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大乌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与“梅表姐”和时节的约会(连载)

[复制链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1#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2:11:07 | 只看该作者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2#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1:26:41 | 只看该作者


       《春分》· 健民杭州知青)
   天地阳和,山朗水清。玄鸟飞来,时在仲春。
   二气交感,日月并明。暑寒趋均,昼夜中分。
   春社齐集,土神佑安。油菜花开,麦苗起身。
   熙熙桃源,依依柳青。杏霞千树,碧空无尘。
   德泽浩浩,草木复苏。生生不息,万物更新。
   知天之行,以天为本。取道于天,感天应人。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3#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1:27:15 | 只看该作者

好多天了,阴云和灰霾一直赖在广州的天空不散。前日 久未出现的阳光终于羞答答地露了一下脸,居然把气溫拉升到28℃之上,随处可见穿着短袖欢快地踩着阳光行走的人儿。莫非一日入夏?昨日,一场阵雨遮住了淡淡的阳光,驱走了高溫,春天的味道又回来了。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境特别浓,特别的让人享受。
叽叽喳喳的小鸟声令我迷迷糊糊地睜开了眼,雨停了,窗外清新如洗。哎哟!都9点35分了,真是“春眠不觉晓”。我赶紧起床,推开窗,风很大,凉凉的,今天气溫14℃。乍暖还寒,仿佛有一种回到早春二月的错觉。老天爷带着我们坐过山车,玩跳水了?生活在这个城市,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没有满地飘落的树叶,仅春天几日里便可以让你领略一年四季的气溫变化。看着街道两旁的大树不知 几时吐出了满枝嫩芽,似乎抹上了一层鲜绿的色彩,映在橱窗外的都是一株株脱胎换骨后的树影。想着今天是21日,春分开始了,我也该写点甚么了……
春分的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时刻太阳黄经为0°,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阳光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几乎相等。(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故春分也称升分。(千万别搞错了,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说的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这是春分的另一个意义。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虽然现代诗人左河水的这首诗画龙点睛的描述了春分的季节现象与时空状态,但我觉得最容易记住春分特征的莫过于来自民间的谚语:“春分春分,昼夜平分”。这八个字简单明了,一语中的,最适合我这个记性不太好的人了。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一候中的元鸟指的是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这里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二候的“雷乃发声”和三候的“始电”很容易理解,直译为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乍一看此话没有甚么破绽,但我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好像排序有问题?印象中应该是先闪电后打雷?不应该雷先发声啊?我竭力的思索着,脑有点晕,思维也乱了,一时间竟吃不准谁对谁错。为了证实自己的置疑,问先生:“你说是先打雷还是先闪电?” “肯定是先闪电后打雷,因为光速快过音速,这样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先生看着书头也不抬的回答:“可春分节 气三候明明写的就是雷在先,电在后嘛。”我提高了声音的分贝,“没可能,没可能!”先生斩钉截铁的说了两遍。“难道古代是先打雷后闪电的?”先生懒得搭理我了,我嘟哝着回到书房,自个儿纳闷。
雷电本是一体,古人也许不知道光速和音速,但这个自然现象从古到今是不可逆转的,一定是有甚么原因才让古人作了颠倒。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让我去网上费了一番周折,总算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古人的概念是以阳为先行,阴始动。他们以雷为阳之气,以电为阴之质,所以会出现“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样的怪事。古人也真是的,太不尊重现实了,这不是睜着眼说瞎话吗?想起自古就有 “男为阳,女为阴”的说法,这算不算男尊女卑呢?呵呵,也许是我太矫情了。
听度娘说,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可我还真不知道春分时节有这样一个游戏,记忆中的童年也没有玩过这个游戏,难不成我是来自星星的人?说来我倒是看过和竖蛋有关的一个智力游戏,人称“蛋叔”的李勇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舞台上,通过 “微观辨蛋”,从300枚外形相差无几的竖立鸡蛋中挑选出了观察员选中的那枚鸡蛋。尽管他的“特异功能”震惊全场,可这个蛋叔有点狂傲,我不太喜欢。他12岁的儿子李云龙还不错,大脑比他强多了,最终还代表国家队虚惊一场的击败了意大利的对手……哈哈,扯远了。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我爱淅淅沥沥细雨的缠绵,也爱雷鸣电闪急雨的豪爽,雨水洗去了我郁闷倦怠的心境,也洗去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这三月的春风便是花信风,这是花开时吹来的风,她带来了开花音讯的风候。花信风就在这段时间里吹拂着,弥漫着充满芬芳诗意与缤纷色彩。应春分而来的花信风的三候是: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4#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1:27:49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海棠,人们往往把她和“春睡”连在一起,好像海棠就是一个贪睡的美人。也许是因为海棠花欲开还羞的娇柔之态,引得唐明皇见到杨贵妃醉酒神态之时都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于是,“贵妃醉酒”和“海棠春 睡”就成了广为流传的典故,海棠花亦成为众多诗人墨客笔下的佼佼者。我特别喜欢苏东坡的那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相信很多人在说到海棠时都忘不了这首诗。对了,我发现古时描写海棠花的诗词看上去都离不了“睡”和“醉”这二字,或许是因为诗人写海棠花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妩媚动人的杨贵妃醉酒时的模样吧?
广州海珠区有个海棠公园,我还没有去过。偶然看《冷斋夜话》,记得有一段说到人生有五恨,其中一恨便是:“四恨海棠无香”。(这是北宋怪才渊材说的笑话,好像张爱玲也说过这句话?)如此娇媚的花没有香味确实有点遗憾,但这并不妨碍我将自己融进海棠花虚幻的香氛里。海棠花朵簇生于顶端,朵朵弯曲下垂,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绽放时,花瓣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如遇微风飘飘荡荡,娇柔红艳,远望犹如彤云密布,美不胜收。正是“东风吹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说起梨花,人们总是把她和雨水连在一起。梨花像是一个低头哭泣的佳人,不少古诗词中的梨花,尤其是雨中的梨花像是充满了悲悲戚戚的泪水。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带泪”,朱淑真的“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纳兰容若的《清平乐》“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都体现了梨花这种伤感的美丽,让我想起家乡西湖堤边满眼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那一团团,一簇簇,如诗如画绽放的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春风吹来,片片瓣瓣的梨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湖水里,泛起涟滟清波,宁靜、纯美、超脱……
论起木兰,人们常常把她和花木兰连在一起。白居易在《木兰》诗中道:“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彩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儿花。”说的就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木兰花还是一种词牌名,古人以木兰花词牌作的词数不胜数,木兰花词牌格律复杂,虽有详细介绍,我却木納,至今还在云里雾里。春分花信风的木兰花究竟长甚麽样?我更是模糊不清。在广州,平时经常可以见到玉兰花,我猜想木兰花大概和玉兰花差不多吧?
今天查了资料才知道木兰与玉兰虽同属木兰科,但花色、瓣数等均与玉兰不同。玉兰九瓣,瓣较狭长,先花后叶,雪白如玉;木兰六瓣,瓣较宽,先叶后花或相近花叶同开,木兰的花形颇象莲花而小如酒盏,正面色淡而微红,背面色深而紫。早春开花时,满树紫红色花朵,幽姿淑态,别具风情。其微弱的香味似莲如兰,莲、兰之香兼而 有。玉兰花和木兰花一种生长在南方,是常绿乔木,花小,香气浓郁。而另一种生长在江南或以北,开的是大朵的花,不太香,先开花,落花后再长叶。
有意思的是木兰蓓蕾外面有一层细茸毛,但蕾较小,极似小桃,故又名侯桃。含苞待放时,恰似饱蘸着紫红颜料的毛笔,支支尖直挺秀,朵朵向上高举,犹如“笔林”。这一景象,曾使古代诗人张新大为惊叹,特赋诗一首:“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宇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木兰花给予我们的除了漂亮和香味之外,花蕾还能入药。(在中药中称为辛夷)所以木兰花的花语是“灵魂高尚”,她与我们平时接触花的花语截然不同。教师节的时候,你是否会捧一束木兰花去献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有花信风的日子总是有些情怀萦绕在心里,让我不经意的在键盘下随心随意地释放,却总是碍于时间的限定,匆匆忙忙,意犹未尽。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像搭着飞机失去航向似地堕入大海,不能再写下去了。
我还活着,我飘浮在水面靜靜地享受春分时节的花信风,我还带了一本宋朝古诗词的书。读着,读着,我有点累了,四周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不再听见抱怨这个世界的嘈杂……
       《七绝·苏醒》 宋·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踏莎行》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爭明媚。画梁新燕一 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 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乐春吟》 ·邵雍
    四时唯爱春,春更家春分。
    有暖溫存物,无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轻醇。
安乐窝中客,如何不半醺。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5#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21:28:21 | 只看该作者


             待续 31/8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6#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9:39:29 | 只看该作者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8:34:38 | 只看该作者
            

            《清明》·健民杭州知青)
   天开丽景,物象洁齐。云淡烟稀,寒食清明。
   天光杲杲,始见彩虹。斗指为乙,温阳上升。
   尽日东风,红霞杜鹃。千门插柳,郊原踏青。
   田栽稻菽,粟播抢墑。种瓜点豆,欣欣农耕。
   千秋有序,世运纲常。感恩祖德,常志景行。
   民德归厚,莫忘本愿。天人合谐,天下治平。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8#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8:35:19 | 只看该作者

连续的春雨凶猛得让人始料不及。一周以来阴霾四布,风驰电掣,雷声隆隆,暴雨滂沱,全然没有诗人笔下缠绵的溫柔。清晨,先生把我从梦中叫醒;“快来看,下冰雹了!”“甚么?有冇(mǎo)搞错啊?”我似信非信的睜开眼睛,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敲打着窗户,果然是冰雹!我兴奋地赤着脚奔到阳台想用手去接冰雹。“发甚麽神经?没看见这麽大的雨啊?”先生一把拉住了我。透过玻璃窗往下看,从 天空狂泄下来的雨水瞬间淹没了马路,积起一片水潭。水花冒着泡,咕嘟咕嘟的荡着圈圈,急匆匆地往两旁划去……
接着,“雹袭粤港,商场穿顶”、“广州多处水浸街,道路积水车难行”、“暴雨连袭广东11人死亡,三人失踪”、“雷暴重伤民航旅游,全省估损1.95亿元”等等等等新闻扎堆上了头条;接着,似无止尽的暴雨一直盘距在广东,一会儿把白昼变成黑夜,一会儿把天空捅得像个补不回去的窟窿似的,一会儿又猝不及防砸下鸡蛋大的冰雹;接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
真担心万紫千红都将付诸流水,这还是“春雨贵如油” 的世界吗?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忽然间,疾风暴雨居然悄然离去,留下一地的狼藉,也清洗了满天的雾霾,窗外重新现出一片晴朗的天空。远处层层叠叠的绿色山麓清晰无比,似乎可以看到含满了浓浓雨水的树枝,近处高大挺拔的木棉树上,英雄花依然绽放着红色的火焰。积蓄多日郁闷的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心旷神怡地迎接新的空气,迎接新的一天。呵呵,下雨虽易,天晴不易,“且行且珍惜。”     
新的一天正是24个节气之一的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凈,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所属的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这不难理解:清明时节桐花最先开放,接着田鼠因为害怕阳气渐盛而躲到地下洞穴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喜爱阳光的候鸟鹌鹑,然后因为清明多雨,所以雨后的天空还能见到彩虹呢。
清明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在汉代亦有了明确的记载,作为节日的清明则是在唐朝才形成的。然而,一提起清明,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只一个节日,不是节气。不少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节日,也不知道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还有个更早的传统节日叫寒食节。清明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这种演变与来历得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了。
当年晋文公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饮水思源,厚赏众臣,独忘介子推。辗转多时才恍然记起,心怀羞愧,亲自请介子推还朝受封。但是介子推深掩门扉,携母避至深山。重耳不得已纵火相逼,火熄后却见介子推与母扶柳而殁。重耳见状,恸哭不已。为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数日内不可动烟火为之祭奠,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同样是祭祀祖先,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是禁火冷食,清明节期间的内容主要是祭扫坟墓。由于时间上邻近,情感诉求相似,清明节最终和清明节气、寒食节合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寒食节逐渐淡出历史,只剩下清明节了。(清明节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
清明是一个用来回忆和纪念的节日,是悼念先烈,缅怀亲人,祭拜故人的日子。定个时间召集全家老小聚在一起,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献花,肃穆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自然的就交融在一起了。清明也是一年之中风景最美的时节,趁着小长假,选个地点邀请亲朋好友结伴外出赏花踏青、植树插柳、顺便尝尝农家菜也算没有辜负大好春光。小时候在杭州过清明,我最喜欢吃那种用艾叶做的青团,糯糯的,甜甜 的,好像裹着春天花儿的味道,又仿佛有一种乡村田野的特殊清香,直到现在还让我十分的怀念。
广州也有青团卖,但不是吃在清明的食品,它是潮汕地区的一种小吃,叫艾饼。(一般上酒楼饮茶,都有供应。)可惜它的卖相实在不敢恭维,颜色灰绿发黑,形状扁扁的,里面的馅很杂,好像有花生、椰丝、白糖等等,吃起来嗟力格肋(哈哈,杭州土话,意为凹凸不平,杂七杂八。)比不上江南的清明团子色泽鲜绿,香气扑鼻,一咬一口细腻的豆沙,又纯凈又好味……
广州人称扫墓为拜山。按照风俗习惯祭拜新坟要在清明正日之前,旧坟则不计时间,整个阳历四月都可以进行。每年清明时节我都要随先生的家人去银河公墓祭拜家公。(广州儿媳妇对公公的称呼)为了避免拜山时人多挤迫,我们总是选择“错峰扫墓”(在四月中下旬才去)。祭拜供品通常是一隻烤乳猪、一隻烧鹅、一碟烧肉、另外还有咸鸭蛋、甘蔗、馒头、蛋糕、水果等等,当然一束鲜花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元宝、纸钱、蜡烛,香火之类的供品早些年是允许烧给先人的,这几年公墓提倡文明,推崇环保,限制不给烧了。这样也好,没有了以往烟熏火烤的忙乱,也见不到云雾腾腾的混浊,空气清新多了,场面也安靜多了。
面对亲人的照片,点上一柱清香,洒下一杯米酒,然后靜靜的思念,默默的哀悼。此时此刻,我总会想起家公生前的音容笑貌,想起92年春节他突然病逝,我和先生在深圳没有赶得上见他最后一面,那种一辈子的遗憾,揪心的疼痛!我甚至不敢去想将来失去至爱的父母会是怎样的痛苦,也不愿去想如何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我只希望天堂里的家公和其他的亲人安息,保佑活着的亲人健康快乐,让我陪伴父母的时间再长一些,再久一些。偶尔,想到自己终于有一天会消失于无限广阔的宇宙,也会呆在小小的盒子里,心里便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和其他的传统节日相比,清明带给我的是一种特别怀旧,特别忧郁的心境,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99#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8:36:10 | 只看该作者

清明也是一个思乡的节气。“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对西湖春景和游客踏青的描写,勾起我对杭州春天的怀念。身在花城的我始终也忘不了花一般的家乡,也惦记着应清明节气开花音讯的风候。它们是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说真的,我时常很困惑,究竟是花应风而开?还是风应花而来?它们之间到底是哪一个更守信地赴约的呢?
第一候代表的花信风是被称为“粲凝瑶华”“烂舒朝 霞”的桐花。
看到这个花名,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梧桐树。花信风的桐花是不是梧桐花呢?记忆中,南山路和北山路两旁都种着许多高大整齐的梧桐树,那宽宽的树枝叶把天空的阳光都遮住了,夏天一身的阴凉,秋天一地的金黄,很美很惬意。可我从来没有留意过它的花是怎样的?是那种满树都是小喇叭花形状似的淡紫色的花朵吗?是一簇一簇地相互簇拥着,悄无声息的在晨风中摇曳着,散发出阵阵幽香的花吗?
我试着寻找解答。原来梧桐是一个通称,它包括了梧桐和泡桐,它们的花朵也各为其主。家乡的梧桐树缘自世界著名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它属悬铃木科,只是因为叶子似梧桐,才被大家误以为是梧桐。中国梧桐的花朵圆锥花序顶生,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法国梧桐的花朵头状花序球形,似果子而不像我们通常所见的花,最关键的问题是它们和节气花信风的桐花都不搭界,完全是两码事,代表花信风的桐花是指泡桐花。嘿嘿,差点摆了乌龙,张冠李戴了。
“莫道春花已怡尽,点滴桐花春不老。”真正的桐花是怎样的呢?冥思苦想也不记得自己是否见过泡桐树?至少在广东我没有见过。从图片上看它裹着黄褐色星状绒毛,密密地簇生着,犹如一个个花塔,外层的花朵有点像塔上的铃铛。每朵桐花,由灰青的花萼托起,花分五瓣,好像喇叭,白色紫色的花瓣里面可见紫色的星星点点,泡桐开花时,整个树冠都缀满了花。春风吹过,桐花簌簌作响,花朵纷 纷飘落,正所谓“春风不忘遗落痕,催得桐花半醒来。”据说桐花气微香,味微苦,却也有不少孩子嘻闹的捡拾起地上的泡桐花,掐掉花萼,从花茎根部挤出晶莹的花露,然后把小喇叭放进嘴里轻轻啜吸,想必那花的味道定是很甜的了。桐花开时,正值多雨的季节,漫步在树林中兴许可見到紫中带白的落英与丝丝细雨交织而成的花瓣雨,既诗意又寂寥。可惜,我只有在脑海中想象这个妩媚动人的场景了。
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麦花。
说来惭愧,虽然我知道麦子有大麦、小麦、燕麦之分,但我没有经历过农村的生活,根本认不清它们的模样,更不知道麦花是怎样的花了。或许,生活在城市的许多人和我一样也不知道吧?(呵呵,为了介绍这些自己不知道的花候,我只有尽力的通过查找资料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然后纸上谈兵,真是不好意思。)“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读了宋代诗人范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诗,我 知道了麦花开放的时间,问了度娘,我了解到麦子秀穗叫吐花,颜色呈白色和绿色。遗憾的是麦花的花太小了,它不引人注目,还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之一,只开5至30分钟就凋谢了。“花间生命须臾美,孕育丰收满地金。”正是这微不足道的麦花孕育了饱满的麦粒,让小麦成为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给农民带来希望和收获的幸福,也给我们送上营养丰富的面食和舌尖上的享受。
对了,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麦芽也来自麦子呢。知道吗?世界大麦80%产量被化为啤酒,灌进人们肚子里了。(1斤大麦大概可以做4~5斤啤酒)。去年我在都柏林参观著名的“健力士啤酒展览馆”时,有幸看到了酿造啤酒的全过程。(首先大麦经过发芽、烘焙、碾碎、与热水混合、然后捣成浆糊、随后虑出液体、并与啤酒花一起煮沸、添加酵 母开始发酵、经过澄清、熟化、最后包装成品。)听着讲解员仔细的介绍,看着巨大的机器滚动着,散发出一股带酸带甜的香味,捧着免费赠送的大大一杯啤酒,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第三候代表的花信风,是被称为“开从绿条”“起絮飘 雪”的柳花。
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它没有红艳馨香,也没有楚楚动人的花瓣。它是花吗?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 词》中道:“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现代有人说从植物学的角度看,轻舞飞扬的杨花并不是花,只是杨柳的种子。但古典诗词中,却都将之称为“杨花”。由于杨柳别情依依,杨花飘浮无依,所以诗人们看到杨花,都不免多情善感,借花兴叹。虽然大多诗词有如“溶溶春水杨花梦”, “随风命似佳人薄”,却也留下了诸如:“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一类洒脱词句,令人对柳花刮目相看。
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柳花熟,随风起,状如飞雪。清明三番花信风里我真正见过的就是柳花。记得有一年暮春时节,我和先生来到南浔这座曾经“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小镇。眼前的小桥流水、黑瓦白墙、小莲庄、颖园,嘉业堂藏书楼,清代张石铭和张靜江故居都没有让我动情,倒是环绕在河堤边满眼低垂的柳枝被风吹得柳絮满天的景色引起 我的惊讶。正是午膳时分,我们随意的在一家号称“沈家饭店”小饭馆坐下歇息吃饭。虽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却有不少柳絮无意似多情地飘落在身上、碗里、躲也躲不开,拨也拨不及。老板娘笑吟吟的陪着不是,我们笑呵呵的照吃不误。
饭后行走在古镇路上,但见整个小镇的空中都飘着柳絮,那柳絮“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余云。”无根无依,轻飞乱舞,别有一番神奇情趣。正如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在《踏莎行》中所道:“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柳花为这个季节平添了一分特有的风情,柳絮给古镇的桃红柳绿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小桥下的河水也被染成了斑斑点点……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8:36:5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回到我的书房来了。刚刚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停在阳台的栏杆上,叫的很好听。它歪着头打量着我们,好像不怕人?我靠着落地玻璃门站着,悄悄地用手机拍下它,先生想把它留住,它不愿意,飞走了。我的心突然悸动起来,不知道这鸟儿从何处飞来?也不知道它会飞往何方?人,不也一样?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煙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郊行即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避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质控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遊衍莫忘归。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07:23 , Processed in 0.26501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