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枪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浮

[复制链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0: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过生活关。
刚下乡插队时,国家给我们每个“插青”安置费是185元,包括购置生活、生产用品和我们半年的生活费。第一个月每人6元,以后每个月5.5元,5元,4.5元,4元,只发6个月就停止了。以后要靠我们自己挣工分来养活自己。我们五个人一个小组,就组成一个小家庭了。对每笔开销都要抠着手指头来计算哪项该开支,哪项可以暂缓,哪项不该开支花费,都要算的一清二楚,账目公开,让大家都知道。心中对我们这个家有个底。说起我们这个插青小组的五个人,都是来自普通市民的家庭,没什么背景,且各人都经历过艰难,虽然个性和爱好不同,但有一点,我们相互之间都能够做到理解和谦让,也懂得珍惜和节俭, 不在枝节问题上过于斤斤计较, 所以相处得还算和睦、融洽。五个人中陈作雄的年纪最长,我次,因此在我们这个小家庭里,我们两人都能比较自覚地负起责任。白天出生产队集体工,收工回来,家务事大家都能主动去做,不用催促。互相之间有意见了,都能摆到桌面上来交谈,清除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我们之间很少有吵架顶嘴的现象。队里分有自留地给我们,卓群英、李玉珍、莫洁贞他们几个女的在街道副业场呆过一段时间,自留地种的菜,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如何护理,她们已有一套经验,所以我们小组自留地种的菜并不比社员的差。为了改善生活,我们还养起了鸡和猪,这个小猪大多数是莫洁贞护理,把它养得滚圆滚圆肥嘟嘟的。养到120多斤重时,拿去上调给公社。那年头,私人不准屠宰买卖,要由食品公司统一销售。上调一头猪,可得回几斤肉票去食品公司购买,把猪卖了以后,我们买了猪肉回来,美美的加了一餐菜。因为是我们自己劳动所得,大家吃得很开心,很快活。
而最使人头痛的是燃料的问题。社员们烧的柴草,除了队里分的稻草、玉米秆、蔗叶之外,全都靠上山割茅草。去山的路不但远,往返一趟七、八十里,崎岖难行,一天只能割得一担,还要清晨一大早出门赶路,如果草源难找时,晚上回到家时天都快入黑了,人也累的够呛。所以每次上山割茅草我都心怵,一是路远难行;二是因为社员们都是靠割茅草作为家庭的主要燃料来源,所以草源难找;三是由于自己的眼睛是深度近视,割茅草是手笨脚笨,割不快;四,割好茅草,装担又是一门技巧。装担装不好,挑起来特别吃力。怵心归怵心,去山割茅草硬着头皮也要去。有几次钻了大半天山,也找不到草源,怎么办,总不能空手而归吧?那样岂不被人笑破肚皮,我和张若波想了个“投机”的办法,在途中自个掏钱买人家的茅草挑回去交差。后来陈作鸿通过熟人关系,在当时的贵县糖厂那里要到蔗渣票,去糖厂拉蔗渣糠回来烧。我们利用农闲的时间,向生产队请假,经批准,然后“全家人”出动由李玉珍回家借木板车(因为她母亲是在街道拉木板车运输的),用麻包袋把蔗渣糠装好,然后把車堆叠得满满的,推回生产队我们的小家里,每推一次就能用好长一段时间,这样,基本上解决了燃料困难的问题, 我们就不再用上山割茅草了。
下乡插队后,吃的问题也是我印象中较深刻的。以前在学校时,也经常到农村去支援春耕生产、秋收,住在农民家里,住上三五天就又回学校了,虽然是蜻蜓点水似的,我们也能看到、听到、因此也知道农村的生活比较困苦,但究竟困苦到什么程度,就确实无法知道了。这次插队到农村后,身临其境,才使自己真正体会到农村生活困苦的程度。我们所在这个队的社员群众,一年365天一天三餐天天都是吃的玉米粥,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一餐白米饭。荤腥菜就更不用说了。这里的社员群众,每天一大早,每个家庭都用大锅头熬一大锅玉米粥,放在锅里,这就是全家人一天吃的了。一锅粥,米没有几粒,粥稀得可以照见人。社员们都喜欢用一个带嘴巴的瓦罐盛粥,什么时候感到饿了,就去就着瓦罐嘴灌上一两口。那些粥从瓦罐嘴里倒出来简直跟水一样,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时,粥很快变馊了的,这些馊了的粥,我吃一口,刚一进嘴马上吐了出来,那股酸馊的味道很浓,我受不了,也一直无法适应。吃不下去,自己只好挨饿。我看到社员吃得津津有味,那时,我认为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时隔多年后,我每回忆到这件事,才明白,那是生活所迫。因为当时的生活水准只能达到那个地步,和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的生活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令人扼腕慨然。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4-1 20:17
天天吃玉米稀粥,生活条件够艰苦。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粮食不足的农村,还安排知青去插队,当地村民的 ...

谢谢麻沙老农朋友的关注及点评!当时很多地方农村相当困难,但是他们对国家的号令却相当支持,在自己困难的情况下接受了大量的城市青年,为国家分忧。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8: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一个 发表于 2015-4-1 22:13
唉,下乡青黄不接的时候真苦哇......我都被饿怕了......

谢谢闲人一个朋友的关注及点评!当时农民在当地有家有口,粮食不足可以瓜菜代,知青就难上加难。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8: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4-2 08:24
主动进城去挑粪,
昂首挺胸学做人,
生活难关也要过,

谢谢龙行天下朋友的关注及点评!靠近城镇的农村可以到城镇掏粪,边远山区就没这样好了。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0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社员的关系就融洽得多。白天,大家一同在生产队做工,晚上互相串门聊天、谈家常。我们还经常把青年人和小孩子们组织起来,教他们唱革命歌曲,跟他们学讲壮语,社员有些小病小痛時,我们就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药品送给他们,而社员群众看到我们在生活上缺少东西或不习惯环境時,也能问寒问暖,热心给予帮助和照頋,互相之间相处得比较和谐。
伟大领袖号召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之路,美好的理想幻影,引无数青年竞折腰,我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说走就走,决不回头。从15、6岁的初中毕业生到20刚出头的高中毕业生,都雄心勃勃,到农村去,拣最累的活干,立下壮志,要做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我们一代知识青年,为了走革命之路,不惜洒下多年的辛勤汗水。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经历的第一关就是忍受贫穷生活,这是改造思想最直接的最客观的手段,也是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改造,是我们知识青年唯一的必经之路,但这改造没有尽头,或许是尽头还没有想出来。
毕竟空洞的精神是不能替代人的物质存在,生活的重锤很快就粉碎了我对理想、对社会、对生命乃至对自身的全部看法。事实使我深切体会到,上山下乡,对我们知识青年来说,它不单只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磨难。试想,对于一直生活在城镇,在家庭温暖、安定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初中、高中刚毕业,都是15、16岁,或者20刚出头,有些胎毛或许还没有褪尽,就要背井离乡,失去了家庭和亲人的照顾。在农村,要和农民一样,下地劳作,干苦活、累活,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连自己都养不起。到年底,一结算,才发觉我们的干劲与效果不成正比,分红值一天才两三角钱,年终分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钱几乎一分也没有,只好向自己父母伸手, 这不是磨难又是什么呢?那时候人民币不知流向何处了,人人穷,家家穷,有知识青年在乡下的家庭因此更穷。在那个藐视物质、注重精神力量的时代,人们饱受其折磨的正是物质,但精神也不可能富有,因此实际上是二者均无。艰苦能够忍受,短暂的寂寞和考验能够忍受,但是这种几乎与零相等的劳动价值却不能不使人感到绝望。难道付出牺牲的代价,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挣这每个劳动日不到两角钱的分红值?
现实使我对我们下乡的目的产生了质疑。什么“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可以有大作为”,什么“上山下乡是走革命化道路”,难道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水顺着镰刀和锄头把流淌,生命在日月星辰中喘息,皮肤爆裂、脊背烤焦、枯草般的乱发、满是血泡的手掌、咬着牙才能弯下去或者直起来的身躯……一天才挣8个工分,一个劳动日的分红值才那么几角钱,连自己都不能养活,这就叫“大有作为”?!我们插队青年除了每日应付那艰辛的体力劳动外,还要做那繁琐的家务活,要搞好自留地,要喂猪,要养鸡,要为柴米油盐菜,要为每日三餐操心、奋斗。因此現实让我们变得比农村的社员更庸俗了。此外让我们知青感触尤深的是:我们感到同年龄的农村青年要比我们幸福得多,因为他们还有个家,一个真真正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一个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亲情、能遮风避雨的家。而我们“插青”却是孤身飘零在异乡的啊!这个感覚就真是不一样。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4-4 08:22
知青村民关系融,
受到锻炼心思重,
前途到底在何方,

谢谢龙行天下朋友的关注及点评!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5-4-6 20:44
“分红值一天才两三角钱,年终分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钱几乎一分也没有”,可以说是新一代的贫农。 ...

谢谢麻沙老农朋友的关注及点评!
分红值一天两三角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当年我插队的地方一天才九分钱。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在乡下的生活,我总感到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务农,不是我们去改造、建设新农村,而实质上是农村改造了我们。自从下乡以后,我发現我们许多插青变了,农村的生活,它改了我们的棱气,挫了我们的朝气,灭了我们的活气,长了我们的俗气和小家子市民习气。初下乡时那种浪漫色调早己逐渐烟飞云散,火热的劲头被冷水泼透,一切都感到寂寞无聊,贫苦的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我们知识青年,这些曾经是天真、纯朴、热情、充满理想的少男少女在那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天天地走向衰老,一月月地变得粗俗麻木。文明在我们身上消失,正如一件衣衫挂于树枝上,经日晒雨淋风吹后正在褪色一样。但如果在这时我们稍微得到一些关爱,得到一丝体谅,情况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可是我们下乡差不多两年了,从来无人问津,更不要说帮助解决什么困难的了。
这时,我们在乡下又碰倒了一个更为現实的问题;知识青年的到来,实际上就冲击了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事实上是,农村并不欢迎我们去。因为,在农村,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的耕地不会因为知青的到来而增加。相反,由于新增加了这些城里来的青年人,也就增加了吃饭的嘴。同样数量的土地,现在要额外承担一些青春的肚子,就要摊薄了社员的粮食,农民能为此不充满怨气吗?农民除了能教给知识青年陈旧的耕作方法外,其实並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教我们。而社员群众被告知,这些城市长大的知识青年是来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相反,我们知识青年身上的城市风气却是那些农村人所羡慕的。许多农民他们祖辈生活在农村,有些甚至从未走出过自己生活的地方。就象树或草,在哪里生长,也就在那里枯萎。他们怎么对知识青年进行教育呢?这不是天方夜谈?虽然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也并没有经历过多少现代文化和教育的训练,知识还没有使我们能够成为“分子”,我们只是青年。但城市的环境使我们染上了文明的风气。文明的烙印必然地印在我们身上,因此也就无意识地  成了与农民精神上的不平等,这就导致了两种价值观的冲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无异于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入侵。农民们千百年来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他们也就或多或少地对我们这些城市青年怀着不欢迎的心理。因此,我们下乡插队青年,变成了一群弃儿,我们既是城市的弃儿,更是农村的弃儿。因此,我们也就变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一群人,我们插队青年所处的社会现实地位是显得多么的尴尬和无奈。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对插队青年的思想产生很大的負面影响,这就是:在我们下乡插队后不久,外地单位来贵县招工,那些原来被再三动员坚决不下乡的反而捡到了大便宜,得到了分配,这件事在插队青年中引起轰动很大。再美好的语言,再美好的憧憬,命运和现实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们粉碎,我和其他大多数插队青年一样有同感,我们被欺骗了!!
另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更使我心灰意冷,情绪一落千丈。
那是1966年夏收夏种刚开始不久的一天,上午在队里干了半天挑农家肥下田的活儿,因为我们插青户里需要买些东西,为了赶时间,我中午饭也顾不上吃,连上衣帽子也来不及拿,赤着膊光着膀子就往城里赶,那天的太阳特别特别的毒,把它比喻成一座熊熊燃烧的大火炉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这种太阳能够很快吮干人的汗水,灼伤人的皮肤,消耗人的能量。我顶着热辣辣的烈日,上午做了半天重体力的挑担工,本来就已经很累了,又没顾得上吃半口东西,更显得饿,饥肠辘辘,越走越感到乏倦,头痛,胸闷,口干,口内好像被火烤着一样干焦,头脑阵阵眩晕,眼前金星四溅,身体总想往下滑。我内心清楚,糟糕,这次自己病了,看来病得不轻。但我在心里鼓励自己:坚持住,千万不能倒在路上!我就是靠着这点点毅力,苦苦支撑自己这具疲乏的躯体,终于到家了。刚一踏进家门,见到亲人脸的时候,整个神经系统全部崩溃似的,极度疲惫的我,话还没说上一句,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三伯母看到情况不对头,马上招呼我堂嫂过来,将我抬到床上去休息。我一会儿感到全身特冷,好像掉进冰窖里似的,上下牙齿冷得直打架;三伯母赶紧抱来两床被子把我捂紧,我还直喊冷;一会儿又发热,身体滚烫滚烫好像被烤炉烧烤一样,浑身大汗淋漓,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脸色发黑,手脚冰凉。她们看这情况,估计我是由于疲劳过度加上被烈日暴晒,中暑了。因此,她们一面用冷水敷我额头,抹我的全身,给我人工降温,一边采用土办法,用一枚小的缝衣针,放在火上烧了一下经过消毒后,在我背脊上挑痧。这个土办法还真灵验,她们帮我挑了痧后,身体果然感到轻松了许多,便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可能是那段时间确实太疲倦、太劳累了,加上中暑发烧,我这一睡,差不多睡了两天时间,粒米未进。看到我醒过来了,三伯母才喘了一口大气。我问三伯母:
“我怎么了”
三伯母说:“那天你刚一进家门,就昏倒了,睡了两天,把人都吓坏了,现在总算醒过来了,阿弥陀佛。”
我想到自己这次回城是给户里买东西,而且现在队里是农忙,又没有向队长请假,心里一急,想挣扎着下床,但整个身体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三伯母赶忙把我按住,说:
“你刚刚好一点,两天都没吃东西了,你还要不要命?”无奈我只好躺下。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主题

1254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18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4-9 08:11
知青认识出故障,
只因根本无人帮,
小伙因病倒在家,

谢谢龙行天下朋友的关注及点评!
我喜欢枪,喜欢军队的一切,我愿和热爱军队的人交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7:15 , Processed in 0.258015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