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陆鹏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筹办北京知青赴内蒙古临河县插队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倡议书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7:11:00 | 只看该作者

忱谢逗你玩朋友对我们65老插盛情的新年祝贺!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祝逗你玩朋友甲午吉祥,马到成功!

 

 

         甲午新年感赋

 

英年插队好弟兄,历尽沧桑甘苦同。

青山残雪寻鸿爪,黄水流光觅旧踪。

魂迷旷野鸡啼晓,梦醒桑榆马行空。

岁逢甲午回春暖,身心自在乐融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朵葵花初绽的风采




 

十二朵葵花初绽的风采

 

    那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代,也是一个改变我们人生的年代,1965年8月9日,我高中毕业,放弃升学与从教,响应党的号召,登上西去的专列, 与六百多名“立志耕耘”的北京知青一起,告别了母校,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哥姐和亲朋好友,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北京城,奔赴内蒙古临河县集体插队,迈入社会的课堂,开始了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人生的旅程。

    在临河那片沃土,我生活了近三十年,那是我终身难忘的人生经历,在那里我学到了适应社会生存的本领,锻炼了自己的品质和意志。也无怨无悔地将青春和知识贡献给我那深爱的土地和淳朴善良的人们。

   去内蒙临河插队时,发给我们每人一身深蓝色制服式棉衣、棉裤、棉帽、黑条绒面棉鞋及一床花被子,还发给每人一顶夏天戴的草帽。 1965年8月9日,我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背后挂着草帽,草帽上印着“北京知青立志耕耘”八个大字。(行李已托运了)排着整齐的队伍,满怀激情地走进火车站。车站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数千人热情的来欢送。有欢笑声,有依依不舍的哭声……。快开车了,我校十名女生走进车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紧跟着又上来不知哪个学校的几名女生,她们显得很激动,一上车就急切地占据了靠站台的窗口,探出身子和站台上的人握手告别,四五个人把窗口塞得严严实实。我们有几个人只好先站起来往后退一步,从上半个窗口看站台上的情景。这时,“哐当”一声,列车动了,就像平地里刮起一股风暴,只听见站台上“哇!……”地响起一片哭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不知送的是孙子还是孙女,咧着大嘴,哭得两眼通红,鼻涕眼泪流得满脸也顾不得擦,像个三四岁的孩子。有个大叔大概是不忍目睹离别的一幕,捂着脸背转过身子……

    不一会儿,列车开出了车站,侧面一个男生从窗口转过身来,我看见他脸涨得通红,脸上挂着两行泪珠。半个多小时后,同学们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尽管过去大家都不熟悉甚至陌生,但是共同的道路,共同的命运,迅速地缩短了感情上的距离。大家渐渐的熟悉了,开始有说有笑了,歌声四起,车厢里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我们所乘的专列在十日上午经过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时,车站里人山人海的群众挥舞着彩旗等候欢迎。然后,在车站的广场上还召开了欢送会。会上有领导讲话,鼓励我们要与贫下中农一起建设新农村,过好生活关、劳动关……在各方面作出贡献。在迎送会上,晋剧团、专业文艺团体,还为我们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十一日到达临河,从县城到车站到处都是五色彩旗,一幅又一幅欢迎北京下乡知青的横联,挂满街巷,到处呈现出一派节日景象。就像过年一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数千名各族人民在欢迎。第二天上午在临河县剧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后来我们还参观县城。在八月十四日,六百多名下乡知青就坐上敞篷汽车分别被送到五个公社。我们来到了丹达木头公社,各大队早已派人派车到公社迎接。我们永胜大队,来好几辆大马车,还有好多社员来迎接。我们永胜三队有十二名全是女知青。第一次,我们十几个人坐在胶轮大马车上,社员在车两边及车后紧紧随着,跟我们有说有笑。我们有几个人也干脆下车和社员一起走着,一直把我们接到村里知青住的房屋里。社员都高兴地说:可把你们盼来啦!我们一定要让你们在这里像在家里一样温暖。这时,社员端来一盆水,然后说:“快着女娃,来切切脸!”当时我们都愣了,正纳闷呢?我心想:怎么?快着,还要切我们的脸干什么!?我们吓得直往后退……这时有个学生模样的娃,在一边小声说:是让你们洗洗脸呢!我们心情马上就轻松多了,我们一下子全笑了。大家赶快洗脸并说:“谢谢!”这时,社员又把好多一切两半的沙瓤西瓜端上来。这阵式,可把我们十几个人女生震住啦!让我们用小勺子挖着吃,挺不好意思的。不知怎么办?我们长这么大是第一次。在家也从来也没有一个人吃一半西瓜的。在社员盛情的招待和热情的关怀下,我们非常感动并表示:只有以更大的革命干劲,做出成绩,来答谢党和贫下中农的关怀。

    每个公社的知青为一个知青大队并设有大队长,各生产大队为一个知青中队并设有中队长,各生产小队为一个知青小组并设有小组长。这些安排都是上级领导事先已决定的,而不是由知青选举产生。丹达木头公社知青大队长是白春仙(文革期间改名为王志红)和徐玉仙,永胜大队知青中队长是团英。不管是知青大队或者知青中队,只是一个机构设置。到各公社和各大队后,知青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集中活动的。知青下乡插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了新的大家庭。今后要长期生活、劳动、吃住、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息息相关。

人生,不是总如意;生活,不是都称心;事业,不是永辉煌;前行,总会遇沟坎;情缘,总有苦辣酸甜。每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让别人评说去。我不要求别人,也不苛求自己,路,不通时,学会了拐弯,结,不开时,学会了忘记;事,难做时,学会了放下;缘,渐远时,选择了随意。有些回忆,记起了,便是温暖;有些伤痛,放下了,就是释然;有些纠结,想开了,就能舒坦;有些事情,尽心,就是完满;有些错误,原谅,就是心宽;有些纷扰,看淡,就无悲颜;有些是非,不计较,就不会负载心间。还是一切随缘好,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又何必强求呢?有一个好的心态比什么都强。

    永胜大队插队的北京知青四十一名,被分配在三个小队。我们永胜三队有十二名女知青,由北京女五中十名,其中两人是高中毕业(崔宗贤和我)、八名是初中生与六十九中两名初中生组成。每个小组组成的这“一家人”,人员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毕业于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有的是男生和女生;有的全是女生或者全是男生;无论是从性格、习惯、秉性、年龄及爱好都各异。这样的一家人,就必须要有耐心、善于会做思想工作的,能承担重任的知青来担任组长。永胜三队的小组长----由在班里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崔宗贤承担。这“一家之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就相当于“户主”。今后小组里的每个人的发挥、发展和前进,主要就靠组长的领导。永胜三队小组的成员中,有的在学校担任团或学生会干部,有的在班里担任干部。我们在学校都是用功读书、学习品德的典范,思想进步。从此,这“一家人”开始了一锅搅稀稠,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知青住的土坯房、大土炕,点的小油灯,劳动用过的锄头、镰刀和铁锹,还有箩筐扁担。还有那淳朴可亲的社员,一望无边的庄稼,时常在梦中映现,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每当我想到了第一次麦收、秋收,想到了来农村第一次挖渠、赶车送糖菜,跟车拉庄稼,起牛羊圈、拉沙送粪,很多到农村的第一次纷纷涌上心头。心头不禁思索起了今后的人生,不思索还好,真的思索起来,还真不知道今后的人生之路该怎样走,今后的人生之路是个什么样子?当我想起那段生活和劳动,就好像昨天一样,使我久久难忘。知青的生活充满着多彩的酸甜苦辣咸,给我们知青烙下了不可磨灭的苦闷与欢乐、辛酸与甘甜的记忆。我们来到内蒙古临河永胜三队插队,头一次与社员共同参加劳动,无论是技能还是体力,都存在很大差距,何况我们又是女孩子,一个个出尽了洋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2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平地、打堰子、挖渠。

    秋天庄稼全部放倒、拉回场院,打场、卖粮入库。然后,土地都必须要浇灌二黄河水,因此土地易板结,犁地、耙地时很费力。犁地可以松土,把阴土翻到上面,“阴土盖阳土,一亩顶二亩”,经阳光曝晒,可增加肥力;而又可铲断草根,杂草被晒死,又能变为肥料;再就是把拉在地里牛羊粪撒开,通过犁地将底肥翻扣于地下,便于腐烂、吸收;更是便于浇水保墒来年好耕种。

    在初春、冬闲两季,要平整土地。河套天气寒冷,因河套只种一茬春麦,而又以小麦为主要的粮食,所以在初春种小麦之前,上年秋水灌溉的犁地翻起的大坷垃,尤其是那红泥地,经过风吹日晒,地表层又干又硬,就必须在冬闲开春先要用木榔头把坷垃打成小块,凸凹不平的地,高的地方若离得低的地方近,只需挖花锹(东一锹西一锹),扔到低处。若是太高了又远,就要用扁担箩筐挑土平整。再有春季风又大,需要集中平整土地与耙地、磙地保墒。为了湿润的耕地保耧种小麦作准备。因此,要尽量要将地皮土块破土、划碎、拉松,将地拉平整。又需要后面的石磙碾压,可保证潮气上升,才能保证种子保墒发芽。冬闲时第一次,我们随社员下地,无论是赶木轱辘大牛车、驴车拉粪或拉沙土,担土平整土地;还是春天打堰子及挖渠。(打堰子为把地分成一块一块的,为春耕播种及灌溉做准备;河套是得天独厚黄灌区,大渠小渠里的淤泥挖出,为了水流畅通灌溉庄稼而用。)

    看人家社员们干活,真的没什么难的,担起土堆的圪尖圪尖箩筐,动作神速,脚步轻盈;打堰子、挖渠铁锹上下翻飞,一路风尘翻滚,如旋风卷过,很快就打出一条长似卧龙的堰子;挖出一条底平两腰光滑的梯形的渠了。可轮到我们动手平地担土、打堰子、挖渠了。当担起不满的两筐土时,有的像似喝醉了酒东摇西晃,有的像个大虾似得弓腰哈背,真是形象各异,却是那么的费劲,腰酸腿疼太难熬。打堰子往往有几十米;一条渠也有四、五百米,分段进行。尤其是挖渠时,用足力气一锹下去,不是铲到一半;就是挖深了,连锹都卡在土里,费了好大劲才把一锹土铲起,扔到渠垻上的土只有一点点,多数的土又滚了下来,往往两三锹才能铲净,又慢又费劲。挖了一会儿,我觉得找到感觉了,居然能一锹一铲土扔到渠垻上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觉着挖的速度也不慢了。一抬头社员早已挖到前面了,拉我们老远。我们几个人着急起来,心里越急越慢,越慢越急,努力加快节奏!好容易挖到中间了,腰就像断了,两腿重如铅,两脚无力,两臂发沉,知青妹妹康玉芳、刘德明、陈芝秀的两手都磨起了血泡,仍然一直坚持地挖着。再看社员,已经有的挖到头的了,其他社员也快挖完了。当社员全都挖完一段了,有的站在那里看我们“表演”,有的后生赶快帮忙挖,总算挖完了。汗水和着尘土,一道一道,一个个呲牙咧嘴,劳累苦痛的样子在脸上一览无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二、锄地

    春去夏来,禾苗出土,正是锄玉米、糜子和谷子的大忙季节。锄玉米就是间苗,土地锄松草除尽。在农活中,锄地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农活,要眼尖手准,步伐灵活。在田间社员锄地,挥鋤自如,随心所欲,除苗间苗,杂草锄尽地皮翻,一气呵成。看他们在锄地中进退有序,忽左忽右,弓背弯腰,银锄飞舞身后留下整齐的小苗。

    当我们锄第一遍玉米时,主要目的是间苗。点种的一窝玉米,玉米苗棵与棵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二厘米,有不少干脆就紧紧地挨在一起。要想一锄头下去正好把需要的留下,多余的铲掉,得要点真工夫。干的漂亮的,先认准目标,然后前一下后一下,左一下右一下,再找补一两下,就间完了一棵苗。如果碰到两棵苗紧紧挨在一起,要把锄板子立起来,用锄板尖插到两棵苗之间,再一铲一推,两棵苗一留一除,需要留下的,毫发无损的亭亭玉立在那里,不需要留下的,铲掉在一边东倒西歪的。

    我们刚学锄地时,不知为什么,同样的银锄,到了我们的手中就立刻失去了灵动,变得拙笨沉重,很不听话,本想是去锄草却砍掉了苗,本该给小苗松土,一不留神就给铲个精光。干了一个多小时,生产队长陈长生不放心我们几个知青,特意回过头来检查我们的质量,一下就把我和几个人查出来。他又教我们怎么锄去不要的苗与控制苗距,我们按照陈队长的办法干,果然有效。一垅干下来头昏眼花,腰酸腿疼,半天直不起腰来,满脸愁容,一脸沮丧,劳累的痛苦,全挂在脸上。后来,干得熟练了,眼睛也有了准头,我和崔宗贤、曹兰荣、郎俊英、陈玉华......也能做到土地锄松、草锄净、苗间好。到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所有的农活看似简单,但每样活都有技术含量,而且有的活技术含量还特别高,是要认真地学习才行。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蓝天白云,站在高处四处眺望,一派丰收的美景,尽收眼底。金秋大地,成片的玉米地,深绿中夹杂着淡黄,偶有点点红樱闪动像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玉米腆肚朝上扬;一片片金黄的糜子、黍子随风摆动,向人们展示着翩翩的舞姿,被淡绿色的叶子托着波浪起伏,像阳光映照的大海。金黄的谷穗摇头晃脑,谷穗沉头低下,像一垅垅琉璃瓦铺满地面多美呀!入秋用镰收庄稼,糜子谷子玉米和豆子。

    开始收割玉米,大家一字排开,每人四垅,摆开架势,我们见过社员干活,那架势真跟拼命差不多。再看团英、艾少茹、孙素彩、邢如芝......我们基本能跟社员一样,左手抓住玉米杆的上半部,右手挥动镰刀贴着地皮向玉米杆砍去,然后顺势用右脚横着一蹬,左手一甩,玉米杆就飞出一米多远。头一棵玉米还没有落地,人已经跨前一步,左手伸向下一棵玉米。只听到刀声嚓嚓,玉米折断声咔咔,伴随着社员、知青们的笑声汇成一派丰收的交响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三、赶车

  1.秋夜赶车送糖菜

    在河套九月底十月初,挖糖菜要早起,天刚蒙蒙亮,早穿皮袄午要穿夹衣的夏末秋晨,需要穿上棉衣出工。糖菜叶子上全是露水,裤腿、鞋全湿了,冰冷彻骨。我和团英、孙素彩.....跟男社员一样来挖糖菜。挖糖菜这活儿,看着很简单,但真要挖好、完整无损,决非易事。挖糖菜时,先要把铁锹放在糖菜边的地上,然后脚用力一踩铁锹,锹要挖的深,两臂一翘糖菜就挖出来了。挖出的糖菜,弯腰提起糖菜,先要把泥土磕掉,扔成一堆。反复挖、提、磕和扔糖菜动作,累的腰酸腿疼,我们有的手上磨起血泡。挖糖菜时浑身用力,身上不冷,甚至还出汗了。削糖菜的营生,一般由年老的和妇女们来干。知青除了几个挖糖菜的,其余跟社员一样都得拿个垫子坐在地下,分成几个人,围成一圈进行削糖菜。虽然削糖菜苦轻,但坐在那儿就只有手动,身上很冷,我们和社员索性把棉衣穿上。在进行削糖菜时,必须先刮泥、去须、切叶,再把切叶后的发绿的头(绿头辣麻)稍削成白色的,这样就把塘菜头和尾修干净了。然后,把削完堆在地里像小山似的糖菜疙瘩,用糖菜叶子稍微盖住点,撒上土压住,避免糖菜疙瘩流失水分减轻重量。队里把切的叶及绿头的片,按户及人口分给社员,用来喂猪。最后,把这修完的糖菜,每天天不亮就装车往城里糖菜收购站送。把糖菜疙瘩送到糖场,再榨成糖。

队里干活分工种类比较多,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队长想适当照顾知青,就可以安排比较轻些的活计。但一般的女社员干活,有活干时全体干一样的活,没活干就全体歇工在家呆着。我们有几个知青赶车技术还可以,就要求赶车去县城送糖菜,正好赶车的人手不够,队长没办法就同意了。安排我们几个与男社员一起赶车送糖菜。别看赶车很简单,套赶装卸要学全。往县城送糖菜,我们赶的牛车换成了打气的胶皮轮车。虽然,车轻了,省力了,速度也快了。但是最易因颠簸而翻车,更需要小心谨慎。在赶车时还要看清路,把车要赶正,装车要前重后轻车才会平稳。平时赶车要注意扶辕、压辕,才能拉得顺利。十月露冷天气凉,我和团英、艾少茹、邢如芝用麻袋先要给牲口装好饲料。在套车前先要去牲口圈拉出牛去井边要让牛喝饱水,套车时要把枳芨囤围装好,再把削下好糖菜疙瘩装的圪尖圪尖,装好牲口饲料的麻袋放在车上。河套水渠很多,不是所有的水渠都架桥,只有宽的水渠才架桥。因此,赶车过无桥的水渠是最困难的一关。车赶到水渠边,先停下车,让牲口歇口气。首先要看水渠的宽窄和渠水的深浅、水流速度。如果水不太深,渠也不太宽、路况难度也不太大,人就可上车站在牲口屁股后的辕上,两腿叉开,压住车,赶着牲口正正走,快速通过。如果渠水深、水流快,路又比较难走。这时,自己就要脱下鞋袜,挽起裤腿,压住车辕,淌着水,赶着车与牲口—起过。我们几个赶车进城还是头一回,夜黑咕隆冬无月光,装好糖菜套好车,摇动鞭儿启程朝着临河方向赶着车。大马车、骡车、驴车前边走,我们赶着牛车紧紧相随。一路歌声不断,别提心里有多高兴啦!秋夜赶车已过了永胜十三队,到了忠义大队了,未到永清供销社哪,也不知是那个小队,巧遇正在淌秋水,渠口打开水漫滩,连路都淹了。我提高了警惕,正小心翼翼赶着车,吆喝着牛赶快紧跟上前边的车。这时只听到“咯噔”的一声,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连人带车全翻了。原来是车轮陷进打开的渠口,糖菜疙瘩全撒了,我全身也湿了。(河套秋天庄稼全上场院,地里开始淌秋水,打开渠口,就没人管理了。)我们几个急忙停车使劲扶车,怎么也搬不起来,这是社员张存宝、邹存子赶快跑过来帮忙,好不容易才把车扶正。赶紧把囤围装好,急忙从冰碴水里拾捡糖菜疙瘩,把车装好重新紧揽绳子。这时姐妹几个冻的手麻身子冷的直哆嗦,全然不顾继续赶车,半夜艰难的来到临河西门永胜的马车店。从来就没有女的车倌住马车店,店主只好把睡的正香的小屋车倌叫起来,与人家商量,好说歹说勉强同意了,去了没铺炕席的大屋里,姐妹几个在铺着破炕席的小屋炕上稍稍歇息。刚迷迷糊糊的睡着似的,听到鸡打鸣,其他的车倌也都起来了。我们赶快套车,正准备出发去车站缴点缴糖菜,才发现几个人车上的麻袋没了,那找也没有(我们每人还给队里赔偿了贰元麻袋钱)。这事也顾不上,赶快吆喝牲口紧跟前车到收缴糖菜场。排队过磅的地方,到处可以听到汽车、拖拉机的轰隆声、牲口的叫声、人的喧喊声......真是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犹如赶集似的。等待过磅的车是一步一步的往前移,太阳升起老高老高了,估计快到中午了,才轮到我们过磅送缴了糖菜。任务完成了,甭提心里是多么高兴,一切不痛快的事全烟消云散啦!回村路上歌声扬,谁说女子不如男。葵花向阳人进取,人生坎坷路艰难。

  2.拉庄稼

    我们八月份插队麦收没赶上,刚好赶上这是第一次秋收及拉庄稼,地里的庄稼全割倒了。秋收拉庄稼,陈长生队长就安排我们几个知青跟车拉玉米。拉装稼就要讲究装车技术。装高粱、玉米,要左右颠倒着放以保持平衡;要前高后低,前重后轻,这样的车才稳当,牲口使得上劲,赶车的人才省力。我们的车是牛车,每辆车有一位社员赶车装车,一个跟车帮忙抱玉米往车上递。牛的脾气好,但是拉车速度慢。驴骡马拉的粪一般是一球一蛋的,要停下来拉的,尿尿的时候也必须要停下来;可牛拉的粪,拉稠的拉到地上,形状像北京卖的油旋饼似的,晒干了还可用来烧火做饭、取暖;拉稀的拉到地上是一滩一滩不成形。牛尿尿是边走边尿,当地社员形容人说话啰哩啰嗦,就会形象地说:“咋啦,你是老牛尿尿沥沥拉拉,没完没了!”每天我们和社员赶着装得又扁又宽又稳的车,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唱着山歌,社员欢乐的哼着爬山调,心中无比陶醉。可是,那天不知怎么啦!我跟的那辆车的牛,拉的粪不知怎么特别稀。牛拉粪时一般边走边拉,有的还边拉边左右甩尾巴。我和赶车的社员邹存子坐的位置就在牛屁股的旁边,牛一甩尾巴沾在尾巴上的牛粪正好涂抹在我俩的胳膊上,甚至还甩到脸上,躲也躲不开。干一天下来,我蓝色制服棉袄左手袖筒子上除了胳肢窝底下全是黄黄的牛粪,所幸牛粪干了以后一揭就下来了,不必下水洗。

秋收拉庄稼虽然很累,但有时可以借机解解嘴馋。装豆子要前后放好四个码头,铺平,踩瓷实,再逐层外展加高。最后用大绳捆住,绞紧。这样的车宽、平、稳、好看,看着自己心里都是美的。记得我们有几个人跟车挑叉拉黄豆子,印象最深的是烧吃黄豆,把割倒的带着豆荚的豆秧堆成一堆,用火柴把豆秧点着。这时的豆秧已经干枯,见火就着,根本不用再添加其它的柴草。望着燃烧的大火,不知是谁顺口念出:“烧豆燃豆箕,豆在火中泣……”。我们一边用叉子翻着一边称赞着说:“不错,说的太对啦!......”这时火已经熄灭。社员刘三脱下外衣当扇子,对着灰烬使劲扇上几下子,把豆秧和豆荚燃尽后的灰烬扇掉,剩下的几乎全是烧熟的黄豆。大伙围上来,蹲在地上检豆子吃。社员家地边都种葵花,而队里又种西瓜、香瓜要给社员分果瓜的,吃完瓜果都把籽儿晒干炒着吃或干脆生着嗑吃。有时边走一边往嘴里扔着瓜子嗑。经常嗑葵花籽与西瓜籽,社员一般前门牙中间都留有磨的小豁。也可能是年复一年嗑瓜子、检豆子吃练成的熟练本领,男社员们不是把黄豆或者瓜籽往嘴里送,而是离嘴半尺多的距离往嘴里扔。看着好玩,我们也想学着扔,可我们是女知青,不好意思。但是,我们也不甘心;尤其是我,什么都好奇并也想学此技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与艾少茹,偶尔试一试,有的豆子不是砸到脸上,就是飞到鼻子上,好不容易有一颗进了嘴,嘴巴还没来得及动,豆子又蹦跑了,十颗豆子能吃到两三粒就算是万幸。我俩经不住烧黄豆香味的引诱,只好仍蹲在地上捡豆子吃,甚至抓一把用嘴一吹,小泥块、小棍儿一扔,豆子往嘴里一送,大口大口的咀嚼,黄豆越嚼越香。豆子吃完了,社员看了我们几个人哈哈大笑,笑得我们莫明其妙。我们几个人互相一看,也忍不住笑啦!原来我们嘴巴四周沾满了黑灰,就像长了胡子,看看社员们脸上干净利落。啊!恍然大悟,社员为什么扔着吃豆子。我们就用手擦,越擦脸越花稍,就跟戏里唱小丑的脸,谁看见了都知道我们是吃了烧豆子啦!

  3.拉沙送粪

    六五年下乡的冬天,我和团英、邢如芝和艾少茹四个知青被生产队长安排拉土送肥。几个人赶牛车拉土送粪肥—冬天,我们几个人学会了用声音指挥牛,会用口令能令牛向左向右,直前快走,停与后退,掌控得恰到好处。“唻唻唻”是向左(即让牛往赶车人这边靠);“嘚嘚嘚”是向右(即让牛远离赶车人向外靠);“喔-喔”是停;“倒倒倒”是让牛后退;“呔遒!呔遒!”是让牛快点走。在农村无论干什么活,只要是使用牛来干活时,赶牛的口令都是相同。牛或骡马也是通人性的,你要是对它好,它就会听指挥,干话就会卖力气,在关键时刻它就会听你的话,和你同心协力的闯过难关。你若对它不好,乱抽乱打它,不按时休息,它就不会听你的指使,关键时给你乱走乱跑或者不走。平时出工劳动,—般两个小时歇一歇,不能让牛太累了。队里的车多数是牛车,而且还是二柄轱辘牛车,车轱辘是厚本板子制成的,车轴是旧式木制的,又粗又笨,车底下挂一个油葫芦,车轴全靠油润滑。车上要放上枳芨囤子,用锹装满—车粪或沙土,用绳子拢住囤围,使收拢的土肥避免颠簸抛洒。土肥拉到地里,要一排排等距离的扬起车,打开车囤倒下。牛是被人吆喝驱赶的,看起来很听话,实际上并非如此。人要与牛、骡马同心。要是乱喊乱叫,牛、骡马行走就无规律,就会烦躁,不听吆喝,与人作对。我们还要学会装车。拉庄稼,要根据不同的庄稼,装车的方法就不同;拉沙土与圈肥,拉土肥有囤子,最省事,囤子尽量往前放,辕重的车牛马、骡驴拉着好用力;土肥要装得前高后低,装满即可。

过完年,在六六年二月份,这一天,我们穿着公家发的蓝制服棉衣、棉裤、黑条绒大棉鞋,戴着蓝棉帽子。在天寒地冻,北风呼呼吹,风沙弥漫,眼睛也睁不开的天气里。队里分配大多数社员和知青在场院西边打坷垃和平整土地,有的在牛、羊圈里起粪。我们有四个知青跟着社员一起拉沙土送粪。送粪的地方是最北边靠沙窝的地里送,然后再顺便把北沙窝的沙土拉到牛羊圈,用来垫圈。我们几个赶的都是牛车,因牛的脾气好,拉车速度慢又稳当,就是有时太犟啦!我们赶车走的路是地冻得很硬,没有艰难的路段,也没有水渠的阻碍,是我们赶车最省力的阶段。我们几个人已学会了并掌握了赶牛车,能正确使用口令能让牛前行、停止,靠左、靠右与后退。如今,不以为然了。艾少茹赶小胶皮轮驴车走在前边,邢如芝、团英和我赶的是二柄木轱辘牛车走在后边。这时,只听到一会吆喝牛“唻唻唻!”、一会又听到“嘚嘚嘚!”和“呔遒!呔遒!”催着牛赶快走的吆喝声起伏不断。我们赶木轱辘牛车,要倒沙土或粪时,必须先得让牛往后退。让牛往后退,就要吆喝牛“倒倒倒”。才能把车辕抬起来车板后倾斜(因车身高不好往下卸),沙子或者粪顺便就倒下,有时还剩余一些就用铁锹铲下来。我们每天能拉十几趟,喜悦心情不由得放开喉咙,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几趟拉沙送粪下来,几个人的嗓子也有点沙哑,人和牛都有点累了。由于我们赶得木轱辘牛车,比驴马骡车拉的慢,我们继续赶车把送粪到北边的地里,这时,我们三个和社员都把粪卸下。前边骡马驴车已经装好沙土了,有的已经往饲养院方向走,快要收工了,回家吃饭了。但是团英的牛却不干了,它看到其它车有的走了。只听团英一直吆喝牛“倒倒倒”牛犯脾气了,自己也不走了,死活不往后退。这时,团英抽了它几鞭子,使劲推车,又拽牛,牛仍一动不动,团英累得气喘嘘嘘。突然,不知怎么啦?牛便乱跳起来,她强强把牛控制住,牛这才往后退了,车上的粪才勉强卸下来。她还要去装沙土,这时,我和艾少茹都发现团英赶得车越走越慢,自己扶着车辕也一瘸一拐艰难往前蹭着走。我俩赶快上前问:“腿怎么啦?是不是碰啦?……”她一移动脚就咧嘴,她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嘴上却说:“没事!大脚拇指只是被牛蹄踩了一下……”这时,前边赶车的社员知道了急忙跑过来,大家都劝她赶快去大队卫生所看看,她死活坚持不走,我们硬是把她扶上艾少茹的驴车送到卫生所。当她把鞋脱下,踩破的脚趾仍在渗血,原来大脚趾盖被踩掀了,血肉与袜子粘在一起。徐大夫急忙消毒处理,痛得她使劲咬着牙,但眼泪不由自主的流淌下来了。她在宿舍休息了六七天中,这期间,社员沈晶晶(政治队长王尚富的老婆)做碗卧鸡蛋面条送来了,于大娘熬了红豆谷米粥,放自己熬得糖菜糖端来了......年轻姑娘、后生(小伙子)中午晚上休息时,也来问候、安慰她。公社领导来大队检查听说此事,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福锁陪同公社领导特意来宿舍看望并鼓励团英。我们深深感谢社员是那样的淳朴可亲,他们内心深处美好的感情是那样丰富;尽管当时当地的社员身处贫苦的生活状况中,但他们仍然尽其所力,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我们知青;社员身上所拥有的乐观精神和生生不息,坚强的生命力。至今一提起此事,团英记忆犹新、非常激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28:00 | 只看该作者
 

四、割麦子

    那个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然而,每当回首往事,那过去了的点点滴滴又似历历在目。在插队生活劳动中,忆起麦收往事一桩。

我们插队是在六五年八月份,夏收已过,我们刚好赶上秋收,割糜子、黍子、谷子、玉米、高粱和豆子。参加麦收是在1966年夏季。夏天,一到麦收,一切都要围绕着麦收转,天未破晓我们就到地里,太阳西落天黑才收工。夏收季节,麦子黄了,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空气,到处弥漫着小麦的香气。到割麦子的季节、麦子不受中伏气,中伏之后麦粒就会撒落在地里长出芽儿来,中伏前是割麦子的最好时机,可天气也是最热的季节。我们知青跟着队長被分到了麦子没有倒伏地麦地。割麦时,天还没有亮,大家就下地了,鞋子和裤腿都被露水打湿了。全然不顾,趁凉爽要开始挥镰割麦子。

我们已经参加过秋收了,我们笫一次参加麦收这样的劳动,大家不以为然不就是割麦吗?割麦子的时候,姐妹们还比赛看谁割的快,想象的很轻松,但实际接触割麦的活,就沒有想象那么简单和轻松了。我们到了地头,刚开始割麦子时,难免生疏。我们覌摩社员割麦子,我先看社员怎么割,认真仔细看那割得快的,看人家社员胳膊-拢镰刀一上一大片麦子就割倒了。但到了我们,胳膊拢不住麦子镰刀割不断麦杆,时不时镰刀割在了地上,甚至割在了手上或者割在腿上。我一边割一边揣摩割麦子与割糜子的手法区别。割麦子抓把儿的左手张开手掌往前推,手能抓多大是多大,做到抓把手到同时镰刀到,抓紧压住镰刀把,用劲往回拉。团英、艾少茹她俩的个子高,胳臂长,一把就能搂四、五垅,做到了抓把手到镰刀同时到,割麦子又准又快。汗水湿透了衣背,我们不时的用手巾擦着汗。社员低头只管向前割,我们-会抬头看看前面还有多远,当看到麦田还很远时,有的姐妹变得烦燥起来,有人干脆把镰刀-扔坐在地上,组长崔宗贤看到着急,一下动作乱了起来,一不小心镰刀就割到手指上,割的很深,就要碰到骨头了,血流不止。赶快扶她到卫生院处理了一下,大家劝她:不要割了,回去休息一下吧!她说:“真的不怎么疼!”她接着回来割麦子。可是到了晚上,我听到她老是翻身,(我俩睡一个屋)肯定是手疼的睡不着觉。

夏收,每天未破晓,就到地里,太阳西落,天黑才收工。每天,我们唱着歌拿着镰刀直奔麦地。我们有几个知青如团英、邢如芝、孙素彩、艾少茹和我,割麦比较快的。我们几个在中间负责打腰子,在右边割地放麦子顺手跟着割的比较慢的,左边跟着割的较快的,要负责割完捆麦子。虽然麦芒扎的身上奇痒无比,地里干渴、日晒,一天下来,当回到宿舍时,脸、脚也不想洗,饭也吃不进去。我们躺在炕上直哎哟,崔宗贤手指割破隐隐做痛;陈芝秀、郎俊英和曹兰荣割麦手上磨出的血泡一直坚持不吭气;尤其是几个割的快、割的多,浑身比散了架还难受,腰酸背痛,腿都直了,累的我们倒头就睡。

当看到场面上金黄色的麦粒,闻到麦香的气息,我们还是很兴奋。这一天,天高气躁,骄阳似火。几趟割下来,汗流浃背。割到地头,送水的来了,每人端起一大碗水一饮而尽,别提有多么爽啦!别人都喝好啦,也止渴了。可我呢!仍然渴得嗓子冒火似的,怎么喝水也不解渴,喝的连腰都弯不下来了,还要喝......一会儿,我胃里就闹腾开了,真是难受得我呲牙咧嘴,想吐又吐不出来。胃抽动一下就疼,嘴里还不停的冒酸水。这时,只有张着嘴由酸水一直往外漾,……不知如何是好啊?可把大家吓坏了,不知所措,以为是中暑啦!刘德明、郎俊英一边扶着我一边劝说:“大姐不要割了,要不,去看看!”我说:“没事!停一会儿……”姐妹们怎么也不让我割了,我只好坐在地头上休息一会。我只知道吃东西不合适,有时胃会痉挛,谁曾想到喝水太多,使得胃痉挛。歇了一会,感觉好点了,就又接着割麦子。这段经历留下了刻苦铭心的记忆。

经过几天的割麦战斗,在麦收的队伍中,我们已经是靠前的。像团英、孙素彩……一样割地快得人,已经是“先头部队”了。我们很有耐力,腰劲好,割的中间直腰少。在我们知青中,确有各种活出色的高手。我们不仅与女社员比高低,更是赛过大后生。

经过一年多的风雨雪锤炼,如今的知青,早已今非昔比,体魄健壮,黑红的脸庞上闪动着青春的豪气,飒爽英姿十二朵。“秋送糖菜起三更,装卸推拉皆女兵。平地打堰胜壮汉,播锄收拉赛男丁。”(摘抄包头知青丁治礼称赞“十二朵葵花”中的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29:00 | 只看该作者
 

五、文艺娱乐

北京慰问团来内蒙巴盟临河慰问知识青年以后,临河安置办也组织知青回访慰问演出团。我们在临河县委招待所住下排练节目,演员是从各公社抽上来的知青。我记得:有弹吉他琴一类的乐器演奏得特别好的韩雪峰(包头知青);有赵慧琴(改名赵雅丽),李军.李桂芳等二十多人。我们没用多长时间就排练了很多节目,在临河县召开知识青年表彰大会上。当悠扬悦耳“八百里河套平原美呀美粮仓……”的歌声响起,身穿蓝底白花大襟衣服的一群年轻姑娘,犹如仙女飘然正在田间地头劳动。劳动休息之余,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利用西锹当武器,练习《西锹铲杀》,演出了自编舞蹈由我领舞跳得《西锹铲杀》。还有独唱.三句半;还有以韩雪峰为主的弹奏乐器合奏《金蛇狂舞》。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受到领导即大家一致好评与赞赏。开完表彰会,我们先回各自生产队等通知。原来准备在66年春节以后回访。结果因北京市开始搞批“三家村”了,顾及不上接待什么回访慰问团了,也就不了了之。

冬闲时,一天中午,我们刚吃完饭,想躺在炕上放松放松筋骨,年轻姑娘、后生,就主动来找我们,出于礼貌,我们坐起来与他们打招呼。谈了没几句,就扯到开展业余文艺活动,希望我们牵头一起演出节目。刚开始排节目社员和知青互相不了解,不摸底,就排些小节目。内蒙临河地区冬天昼短夜长。为减少吃饭占用白天时间和节省粮食,人们冬季普遍吃两顿饭。晚饭(下午四、五点钟)后不久,天就全黑了。我们多数人在学校里都没参加过文艺宣传队,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只是有点业余爱好。晚上没事干,年轻人精力过剩,就凑在一起排练节目。既是一种消遣,也可以避免年轻男社员聚众赌博,其实我们十几个女知青说不上有什么文艺才干,只有个别人在学校里参加过校、班里组织的文艺演出,其她人基本上是门外汉。可是社员们不这样看,他们认为从北京来的学生,文艺才华理所当然的、个个是能手。大队领导相当支持,特别安排大队会计何德美具体负责组织。我们排练了,独唱、小合唱;有表演唱如“夸四个老汉”的节目自编词,唱腔是由三队特别喜欢唱“爬山调”、“二人台”的年青社员何德明和吕润蛋、七队社员李文华等,他们肚子里都有几套常用的二人台的唱腔,慷慨激昂,有板有眼地唱起来。排练了由社员吕润蛋扮演阿爸,我演女儿的表演唱《逛新城》;我们十几个女知青,演唱了《大红花送给她》。此歌原意是把大红花送给参军的战士。我们多少进行改动,把大红花送给下乡插队的知青啦!根据歌词的意思,我们分别演唱了不同的角色:我演爸爸唱的,崔宗贤演妈妈,康玉芳当姐姐,郎俊英当妹妹,下乡插队知青由团英扮演来唱。剩下的几个人一起合唱。团英和我还演出二重唱《毛主席派人来》,还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再有由团英与艾少茹表演了《真是乐死人》的双簧,俩人成为一体,艾少茹把手背在身后在前边表演,团英在身后边唱并用手在前边配合艾少茹表演。《老俩口学毛选》节目的表演唱,歌词内容:“收了工,吃罢饭,坐在窗前学毛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自由主义……”。但男、女声对唱时要互相称呼“老头子”、“老婆子”,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也很逗人笑,所以社员们很欢迎这个节目。“老头子”由我扮演,弄点棉花粘在鼻子和下巴下边,再用墨笔在脑门上勾画几条皱纹,找个旧皮帽子一戴就行了。“老婆子”头系白毛手巾,脑门上也勾画几条皱纹,就由知青陈芝秀扮演。演出后第二天,几乎全村的孩子都跟在我俩屁股后面叫“老头子!”、“老婆子!”,赶也赶不散,越赶叫得越起劲。我们演出的节目,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和赞赏……伴奏的有大队会计何德美,八队社员聂继小(年纪轻轻的后来因肝炎去世了)和三队社员张万增、何德新也不含糊,演员一开口唱出几个音,他们就会配上音乐,拉弦的、吹笛的、打板的全都跟了上来。

春节期间,我们要到各小队演出,社员观众早早的就拿上小板凳去占地儿,为了看这场演出,得在露天忍受零下二十几度以上的严寒。因为演节目只能在冬季农闲时排排、演演,开春后农活一忙,也就没有时间去排练节目看节目呀。有一次到十队演出,原来准备全部都演了。可那天晚上风又大天气奇冷,演员一下场,就跑到屋子里烤火。乐队的可苦了,只好戴上手套演奏。演完《逛新城》后,演员、乐队都喊冻得受不了了,就去和观众商量,少演几个算了。这时观众们也冻得够呛,不少人冻的直搓手、跺脚,甚至嘴唇发紫脸发青,有的娃娃冻的清鼻涕拖了老长。可是听了我们一说少演,观众们一致反对,大叫:“不行,不行,都演!都演!”没办法只好继续演下去。节目演完后,社员们围着我们不肯离去,嘴里还念叨着:“是不少演了,少演了!”似乎吃了天大的亏。

我们知青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劳动的友情......我们回忆、怀念,我们留恋。留下了我们的欢乐、苦涩与无奈。我们会永远记住一起走过的青春年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5:33:00 | 只看该作者
 

六、教师生涯

    七十年代春,各个大队小学开始复课了。因为,各大队小学毕业的娃娃多,又想继续学文化,社员也有这个愿望,于是各大队普遍办起了初中。这样,师资就成了大问题,各大队开始扩招一部分有文化青年为民办教师。永胜七队知青赵宝生与王端芳结婚后,赵宝生被招工走了,只有王端芳一人在家。平时她与社员关系融洽,说话干脆利索,人又热情。大队党支部书记王福锁,正好是永胜七队,就推荐给永胜学校。王端芳是初中毕业,她在学校教小学一、二年级,方法得当、用心,很是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她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公社学区名列前茅、赫赫有名,曾被评为县、学区和校级先进教师,奖品是毛毯。我是北京高中毕业的知青,在一九七一年秋,被公社学区聘任去代课。在临河丹达木头学校代过政治、常识和美术课。学校放假后,七二年初,由于女儿正在哺乳期,让我再去公社代课困难太多,只好我谢绝了。于是又抽到大队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曾担任过小学的音体美,小学高年级及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任语文、数学教师等。

刚到学校,有关音体美这几门课,对于我来说教学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本人念书时就很爱好音体美,我就把上学美术知识,由点、线、面如何构成图形,花、树的叶子、茎、花瓣;如水杯、花盆、茶壶……由浅入深教给学生。体育课教学如何以正确姿势跑得快、跳的高、远;教学生简单的武术---马步、冲拳、鹰钩招式……学生感觉很新颖、有趣,学习很用心。经过反复训练,动作基本能掌握。音乐课上,初步教唱“都、唻、咪……”练习正确发音及孩子熟悉的歌。有时音乐课上,还教一些舞蹈动作,孩子很有兴趣,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及教师、家长反映不错,非常喜欢上我的课。

在永胜学校任教期间,曾带过一个班的语文,担任从小学五年级一直教到初中毕业并带班主任。我教的语文、数学课,没人指导如何备课、讲课,也没有参考资料。语文课我就根据课文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练习题的要求;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思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要求。我用普通话讲课,课上我大胆尝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方法,提出问题,采取师生互动或者学生互动。把重点的、简单一些让个别学生回答;难一些的问题,先采取让同桌或者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学生自由发言。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我讲得清楚明白,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学生非常爱听。我高中数理化知识底子较厚。数学课把我上学时的数学、化学和物理课本,都成了我备课的宝贵资料。平时我虚心向本校正式的老教师学习备课、授课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他们如何管理学生的经验。

在永胜学校任教期间,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对数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是传授什么科目的知识,还是担任班主任也好,都受到了公社学区、大队学校领导的好评;得到老师们和学生们的肯定、称赞。1978年,上级要求大队学校也必须开设英语课。学校公办与民办教师里没有学过英语的,校长认为我是北京知青又是高中毕业的,应该没问题。可我是学俄语的呀,简直是打着鸭子上架。我生下小儿子刚四十几天,休产假未满就让我提前上班了。(如今小腿一受凉,就特别痒痒及脚后跟一站时间长了就疼。)县教育局假期组织英语培训班,我带着孩子住在县城小姑子家,参加英语培训。根据学生喜欢唱歌,为了英语单词及句式记得牢,把英语单词用唱歌形式编成歌来教学生,朗朗上口,效果还不错。县教育局要组织一批英语教师要进行一年的培训学习,学校杨义校长看我教的英语挺好的,让我去参加长期培训。当地风俗,这时我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三十几岁的人啦!有人认为说:“这简直是老马学窜,还学什么呀!?……”就这样我代了将近一学年英语课。后来上级有精神,大队学校初中暂时取消开设英语课。

    大队学校聘用知青当民办教师,她们所担任的班级和所教的课,学生的成绩好,班集体优秀。所以,大队学校又把我组知青与三队社员刘三结婚的艾少茹,还有与永胜五队社员温三结婚的刘德明,她俩都被大队学校选来当民办教师,艾少茹被留在大队学校任教三四年级的数学课。由于住在最北边的四、五队离大队学校较远,孩子念书不方便,就在刘德明住的五队办一个一二年级的复试班,教室简陋,用坷垃垒的泥台子当课桌、凳子,再用麻团沾糜子米饭的米汤抹,越抹越光滑;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刻苦的读书,由知青刘德明担任老师,她的字书写很漂亮,学生经过她两年严格的训练,打下书写的基本功。后来又有内蒙下乡到永胜三队的知青,各方面表现挺好,大队就招聘她们来学校为民办教师。呼和浩特下乡知青陈焱任初中数学、物理课教师,姜燕任体育课教师,刘晓芳任一二年级的课的教师;还有包头下乡的刘莹来校担任音乐、常识老师。她们工作认真,虚心好学,经常深入了解学生与他们交心;进行家访,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年复一年,艾少茹、刘德明一直任教到回临河。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知青安置办把还在农村劳动知青安置回临河,全部安排住房和工作,给孩子及爱人都办成城市户口。而内蒙下乡知青,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陈焱也回呼市了考上了大学,刘晓芳也回了呼和安排了工作;;刘莹回了包头也考上中医大学;姜燕安排在临河公安局派出所任职。

我在永胜学校任教导主任期间,不仅要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及学生思想品德、文明礼貌抓好;还要积极配合、支持杨义校长的工作。其一,第一次,参加县教育局组织各公社的学校在临河县剧院进行文艺汇演。我们丹达木头公社学区推荐了几个节目,其中永胜学校给学区推荐两个节目。一个是由包头下乡知青刘莹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刘莹平时无论做什么,在是么地方,人休息了,但十个手指从来都没闲着,时时刻刻都在练习。在台上凭借她深刻的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清新流畅,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描绘的是阳春三月,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琵琶曲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再有一个是由我和艾少茹表演唱的《逛新城》。吕连生、崔耀成、郭栓等老师负责伴奏。我和艾少茹挤出时间记歌词,自己练习唱。然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配上乐器伴奏,两人来边唱边排练动作。演出时,当奏起逛新城的前奏,随着音乐从幕后飘然走出打扮西藏裙服饰(自己改做的裙子)的姑娘---女儿(扮演者是知青艾少茹)。女儿轻盈的跳着西藏舞蹈步子前后左右甩袖子唱着:“雪山升起了红太阳,拉萨城内闪金光,翻身奴奴巧梳妆,阿爸女儿逛新城呀!”紧跟后面的一位头戴毛皮帽,嘴上长着胡子的,大皮袄只穿着一只袖子打扮的西藏老汉----阿爸(就由我扮演的)。老汉一边做着西藏舞蹈动作一边唱:“女儿在前边走啊!走的忙!老汉我赶得汗呀汗直淌!一心想看拉萨的新气象,迈开大步我紧呀紧跟上啊!”(夸张的做出急急忙忙紧走,迈大步一边疾走一边擦汗)“哎!哎!为啥树杆立在路旁,上面布满蜘蛛网?”女儿边唱边比划动作“电线杆子行对行,拉萨城里发电忙……”“女儿呀”“哎”“等着我”“阿爸吔!”“哎!”“快快走”“哦”……“哦呀呀”作出缕着胡子的动作,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在演出中间不断响起掌声,演完谢幕时我把帽一摘就听到“啊!原来是女的扮演的!”掌声不断……谢完幕往后台走,学区张喜太区长笑嘻嘻说:“是徐老师啊!我都没认出来,太棒啦!……”。

其二,第一次,组织了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女教师参加了学区的篮球比赛。队员有我和艾少茹、姜燕、王凤英、祁桂梅、王素珍、鲜星民、刘金兰等女教师,我们利用中午吃完饭休息时间,在男教师吕连生、郭栓老师的指导,练习接球或者自己拍球三步上篮投球、抢篮板;练习人盯人防卫,只看你所防卫的人,不要跟着球乱跑等技术……经过几个学校的几场比赛,最后是永胜与永清两个学校争夺冠亚军。在球场上,看!大个子中锋姜燕,一会躲闪对方运球进行快攻来了三步投篮,进啦!一会传球给前卫的我,我跳起接球顺势篮板前投篮,进啦!一会传给年龄近四十的前卫鲜星民投篮,也进啦!再看艾少茹、王凤英、祁桂梅紧盯对方球员不放或者拿到球闪过对方把球赶快传给中锋、前卫;连年龄较大的王素珍和刘金兰老师,在场上也不示弱,积极配合其她球员也尽心尽力。在球场上无论是那个队员都齐心协力,展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队比赛分数遥遥领先,最终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女篮获得了冠军,学区奖励了一面奖旗和一个篮球。

在丹达永胜近二十年间,我学会了各种农活,当过国家公立及民办中小学教师。在永胜学校任教期间,曾担任过教导主任、班主任,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获学区、学校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只发物质奖励---毛毯、床单、毛巾、几十元的奖金……。因此,在1979年我被推荐参加全盟各旗县招国家正式干部的统一考试,丹达公社十几个参加考试的民办老师只通过了两名,我是其中一名被录取为中学正式教师。(另外一名是当地年青小伙子刘宏伟)

在1982年为了孩子将要上中学,不得不离开抚育我成长的丹达永胜的父老乡亲及师生,调往临河城关中学。 由于初三缺化学老师,就由我担任班主任及初三两个班的化学课。由此又开始了历经八年的化学教学历程。化学课必须的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观察物质发生前后变化,实验器材缺少,我就自己动手制作。讲课时,为使学生加深“元素符号”记忆,还编一些顺口溜。探究如何是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概念。为了使学生牢记化学方程式,我归纳总结了六种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如:通过氧气的制取及氧气的性质,来记忆氧气与金属反应都生成金属化合物(如:再点燃的条件下,氧气+镁——氧化镁;氧气与铁、铜的反应);氧气与非金属的反应都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氧气与碳、硫等的反应);再如,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记忆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碳的可燃性与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的方法记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学习有了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

在一九八六年的五月份,我85岁高龄的老父亲病危,哥姐来信告知,我非常着急,我很想请假探望。多年没有看望老父亲。因我学校教书又带班,爱人一直在城里工作,乡下自家地里农活,一般是我和老公公来处理。因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念书需要照顾,再有因经济情况也不宽裕。为此,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北京了。我找俞志忠校长说明情况想请假回京,他有些犹豫,俞校长主要考虑已是五月份了,临近迎接中考的关键时刻。我既是初三班主任,又是教三个班的化学课。课程即将结束,学生正面临着抓紧系统复习,准备迎接参加中考。这时,李贵生副校长也正在那里,(李贵生是原城关中学校长)李校长说:“老俞,你就准给她假吧!我了解她的秉性,你就是准她十天半月假,她也绝不会呆那么长......”我临走时,把化学复习相关资料交给化学课代表,让他们在化学课上练习。我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我是家里老小(大哥在黑龙江克山县工作,因病于68年去世)。二哥、二姐一直在北京工作。我回到了北京,我大姐、姐夫,三哥都从外地来到北京了。已有25年未曾见过面的大姐与大姐夫,从陕西宝鸡请假来京;与三哥也有20年未曾见面,也从石家庄(因为三哥在北京电子管研究所工作,是保密单位,于65年从北京迁移到石家庄的)回京探望老父亲。同胞多年未曾见,欢喜相见泪洗面;天南海北探父聚,骨肉亲情叙不完。尽心服侍老父亲,学校批假十五天;儿女情深尽孝心,喂饭接尿把水端。老父亲病情有所转好,知道我担任毕业班教学,父亲、哥嫂、姐、姐夫都催我赶快回上课,我也正想着学生的课心急如焚。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老父亲、哥姐返回临河。我往返共一个星期就回到了学校,投入了上课、复习工作。无论是在城关中学或改为临河二职中,我一直担任初三化学课,中考成绩在城郊类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曾被评为临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及颁发证书;教育局的观摩教学及教学论文多次获奖并发证书。在二职中,一直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工会干部等。我一生的夙愿,就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于是在1989年5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年代,选择人生之路的自由几乎没有,组织的话就是圣命,那是绝对不能违背的。有一段记忆犹新的经历,那就是1990年11月我调到一所半寄宿制临河实验幼儿园当领导。在1991年县教育局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时,除了组织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参加演出比赛,还强调教师也要参加比赛演出,(以前从未组织教师演出)而领导参与演出给予加分。幼儿园每年庆祝“六一”节都要组织大中小班的孩子演出,各班老师除了上课外,还要领着孩子排练本班的节目,参加本园的演出评比。音乐老师要从各班挑选幼儿专门排练节目。在时间紧迫,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想放弃参与县局教师的演出比赛。领导班开会商量,一致坚持必须参加,不能放弃。只剩下两周时间,再累时间再紧,全园总出动,除了老师必须参加,我和教学主任王春兰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就连后勤传达室白天值班人员,厨房做饭的,财会和医务人员强凑够15人(女的),利用清晨及放学后时间进行排练迪斯科健美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演出时一鸣惊人。当时我已经是45岁了。比赛时,上身穿着胸别装饰红花的黑色蝙蝠,腿上穿着黑色健美裤,脚上穿着白力士鞋。在快节奏的音乐声中,由我带领下出场了,翩翩起舞、整齐的动作,优美的舞姿,多变的队形,把全场给震啦!我们参赛获得第一名。教育局领导给予鼓励和很高的评价并发奖状。散场二职中校长俞志忠见了我说:“太好啦!我真后悔,把你推荐给教育局去幼儿园当领导......”场下很多人称赞“领舞的是谁?跳得挺好的!......”

教师生涯的回味、怀念、留恋,留下我与学生的欢乐,师生情。

闲坐无事忆当年,下乡知青执教鞭。

天光未亮油灯亮,授业路上未偷闲。

初上讲台满堂灌,课下练习令生烦。

粉笔在吱嘎作响,摸索总结有改变。

传授知识讲方法,学生重点记心间。

面向所有学生娃,愉快学习负担减。

寒来暑往几十载,青丝容颜不复返。

回望桃李遍天下,耕牛无怨毕生献。

   光阴似箭,岁月如波。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无悔的修行。一场场遇见,一次次经历,一回回懂得,在那人来人往间,总会有一些感动留存于心,总会有一些牵挂难以割舍,总会有一些回忆刻骨铭心,总会有一些馨香萦绕于梦。知青的生活已过去近五十年了,我们仍很留念,农村那繁重的劳作,那苦涩的生活,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性格。正是这种磨练,让知青在人生的旅途中征服了重重困难,不断走向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知青情结。永远激励知青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行事。

年少有太多过往,曾走过希望彷徨。

葵花几经风雪霜,风雨同舟勇去闯。

有缘相遇诉衷肠,回顾下乡斗志昂。

百感交集叙旧情,青春年华献边疆。

相识相知是友情,话语眉梢写沧桑。

 

同乐同忧同程行,人生命运不寻常。

 

知青时代成历史,知青精神永放光。

徐玉仙写于20121228

修改于2013730

再一次修改于20131031

第三次修改于201419





左侧前边领舞者是本文的作者徐玉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1

帖子

11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0
60#
发表于 2014-1-27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骏马拜春》

暖阳高照雪匿影,御马监里牵良骁。

騄駬追风逸腾雾,騊駼绝尘超奔宵。

黄驃逐电访旧友,白蹄登云覧新貌。

寿光万道红霞滚,福气千条紫岚绕。

祝各位朋友驾驭千里马,福寿安康!

注:1、騄駬、腾雾、奔宵为周穆王御马

     2、騊駼为《尔雅》中青马

     3、黄驃为意大利朗世宁给乾隆画的马

     4、白蹄为李世民六骏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20:30 , Processed in 0.296017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