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燕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燕津 .咬文嚼字》

[复制链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3:36:2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7-12-31 08:40
很多叫法是习俗,
日久成词始用足,
考据实在很费事,


确实‘,大家叫习惯的东西,日久就成了固定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3:48:15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7-12-31 10:27
插队时修建过马路,不过贫下中农戏称为“牛路”。我们村原来不通公路,南邻公路7公里,北邻公路1公里,村民 ...


我也很有同感。我插队的小村庄四周,路也很简陋,现在也有很大的改观。谢谢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3:5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津 于 2018-1-1 13:57 编辑

《咬文嚼字》之三十七:

             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句成语类的俗语,意思是说,气量小、心胸狭窄的人不能称为君子,做事不出狠招、毒招的不能叫做丈夫。

     对于这句俗语,甲和乙有着不同的见解,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甲:君子、丈夫两个词汇都是自古流传下来对人(尤其是对男人)赞颂的称谓,例如谦谦君子、敢作敢为大丈夫等等,是褒义词。“毒”是贬义词,在《词源》和《现代汉语词典上各有56条释义,都是“毒物”、“毒害”、“痛恨”、“凶狠”等,所有的释义没有一个是褒义的、正面的,古人不可能把一个充满“恶能量”的词用在褒义的“丈夫”身上,并且说得这么绝对。“无毒不丈夫”,好像大丈夫们个个都得五毒俱全、凶狠残忍,否则不叫大丈夫。这不仅说不过去,也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孔孟之道的学说。
   其实,“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最初的句子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里的度,指的是气度、风度的意思,在流传过程中,“度”被“毒”所误代,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换成“度”字来释义,就豁然开朗了。否则整个句子完全不符合正统的儒家思想,也不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按这个俗语的字面来解释,难道大丈夫个个必须得无恶不作、五毒俱全?这才是大丈夫的美德?所以我认为“无度不丈夫”应该是词源,是原意。另外,“量”和“度”放在一起也“匹配”,与“君子”、“丈夫”也对仗。

   乙: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从“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转化而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在元明清的话本、小说、杂记中有着大量的记载。例如
元朝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明朝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等。

    古时候,不见得所有的俗语都是“正能量”的,例如“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这类市井俗语的一句。
    由于这句俗语与正统的儒家道德格格不入,所以后来儒家文化维护者试图将替代为,将替换作,使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或许是由于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太强、对人们影响太深的缘故,字始终没能将替换下来,结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并流传至今。


   甲乙各抒己见,听起来各有道理。权威的辞海、词典找不到相应的解注,将两种意见全摆出来,听凭各位自悟自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184#
发表于 2018-1-2 08:40:3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传承丰富多彩!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185#
发表于 2018-1-2 10:43: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麻沙老农 于 2018-1-2 10:46 编辑

民间俗语有不同的说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人说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要不怕跑远路才能套住狼,用孩子作代价不合人之常情。“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人说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裨将即副将,军事才能与皮匠不可同日而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186#
发表于 2018-1-3 08:36:13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8-1-2 10:43
民间俗语有不同的说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人说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要不怕跑远路才能套住狼 ...

中华大地地域广阔,
各种说法任意传播,
由此即有多种引申,
细究起来非常可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22:43:1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8-1-2 08:40
历史传承丰富多彩!有意思!

在传承的过程中。往往意思就有了变化。谢龙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22:46:50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18-1-2 10:43
民间俗语有不同的说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人说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要不怕跑远路才能套住狼 ...

同音词在传播中起到了“走歪路”的作用。谢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03

帖子

16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2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22:50:02 | 只看该作者

《咬文嚼字》之三十八:

               
    “扑朔迷离”的实践
      
      
      《咬文嚼字》读起来或多或少给人以繁琐枯燥之感,今天写一个轻松简单一点的。
     

   “扑朔迷离”,成语,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该成语出自古诗《木兰辞》最后几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说,在平常的时候,雄兔喜欢脚乱动,雌兔喜欢眯着眼睛,(还能辨别出雄雌来),等到两个兔子一起跑起来,就分不出谁是雄兔谁是雌兔了。

      孩子在承德一中上高中时,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爱人陪读,负责料理孩子后勤,我在家上班。那年,爱人怕我一人在家寂寞,又知我喜欢小动物,买了两只小兔子让我养着玩。
      
       每日清晨、傍晚,我到家属区外去割鲜嫩的草,下班时到菜市场买些小白菜胡萝卜之类的东西。
      回家后,先收拾阳台上兔子的粪便(上班时把两只小兔关在阳台上),反复墩几遍地,再喂小兔,边观察或把玩两个小家伙。

      我不会辨别兔子的公母。卖小兔的说是一公一母,我可不知这俩小家伙谁是童男谁是童女。
      
       忽然想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诗句,决定根据诗句判断。

      分别提起小兔的耳朵,两只小兔全“扑朔”,都是公的?
      
       那就看“迷离”吧,仔细观察好几天,谁都不半闭眼睛“迷离”,终于有一天,我观察到了:居然俩小兔子全“迷离”了。都是母的?
     
       我晕。
           
       至今不会分辨兔子的公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190#
发表于 2018-1-4 07:50:57 | 只看该作者
燕津 发表于 2018-1-3 22:50
《咬文嚼字》之三十八:

                    “扑朔迷离”的实践

分辨兔子是公母,
古时说法是否足,
怀疑只是作诗句,
至今难作标准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17:45 , Processed in 0.185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