毛巾取之手中,尚未及小子来得及反应,毛巾已向出膛的炮弹一样径直向我飞过来,我乍见此景未及多想,急忙伸手接住,方才领悟此举应为当地澡堂的服务方式。好在老者显然精熟此道,功夫颇深,毛巾扔的精准,因此小子等接起来感觉极其轻松,料想其他客人亦应如此。小子接过毛巾用来擦了把脸,就手撂到桌上,心想再看看老者的功夫,并无再要毛巾之意。哪料想小子眼风刚扫过去,尚未及言语,老者已然又将一条毛巾飞过来,小子没敢多想只得又接在手里,假装又将身上擦了擦,心下暗念如之奈何,问及对过铺位本地客人方知,如若不再要毛巾,切不可注视老者,否则他会毫不犹豫的将毛巾抛过来。我再看附近铺位的客人,见有的客人铺位的茶盘上竟然已有56条毛巾之多,方知此言非虚。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2-1 09:28
 
问候楼主,马年吉祥!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2-1 09:31
以下是引用衷克定在2014-1-20 9:42:00的发言:
白看了树人兄那么多文章,我也回报一下。这是我们学校1968年12月的一张小报,上面有我们学校所有报名去延安同学的名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1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克定真是细心人,当年的小报还留在现在,看看它又想起了当年的我们!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2-1 16:18
以下是引用屹梁梁在2014-2-1 9:28:00的发言:
 
问候楼主,马年吉祥!

感谢版主。马年吉祥啊!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2-16 10:28
 

红卫兵小将(5)

 

其实若说起洗澡,小子倒是愿意多说两句。在我的记忆里,可能就从来没有花钱洗过澡。原本就没有习惯而且也没有这个条件经常洗澡,加之家里经济拮据,洗澡简直就是件奢侈的事情。夏天,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和院里的伙伴们结伙去玉渊潭游泳,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还要去到澡堂去洗澡了。平日里洗澡差不多都得个把月才想起弄点水洗洗。每次洗的时候我都嫌费事,磨磨蹭蹭的不愿洗澡。必得母亲声色俱厉之下方勉强应允。洗的时候,家里需座上壶烧好开水,再从床底下把洗澡盆拉出来,倒上凉水兑上开水,待温度适宜后,坐在澡盆里搓搓上身再站在澡盆里搓搓腿脚,差不多时就用毛巾沾上水将身上淋淋,之后将身上擦干,穿上换洗衣服。这当然不能算完,还要就着澡盆里的水把换下的脏衣服用肥皂和搓衣板搓出来,再将澡盆端到院里公用水池上,将打上肥皂衣服涮干净晾到院里的晾衣绳上。继而尚需把搓衣板,澡盆和肥皂等收拾利索再归到原位。洗个澡下来没半天几乎拿不下来,至今想起来都头疼,哪里能和如今的洗浴设施等相比呢。有时候,同院的小伙伴们叫我和们一块就伴儿去建工部澡堂去洗澡。因为我住的那地儿,前后院都是建工部的职工,单位里作为劳保福利会按时间给职工发澡票,家里澡票多的时候,有时候就叫上我一块去了或者把澡票给我拿来了,总归是没必要浪费了为好。此外每年都和在北京的唯一的亲属关系,我称之为三姑的经常有个往来,姑姑家是住在旃檀寺,位于红罗厂胡同。我们去姑姑家的时候,由于姑姑和姑父都有工作,家里头澡票不缺。有时候姑姑就拿上几张澡票叫我和两个表弟一块到西四附近的浴池洗澡。那会儿的浴池服务方式和理念与现实完全不同,洗个澡那叫舒服就甭提了。在澡堂里,我和表弟没啥说的,脱完衣服锁到床头柜里,就下到大池子里泡着了。泡会儿觉着热气蒸得慌了就跑到铺位上躺会儿,过会觉着差不多又跑到池子里泡着去了。那里是什么洗澡,根本就是在澡堂里瞎闹腾呢。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4-2-16 18:53
洗澡!在张树人的笔下,由于地域的不同,人文环境的差异,还是让人看出了一些门道。佩服张树人的好记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2-16 21:14
俺回京时,到了夏天一般也去八一湖洗澡(游泳)。俺是以水为净,湖里玩过啦也就算洗澡了,有的哥们讲究,回家还得再拿自来水冲冲,俺要不是被娘逼着,一般绝不会再洗了,尽管回家的路上又出了一身汗。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 06:47
 

红卫兵小将(六)

 

去广州串联的时候,我们是住在暨南大学。毕竟是祖国的最南端,街景风情,市井风俗所见所闻皆与内地迥然不同。由于天气炎热,小子等人见到当地不少人竟打着赤脚,在马路上走得潇洒自如,显得非常畅快。我等见此颇觉得新鲜,亦将鞋子擎在手中或索性就撂在包里也打起赤脚来。记得在广州那几天,我们哥几个一直是光着脚走道,感觉就像是红军长征也似,倒也真是省鞋了。大约是住在城乡结合部的缘故,不少街道两侧种的都是芭蕉树,树上已然结了不少香蕉,并未见到有什么人偷摘,想来大约是热带地区芭蕉树到处都是,香蕉比比皆是人们对此早已熟视无睹了。田地里到处都是沟渠纵横,走近渠畔渠水清澈见底,小鱼自然少不了,想捉住并不容易。倒是北方少见的小螃蟹确实不少,小子等见此情景,哪里还有什么串联的念头,一门心思的循着渠畔逮起小螃蟹来了。记得在暨南大学里转悠的时候,偶然走在草丛中,突然发现脚碰过的草丛竟纷纷动起来了,叶片合拢继而嫩枝下垂,显得十分神奇。小子这才知道,这里原来满地生长的都是含羞草。我还特意找了个罐头盒,在草地上挖了一颗含羞草再到罐头盒里带走了。在广州呆了几天后,小子等人思量出来串联毕竟有些日子了,就买了票准备直接回北京了。因为是第二天凌晨的火车,所以头天就和同伴们一起到街上去看看卖点什么的好带回家去,香蕉是肯定要买的,那会儿芭蕉是一毛一斤,香蕉是一毛五分钱一斤。自然是买香蕉。但是这种水果不便于存放,况且坐火车回京路上大约要走上三天,加之车上人多气温又高,为方便携带我们就尽量挑那刚摘下来的,绿颜色的香蕉买,放在包装编织篮里,以防止火车上人多再给挤坏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等到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我们就悄悄起床了,主要是住的地方是教室,住的人很多生怕惊醒别人。之前我们捉的几十只小螃蟹还搁在水里养着呢,带是不方便带了,小子等人就搞了个恶作剧,索性趁满屋子人都在地板上上熟睡,把那螃蟹统统就在屋里地面上放了生,但见那些螃蟹纷纷向四面八方横行起来,我等见状唯恐被人发现,迅疾窜出屋外,待出了屋门又狂奔了一阵儿,想那些螃蟹会爬到这个人脸上,或爬到那个人的脖子上,屋内人们慌乱惊叫的场面必定十分有趣,忍不住爆笑了好一会方才止住,遗憾的是此种光景是看不到了。倒是那颗含羞草带上火车后,活得很好。只要是用手轻轻触摸,含羞草就会合拢枝叶,给我们漫长枯燥的旅途倒是平添了不少情趣。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3-4 22:57
那时广州打赤脚的人很普遍,有的人上半身很知识分子形象,可下面却打赤脚,在大马路就很自如地溜达,现在打赤脚的人就少多了。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8 17:35
 

我的“大学”(一)

(草稿)

 

论起正规教育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只上到初中二年级结束就被迫中断了。之后到延安插队,在汉中参加建校劳动,迁到西安后在校办工厂当工人,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就学,时世沧桑就一直蹉跎了下来。

记得是在19807月,我那会儿是在陕西机械学院校办工电工车间厂工作。刚巧赶上那年学校开办夜大学,据说当时在陕西省高校中开办夜大学我们学校还算是最早的呢。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夜大部,如果没记错的话,最初夜大部是隶属教务处管的,还没有单列出来独立运行,发展到成人教育学院那还是后来的事儿了。夜大学首届招生是两个专业,机械制造和工业企业自动化。先是学校组织面向社会招生报名,然后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小子就觉得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心里早据小子看来,有一种强烈的就学愿望。但是毕竟自己的学习底子很薄,复习时间也就是个把月时间,因此是否能考上确实没有把握。毕竟觉得心里有些忐忑,于是就找到夜大办公室的老师,询问如果届时没有考上,是否可以旁听课程。夜大的老师见是本院的职工,又都熟悉且感受到我迫切希望学习的愿望,就给了肯定的答复,并且鼓励我说,其实考试并不难,回去好好复习应该没有问题,或者先跟班听课第二年再考试取学籍。过了个把月,小子参加完入学考试后,等到分数下来,考的数学,语文,理化三门课的成绩是160多分。我心想平均下来,每门课竟还不够60分,如何能够被录取呢?谁知待分数线公布下来是130分,我居然被录取了,真是令人大喜过望。当时和我一块参加考试的车间同事吕亚光记得考了130多分,原来觉得没有什么指望了,竟也被录取了,好歹的我们以后上学的时候也是个伴儿了。那年我们一起考上的还有校办工厂的几个人。

夜大上学很辛苦,首先需要完成各自单位正常的工作,其次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每周要占用两个半天的工作时间,其余是三个晚上。头两个学期的课程是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以及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有关课程,上这些课程是上合班课,两个班在一块儿上,差不多有60人。上学机会得来不易,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我上学的时候已经是29岁了)再不学点啥,那就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因此我们那会儿真的是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这年龄在班里也就算是中等吧。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都有50挂零了,比我小的也不少,也就是高中毕业不久吧。论起班里的学员来,虽说学习底子参差不齐,但是学习起来却个个学习学习刻苦。记得那会儿夏天暑热的时候,为了完成作业或者是复习功课准备考试,我和“驴头儿”(昵称)两人在家里待不住,就相约到车间里学习。最初我们电工车间就在化工楼原来的单晶车间,我们俩人一人占一个桌子,光着膀子开着吊扇看书。既便是如此,每过会儿我们就会用毛巾蘸上凉水擦擦汗。那几年西安的天气阁下若没有领教过过可能不清楚,每到暑期气温之高实属罕见。您可能会说国内堪称四大火炉的乃是南京,南昌,武汉和重庆,似乎并没有西安呀?小子在西安那些年还真认真注意过气象资料的报道,西安暑期的日平均温度还确实是比四大火炉要高些,至少也应该算是相当。说起来暑期西安最热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天的气温都在四十度以上,而且这种温度持续时间差不多要有两个星期左右。每天烈日炎炎,热浪袭人,即便是偶然有点风亦是热风,全无半点凉意。树荫楼影与太阳地里温度没有任何差别,让人无处躲藏,不少人夜晚拿着凉席携儿负女爬到楼顶天台,或学校操场,或街道广场,期盼或许能够有些凉风,带铺好凉席实际感受方知亦是枉然。即便是深夜抑或是凌晨,气温与那白昼间竟绝无差异。人们即使是静坐不动亦燥热难耐汗如雨下,加之气压较低且长期气温保持高位,使得人们胸闷烦躁,心绪郁闷,啥事也不想干!人处于这种蒸笼中的生活状态并且长期得不到纾解,几乎处于求助无望几欲癫狂。如此情况小子那时候几乎天天到车间去温习功课,和驴头讨论起来你来我往,却也兴致盎然,少许忘却了炎热的气氛。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4-3-8 19:04
又要上班,又要上学,张树人的叙述,再现了我们这代人当年真实的生活。不容易啊。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16 14:54

 

我的“大学”(二)

 

(草稿)

 

 

说来也怪,前文说过头一年的课程是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和大学英语课等,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刻苦学习,学习成绩虽然每次也有80余分,但是也就是位列班里中游水平总是赶不上别人,特别是那些高中毕业以后上夜大的那些同学,想来自己毕竟没有正规上过高中以致底子较薄之缘由。其中英语是磨工夫的课,相比起其他的课程来学习成绩要好些,班里排可说是名列前茅,有时成绩能到90多分,即便如此也未曾获得过班里头名,当时班里外语成绩最好的是机班的班长,他几乎在外语的几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堪称我们当年的外语状元了。这种情况后来在上制图课的时候也出现过,班里有个同学叫汪什么的,他是在西安和平门外的一个厂子的技术科工作。大约是工作锻炼使然,汪同学的机械制图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画的机械零件和组装图绝对专业和漂亮,并且错漏之处亦很少。阁下要知道凡是学习制图,没有错漏之处几乎是梦想。我们当时画图时堪称是加倍小心和认真了,但是老师过手以后再回到我们手中时,错漏之处仍是满篇皆“朱”(老师红笔改错之处),见状心中十分郁闷。反之汪同学的作业则在班里常常被拿来展示,小子和同学们细观他的作业,但见图面干净利落,线道粗细有别,横平竖直,令人叹服!我亦自愧弗如。几年下来,我最沮丧的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不知道为什么学这门课感觉好像是不难啊,但是复习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根本就抓不住复习重点和必须掌握的要点,只有这门课程临上考场前仍心中忐忑,对是否能通过没有一点把握。这种情况对我来讲几乎是空前的。课程考完以后,我竟不知所以,暗自盘算拢了一下分数,觉得够呛或许可能要补考。那两天惦记着这门课的成绩,一直踏不下心来。隔了两天刚好碰上教我们这门课的林老师,还没等我张口问呢,林老师就笑了说:没有想到你会考成这样,按你的能力不应该考得这样啊,只能给你个“良”了。闻听此言,心里悬着那颗心总算落下了,说句老实话能给个“良”的成绩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说过不是老师手下留情我估计都给不了“良”的成绩。我给自己估的成绩是及格就算是万幸了。不是小子吹牛,上学这五年半的时间里,除了头一年的课程和之后个别门的课程以外,余下所有课程的成绩在班里都没掉下过前三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上学期间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我曾被四次评为优秀学员,没被评为优秀学员的那年也没拉空,结果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每次被评为优秀后,夜大办公室就会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贴上红榜和学员照片,以示鼓励。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0 14:39

我的“大学”(三)

(草稿)

 

 

说来也怪,前文说过头一年的课程是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和大学英语课等,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刻苦学习,学习成绩虽然每次也有80余分,但是也就是位列班里中游水平总是赶不上别人,特别是那些高中毕业以后上夜大的那些同学,想来自己毕竟没有正规上过高中以致底子较薄之缘由。其中英语是磨工夫的课,相比起其他的课程来学习成绩要好些,班里排可说是名列前茅,有时成绩能到90多分,即便如此也未曾获得过班里头名,当时班里外语成绩最好的是机班的班长,他几乎在外语的几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堪称我们当年的外语状元了。这种情况后来在上制图课的时候也出现过,班里有个同学叫汪什么的,他是在西安和平门外的一个厂子的技术科工作。大约是工作锻炼使然,汪同学的机械制图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画的机械零件和组装图绝对专业和漂亮,并且错漏之处亦很少。阁下要知道凡是学习制图,没有错漏之处几乎是梦想。我们当时画图时堪称是加倍小心和认真了,但是老师过手以后再回到我们手中时,错漏之处仍是满篇皆“朱”(老师红笔改错之处),见状心中十分郁闷。反之汪同学的作业则在班里常常被拿来展示,小子和同学们细观他的作业,但见图面干净利落,线道粗细有别,横平竖直,令人叹服!我亦自愧弗如。几年下来,我最沮丧的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不知道为什么学这门课感觉好像是不难啊,但是复习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根本就抓不住复习重点和必须掌握的要点,只有这门课程临上考场前仍心中忐忑,对是否能通过没有一点把握。这种情况对我来讲几乎是空前的。课程考完以后,我竟不知所以,暗自盘算拢了一下分数,觉得够呛或许可能要补考。那两天惦记着这门课的成绩,一直踏不下心来。隔了两天刚好碰上教我们这门课的林老师,还没等我张口问呢,林老师就笑了说:没有想到你会考成这样,按你的能力不应该考得这样啊,只能给你个“良”了。闻听此言,心里悬着那颗心总算落下了,说句老实话能给个“良”的成绩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说过不是老师手下留情我估计都给不了“良”的成绩。我给自己估的成绩是及格就算是万幸了。不是小子吹牛,上学这五年半的时间里,除了头一年的课程和之后个别门的课程以外,余下所有课程的成绩在班里都没掉下过前三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上学期间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我曾被四次评为优秀学员,没被评为优秀学员的那年也没拉空,结果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每次被评为优秀后,夜大办公室就会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贴上红榜和学员照片,以示鼓励。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4-3-20 15:48
机械制图的确挺难得,我们学的是建筑制图,也就是平立剖的几种图,最复杂的也就是节点图了,俺上学时图的就是一个快,画完了交差,所以一直是将及格的中下游学生,不过上学时一直当着班长,谁叫咱混进了组织呢!哈哈!认真劲真不如树人兄呀!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5 12:52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5 12:52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5 12:53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3-27 19:47
好漂亮的照片,欢迎树人兄多发照片,让咱这搭儿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9 17:05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9 17:05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9 17:06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29 17:06


作者: 山杏儿    时间: 2014-3-30 17:30
   照片的景色春意浓,给人舒发愉悦心情。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3-30 21:15

春色满园关不住,片片丽影传过来。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3-31 17:04

我的“大学”(四)

 

 

前文叙述过,我是80年暑期后上的学。上学这几年,我既要上班还要完成学业,加之8111月我们有了小孩,82年暑假妻去北京将孩子接回西安。这样我们还要肩负抚育年幼的孩子的重任,生活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了很多。我那会儿在厂子里上班,先是需要把当月的工时定额抓紧时间尽可能早的完成,好腾出时间完成夜大学布置的作业和复习些功课。临到快下班的点,小子已然挎着自行车候在厂门口了。等放工的铃一响厂门一开,我蹬起自行车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幼儿园去接儿子。每天那会儿最高兴的事可能就是跟儿子在一块了,真可谓半日不见如隔三秋啊。常常是我去接孩子没接着,内人燕君已经先我一步接走了,她比我还着急呢。到了家我们又照看孩子又要做饭,倒也习以为常了。等我吃完饭收拾完,晚上或者去上课,或温习功课或做作业,一天下来竟没个闲的时候。其实有时候我也没有那么紧张,懒的时候作业就攒起来集中做,要不就考试前才突击复习,做那屡试不爽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勾当。几年下来毕竟发奋的时候还是要多些,我记得学高等数学的时候,用的是樊映川的经典教材,当时做练习题时,曾仿照他人之经验,将高等数学所附的数学习题几乎全部做过一遍。特别是其中用罗必达法则求导等不少类型的题,可以不夸张地说,熟到无需动手解,只需看到题后不会超过三秒钟就已知解法,全然不用再动笔去解了。记得在学《复变函数与拉斯变换》,《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方程》等工程数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开始崭露头角。其中小子在班里最露脸的的课程就是《数理方程》了。考虑和分析物理现象的各种影响因素,确认这些因素对现象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从而用数学因子和模式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描述和解析物理现象。原本这门课程要求有较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的铺垫,加之课程的学时数似乎稍显少了些,因此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着实勉为其难。我当时复习的时候,就采取了将所学习的全部数理方程的表达式按照物理规律分类,将每种类型的表达式的每一个部分与物理现象所给出的各种约束条件对应起来,从中找出对应关系和内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从而得出表示其他物理现象是如何借助这些规律用以构建新的数理方程。我曾在这门课的复习阶段将我复习中所做的考虑和思路,在任课老师答疑的时候,和老师求教和确认过,任课老师姓刘,刘老师一向治学严谨,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认真听了我的复习心得后,很是赞许并且认为复习很有深度,已经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本门课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奠定个基础,对数理方程的建立有个基本概念和了解就可以了。《数理方程》结课考试以后,您猜怎么着,我们班30几个同学竟有20多个不及格,少数几个通过的同学差不多都是60多分,唯独我的成绩则高达93分,而当时班里的第二名也只有70几分,也是唯一过了70分的。如此考试成绩的差距实属罕见,难怪考完后,班里有个别同学曾怀疑我和任课老师有私下交易,否则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呢?只有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此疑问纯是冤枉我了。事后我见到刘老师,曾向他提及此事,刘老师笑了,言曰:他亦曾闻听此事,于是正色答道,我作为教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既能教的出不及格的学生,也能教得出90多分的成绩。事实上那次考试不及格的同学中就有时任处长的学员,恰巧考了59分,仅差1分就能及格,但依刘老师的性格竟没有让其通过,其治学之严谨,标准之公允可见一斑。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4-5 13:49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4-5 13:50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4-6 10:50
老兄数学好真佩服,我这小初中生考大学时,要不是别的科目帮助拉分就惨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4-6 10:51
苏州街真幽静,俺那天一定去一趟!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4-14 08:26
 

我的“大学”(五)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过程,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记得在学习《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时,其中有变压器章节。复习的时候,我感觉这章应当是重点,需要掌握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以及计算磁场的角度和画出矢量图。初时觉得仅靠课堂的讲授内容和书本上的简要表述,仍觉得抓不住重点和内在的规律。后来我找到一本电工手册,上边竟列有48种变压器的接法图示,及对应的角度和矢量图。我研究了这张表,找出了内在的对应规律,总结出了3句口诀,继而针对任意一张图核验了一下,准确无误且简明快捷。我当时心中还暗自思量,此种简便方法老师们必定知晓,但不知为何对同学却不揭秘,竟不知为何?这亦只是自己的猜测而已罢了。带课程考试时,发下卷子一看,竟果然有这种类型的题,且还是到分量较重的题目,占到20分。小子不禁心中大喜,旋即利用平时复习所得的方法先做了此题,仅用了不到2分钟就给出了角度,画出了矢量图,稳获了20分。自然那次考试成绩颇佳,再次名列前茅。之后同学间交流时我曾谈及此法,同学感叹不已自愧弗如。

说到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平时自是不少,小子亦觉获益不浅。我和永奇同届学习,由于夜大学习年限较长,已显疲惫之态,加之内外琐事羁绊,更是疲于应付,又有那闲言碎语耳边不时鼓噪,或嘲讽或蔑视,亦或是讥笑,声言不过是个夜大,及就是学完又有何狗屁用处,徒来耽误时间尔尔。想来受其影响,永奇在学完3年半可以取得专科文凭后,毕竟还需再上两年才能本科毕业,因此在进入第四年下学期时不久就弃学了。闻听此事后,考虑到我们两人毕竟是挚友,曾专门找其劝说过,曰:别人愿意怎么说由他去,好歹依然坚持到第四年了,余下的时间不过就是不到两年了,难道不觉得可惜么?再者说本科文凭以永奇的学习成绩来说并非难事,又何苦自废武功呢。尽管再三劝说,无奈永奇当时心意已决,我见此景只得说还是建议他再考虑考虑,别无他法了。谁知不出我所料,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快进入期末考试的时候,永奇又出现在教室里听课了。课后他找到我,说了许多缘由就不再赘述了,总而言之之他后悔了,决意不再放弃坚持读完。我听后喜出望外,于是马上将自己这学期各门课的学习笔记和全部作业拿给他作参考。之后我又尽量帮助他围绕重点进行了复习,因为毕竟他有一段时间离开课堂没有听课了。凭着他的学习能力和大伙的帮助,学期末的各门课考试都顺利通过了。另有位挚友就是小连了。说起我们两人的学习经历来,那真可谓是配合之默契,堪称友情至深了。小连是考的西安交通大学夜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专科,好像比我晚两届。我们两人都在电工车间,平时的时候互相帮着把对方的工时定额完成。小连业务水平相当高,逢到联机调试的时候,差不多都成了他的活了。焊接组装之类的活我就多做些,之间协作及其娴熟默契。学习上的问题我因先学一步,所以就理所当然的充当了他的辅导老师了。记得那两年每到期末各门课程要结课考试的时候,小连就和我约时间了。通常是安排到晚上吃完晚饭以后,我就到他家里去帮他温习功课。小连家是俩间屋子,与别人合用厨房和洗手间。他这两间房靠门口一间为了方便我们复习功课,建平(连妻)带着孩子在这里休息。靠里边的小间留给我们使用。小连在里间早已准备好烟和茶水,意思是打算挑灯夜战了。每次我们一块堆儿复习功课,总要搞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结束。那会儿可真没少熬夜啊!当年复习功课的光景直到今天我们见面聊起来都难以忘怀。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4-14 20:31
咱们这代人考学之前的复习阶段非常难以忘怀,很多学科没学过,只得求教他人、朋友、同学...那是一段更加艰辛的时光!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4-20 16:09

我的“大学”(六)

 

 

 

自打我们上了夜大学以后,车间里的同事们见状,亦有若干人觉得业余时间去学习是个正理,遂纷纷准备投考夜大学。先头个别人上学那种鹤立鸡群,木秀于林的感觉已然消失,暗自仿效的学习风气悄然兴起。毕竟应届高中且工作不久的人有些实力,车间新来的倆徒工(其中有一位还是我的徒弟)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考上了夜大学。余者我们有几个插队一块来的哥们有几个也参加了招生考试,竟没有一个被录取。有的见一击不中也就放弃了。唯有一个外号叫做“排骨”的却不屈不挠,曾连续复习报考了3年仍未能如愿。按说他的技术水平是相当不错的,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我们这帮人中堪称是佼佼者了。但不知为何,遇到文化考试总是考得一塌糊涂。其间在车间里的时候,每次逢考前他总会缠着我帮着他复习,我亦曾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解,但是我感觉他的基础着实难以恭维,复习时竟连繁分,约分,和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之类的东西都搞不明白。我展示了最大的耐心,不厌其烦的详细阐述和演示,谁知“排骨”竟是个榆木疙瘩死不开窍,此题总算弄明白了,另作同类型的彼题却重又陷入困惑中,全然不晓得举一反三竟为何物。多次遇到此种局面,我亦感觉沮丧,心想如此状况欲考取夜大学不啻痴人说梦。果然我这位插友兼同事前仆后继的投考了三年,最终未能如愿只得放弃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4-20 19:52
插队回来进了工厂,有一个时期老三届们边工作边复习的情况是一个当时的风尚。车间的师傅们一般都很仗义,徒弟想考大学,其他师兄弟们多干点,怎么着也得给参加考试的照顾点复习时间。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3 06:19

我的“大学”(6)

 

 

 

夜大学的学习进入到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就是毕业设计阶段了。我们班的同学被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大致五,六个人左右,分别都配备了指导教师。我们组有5个同学,指导教师是工企教研室的陈老师。我们这组和永奇他们组是由校办工厂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我们组接的任务是搞一台数控车床,并且还给我们拨了一万元资金。永奇他们组接的任务是热处理车间的蘸火控制柜。我们这两个组接了任务后,各自利用学校的暑假安排了外出调研活动。我们和陈老师一起去的是武汉,南京,常州和上海。先到的武汉,然后由武汉坐船去的南京,杨同学因为单位工作的关系,没有去武汉而是直接到南京与我们会合的。毕竟是白手起家,手头任何资料都没有,而且当时在国内数控车床的研发和制造也都在起步阶段。首先需要解决一下驱动电源的问题,别的还都好办。刚好班里的同学工作所在厂子搞过数控车床,于是就设法从厂子里将相关图纸拿来给我们看了看,我们通过对图纸的研究分析才算对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和控制原理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工作计划和设计方案。正是因为这些图纸才给我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否则我们还真不知道如何着手。之后我们去常州微电机生产厂家去参观,这个厂子有个车间用的是数控车床。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厂里的接待人员带着我们转了转,我们对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和组配结构有了基本的印象和概念,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我们不可能要求人家索性把驱动电源的内部结构打开让我们一览无余,人家也没有给我们提供原理图供参考。其实说句老实话,当时我特想能打开人家驱动电源的后盖,看看里面都用了什么东西,尤其是里面的耗能电阻到底多大功率,因为我从得到图纸中看到输出端所用的电阻功率似乎较大,觉得有些心里没底,我曾试着跟陪同人员请求希望能看看内部结构,但是人家没有同意,再者车间里的所有的驱动电源的柜子全锁得严严实实的,我自然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尽管如此,这次参观学习对我们的毕业设计仍然是有帮助的,否则我们连数控车床外观什么样都没有见过,那就更是俩眼一抹黑了。到上海时,我们去了上海元件五厂等厂家,主要是去联系购买所需的3DD9F等元器件,力矩电机和单板机。应该说,我们这趟外出没白跑,把所有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同时对毕业设计大体上有了基本的想法,心里也有了底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5-3 23:16

俺玩过普通车床,用分度轮进行手动切削,手感好的主可以做到0.01的公差。数控和普通车床的区别总的来说,一个是自动一个是手动吧。现在招一个能看数控车床的主,一个月基本工资得3000左右,看经验而定。


作者: 油馍馍    时间: 2014-5-4 17:54
俄在西北某厂供销科开电瓶车,大学没考上,只能家里窝。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17 22:05

我的“大学”(七)

 

 

 

调研活动结束回到学校以后,我们几个人做了个分工,大体上划分一下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设计任务。陈老师还要求每周六的下午在教研室集中,个人将本周的工作进度做个交流讨论,并布置下周的工作任务。记得是每个人都分配了一部分程序设计的任务。我当时负责的任务是编写循环进刀加工的程序。我和另外两位还负责驱动电源的制作和总体联调任务。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电器装配车间干过,相比起其他人来要熟悉些,所以就义不容辞了。好在组里有得力的干将就是迁同学,他是加工车间喷漆组的。所以机箱的制作,包括钣金,喷漆,打孔,焊接就全有他和另外的同学施同学一手完成了。毕竟有迁同学,车间里人头熟,各道工序之间疏通配合,衔接有序,还真的亏他了,我印象当时没有用两个星期控制柜外壳就做完了。做完以后豆绿色的面漆能映得出人影来,无论是音刷版的插接导轨,控制面板的位置,还是端子排的孔位等都与我们之前在一起商量的方案完全一致。与此同时为了抓紧时间我和迁同学还将所需的全部变压器都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送出去加工了。加工厂家是位于胡家庙附近的一家变压器厂。其次我根据图纸的要求就画了五张线路板图,请迁同学用胶带在覆铜板上按照图样要求贴图。贴好并复查完以后,我和迁同学又找到和平门里的一家印刷线路板厂制作印刷线路板。在这家做主要原因时我曾在这家做过几次,觉得做的还不错,再者说,为了抓紧时间也就懒得再找别家了。印刷线路板一次制作两套,使用一套备用一套。因为我感到很难说在调试过程中会有哪些修改,实在不行的话就在线路板上直接修改以免延误时间。这样机柜的制作和印刷版,变压器等外协活同步进行,效率还是蛮高的。这之间我们则利用空档全力编写控制程序,要知道程序写完以后还需不断的验证和优化,也是极其辛苦的一件事。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27
              奥林匹克公园南园的风光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0

奥林匹克公园南园的风光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2

奥林匹克公园南园的风光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3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3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3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4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4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5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5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5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5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5-20 15:36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5-20 21:48
奥林匹克公园现在真不错,那个女孩划的单桨船一定很好玩。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6-1 20:16
我的“大学”(八)


       调研活动结束回到学校以后,我们几个人做了个分工,大体上划分一下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设计任务。陈老师还要求每周六的下午在教研室集中,个人将本周的工作进度做个交流讨论,并布置下周的工作任务。记得是每个人都分配了一部分程序设计的任务。我当时负责的任务是编写循环进刀加工的程序。我和另外两位还负责驱动电源的制作和总体联调任务。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电器装配车间干过,相比起其他人来要熟悉些,所以就义不容辞了。好在组里有得力的干将就是迁同学,他是加工车间喷漆组的。所以机箱的制作,包括钣金,喷漆,打孔,焊接就全有他和另外的同学施同学一手完成了。毕竟有迁同学,车间里人头熟,各道工序之间疏通配合,衔接有序,还真的亏他了,我印象当时没有用两个星期控制柜外壳就做完了。做完以后豆绿色的面漆能映得出人影来,无论是音刷版的插接导轨,控制面板的位置,还是端子排的孔位等都与我们之前在一起商量的方案完全一致。与此同时为了抓紧时间我和迁同学还将所需的全部变压器都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送出去加工了。加工厂家是位于胡家庙附近的一家变压器厂。其次我根据图纸的要求就画了五张线路板图,请迁同学用胶带在覆铜板上按照图样要求贴图。贴好并复查完以后,我和迁同学又找到和平门里的一家印刷线路板厂制作印刷线路板。在这家做主要原因时我曾在这家做过几次,觉得做的还不错,再者说,为了抓紧时间也就懒得再找别家了。印刷线路板一次制作两套,使用一套备用一套。因为我感到很难说在调试过程中会有哪些修改,实在不行的话就在线路板上直接修改以免延误时间。这样机柜的制作和印刷版,变压器等外协活同步进行,效率还是蛮高的。这之间我们则利用空档全力编写控制程序,要知道程序写完以后还需不断的验证和优化,也是极其辛苦的一件事。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6-3 15:50
一口气看完张树人老兄的精彩回忆,才知道张兄那时候也在西安工作和上学啊!记得陕西机械学院好像就在金花路上来兰,在西安动物园南面。俄78年2月到82年12月也在西安无线电工业学校上学和工作。能够体会到咱们如饥似渴求学时候的艰辛、、、、佩服老兄的毅力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6-5 20:58
飞宇 发表于 2014-6-3 15:50
一口气看完张树人老兄的精彩回忆,才知道张兄那时候也在西安工作和上学啊!记得陕西机械学院好像就在金花路 ...


老兄您好:没有想到,您也在西安待过啊!哈哈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6-25 20:39
本帖最后由 张树人 于 2014-6-25 20:40 编辑

我的“大学”(八)

       我负责编写的循环进刀程序其思路在当时与众不同。据我们从调研的情况看,实际加工时大多是要求每进一刀就要编写一段程序,从而给加工程序员增加很大的工作量,不利于实际操作。我则改为首先确定吃刀深度的赋值端口,操作员只需在初始赋值时给定吃刀深度,则程序可通过循环操作自动完成加工,而无需程序员逐段编写程序。同时保留了逐段操作的功能,从而既简化了操作,又拓展了功能。这期间我编写的程序在调试时一次通过,期间我自陈老师的指导下对所编程序进行了优化就算搞定了。我编写这段属于圆弧加工程序,应该说相对比较难得。原来认为相对容易些的直线加工程序交给位同学进行编写后,竟死活搞不定,每次调试都通不过。到每周六下午例行会议依次汇报各自工作进度时,陈老师每次问到直线加工程序的进展情况,得到的回答都令人沮丧。陈老师为此多次提出督促甚或是批评仍未获得什么效果。最后,实在因为时间进度不等人,陈老师索性将直线加工程序接收过来,自己动手把它完成了。若论起陈老师编写程序的能力来,作为学生不能不赞佩。当时我们采用的是汇编程序,陈老师编写起来相当娴熟和快捷,且程序的优化水平很高。我们几个同学所编写的程序都经过陈老师过手审查和修改。我拿过修改过并经陈老师最后定稿的程序仔细看过,原来我所体现的基本功能都还在,但是却可以明显的看出程序的表述方式更加规范,合理和精炼的多。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7-13 07:20
我的“大学”(九)

印刷线路板的焊接,驱动电源的组配和连线是我们组内的同学们集中进行的。涉及到一些端子排,按钮开关,指示灯,螺钉螺母,焊锡焊油,金属导线等根本就无需去购买,我在电工车间里这些东西很多,取用起来极其方便,因此省了不少事儿。尽管进度抓得比较紧,所有这些工作还是干了2个多月了。进入统调阶段以后,我们将驱动电源,单板机和两台力矩电机都连接起来,通上电源,输入程序却发现电机根本就没有动作。待我们接上示波器检查各点及输出端口的波形,觉得应当没有任何问题。反过来我们几位同学反复检查所有的连接线路以及各处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均未返现异常。连续几天如此,期间亦请教了若干专业人士,但是这些人毕竟不是从头跟着我们干的,设计思路和详情亦不甚了了,虽提出了些自己的建议和实验的途径,总归不能见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情况竟没有任何改观的迹象。事到如今,我们有些着急了,要知道当时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的只有我们和永琪他们那个组,除了我们这两个组,人家其他所有的组都早已经进入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并且写的都差不多了,手把快点的都结束了,就等着毕业论文答辩了。而且就是永奇那个组也已经传来消息,设备已经顺利完成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7-19 14:53
看到谈“印刷电路板”,想起中学的时候,我们班很兴玩半导体,我们上网的这几位一般都做过三管的“来复式”,四管的“超外差”。插队时迷糊还带了自攒的半导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后来迷糊等回京后还接着玩电器,印刷电路板应该也用过,俺回城晚,就没福气再玩了。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9-6 20:18
我的“大学”(十)

      永奇他们组之所以比我们快些,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完全是在外出调研中买了一套未经焊接和组装调试的设备散件,包括机柜和所有的元器件,金属配件等。因此买回来以后,只需结合实际进行些许修改,然后焊接组装,最后调试通过即可。我们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想要是当初也像他们那样买套设备的现成散件回来比划比划相比也早都完成了,何苦受此磨难呢。见到此景为了不延误总体进度,陈老师就先让除了我和迁同学以外,其他同学先写毕业论文。我和迁毕竟是这个组的主要人手,仍觉得有些不甘心,每天泡在教研室里苦思冥想。正无计可施时,那天教研室的一位张老师走过来看了看,他说你们不妨将输出信号调个相再试试。我们闻听此言,也是万般无奈拿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就将输出信号倒了相位。说时迟那时快,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但见那原来一直死寂不动的电机竟突然两台电机联动起来,细观之下完全符合输入加工信号的要求。见到此景,我们方知之前所查找的原因根本就不对症,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所致,否则整天面对着示波器,竟不知输出波形根本就是相位是反的,如此懵懵懂懂状况怎能叫电机旋转呢?小子等熟人见到电机井按照设计意图旋转,喜悦之情简直就是无以言表,要知道毕竟是辛苦磨难多日,而且是亲手参与设计制造成功的设备,教人如何不欢欣鼓舞?我们按捺住喜悦的心情,又连续试验各种加工程序均获满意表现。虽说我们是最后一个完成产品,但是很显然,我们所承担完成的课题含金量是最高的,相应的我们哥几个为此付出也是最多的。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9-7 22:46
看来那位张老师的建议很有作用,经验确实非常重要,有时候无论是接手新设备还是修理老设备,有个老技工、老工程师一起干活心里就踏实得多。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1-28 22:44
我的“大学”(十一)

      书说简短。项目完成后,我就赶快开始撰写论文了。论文洋洋洒洒的写了30多页,毕竟是自己亲力亲为,因此写起来几乎不假思索一气呵成,从文章的提要,结构综述,驱动电源的原理和设计思路,以及我所负责编写的循环加工程序的考虑等均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最后还附上了整个设备的结构原理图,驱动电源的原理图和循环加工程序的方框图及全部文本。论文写作完成并装订好其实就没用几天功夫,原本就打算等到答辩时按部就班参加就行了,对于通过论文答辩我们几个自然很有信心,因为毕竟产品搁在这儿呢,又是大伙付出了这么大的心血和汗水亲手做出来,当然心里很有底了。等到教研室开会,陈老师就通知我,说是我和永奇要参加教研室公开答辩,教研室经过研究认为我和永奇两人的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和毕业论文可以参加优秀论文的评选,而按照规定凡是申请评为优秀论文的必须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范围内公开答辩。闻听此言,虽说心里有些底,但是答辩需如此架势毕竟没有领教过,心里还是多少有些忐忑。其实在台上讲述到是无所谓的,关键是不知道台下的老师们会问些什么问题啊?临到那天答辩的时候,每人规定陈述15分钟时间。也怪了,那天我在台上对着图就似那口若悬河,讲述起来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竟无任何磕磕绊绊之处。特别是讲述我当时自认为是独到之处的地方,即我对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做的一个简要分析,且还作了波形图的比较分析,只讲得天花乱坠,眉飞色舞起来。为了陈述明白,我当时的语速堪称脚不点地疾风骤雨一般,正讲得差不多快结束时,主持会议的教研室主任张老师向我举手示意,我方猛然醒悟已知时间到了,遂戛然而止,只是赘述一句,向在场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之意,即垂手而静立待老师们发问了。事后我曾感叹,有生以来大约时间过得最快的就是这次答辩会了,当时的感觉是好像还没有说什么呢,怎么时间就到了呢。简而言之,老师们提的问题回答亦还算顺利,个别问题超出我所研究设计的范围,我亦老老实实地答曰:尚未做这方面研究或没有做过考虑等。我的毕业论文最终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之后我曾到夜大教学部想借出这篇论文,目的是做个复制件自己留个底。谁知教学部的老师告诉我,论文曾辗转被若干老师借阅过多次,由于夜大部建立初期,毕业论文等相关资料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因此竟记不起最终是在谁手里了,事后亦曾查询过,但遗憾的是最终使不得而终了。我闻听此言亦觉得十分遗憾,但是也只能如此了。后来我偶然曾在一位老师的在职称评审中所提供的论文资料中,其中有2篇是以我们毕业设计所做的课题为主要依据的,而且我曾详细翻阅这两篇论文的内容,其中一些立意和思路可以明显的看出,论文的作者应该是看过我那篇毕业设计论文的。当时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我什么想法,反倒觉得我的论文如果能够引起其他人士的关注,并且还有幸被采纳和引用,也不错啊!这不也正说明我的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曾经为之出的努力和心血没有付之东流么?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4-11-29 19:56
论文成功,很不容易,有工作实践的论文肯定非常具体、生动!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4-11-29 21:30
来亨鸡,柴鸡,最漂亮的是油鸡,小时候我家是独门独院,鸡鸽子都没少养,那时就有鸡瘟了,喂蒜治鸡瘟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4-11-30 13:56
往事历历在目,有多少童年情趣和感慨。拜读楼主一篇篇对自己人生的描述之后,有的就是感动。天道酬勤,楼主付出终有回报。真棒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4-12-2 21:43
祝贺张树人终于通过了“我的大学”的论文答辩。精彩!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2-2 22:16
多谢盖姐夸奖啊!哈哈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2-2 22:18
雾梦 发表于 2014-11-30 13:56
往事历历在目,有多少童年情趣和感慨。拜读楼主一篇篇对自己人生的描述之后,有的就是感动。天道酬勤,楼主 ...

谢谢您的鼓励,定当继续努力啊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4-12-3 10:32
张树人 发表于 2013-11-13 21:30
 
海宝
 

呵呵  这段经历在雾梦的人生中也经历过~  感同身受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4-12-30 06:27
我的大学(十二)

       毕业设计结束以后,我们所做的这套设备就转给校办工厂了。之后,有关这台设备的命运都是迁告诉我的。设备转到工厂以后,这套设备与机床的组装连接直到最终完成就是工厂负责了。校办工厂为此专门成立项目组,因为电气部分已经全部完成了,只是需要根据厂里要求再增加上螺纹加工程序就可以了,因此电气部分由迁(迁夜大毕业以后即被从原所在的加工车间喷漆组调到技术科工作)继续参加配合完成就足以了,其它配备的若干技术人员就都是机械专业的了。据说在内部排名时还颇费了些心思,我当时听说此事,觉得有些过于郑重其事了。本来么!一台数控车床的安装已经没有多少工作量了,况且也谈不上什么多么高深的东西,至于如此煞有介事么?无论如何数控车床最终是完成了,也达到了厂里最初设计的初衷。即将这台设备主要用于在校学生到工厂来实习时,用作教学演示设施。为此厂里还专为这台车床配了一名工人师傅。在我看来,数控车床掌握起来倒也不难,只需熟悉将加工要求如何转化为输入指令就可以了,加工的事就交给计算机操作,由计算机根据加工要求所编制的控制指令,自动发出脉冲信号驱动步进电机,进行机械加工,可以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即单板机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机只移动千分之一毫米,加工精度当然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进行产品批量生产的时候,完全交由计算机处理,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产品加工的一致性自然亦无可置疑,绝对方便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大大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合格率。其中唯一需要总结经验的是,小子等诸位毕竟不是搞机械加工出身的,所以自然对机械加工过程的了解很是缺乏。譬如切削刀具是有一定厚度的,而我们在加工程序设计时就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刀具本身在设计时实际上被看成了没有厚度的薄片,以致在程序设计时未能考虑刀具补偿的因素。因此造成工人师傅在实际加工时,遇到过象限加工时,就会造成刀具误差。当然这一点在设备后期研发时都已得到解决。我们当时在搞毕业设计时,组内没有有经验的搞机械加工专业的人参加,而我们又没有向懂得机械加工的师傅去请教,出现这类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作者: 盖头坪    时间: 2014-12-31 23:22
树人兄弟辛苦!祝新年快乐!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5-1-1 07:34
盖头坪 发表于 2014-12-31 23:22
树人兄弟辛苦!祝新年快乐!

谢谢,盖姐新年快乐啊!
作者: 直罗老赵    时间: 2015-1-1 08:57
树人兄快乐每一天,等着看您的大作,每次读您的大作都是一种享受,谢谢您啦!
作者: 张树人    时间: 2015-1-2 06:12
直罗老赵 发表于 2015-1-1 08:57
树人兄快乐每一天,等着看您的大作,每次读您的大作都是一种享受,谢谢您啦! ...

      赵兄您太客气了。我在网上已经看到您关于筹建工作站的消息以及后续的工作思路,为您点赞!刘力群上次在薯聚活动中曾与您谋面,回来后也和我说了。您的大作对我启发良多,在下获益匪浅。谢谢您!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