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越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〇一三年国庆节-归乡手记》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江好文笔!

有时想想也奇怪,至今,在我生命中最苦焦的生活是在陕北度过,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陕北的山、陕北的水、陕北的人!回京多年后,我最想见的就是那些和我共同劳动过、生活过的陕北老乡。老说“情结情结”的,这“陕北情结”也算是一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2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时个,我回延长在县城溜达时也曾在这最著名的第一前留过影。

 

从照片看,现在陕北的年青人“过事情”已不骑驴了,改为小汽车了。不知而格吹的是个啥曲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2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迎亲的锁呐曲儿了,是“三十里铺”,真亲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3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你们村的水位还挺高。想当年,我们也是那样打水,但而格不行了,水位下降的不行行,得绞水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5#
发表于 2013-11-15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3-11-15 10:18:00的发言:
   我觉得感恩的念想是人之常情,要不你回陕北去干什么?不就是看故土念故人嘛,那些当年在咱最惨时候,施恩与我的人,就是我心里的大恩人

同感!我回村,也是想当面向那些当年善待我们的陕北老乡们道声:“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5 13:50: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6#
发表于 2013-11-16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写过一篇“返销粮的故事”,拾翻出来。秦川妹所发照片中的老人就是当年的书记张明福。

                                             

                                 返销粮的故事

返销粮!那个年代的词了,是指农民在完成了交粮任务后,在第二年夏粮没下来前,也就是在青黄不接时,对于那些口粮不够的农民,政府将收购的粮食返回给农民的救命粮。

想必每个有过插队经历的知青,都有过眼冒金星、冷汗直流的挨饿经历,我们那时羡慕兵团战士,竟然是他们能够吃的饱,还不用自己做饭!看来“民以食为天”,有饭吃才是第一大事。

我们的知青灶共有15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男校和女校。其中有9个女生6个男生。第一年我们吃的是国库粮—每月44斤。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小伙子,正是长身体最能吃的时候,从事的又是那样繁重的体力劳动,44斤粮食,根本不够吃,我们尝到了饥饿的滋味。记得不止一个人,上山劳动回来,饿的直打晃,腿软的抬不起来,根本下不了山。粮食粮食!我们缺粮食!而我们村因为前一年遭受雹灾,各家各户的存粮也不是很多,怎样度春荒,摆在每一个村民的面前。

一天晚上收工后,在公窑照例开会学习。昏暗的油灯下,地上、炕上衣衫褴褛的社员坐了一地、一炕,知青们混杂在其中,也未见得光鲜多少,不是说打成一片嘛,真成了一片,分不出谁是谁了。男人们叭嗒叭嗒抽着旱烟,女人们嘶嘶的纳着鞋底,老汉们靠着墙发出了呼噜声。“开会了,开会了!”书记张明福呐喊着。而社员们则是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一派祥和,一派温暖。“今晚,咱就说说这个返销粮咋及分。”立刻,窑洞里安静下来,嘶嘶声没了,呼噜声停了,而我们,也就是知青们则是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反正此事与我们无关。“队里研究决定了,北京学生,苦重,粮嘛,又不够吃,这个返销粮,得给娃们些!”知青们的耳朵支楞了起来,窑洞里鸦雀无声,“同意的,就扎下手。悄悄价,谁也莫言传,上头查下来,一绳子捆了去!”就这样,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我们队的知青在插队的第一年,在那青黄不接的春天,从农民的口中,拿走了一份本不属于我们的口粮。这是怎样的一份情谊,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

多年后,当我从村里人的口中得知,张明福,也就是那个老书记,年老体衰,光景不太好过时,我和我的老伴,几乎是在同一时刻,说出“寄点钱,寄点钱给他!”没想到的是,老人家在接到钱后,第一时间,就给我们打来了电话,感谢我们,走了这么多年还能记得他。可是当年少不更事的我们,吃了农民的返销粮,却没有一点感恩的表示。想起这些,多年以后,我仍然感到愧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7#
发表于 2013-11-16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恩不图报,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陕北农民没有说过这句话,但他们用行动在做,同时也影响着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8#
发表于 2013-11-27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3-11-17 18:51:00的发言:
  当年的小知青永远不会忘记在困境中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

千帆大哥好!你说的是大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896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04
9#
发表于 2013-11-27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盖完了?封顶了?再回克,就加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18:11 , Processed in 0.214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