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原创]《晋北三山自驾行》——五台、芦芽、恒山之旅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1 11:00

谢谢逗你玩欣赏!

五台山——中国佛都嘛,文化底蕴很深的。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3
从 大广宗寺往下走,往东一转就是圆照寺。

       该寺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年间建,明清屡修,现今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六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八十余间。寺院坐落的地势稍高,所以显得开朗。站在山门前的平台上,俯视显通寺、杨林街,平望大白塔,使人心胸舒畅。

    此寺的山门特别。一般寺庙的山门是“三门”,而这里的山门是“五门”,称为“五前门”,是五台山寺庙中独一无二的山门。火山门,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第二座大殿是大雄宝殿,为此寺的正殿。殿外左角,嵌有文殊菩萨化成贫女赴斋的偈像石碑一通,碑中还刻有四句偈语,与塔院寺文殊发塔的传说内容一样。传说文殊菩萨在塔院寺“无遮大会斋”上化成贫女乞食,施发以后。即在圆照寺上空显示真容,故在此处立碑造像。圆照寺原为青庙,后来改为黄庙。明永乐年间,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降全曲尔计来五台山弘扬黄教佛法,就住在此寺。所以。圆照寺又是五台山佛教圣地黄教流传开来的圣寺。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5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5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5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11:16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3-10-1 18:23
看地图大圆照完事,要应县塔、悬空寺的干活了?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 21:04
      我们游览五台后要去定襄河边镇,那里是阎锡山的故居,还要去芦芽山、冰洞、悬棺之后才去应县木塔与北岳恒山呢,请耐心的慢慢与我们一同游览晋北大好山河,谢谢欣赏!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25
 

罗睺寺

      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唐代。据说由于此处显过圣灯,所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年间重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并由青庙改为黄庙,而落佛寺也改名为“罗睺寺”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的气氛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2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2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29

 寺名说法之一,“西方十六祖”说。

 寺内清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御制碑记云“唯兹罗睺寺者,其地近文殊现相处,其取义似皈依西方十六祖”。所谓西方十六祖,即指中国佛教禅宗创立古天竺佛教二十八祖中的第十六祖罗睺罗多.略日罗睺罗尊者,为公元三世纪人。罗睺寺是否由他而得名,康熙皇帝也说是“似”,仍属不确。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29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0

 

唐代石狮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1
 寺名说法之只二,“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由姓罗姓喉的两位藏族人合修此寺,竣工后,为了扬名于世,易名为”罗睺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姑且不论有无姓罗姓睺的两位藏族人修庙之事,只说罗睺寺称之为“罗睺”者,更不是始于清乾隆年问。在唐代初期及中期.罗睺寺是大华严寺十二院之一的善住阁院。后唐明宗至后唐末帝年间(926—936),有印度普化大师巡礼五台山记道:“……甘一日,登善住阁.礼肉罗睺”,这个记载就说明“罗睺”已被五台山佛教徒建殿设堂礼祀.但没有单独为寺。北宋时.宰相张商英在任提督点河东刑狱使期间,三次来五台山,作了《续清凉传》。他写道:在“罗睺殿”、“罗喉足迹堂”见神灯临空。又见其屋宇摧弊,欲念他日完之.“即以钱三万付僧正省奇修建”。又五台山万佛阁现存明万历三十一年立的《五台山诸寺名》碑,碑上也记有罗睺寺之名。由此可见.罗睺寺之名始于清乾隆年间的说法是不对的。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4

现代化的喇嘛,在用笔记本无线上网!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3 10:3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08

 

显通寺

       位于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是五台山建筑最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寺院。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后来曾改名花园寺、大华严寺,至明太祖重修时,太祖赐额大显通寺,故沿用显通至今。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无量殿,高20.3米,宽7间共28.2米,深4间共16米。这座无量殿形制古朴,雕刻精细,是我国无梁建筑中的杰作。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共用铜10万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我们去的时候有些殿正在维修。

       显通寺门票10元,五台山的寺庙有的要门票,有的不要门票,北京办得佛教《皈依证》不能用。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09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0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0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0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4 10:14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05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05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06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3-10-5 06:0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1

山西省五台山塔院寺

       从显通寺出来往下走就是以塔命名塔院寺。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5 06:2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1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1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1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1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19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2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6 08:2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0

五爷庙

 

五爷庙是去五台山必去的寺庙之一,它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 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在东汉年间就开始建庙的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如林的寺庙中,五爷庙只不过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庙宇。五爷庙本名万佛阁,背靠“华北屋脊”北台顶,依次而下是仿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富丽堂皇的皇家寺庙院,五台山的黄庙(藏传佛教)之首菩萨顶和始建于东汉永平11年的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古刹显通寺和坐落着中国现存元代覆钵式最高建筑,五台山的标志之一—大白塔的塔院寺。五爷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当时,仅有东殿(文殊殿)是塔院寺的属庙。清代时,又增建了北殿(龙王殿),并由青庙(汉传佛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成为独立寺。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7 09:04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3-10-7 09:46
五爷很民主,给众生竖立一块能留言的牌子。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05

黛螺顶

      位于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距台怀镇不远。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 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时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在黛螺顶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完成了五台山朝圣。因此就有了“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0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06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06

 

怕不了山的人,现在有缆车了。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11

镇海寺 

      在台怀镇往南南5公里山腰有个镇海寺。此地两山夹峙中,中峰徽缓,古柏苍翠,山花遍野,风景颇为秀丽。寺侧清泉,长流不息,名曰海底泉。相传此泉即为海眼,龙王九子贪恋民女,横溢成灾,文殊发觉降大锅镇之,后人于此建寺。名曰镇海。清代建造,内有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制碑文。寺前坡道崎岖,现存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宣教殿,左右配殿等,各殿佛像俱全,皆为清塑。寺南侧为永乐院,清章嘉活佛的住所,院内石雕十五世章嘉佛塔,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造,传为金顶玉葬。塔周雕佛传故事,上部为四方佛像,周设廊屋,画十大明王和十二圆觉菩萨。十五世以后,历代章嘉皆到此避署,蒙藏教徒朝山礼佛,多要到此,瞻仰活佛。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1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12

这就是镇海寺前有名的长寿松!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8 07:12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3-10-8 08:09
没拍“海眼”?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2
  那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原有一个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喷涌而出,冲毁田地,淹没村庄。文殊菩萨造福众民百姓,便将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就在这里建了寺院,称为镇海寺,那座塔,就叫镇海塔。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3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4

这位菩萨的祖籍可能是西域.......

——在北京未见过留有胡须的菩萨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4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7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8

 

 

长寿松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7:29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0

五台南山寺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砖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檐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白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

http://player.56.com/deux_127137372.swf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0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1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9 08:42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0 06:3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0 06:38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0 06:39



作者: 墨阑    时间: 2013-10-10 06:39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