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二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给王馨同学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安整风为什么能够成功?
这次整风就是党内整风,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达到了高度协调统一,使得全党形成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的坚强意志,建树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这次整风的效果,在党的七大中得到充分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执政党整风,与在野党整风,条件是完全不同的;有没有执政压力,可能决定了整风的程度和效果?
同样,执政党的整风,党内与党外也情况不同。
刘少奇的想法是稳定党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无疑是一种求稳的方式。
毛泽东则不同,他相信人民拥护共产党,相信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他认为在执政的条件下,由人民(包括民主党派)来帮助共产党整风,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可惜的是,尽管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申了党外整风的必要性,但形势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地使党外整风转向了反右斗争,这完全是右派分子趁机向党进攻,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慨,使党外整风转变了性质,这是毛泽东也无法左右的。
邓小平讲,我们党是从反右开始转向“左”的,到了文革,发展为极“左”。这是事实。但他认为毛泽东应该对此负责,则有失公允,因为1957年那时候,党中央还是集体领导的,况且当时的整风运动所以转向反右,也不是毛泽东一人的领导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道理,不过是变换了场景,就有点是曾相识的意思了?
道理是要靠自己去辨识的,靠自己的脑袋,而不是别人的脑袋去领悟的。
前一段时间里,否毛喧嚣甚嚣尘上,有如地主还乡团还魂显灵,似乎天下就要改变颜色了?
可惜,天上虽然雾霾严重,风一吹就烟消云散,雾霾终究不得长久。
近日又有谣传,雾霾对人肺的伤害不可逆转,但转天就有复旦辟谣——没那个回事!
看看,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肩头上不长着一个用来思考的脑袋,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吴为兄的提示,我去看了一下,全文阅读,其中也看了一部分读者的评语,比较全面了。
作者“仁无爱”,以前无名,现在却一文成名,也就是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字怎么说呢?夹叙夹议,忽而正面忽而反面,说的历史却又是现实,似右而忽左,不是直面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采取了比较委婉的手法,说明自己对“太祖”的看法,确实比较新颖。
对这篇文章,读者的评语大多持肯定态度,只有个别人反对,甚至有人酸溜溜地说作者是“红色”的等等。
对毛泽东的认识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文革问题的判断,甚至影响到对中国社会主义走向的选择,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明显而且现实的问题?
有鉴于此,这确实是值得阅读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阶级的形成,是以生产资料、经济利益、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进行划分的。
今天是地主,明天就可能是赤贫农民;资本家也可能明天就变成乞丐等等,说明阶级成员的变化是以物质占有为标准的,思想意识的变化也常常由此演变,表现为某个阶级的意识形态。
文革以后,否定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但又搞出来“先富”的理论,实际上是使“阶级”和“阶级斗争”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重新出现,只是“阶级”的实质尚未挑明而已。
阶级的本质是私有制,而以消除私有制为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私有制的复活和泛滥,就需要“阶级斗争”来给予鉴别和判断。当然,这种“阶级斗争”不是群众自发的,而是由共产党主导的?
共产党是执政党,不是“统治阶级”;但是,共产党一旦变成了“统治阶级”,它就站到历史的对立面去了,就成为“阶级斗争”的对象!
这一点,国民党就是前车之鉴!
国民党就曾经坚决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我们对文革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至少对于文革发动前的“文化革命”的过程了解不够,居然不知道这竟是巴金曾经表态肯定过的事实?也不知道刘邓工作组曾经准备再搞一次”反右斗争“?
总之,历史有很多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东西,翻找的东西越多,留给我们的迷惘也越多,历史的变形也越大——我们无法承受历史之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又是一个历史的“假设”:
当初,如果主持中央工作的刘邓不派工作组,会有那个“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吗?
当然,没有那张大字报,也可能以别的什么方式来搞“文革”,会是什么方式?
当然,文革是史无前例的,谁也没搞过,就好像吃螃蟹,之前谁也没吃过,那么,敢当“第一勇士”的人,应该怎么样评价他呢?
当然,历史最看重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但没有过程,结果从哪里来的?
——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篇文章:

谁嫁祸了毛泽东


作者:甄一.
一.毛泽东提出总路线的初衷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的一天,毛泽东的警卫员马维从江西探家回到北京,他不但按毛泽东的嘱咐对家乡的情况写了调查报告,还带回一个又黑又硬的窝头交给毛泽东说:'我们家乡的农民生活还很苦,他们吃的就是这种窝头,我讲的都是实话。'
  毛泽东接过窝头看了看,不由得眼圈一下红了。然后掰开窝头往嘴里塞了一小块嚼了几下,眼泪夺眶而出。他又把窝头分给工作人员吃,说:'人民当家做主了,我们的农民不应该还吃这样的窝头。'
  那天夜里,毛泽东失眠了。嘴里不断喃喃自语:'不应该么,不应该么……'。他一边游走着一边还自语到:'要想个法子,必须想个法子,怎样才能让老百姓都吃上白馍呢?'
  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工作、走路、吃饭,连睡觉都朝思暮想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使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他无数次找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及社会界的知名人士,恳求他们多动脑筋、集思广益、多出主意。这就是毛泽东提出总路线的初衷。就连指责大跃进、总路线的邓某人也不得不这样承认。
  二.总路线的提出
  一九五八年一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临时召开了一次最高国务会议,目的是更广泛的争取一些人的建议。他在这次会议上激励大家讲:'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大有希望的民族。'并且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争取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号召。
  是的,在十五年之后的一九七四年,中国的两弹一星技术及钢铁、粮食产量都超越了老牌帝国主义英、法两国。并且,周恩来庄严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还提出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口号。一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能够突飞猛进地发展到如此的程度,那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令中国人挺着胸脯走路的年代啊!
  一九五八年三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观点
  一九五八年五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由刘少奇提议,大会一致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由此可见,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完全是为了让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让国家尽早强大起来,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
  三.大跃进的由来
  大跃进是由周恩来提出部署的,毛泽东大力支持的。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以后的一天,毛泽东、周恩来在颐年堂接待罗马尼亚客人。客人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从颐年堂出来,向菊香书屋走去,他们边走边聊。
  周恩来:'主席,现在谭震林他们提出个大跃进的口号,我看这个提法很好。'
  毛泽东:'噢,大--跃--进?'
  周恩来:'是的。《人民日报》上都登了,南方有的省份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毛泽东:'嗯,这个题目好,拿来给我看看。'
  周恩来找来报纸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认真地看了一遍,点点头说:'这个提法很好。'随即拿起笔在上面作了批语:'提法很好。'
  周恩来回到住所,把这一情况告知了中宣部的陆定一、周扬。很快,大跃进这个口号便在全国喊响了。
  周恩来为了落实大跃进的具体实施方案,曾经招集谭震林、王任重等人多次座谈,拟定文件上报中央获得通过。大跃进就这样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
  四.人民公社的产生
  六十五岁以上的人都记得,一九五五年以前的个体户单干,农业生产对于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确实没有能力。因为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水利、电力、机械化条件,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于是,全国农民自发地成立了互助组。相继,很多地方由互助组又转成了合作社。
  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经常下到农村调查。八届五中全会后,毛泽东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地区的七里营。这里的农民个个精神焕发、干劲充足,庄稼一片大丰收的景象。这些,令所有到场人员无不感到喜悦、振奋。
  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向毛泽东说:'马克思创建了巴黎公社,这里的农民自发地成立了人民公社,是件新生事物,省委给以了肯定和支持。'
  毛泽东听后很感兴趣,频频点头说:'好么,人民公社好。'
  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用大字标题登出了'人民公社好'的报道。由摄影家侯波拍摄的毛泽东身穿白衬衣、手持草帽和带着草帽在谷田里和棉田里的照片,就是记录的这段历史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七日至三十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就这样在全国产生了。
  五、三面红旗万岁的喊出
  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以宫廷政变的手法把斯大林的接班人马林科夫赶下了台。赫鲁晓夫因斯大林在世时多次批评过他善于搞阴谋诡计、耍手腕而怀恨在心。为了报仇,便扒了斯大林的墓。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里态度极为傲横。常常批评、指责这国不是,那国不听话,以救世主为是。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更是百般挑剔,尤其是不赞成中国大力发展重工制造业。当他得知我国要搞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时,对于这些不听话的毛泽东们咆哮如雷,声称如果中国不按他的统一部署去建设,'定会让中国失败的。'
  中国的发展命运岂能容忍他人主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民族大英雄岂能任赫鲁晓夫摆布?!当时中国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超英、越美、赶苏联的口号。显现出了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泱泱大国的气魄和胆略。
  一九五八年底,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中宣部的陆定一在大会上正式提出要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和三面红旗万岁的口号。中宣部提议的文章清样摆放在主席台旁118厅的地毯上。从此,中国有了三面红旗这个名词和三面红旗万岁这个口号。会上,刘少奇、邓小平对三面红旗的提出和三面红旗万岁这个口号均极力赞成、拥护,态度比其他人更坚决。(刘少奇、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的表态均纪录在案,欢迎有兴趣的同志到有关部门查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大跃进的高潮
  从大跃进的提出到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响应,周恩来作了大量的工作。他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又对各地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总之,周恩来对大跃进倾注了很大心血。
  其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生产大运动,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无不热身投入,积极参于。周恩来忙于国务院工作时,刘少奇主动取代了周恩来,亲自到第一线指挥全国的大跃进工作。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至今久唱不衰的河南豫剧《朝阳沟》,就是对大跃进那段火红日子的真实记载。它对那些恶意攻击大跃进、把大跃进说得一无是处,没有半点成绩的人是一段不可辩驳的证言。正象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参加修建的密云水库和十三陵水库一样,至今仍在养育着北京市的千千万万市民。这些都是当年大跃进永远不可毁灭的丰碑。
  那段日子里,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红旗飘扬、歌声嘹亮。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人们的激情异常高涨。先后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数千座,开挖河流上万条。平整土地、提倡园田化种植管理、打井灌溉等等。
  工业方面,武钢、鞍钢、包钢、一汽一拖、大庆油田、大同煤矿等等,我们国家现在的大型工矿企业,大部分都是那时建造的。这是任何人想诋毁也诋毁不了的事实。
  常说功夫不负有志人。大跃进给五八年带来了大丰收。
  人们一提起三年困难时期,常常象征似的说成五八年,其实不然。一九五八年的农业全面获得了大丰收。旱灾最重,农业欠收最重,生活最困难的是五九年、六零年和六一年的上半年。
  大跃进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产生了导致大跃进出现失误的严重问题,它就是当时所说的五风。.
  我们下面谈谈五风的问题。
  七.官僚瞎指挥风
 一九五二年初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可是,有些干部并没有以此为鉴,官僚作风还大量存在。
  大跃进运动开始后,有些人把官僚作风用在了大跃进运动上,便出现了官僚瞎指挥风。
  所谓的官僚瞎指挥风,就是对大跃进中的具体问题不调查、不研究、不深入实际,凭主观想象进行指挥,对大跃进进行了误导,干了一些劳民伤财的事。如长期的让农民不分昼夜地干活,造成了农民因劳累过度而出工不出力的走形式主义。'深翻土地三尺三,让土地爷面朝天'的深翻土地运动,既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又破坏了土质结构等等。
  当时农民对官僚瞎指挥风有过这样一段带讽刺的顺口溜:
  坐着轿车搞视察,
  办公室里打电话。
  会议桌上瞎指挥,
  这样的干部能干啥?
  八.浮夸风
  浮夸风是五风中对大跃进影响最坏的一股歪风,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最为突出。
  当时曾经有过这样的口号:'坐卫星,驾火箭,亩产突破万斤关'。其实,国家订的粮食上纲要的目标是四、五、八。所谓的粮食上纲要就是国家发展的五年规划纲要。四、五、八就是黄河以北要求每年粮食亩产四百斤,长江以北五百斤,长江以南八百斤。可是,大跃进换来的大丰收冲昏了一些干部的头脑。有些官僚想借机邀功达到个人的目的,就刮起了一股浮夸风。
  那时,把粮食吹到亩产上万斤的还不算大吹家。还有的人上嘴唇连着天,下嘴唇连着地的大吹大擂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时亩产两万斤的、五万斤的,甚至十万斤的都出现了。连报纸上也跟着整版连篇地大吹起来。这和九十年代初邓某人之流搞的全国小康百强县无有两样。那时流传的又一段顺口溜把浮夸风描写的活灵活现:
  当官的,大嘴巴,
  嘴巴长的比天大。
  粮食亩产超万斤,
  瞪着俩眼说瞎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铺张浪费风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是毛泽东出自那个年代的一句名言。
  铺张浪费风是由浮夸风导致的。但,它比浮夸风对大跃进带来的破坏性更大。我在上一段的文章里讲了,五八年的大丰收加上浮夸风的影响,相当大的一批干部对当时的物质基础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大丰收了,可以让人民过上社会主义生活了。没必要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社会主义生活应该是面包加土豆烧牛肉,大米饭加鱼肉。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农业生产使的是洋犁子洋耙等等。再加上很大一部分人享受主义的膨胀,便产生了铺张浪费风。
  记得那年秋季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大片大片的高粱、玉米烂在地里没人收获。大片大片的红薯、胡萝卜坏在地里又被犁掉埋在地下。一个犁地的老农指着被毁掉的庄稼向我说:'说不清,不知道,为啥这样好的庄稼全毁掉?让人心疼啊。'就连收到粮仓里的粮食因储存不力又整仓整仓的坏掉。结果,丰收年带来的不是大丰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大锅饭上的铺张浪费现象,官僚们生活方面的铺张浪费现象都很严重。虽然现在的官僚铺张浪费的现象更严重,可那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毕竟底子薄呀,再加上帝国主义对我国大搞经济封锁,经得起这样折腾吗?
  十.贪污腐败风
  新中国成立后,正象毛泽东在七大上预言的那样,很多干部变了。他们没有经受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和资产阶级的拉拢腐蚀,大量贪污、侵占公共钱财,成了新的剥削者、压迫者。
  有些人认为干革命有功,老子应该享受享受了。尽管五一年毛泽东挥泪杀了刘青山、张子善,这些并没有真正敲响党内有些人的警钟。官僚们贪污腐败的风气在大跃进的年代里也时有发生。
  一些官僚们合伙贪污金钱、侵吞公共财产。当权者与会计勾结贪污。会计、保管员监守自盗,各种现象均有出现。那时的贪污腐败风和现在相比虽然只是九牛一毛,可人民却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一些老百姓私下里流传着:
  当官好,当官好,
  多吃多占捞不少。
  地主老蒋刚打倒,
  又出一批大恶鸟。
  毛泽东经过多方调查,发现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在一九六一年的反五风运动中,把这种现象列入了五风之中。但,刘少奇、邓某人主持这项工作时,为了拉帮结派,矛头朝下,保护了其中的上层官僚,使得这部分上层官僚得以逍遥法外。
  十一.共产风
  共产风具体表现在一平、二调、三收款上。
  一平就是不按劳取酬的平均分配。二调就是把一个单位和地区的物资任意调拨走。三收款就是没有名目的征收款项。这样做极大的伤害了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十二. 大锅饭(集体食堂)
  大锅饭是刘少奇的杰作,他亲自提倡布置的。
  一九五八年元月,中央在南宁市召开了一次国务工作会议。休息时,刘少奇对毛泽东说:'主席,苏联的工厂里和集体农庄里的集体食堂我看不错,既节省劳动力,又卫生。我国可以不可以也搞集体食堂?'
  毛泽东听后迟疑了一下说:'国情不一样,有的在苏联行的通,在我国就不一定了。'
  刘少奇说:'我们可以先搞几个试点,不行就解散,这项工作我来做。'
  毛泽东说:'我不主张。你要搞试点的话,搞一个就行了。'
  一九五八年三月,成都会议第二天,刘少奇找到朱德说:'朱老总,集体食堂的事你知道了吧?'
  朱德:'啥子事?'
  刘少奇:'苏联的集体食堂是个成功的经验,很值得在我国推广。我向主席提出了我们也办集体食堂的建议。'
  朱德:'不晓得、不晓得。'
  刘少奇:'你见了主席呀,再吹吹风,使这项工作能够尽快在全国展开。'
  朱德:'嗯,我问下好喽'谈起了其他事情。
  一九五八年四月的一天,刘少奇在开往广州的火车上向周恩来、陆定一说:'我向主席提出来办集体食堂的事,主席同意先搞试点,你们出个主意,试点放在哪里最合适?'
  陆定一说:'南方放一个、北方放一个,有代表性。'
  刘少奇说:'不,我准备南、北、中各放一个。北方的放在天津、中间的放在河南,我已向这两个地方的干部打了招呼。南方么,见了陶铸再定好了。'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央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会议开始前隙,刘少奇找到毛泽东说:'主席,向你汇报个好消息,集体食堂试点搞成功了。我亲自到天津、河南两个试点进行了调查,当地的干部、群众都说好。'
  毛泽东说:'会有人说好的。但,要把都字去掉。家庭条件差的会说好,家庭条件好的就不一定是真心话喽。'
  刘少奇:'主席,我讲的全是实话,没有半点谎言。
  毛泽东摇摇手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和物,人也不例外。吃大锅饭,有人说甜、有人说咸,众口难调么。'
  刘少奇:'主席说的对。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我建议尽快向全国推广。'
  毛泽东:'不要急于求成。向全国推广是个大问题,要考虑、要坐下来研究,试点范围可以在大一点,效果究竟怎么样?那时再说好了。'
  '试点范围可以再大一点'的大字,让刘少奇得到了尚方宝剑。他在全国到处乱跑,到处乱说:'主席同意了他大办集体食堂的建议。'并向多人吹嘘集体食堂是他的杰作。
  在此期间,刘少奇没有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同意,督促很多地方合了大伙,建立了集体食堂,吃了大锅饭。等到中央形成了意见,他已经生米做成了熟饭。
  现在,政客们常常用大锅饭作为贬义词指责毛泽东。朋友,当你了解真实情况后,用什么语言形容他们呢?我们几个老头子在一起想了半天,翻了词典,没词。哎!就用恬不知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6:23 , Processed in 0.31201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