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大乌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与“梅表姐”和时节的约会(连载)

[复制链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2: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16/3)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8: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立秋》·健民杭州知青)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天地始肃,天高气清。
斗指为坤,暑去凉来。盛德为金,修齐治平。
寸草结顶,稻粟灌浆。秋香满园,瓜果熟成。
梧桐落叶,寒蝉噪鸣。菊蕊流霞,野芳绽英。
动顺天意,秋毫明察。积惠重厚,律己养生。
君子行义,清浊乃分。治心静志,大道遵行。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8: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电脑提醒,昨天我就知道7号是立秋了。所以,今天我一直在留意搜狗壁纸会带给我怎样的图画?会配有怎样的诗句?可越是期待还越是没有出现,股市都收盘好久了,它还没有立秋的表示。是时间不到?还是因为罕见的高溫和秋天怎么都联想不上,壁纸也不好意思说“秋”字了?
其实我的脑海中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
先来一幅“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再换一幅“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接着转为“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看!姗姗来迟一位姑娘在轻歌曼舞唱着《子夜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可惜,在文章里插图是我的弱项。做梦都想偷得博友冰山老师的本事,若有他一分的技术,我也能把我脑海中的图画展示给大家看了。现在嘛,只好请大家和我一起想象动人的音乐和秋天的意景,还有那舞动的美女……哈哈!自由发挥吧。
壁纸还没有出现立秋的图片,莫非壁纸今天也热昏了头,不会动了?看来我只好再天马行空了。
大暑的时候,壁纸配的文字是三侯,你们还记得我在文章中介绍过吗?第一侯,腐草为萤。第二侯,土润溽 暑。第三侯,大雨时行。
我今天不如依样画葫芦的配上立秋的三侯?对,就这样 决定。先去问问度娘……
有了,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先字面解释一下:
一侯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溫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溫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依照“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计算,立秋三侯就是15天。根据古代立秋三候的描述,我们再熬15天就解脱酷热了。可能吗?今天还听大家在叫苦连天说杭州是41℃ 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43℃吓人溫度了。生活在古代的人怕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如此炎热吧?就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也从来没有经历过41℃。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会怎样避暑?跳到河里?躲进林子?赤身露体?哈哈!好在没有一 头撞死,不然的话……
言归正传。据悉:今天立秋到,但三伏天还没完,“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就是“秋天开始”的意思。这天开始,预示着暑气将逐渐退场,凉爽的秋天在路上了。立秋是夏秋交锋开始的信号,秋天是新来的,力量不够大,所以夏天仍将占上风。今年三伏比去年多10天,有40天,8月22日才出伏。按这个节奏,今年秋天估计上了趟超慢车,赶到我的家乡杭州就得花上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里向被迫躲在空调世界的博友们致十二万分的同情,坚持就是胜利!
立秋已经到了,秋天还会远吗?我这里已经是初侯凉风至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8: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22/3)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7-3-28 09:37 编辑



               《处暑》·健民杭州知青)
天澄广宇,地载厚丰。炎暑将止,嘉谷丰登。
天下万物,春生秋实。生之于信,获之于行。
凉风晨起,巧云漫天。中元普渡,银花河灯。
黍棒金黄,秫谷清香。瓜叶初零,莲子荷生。
天之为物,故恒于信。诚信轫衡,既康且宁。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信皆达,必助其成。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携着满屏墨绿色的荷叶,点缀着两朵淡粉的荷花,早早的告诉我:八月·处暑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怎么回事?唐代李商隐的诗最后一句是“留得枯荷听雨 声”?我的记忆中是“残荷”啊?如果说我学而不精,记忆衰退,那电脑屏幕上出现也是“残荷”,到底哪句对?暂且把处暑抛开一边,我得去验证一下了。
哦,原来“残荷”一说出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林妹妹的“残荷”留给世人印象太深,而李商隐的诗典故太多,有些比较晦涩,自然不容易记,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我也只是依稀的记着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此印象从何而来亦不记得了。惭愧惭愧!
眼下可以见到的各种版本最后一句均作“枯荷”,和林姑娘引用的只有一字之差。到底是饱读诗书的林姑娘记忆有误还是另有原因?我继续的查证……
学识渊博、文笔绝佳,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 的黄裳先生在肯定了林姑娘的版本后给了一个解释:也许在曹雪芹那个时代有其他李商隐诗集的古本存在,里面很可能将此句作“留得残荷听雨声”,听起来比较合理。虽然没有解决问题,但可备为一说。
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评论说:“‘秋阴不散’起‘雨声’,‘霜飞晚’起‘留得枯荷’。此是小处,然亦见的不苟。”虽然枯荷、残荷不过一字之差,是不是也可见黛玉姑娘和黄裳先生于小处的不苟?夜起秋风,吹打残荷,好像秋雨声牵动着诗人寄怀之情。按此,似乎“残荷”比“枯荷”更合理一些,毕竟枯萎未必残败,而风吹残荷,听起来更象雨声吧。我自然是喜欢林妹妹的“残荷”一说,电脑壁纸也赞同呢。
今日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味着暑热将尽, 伏天结束了。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留得残荷听雨声”……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9#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28/3)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2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07:18 , Processed in 0.197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