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常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不能搞私有化 开放不能引狼入室

[复制链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5: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饭前,我从院子后门出去方便,发现院落南面都是很大的空闲地,除了种植为数不多的几棵南瓜、向日葵之外,全是一人多深的荒草。
吃饭过程中,我和老板聊了一些关于农业的话题。
我问到他院子后面的荒地,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他们这里地多,每人合到四五亩。
我问他们生活如何,他说还可以,在家的可以开店挣些外地人的钱,没有事干的就出外打工。
他承认现在很少有人重视种地打粮食了,够吃的就行。种庄稼不划算,也弄不到多少钱,还是出外打工合算。不少人希望土地流转,先把钱攥到手再说,谁管你土地流转出去做什么用?

我问到领工资的问题。他说只有那些老年人有,也就是当年按手指印的人。我说,不发给你们,你们没有意见吗?
他说没有意见,村子里的老年人差不多都能领到工资,只要家家能摊上一个,大家也就没有意见了。
吕君问他对现在的政策满意不满意,他说有啥不满意的,就这么回事呗!

四、参观纪念馆
吃完饭,我们正考虑下一步打算,突然发现3辆大型豪华客车从西朝东开来,直奔大包干纪念馆的方向驶去。
于是,我们也随着这些车辆去了大包干纪念馆。这三辆大型豪华客车里满载着清一色的军人,有男有女,都是新兵。在大包干纪念馆门前,我们请一位战士为我们照相,我顺便问起他们来小岗村的目的,他说这是部队领导组织来的,主要是来参观学习。因为这里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祥地,大家都应该前来接受一下教育。

大包干纪念馆坐落村子最东端的街道北侧,是一处规模很大的平顶式建筑物,门前是广场和停车场。“大包干纪念馆”几个字是万里题写的,字写得很难看。有一个战士小声说,这个字还不如二年级小学生写的好。
我当时也在想,这个万里实在没有自知自明。
字写得不好不要紧,怎么还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参观学习的战士共分成三拨,每一拨有一个讲解员负责讲解。
纪念馆大门口明码标价:“讲解一次40元”。
我们随着这些战士进了纪念馆,但我们都是自己看,没有随战士们听讲解员解说。我在那张复制放大的“生死文书”前注视了很久,还在跟前照了一张相。我发现,这张名扬世界的“生死文书”,造假的痕迹非常明显。
同一个严宏昌写了两次,还盖了两枚私章。有好几个名字和指印,一看就是他人代写代按的。我认为,原先的“生死文书”还有没有并不重要,只要这件事是真的就行了,何必再伪造一个假的“生死文书”愚弄国人呢?
这个伪造的“生死文书”骗了全国人民几十年,不仅堂而皇之地珍藏在中国博物馆,还复制放大高悬在大包干纪念馆的最醒目处,继续欺骗前来参观的人们,实在是滑稽的很。

五、对话严立华
因为“生死文书”是在严立华家签订的,所以我们从大包干纪念馆出来后,又打听严立华的家,想与这个见证人聊聊。有人告诉我们,严立华的家在村子西头路南,开着一家水果蔬菜超市。
我们来到村西头,发现这家超市大门紧锁。正不知怎样才能找到严立华时,突然一个很面熟的人从我们跟前闪过,然后走进路南的一家门面房。我们跟了进去,发现门面房里围着一圈人,大家正在打麻将。原来这个面熟的人正是严立华!
我们在大包干纪念馆里见过他的照片,所以觉得面熟。
他告诉我们,因为天热蔬菜水果不好保存,所以他家的超市没有开门。
他还说,这个超市是他儿子开的,他家住在对面的路北。

严立华与严俊昌两家差不多,前面是沿街门面房,中间是院子,后面是楼房。他的家比严俊昌家还宽敞,有前后两进院。后院正中间修建几间猪圈,但没有养猪,都闲置着。后院的石榴树上挂满石榴,让人垂涎欲滴。

严立华今年68岁,个头不高,一身农民装束,外表与严俊昌截然不同。
但严立华头脑清晰,谈吐也没有任何拘束。他告诉我们,当年写“生死文书”并按手印就是在他家干的,因为他们家有两间屋,而且比较宽敞。
我们询问他到底有没有“生死文书”这回事,他说有,但现在的这份“生死文书”是后来补签的,不是原来的那一份。
我问他,为什么人数增加了,由18个变成了21个。他没有正面回答,用其他话题岔开。我看他不想说,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我们谈到南街村时,他说他没有去过,但他知道南街村是个假典型,上级给了南街村很多很多钱,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开办工厂。就像他们小岗村一样,不也都是靠上级拨款,靠外地援助吗?

他对大包干和集体化的认识与严俊昌非常相似,并说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而且大家很自由。想干啥就干啥,谁都管不着。他还指着自家的一个绿色储粮罐说,他家把其他粮食都卖了,稻子没卖。大家以前饿怕了,都喜欢存点粮食放在家里。家中有了粮,心里不着慌!

他对土地流转一事很有意见。他说,土地流转以后,都闲在那里没人管,因此很多土地荒了。他家的地被外地老板承包,长期不开发,里面的青蒿一人多深。他威胁说,再荒下去,他就要把地收回。结果老板害怕收回土地无法“套”钱,当即安排人连夜把地里的荒草清除干净。

他对沈浩的评价很高。他说沈浩在任职期间弄来很多钱,给大家办了好多事,小岗村的人都得到不少实惠。
他还说,村中间这条街道就是沈浩任职期间修成的。
他还以赞赏的口气说,沈浩办事公平公道,好事大家都有份。
原来村子里只有严俊昌、严宏昌两个人发工资,大家很有意见。“生死文书”既然是大家签的,功劳怎么能只记在少数人身上呢?后来还是沈浩弄来钱,大家都发了一份,才平息了大家的怨气。

六、小岗村印象
大包干纪念馆的周围都是大片农田。让我们感到不解地是,这些农田似乎从来都没有平整过,高高低低,坑洼不平。除了种植一些山芋、豆子、玉米外,有相当多的农田荒废着,里面长满青蒿。这些青蒿足有两米深,我站在里面整个人都淹没了。
为了证实我们没有撒谎,我还站在青蒿里面让吕君给我照了几张相。
类似的荒地在小岗村周围比比皆是,有的连成一片,外面扯上铁丝篱笆或修建简易的围墙。有的连围墙都没有,任由它荒废着。
我们徐州地区农村地少人多,人均土地大多在1亩左右,看到这里大片大片土地抛荒,实在让人心疼。我本来并不想说小岗村的坏话,比如小岗人懒惰、游手好闲之类。但是,在小岗村的5个多小时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在地里忙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在村内寻访过程中,至少发现三拨人在打麻将。
我不敢保证他们是在赌博,但我清楚地看见他们在打麻将时,香烟盒底下就压着十元、百元的钞票。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一个麻将场距离派出所最多只有30米。

通过了解和走访,他们都承认是靠国家扶持小岗村才支撑到今天,是靠外援小岗村的农民才解决温饱问题。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才认为别的地方都是这个样子。严俊昌说的“南街村的那几个人已经逮了”,与严立华说的“上级给了南街村很多很多钱”,都是同一个心态。

“当年农家”外面高挂总书记与小岗村民畅谈农村改革的巨幅画像,但小岗村的农民并没有因为总书记的到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如今的小岗村仍然一盘散沙,所有村民都在各扫门前雪,都在做着张嘴等、伸手要的发家致富美梦。
小岗村的带头人严俊昌应该算个明白人,他承认这些年只重经济、不重思想教育是一个巨大失误。但更多的小岗人还沉湎在金钱至上的氛围里难以自拔。

沈浩活着时已经看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他带人去南街、华西参观的用意不言自明,但小岗村的农民并没有因为沈浩的去世而觉悟。
他们仍然向往私有制,把大包干看成救命菩萨。
他们其实比谁都清楚,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大包干这面旗帜。只要大包干这面旗帜能够继续飘扬,他们就永远是国家的“功臣”,他们就能依靠这面旗帜领取工资、争取外援、落得更多实惠。
他们很清楚,根本不需要出力流汗,国家拨款、外地投资、土地流转,就能让他们很好的生存下去。
小岗村的农民自己也明白,土地抛荒的确令人心疼,可是他们不想多管,也不想多问,他们关心的只是上级拨款他们能落到多少,他们关心的只是村上要办的事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关注的是如何捡到便宜,他们注重的是如何避免吃亏。上级一年年的巨额拨款,外地源源不断的捐赠援助,已经养成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

他们吃惯了现成饭,谁还会劳心费神出苦力呢?
连开饭店的年轻老板都知道,种庄稼能弄到几个钱?
聪明的小岗人非常明白,他们知道,只要中央高层坚持特色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面旗帜,还会持续不断的给他们输血。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他们有恃无恐,缺钱就朝上找,有事就上北京告御状。国家背上这个沉重包袱已经难以摆脱,只要特色社会还在,这个包袱还要继续背下去!

草于2012年8月2日夜 原发于作者博客
http://wangjiting88.blog.163.com ... 4002012725729203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0: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调研:真实的小岗村——憨狗娃 冯新杰等
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youth/2015-07-23/91295.html

作为“包产到户”的典型,小岗村多年来始终享受着全国任何其它农村根本无法想见的特殊优厚的财政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却依然是一朝过了温饱线,三十年跨不进致富门……

(一)爆料:我也来说说我认识的沈浩和小岗村——小女子看世界 憨狗娃
……
那一年我只有21岁我男朋友22岁……
我把对沈浩的不满告诉Mr王,遭到了他的眼里批评。我很不解。他很深沉的对我说:你不知道,沈浩很难……
小岗村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沈浩和上文我提到的Mr王是好友,很多小岗村的建设资金也是沈浩从Mr王那里弄来的……
不幸的事情是,沈浩生前对小岗村已经失望透顶,誓死不留小岗了,却为了配合“全民偶像”的宣传,连骨灰都得留在小岗村……
沈浩还争取到一笔补助资金,给每户补助2万至8万元……
靠大包干出名的严宏昌是现在小岗村的代表村民,有很多头衔,受过很多接见……

插播大学生小岗创业……这简直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缩影……
1,这几个大学生的满腔热忱早在扎根小岗不久就没了,小岗村的生活很苦,特别是那个种蘑菇的女生,每天都在阴暗的培育房里,甚至吃住都在那里,说是培育房,其实就是茅草屋,里面都是菌类。她甚至连他父母都一起叫过来了,全家人就呆在草屋里。这本是件好事,杯具就杯具在她们是创业没赚到多少钱,只是变成了宣传工具……
2,后来去的几个就是跟风被忽悠过去的,没什么本事,同样的沦为宣传工具……
3,有爆料。
曾经在地方论坛看到凤阳县的大头头在公开场合说过:你们大学生创业,我让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我不支持,你们创个p……后来关于此头的负面帖子在该地方论坛上被删的一干二净。
关于此人不便多说……伤感情伤感情……
沈浩死因

沈浩确实是饮酒过度引发死亡……
大头为了政绩压迫小头去引资,小头为了位子压迫小娄娄去引资。滁州猝死在酒桌上的官员沈浩不是第一个……
沈浩曾发给严余山一条短信:“正常情况下,年底离开小岗。离开是为能者让路,使小岗更好更快发展。回想来前与凤阳和小岗任何人无怨无仇,六年来更无愧我心”……

(二)我在小岗村的见闻  作者:冯新杰
明天就要去小岗村调研了,晚上各组开始就明天的调研作大体的规划:我被分到了一个三人小组……
小组长是小法,一个很活跃的大姑娘……
另外一个组员是良良,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小师弟……
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粪便不难使人感到:这里的村民缺乏主人翁意识……
有个很怪的现象很少见到村子里的人互相交谈,他们似乎每家都生活在一个牢房里,没有交流,没有欢笑……
小岗村的村民关系都不太好,都各自为营,劳作方面自不必说,自从分田单干后,自家只管自家的两亩三分地,而且生活方面也很少来往,邻里之间很少走动。这样冷漠的村庄我还是很少见到的……
这位农民大哥说村上的贫富差距很大,小岗村的人本就是懒,而且自私,因为村子是个名村,国家扶持的也多,很多机构都投资或者捐赠东西……


(三)2011暑期社会实践:第一站——安徽凤阳小岗村  暖玉生香
……
这支有半个连人数的队伍……
大家来的目的可谓五花八门……
我们在凤阳附近不足100华里的蚌埠周边乡镇调查访问时,从当地居民对它的陌生和误解便可以感知。很多当地人没听说过小岗村,听说过的误认为它是象河南南街村样,走的是集体主义道路,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充满了艳羡……
头天晚上,领队和副领队向大多没有实地调研经验的同学传授了调研方法……
每五六个人一个的小组儿,还是带回来了一堆一堆的原始资料。
这堆资料里,有1978年小岗村18户人家血手印的迷团;
有血手印后小岗村:“一夜过了温饱线,二十年未过富裕线”的不解;
有对小岗村漂亮整齐的楼房、笔直干净的水泥道的赞叹和向往;
有对全心全意带领单干的小岗村要跨过富裕线的沈浩同志“作风问题”流言的怀疑;
有对承包流转小岗村大量土地的大户,抛荒了小岗村数千亩耕地的痛惜和思考;
有对美资美商GLG高科技甜叶菊糖竟然是普通蔗糖磨粉冒充的惊叹和鄙夷;
也有看到整齐划一的小岗村漂亮的门面街后,竟有严重贫富差距迹象的裂缝房、“狗窝儿”家的感慨和不解;
更有那对18户历史人物采访中说法不一的困惑和猜测……
总之,大家带着满脑子的视觉冲击和对小岗村乱糟糟的感性认识回来了,没理清楚个所以然,很多同学很是不爽。
连我这个自认为对小岗村有很清楚了解的人,在亲眼目睹了沈浩来后把小岗村村容整得有“翻天覆地”变化,且采访了几个历史人物后也不禁有些困惑了。
我们那天采访到了传说中的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及18户历史人家中的严俊昌、严金昌等。
我的访问从一个月前央视一套播放的《永远的忠诚》开始,首先问了沈浩刚来时被打的剧情,结果三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俊昌老人说根本是子虚乌有,那两昌说确实有,并向我们暗示打人的就是否定有打人情节的人。
但我们和俊昌老人的一段聊天中,我感觉俊昌老人应是个正气的人……
俊昌老人激动地向我们控诉今天的官僚和外商勾结,严重损害小岗村的利益。他还推及全国,愤慨地表示对今日共产党人不为民服务,他很不满,很担忧,并上书了温家宝总理……
严宏昌家是天蓝色的欧式建筑,三层楼房十数间很是宏大,在小岗村格外地扎眼,一条街20来户走完,属他家的房子豪华气派了。
绕到他家院子里,竟然看到几条金灿灿的飞龙盘玉柱,楼的正中,还耸立了两棵已长至和三层楼一样高的松柏树……

(四)真实的小岗村和电视剧中的小岗村
……
《永远的忠诚》……
聚焦的是“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可焦点不是当年按手印的18户农民,看来他们算不上“忠诚”,而是25年之后带领小岗村改变其“经济困难,组织薄弱”面貌的挂职干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他才是“永远的忠诚”……
借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话说,
“他刚到村里的时候,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
那天总共喝了多少酒,已经成为一个谜……
老板娘支吾着说1瓶,有人说3瓶,还有人说8瓶……
总之,下午4点,房东马家献看到小岗村副书记张秀华扶着沈浩跌跌撞撞地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6点多,村民杜永兰来找沈浩办事,在床边怎么喊也不应……
一个年仅46岁的生命在小岗村走到了他的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5: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雄鹰 发表于 2016-4-28 11:26
走共同富裕的路才是正道,不知我说的对否?中央的精准扶贫才是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要手段。 ...

共同富裕提法不准确,富裕是相对词,没有固定标准,忽悠着替代了共享。现实中我们也已看到,人不可能一样富,先富的也不愿意与穷人分享,环境资源早已不堪重负。

中央的精准扶贫,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手段,离共富还十分的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5: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审视小岗村与至今仍走集体化道路的华西、南街等十个村庄

方进枝 2016-04-26



话不能不说,理不能不争……
关联阅读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周庄人民公社和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村、湖北官桥村、深圳南岭村、浙江航民村、湖北洪林村、黑龙江兴十四村、陕西阳山庄、河南南街村等,实现了农民共同富裕的相关报导。
吾人有理由从中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集体化道路、共同富裕,才是中国的“农民梦”。


  









大寨



官桥村



南岭村



航民村



洪林村



兴十四村



阳山庄


南街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岗村土地闲置情况初探——在荒唐的荒地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ad85080102vl3d.html

【编者按】这份调查反映出了一些基本的问题。小岗村的根本问题是破坏了集体经济制度。
“双层经营”消失。土地失去了集体的统筹和管理,就只有资本主义一条路。但是这在经营上基本是一条死路。
农民很清楚,外出打工跑了。信号是这个把戏与我无关。
资本家也很清楚。但土地流转可以骗钱。所以政府需要继续皇帝新衣,资本家就出来当道具。

三十多年前的小岗村无疑是全国瞩目的焦点,村内的“大包干纪念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三十年后的今天,有关小岗村的老故事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个村子的现状却鲜有人知。
实际上,这片土地已经岌岌可危了。

还未进入小岗村地界,便可以看到一座朱红色的门楼赫然伫立在路口,上面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异常醒目,它提醒慕名前来的人们:“你们快到了”,随行的司机就是小岗村的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告诉我们:“早着呢,这里还是其他村的地方,从门牌到小岗村还得要10公里。”门牌下面躺着一条漫长而又铮亮的柏油马路,这条名为“改革大道”的马路直通小岗村,司机说这条路是国家出钱修造的,其他村想都想不到,一块门楼,一条大道,彰显着小岗村非同寻常的身份,它承载的,可是整个国家对改革开放的所有想象。

当我们乘的车在“改革大道”上飞驰时,我恍惚间似乎有一种错觉,仿佛脚下就是一条由改革开放开辟的历史路径,连结着另一头一个繁荣富强的“乌托邦”。不过令人大失所望的是,道路尽头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是依然扎根于凡土之上的小岗村,它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还要多。

村民严美昌是小岗村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对村里目前的土地情况很熟悉。
据他介绍,小岗村目前有1万亩左右的田地已经以租赁或者买断的形式流转出去了,而小岗村村务信息栏里面显示,全村可耕种田亩面积一共为1.45万亩,也就是说大半个小岗村的耕地已经没了。
可是原来那么多耕地现在到底到什么地方去了?小岗村也不太清楚具体答案。
土地一般是以两种名义被征用的:
其一,政府用地,比如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接待各级干部的小岗村培训中心等,这种形式的用地一般是直接买断,但总量并不多;
其二,商业项目,在小岗村如今约有6个大项目,小岗村葡萄合作社、从玉、普朗克、GLG(洪张健康产业园)、金小岗,土地交易的中间商是村镇一级政府,村民并不和项目开发公司直接接触,所以村民并不知道每个项目圈养的田亩,根据严美昌和其他村民的提供的情况,只能拼凑出几个大项目圈揽的土地规模:
葡萄合作社大概有2000亩;从玉大概有1200亩,买断200亩,征用了约1000亩,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是小岗村的土地,是旁边一个名为梨园村的土地;普朗克估计有4300亩,其中买断的有200亩;GLG约有1200亩;金小岗刚刚来到小岗地界圈地,具体田亩尚不清楚,但也圈了不少地,估计和从玉所圈土地面积相当。  

以买断形式流转出去的土地,价格统一为2.9万/亩;但通过租赁形式流转出去的价格就不一定了,根据调查,土地租金最低为500元/亩/年,最高可达800元/亩/年。公司来到小岗村搞项目圈地的理由大同小异,无非是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等,但实际结果就是闲置土地,导致农田大面积抛荒。
严美昌带我绕着小岗村走了一圈,从CLG到从玉,没有一块土地上是长着庄稼的,最多不过是种了几棵树,而严美昌说那些树是为了遮丑,领导来视察的时候不能太难看。
拿了土地,不搞农业生产,那用来做什么?
小岗村第一个搞土地流转的严德友说,外面来的项目为了骗国家补贴,“国家每亩补贴400元,当地政府补贴400元,从玉800元/亩从农民手里拿土地,它根本就是不花本钱做买卖;至于大型的农业项目,国家都有项目补贴,大约三四千万呢,它就骗这个钱。”从玉项目便是这种空手套白狼招数的“典范”。千亩荒地上立着一个光秃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牌,不仅如此,从玉项目的地里十来个玻璃蔬菜大棚,全都是靠着国家农业部的补贴建设的,现在除了两个大棚租给外地人承包种菜以外,其余的八个大棚全部都空置着。  

小岗村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项目来圈地呢?
据严德友介绍,这都是看上了小岗村的名气,挂着小岗村的农业项目,国家更容易审批下来。
比如从玉这个项目,大部分土地来自梨园村,但它依然挂名“小岗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乎骗术的圈地方式不确定性很大,从玉是最近刚刚跑路的一家公司,跑路的原因很模糊,据说是“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但严德友推断,“补贴拿到手,跑路是迟早的事,他们本来就不是真来种东西的。”
公司跑了,村民的土地怎么办?
梨园村的村民为这事已经闹了小半年,在村民眼中,项目公司并不是第一责任人,和他们上门拿地的小溪镇人民政府才是“债主”,村民徐开品拿出了当年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最后的“乙方”盖章赫然是“小溪镇人民政府”,一年的租金没有拿到手,田也放在那里荒着,村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现在先找政府要钱,这么多年了,田都分不清是谁家的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把田要过来。”

相比狂飙突进的圈地运动,小岗村农业生产建设是几乎停滞的,现在小岗村依然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至今严德友的葡萄园的水还要依靠另一个地方的水库。更讽刺的是,这个水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建设的,而水库的水流到小岗村还要小半个月,2013年,严德友的葡萄园就因为干旱缺水,枯死了一片。

在小岗村的政治光环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面临着其它农村同样面临的问题: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打工,种田的活儿年轻人早看不上了;缺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如今小岗村人手上的田基本上都流转出去了,只留下一些口粮田。
只有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美昌依然把手头的田地攥得死死的,成了小岗村有名的钉子户:“如果土地流转出去,能把地种好,我为什么不给,现在这些地都抛荒,我放出去,不是浪费土地嘛!”
他不希望这种不负责任的疯狂圈地继续下去,为此他甚至多次写信反映情况,但都没有得到重视,严美昌甚至写了首长长的打油诗,在诗中,他这样写道:“从玉博朗GLG,一个更比一个坯,占着土地来长草,口号喊的比天高。”严美昌的愤怒来自于他农民的根性,他将土地视为自己的命根子,但小岗村其他村民并不如他这样勇敢,在金钱的诱惑和现实的压力面前,看着自己的土地被抛荒,最多也只有一声叹息。临行前,严美昌说出了小岗村如今的无奈:“小岗村就剩下空壳子了,土地就这么荒着,农业生产没搞好,就连村里最出名的大包干纪念馆,也没和我们没有关系,那是省旅游局建的,收入全归省里。”

小岗村之行让我想到安徒生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
小岗村就是那件看不见的衣服,而皇帝则名为“改革开放”,为了肯定改革开放激发出来的私有精神,众人一同编制起了有关小岗村的政治神话。
行走在小岗村内,我感受到了马尔克斯小说中的“魔幻之感”,明明是泥地良田的农村,却打扮得像是城市内的商业街道,笔直的道路,两旁的商铺错落有致,餐馆、便利店、取款机、小旅馆等,应有尽有,但在这些建筑物间的缝隙中,我又分明瞥见乳白房屋后面藏着的被抛荒的田地。
一瞬间,我感觉小岗村像一个特意布置的电影场景,而在这场景外面呢,和大部分中国农村一样,一个被掏空的地方,劳动力外流、土地流转,唯一特别的是,小岗村的符号资源也被掏得干干净净。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名字有一种口号式的魔力,正因为这种魔力,它为人所利用。
据村民介绍,凤阳县有一个小岗村有机食品产业园,但不在小岗村境内,也没有小岗村人的投资,从头到尾,这个产业园和小岗村没有任何关系,但挂的却是小岗村的牌子,一个政治符号被消解为一种商业资源,真是讽刺。
而最具有反讽意味的恰是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美昌,当年他以造反的姿态成为了改革的代言人,被政治包装,被历史铭记,今天他再一次以造反的姿态出现,却什么也不是了,如今的他被政治唾弃,被历史忘记。
我在严美昌身上看到了那句话:历史总归要出现两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看 于 2016-4-29 10:51 编辑

多日沉重的心情该放开了,为习总点赞!
http://bbs.m4.cn/thread-3888073-1-1.html

昨天的新闻联播看了好几遍,去了小岗村篇幅比其他的要短,我有点欣慰,今天报道了习总强调不能把集体经济搞垮,已经说我的悲观情绪是错误的……

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期间,于4月25日召开这次座谈会,同当地市、县领导和小岗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座谈……

习近平指出……
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
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习近平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4: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雄鹰 发表于 2016-4-29 13:03
所举例子准确,说服力强。感谢常看朋友,问好!

谢谢不断关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光临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4: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老人 发表于 2016-6-1 20:14
在中国私有化被披上了市场化的美丽外衣,私有企业被称为"民营企业",资本家被称为"民营企业家",资本被称为"民 ...

的确。

极端的恬不知耻!私人老板把广大人民全都代表了,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430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49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15: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

市场逐利,利令智昏!
吃子孙饭,败祖宗家业,毁生存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9:12 , Processed in 0.28001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