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21:24: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山杏儿 发表于 2015-6-11 16:52
又看到北山峰大哥的文章,感到很高兴。文章所叙的内容有些地方近似于陕北。如:靠天吃饭、住土窑洞、吃 ...

   山杏儿:你好!我的大妹妹和你一样也在陝北插队,一插也是五年。陜北比我们这儿更艰难,能挺过来都是好样的,都是毛主席的好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72#
发表于 2015-6-12 07:45:05 | 只看该作者
旧县镇 在 古县的位置

古县旧县镇.jpg (85.29 KB, 下载次数: 9)

古县旧县镇.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73#
发表于 2015-6-12 07:4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6-12 07:48 编辑

谢家庄的位置

古县旧县镇.jpg (85.29 KB, 下载次数: 4)

古县旧县镇.jpg

古县谢家庄.jpg (111.6 KB, 下载次数: 4)

古县谢家庄.jpg

旧县镇谢家庄.jpg (29.49 KB, 下载次数: 7)

旧县镇谢家庄.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09:2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6-12 07:46
谢家庄的位置

  再現第二故乡的轨迹,真有回家的感觉,谢谢晋阳秋送来的牵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1:5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13 12:00 编辑

                                        五

     十二月三十日,我们北京丰师中学的十九名学生在谢家庄插队落户,开始了在贫困山区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从此,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撒在了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这里不言而喻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了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
进村的那天,大队的书记、主任等所有的大、小队干部,带领着我们村的老百姓们到山下的公路上迎接我们,路边的土坡上歪七扭八的贴着几条大标语:热烈欢迎北京知青来谢家庄插队落户!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指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谢家庄这个小山村座落在一个比较宽阔的沟壑里,有三条弯曲的小道通往山顶,这是老百姓为下山挑水和外出而开辟的通道,左边的山路比较缓,右边的两条山路比较陡。在山坡上零零星星的长着一些树木的地方,那旁边就是老百姓居住的窑洞。我们顺着山沟中间的小路往山上走,在离公路很近的一个小山窝子里,有一口不大的水井,最多只能盛五担水。水井的周围有三亩多地,虽然因为水少不能把它变成水浇地,但那仍是全村最好的土地。社员们多次要求把这块地分了变成自留地,但队长刘和发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就是不让分。
      顺着崎岖的山路再往上走又是一个山洼,这块狭长的漫沟地有二亩多,种着三十几棵苹果树。刘队长对我们说:“这些苹果树是头几年种的,今年就能结果了。”大家听了很高兴,觉得我们来得还挺是时候,秋后就可尝到队里的苹果了。走到半坡中间路过一户社员家,小院里有两孔窑,这两孔窑挨的很近,窑面一个冲东,一个冲南。这是民兵排长杜作朋的家,全家五口人,有老妈,两个半大小子的弟弟和一个上小学的妹妹。
     我们大约走了十几分钟,蹬上了山村的最高处。村子的顶部是比较宽敞的大院落,从村子的西头到东头有一百多米长,二十多米宽。院落的后面是一排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打的窑洞,最西边的两孔老窑是饲养员王柄泽的家,最东面的一孔窑是队长刘和发的家。这里是谢家庄的中心地带,是生产队的生产和生活的基地,粮食仓库、农具仓库、羊圈、牲畜棚、推碾子拉磨都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2:01:5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乡亲们的陪同下走到这座大院落的边缘,同学们向远处眺望,连绵不断的黄土山此起彼伏,村子的对面不远处是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坡,山下有一条小河沟。这个山坡象是用刀横劈过似的,上面是厚厚的黄土层,下面是一层层的岩石,直到山下的河床。后来听乡亲们讲,这个土坡的最上方有一个很大的圆包,外形上看象似一个巨大的坟丘,相传这可能是隋朝名将罗成的坟墓。在山西传说有罗成的坟就有二十多处,安泽县就有好几处,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谁也说不清楚,不管怎么说这里也算有一处古迹吧。
      老乡们还告诉我们,在这个土坡断面的峭壁上方,有一个山洞,那里有两只特别大的鸟,白白的羽毛,貌似一对大天鹅,这里的百姓谁也不知道它到底叫什么名子。有个别胆大的老乡企图上去掏鸟蛋,但是,因为坡度太大,从下面的河床那里爬坡,爬不了多高,就找不到伸手、伸脚的地方,想爬上去真可以说是没门。下面上不去,有人又打起从上面下的主意。
有一次,几个敢冒风险的老乡拿来一根又粗又长的麻绳,一头拦腰绑在下去人的身上,另一头绑在事先钉好的木桩上,上面的人拉着绳子,把下去的人一点点的顺下去。谁知被惊动的大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愤怒的向到山洞的人发起了攻击,嘴嗛爪子挠,把下来的人吓的够呛,赶紧大声的喊叫救命,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大鸟的主意了。
      刘队长指给我们向村子的坡下看,西面的半坡后边是饲养员老王的帮工贫农老张家,坡的西角洼住着会计李东发家,在西边的半坡担水的小路旁有一孔窑,住着几年前从城关公社张庄大队搬来的徐怀玉家。后来听社员们说,老徐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他原先是县公安局的警察,文革前几年被派到城关公社,回村担任张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张庄成了县里很有名气的大队。可是,文化大革命他却莫名其妙的遭到批斗,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毅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亲戚、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家三口人投奔到他老婆的故乡——谢家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13 14:14 编辑

      在我们站着的这座大院落的边缘下面也有几处窑洞,从西到东,分别是大队会计兼队里的羊倌杜作量家,他的亲戚副队长常二妮家和他的亲兄弟保管员杜作贵家。
      最后,刘队长把我们领到安置我们的一座大院,这所大院的位置在村子靠东北的地方,紧挨着刘队长家的坡下边。这个大院有二十多米长,六、七米宽,院子的正面并排有四孔窑洞,靠右边的两孔窑敞开着,里面堆放着煤和杂乱无章的柴禾。靠左手边的两孔窑有窑脸儿,看那尚未干透的墙面,最多是一个月前才垒好的。进了最左边的窑洞,立刻觉得非常潮湿,可以清晰的看到最里面有三米多长是不久前新打的,地面和墙面都是湿乎乎的。紧挨着窑前是一个用土胚垒的大炕,上面铺着麦秸,这是为女生准备的住所,旁边的窑洞是男生宿舍。我们睡的土炕还不如老百姓家的呢!老百姓家的土炕都有烟道,用做饭的热量来取暖,条件好的家庭,在冬季三九天特别冷时用煤来封火,土炕老是暖暖的,而我们住的土炕是实心的,没有烟道,只能是傻小子睡凉炕。
      在靠近女生窑洞的斜坡下面是新打的一孔带拐角的小窑洞,这是我们的厨房,里面放着能盛八挑水的两口大缸,窑前是一个大灶,灶前的火炉上放一个炒菜的小铁锅。这里用不着铁壶,因为没有暖壶可灌,那时连北京的暖壶都不好买,得凭证、凭票供应,可想而知远在山区的农村怎么可能买到暖壶呢!尽管我们是从北京来的知青,可是公社和县里的领导对知青们起码的生活必需品也没给解决,可能也是没条件的缘故吧!不光我们,村里各家很少有暖壶的,他们喝水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是凉的,想喝茶就从烧开的铁锅里舀水,我们也只好入乡随俗,渴了只好喝凉水。
     可能是准备安置我们的工作时间太匆忙的原因吧,连个厕所都没来的急修。看到这眼前的情景不由得让我们目瞪口呆,大家的脸色立刻都变得阴沉了。这样潮湿的地方怎样居住和生活呢?这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里的条件竟然这样艰苦!这和来京接我们的干部介绍的情况相比,简直可以说是欺人之谈的宣传,大家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13 14:20 编辑


     其实,我们到达临汾时,就曾向当地的老百姓打听过安泽的情况,到过安泽的人都说,那里的水土不好,那里的百姓干活特别累,生活特别苦、特别穷。事后,我们听说,有好几个学校的十多个学生,心急火撩的去找安泽县接我们的干部,非常气愤的向他们核实情况,当场把他们质问的哑口无言,有几个性格暴躁的学生还动起手来,并且表示拒绝上汽车,要求立即返回北京。
     我们在乡亲们的陪同下走到这座大院落的边缘,同学们向远处眺望,连绵不断的黄土山此起彼伏,村子的对面不远处是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坡,山下有一条小河沟。这个山坡象是用刀横劈过似的,上面是厚厚的黄土层,下面是一层层的岩石,直到山下的河床。后来听乡亲们讲,这个土坡的最上方有一个很大的圆包,外形上看象似一个巨大的坟丘,相传这可能是隋朝名将罗成的坟墓。在山西传说有罗成的坟就有二十多处,安泽县就有好几处,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谁也说不清楚,不管怎么说这里也算有一处古迹吧。
      老乡们还告诉我们,在这个土坡断面的峭壁上方,有一个山洞,那里有两只特别大的鸟,白白的羽毛,貌似一对大天鹅,这里的百姓谁也不知道它到底叫什么名子。有个别胆大的老乡企图上去掏鸟蛋,但是,因为坡度太大,从下面的河床那里爬坡,爬不了多高,就找不到伸手、伸脚的地方,想爬上去真可以说是没门。下面上不去,有人又打起从上面下的主意。
      有一次,几个敢冒风险的老乡拿来一根又粗又长的麻绳,一头拦腰绑在下去人的身上,另一头绑在事先钉好的木桩上,上面的人拉着绳子,把下去的人一点点的顺下去。谁知被惊动的大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愤怒的向到山洞的人发起了攻击,嘴嗛爪子挠,把下来的人吓的够呛,赶紧大声的喊叫救命,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大鸟的主意了。
     刘队长指给我们向村子的坡下看,西面的半坡后边是饲养员老王的帮工贫农老张家,坡的西角洼住着会计李东发家,在西边的半坡担水的小路旁有一孔窑,住着几年前从城关公社张庄大队搬来的徐怀玉家。后来听社员们说,老徐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他原先是县公安局的警察,文革前几年被派到城关公社,回村担任张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张庄成了县里很有名气的大队。可是,文化大革命他却莫名其妙的遭到批斗,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毅然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亲戚、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家三口人投奔到他老婆的故乡——谢家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13 14:21 编辑


       当刘和发队长看到我们不满意的表情时,他当着全村社员的面连忙解释说:“毛主席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我们坚决拥护,坚决支持,坚决贯彻执行,我代表谢家庄的全体社员热烈地欢迎你们。三个月前我们队才接到安置北京知青的通知,公社领导说这是政治任务,一定要安排好。开始时说是让我们村安排八个人,可半个月前又紧急通知说再给增加十一个人,说实话,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再安排这么多人真是太困难了,太匆忙了,可这是政治任务,大队和生产队谁也不敢推辞。咱们队的条件有限,幸亏有这么一处暂时用不上的闲窑。刚才你们也看到了,咱们队里生产和生活用的窑都是老的不能再老的窑了,十分危险,谁进去谁都害怕出事。社员们齐心要求打窑,可队里又没有一分钱,这几孔窑还是队里在前两年借了三百多元钱打得呢!现在这个地方只是暂时安排你们住,上级给你们每人拨了一百二十元的建房费和每人六十元的生活费,住房问题我们队里会尽早安排。生活上我们已经安排好了,给大家成立了一个集体灶,炊事员是咱们大队交口河队的贾茂礼师傅,他经常给外面人做饭,做饭的味道吗,还可以,在咱们大队算是很有名气的大师傅。咱们队的民兵排长杜作朋给灶上当司务长,负责买粮、买菜并负责给大家挑水。”最后队长向大家表态,你们不管有什么困难,他本人和队里一定会全力帮助。
      说心里话,我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这里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今后同学们的生活一定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困难,我作为知青点的负责人能管好和照顾好他们吗?能让他们的家长放心么?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必须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好在这个队的刘队长看来很正直、很实在、也很有领导能力,有他的大力支持,我心里才感到有些踏实。俗话说的好:即来之,则安之,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坎。我知道,我在同学们和老乡们面前的态度、表情和表现至关重要,因此,我也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我首先代表同学们感谢刘队长和社员们对我们的欢迎,对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安排的不够妥当表示谅解,并表示坚决贯彻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不动摇,一定认真、虚心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尽管我们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锻炼和考验。我最后用毛主席的话作了结束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们学校的同学不愧政治观念强,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好,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没有一个人当着社员和同学们的面发牢骚说怪话的,社员和同学们对刘队长和我的讲话抱以热烈的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4:2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6-13 14:24 编辑

                                     六

     简单的欢迎会散了后,大家开始打开箱子、提包,收拾自己的东西,同学们的行李大都放在箱子里,新箱子不多,旧箱子不少。那时,各家的生活都很困难,有的家连旧箱子都没有,只好借钱给插队的孩子买个箱子,新的木箱子二十几块钱一个,想省点钱就得买十二元的柳条包了。
      土炕实在是太短了,尤其是女生宿舍,铺盖相互紧紧的压着,躺在炕上一个紧挨着一个,睡觉翻身都很困难。十一个箱子竟管是摞着摆放,就那样也把窑后面占满了,想拿件箱子里的东西都很费事,只好把经常穿的衣服压在被子下面。我的箱子可有年头了,算起来还是我父亲在旧社会用旧的包装板自己钉的呢!我临走前,爸爸用油漆刷了一边,外面倒是新的了,可箱子里面却是一个个的钉子眼。除生活用品外,我还带了政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套毛选四卷和一个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本,这两本宝书,多数同学都随身带了,个别同学只带了毛主席语录本。此外,大家带的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这是为社员们准备的最好的礼物。
      我和大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还特意带了一本与毛主席语录本大小一样的中俄会话读本。因为上中学时,除喜欢数学外,还喜欢学俄语,初中、高中我都当过俄语课代表,俄语的功课一直学的很好,高中毕业时,毛主席的“老三篇”我可以用俄文背诵,而且可以用中文和俄文翻译一般性的文章,还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员之歌”,卡秋莎”等几支俄罗斯卫国战争年代的著名歌曲。数学和俄语不同,数学长时间不看,只要重温一下很快就会记起来,而俄语长时间不看,要想恢复自己的记忆那可就难了。我舍不得随便丢掉自己学过的知识,带上这本中俄会话读本,一来可以弥补农村单调的生活,回忆起在学校时的美好时光,二来有朝一日兴许还能用的上,有备无患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然而,我越来越觉得这一切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益的,后来,当我离开农村时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8:12 , Processed in 0.10300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