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11-3 05:44 编辑
《追梦年华》节选(七十二)
骡子被逐
179
大老板事权日重,脾气和欲望也与日渐长。一反先前的亲和,更多出几分骄横与跋扈。厂里一些人见风使舵,卖身投靠,曲意逢迎,更助长了大老板不可一世的气焰。大老板出身政工,谙熟权谋,上位以后,最害怕的是别人沿用同样的手段再把他搞下去。所以他整天动的心思,就是如何防范别人觊觎他到手的权利。特别有了一些暗箱操作的黑幕以后,更是疑窦丛生,对谁也不敢深信。 毛主席曾经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孔圣人也说过,“兴灭国、继绝世”,还要“举逸民”。用人问题历来是权力争夺的焦点。按照传统的套数,大老板夺权上位之后,自然少不得“论功行赏”的环节。这时候一些攀龙附凤的人就冒了出来,摆出一副“开国元勋”“拥牛铁杆”的身段,跟风造势,自然会引发一般群众的反感。 大老板在用人上,虽然表现过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的气度,但是为私者的狭隘局限毕竟不能摆脱以人划线,任人唯亲的俗套,所以注定他周围糜聚的会是一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谄媚之辈。 大老板看重人们对他个人的忠诚度和在抢班夺权中的贡献,并不注重个人的品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他觉得不能为他所用的人,能力越强,对他权位的威胁越大,所以愈加排斥。相反一些没什么实际能力的人,不辨是非,唯命是从,甘心依附于他,用起来反倒更加放心。 他以此捭阖纵横,黜陟随意。坚持原则,秉公做事的人不能被信用,特别是在涉及个人利害问题不肯屈从于他的人,更为他所不能容忍。一些卖身投靠,而才智平庸的倖进之徒气焰日盛。日久,大老板像一切强权者一样,为群小所困,而猜疑之心越来越重,可以信任的圈子越来越窄。 骡子副总豁达开放的行事风格弥补了大老板用人上的短板。也许他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利意识。他在接人待物上,显得要比大老板磊落许多。作为大老板身边张良萧何一等人物,他举荐重用的,多是能够做实事而被大老板所忽视的人,和大老板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的做派形成明显区别。 骡子副总和先前进厂的一批J中学老高中生渊源弥久,在学生时代就共同经历过多场政治角逐,结成意气相投进退与共的伙伴关系,来到厂里以后,实力犹如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在老工人中也具有一定影响。 在帮助大老板争夺权位的过程中,骡子副总和他的团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赢得选战后,骡子的派系实力在新领导层和中层干部安排中占据了很大组分。五个厂级领导,他们占据三个,分别掌管经营、技术、财务等要害部门。骡子副总实际上成了厂里仅次于大老板甚至能够影响大老板的实权人物。还有一些对大老板做人做事人心怀不满的人,也伺机聚拢在骡子副总旗下,借助骡子这杆大旗和大老板分庭抗礼。
180
在我看来,骡子们加盟大老板的阵营,并不是真心想要投靠于他,而是沿用他们当年和付奎师傅结盟的思路,借助大老板的旗号来掌控局面,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们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说,是一种合作关系,共享关系。过来人依稀可以感觉到,他们此次的的崛起有点像十余年前那场内斗闹剧的继续。 不过大老板是个出来混的人,远不像草头王付奎师傅那样简单质朴,他绝对不希望身边有一个能够和他共享权力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的“并肩王”存在。于是他一方面和骡子们周旋,假以自重,一方面不动声色地网络亲信,拼凑班底,韬光养晦,暗伏眼线,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和骡子副总们摊牌。 骡子副总的性格外向,看似豪爽不羁,口无遮拦,敢说敢做,颇有担当。而且他处事坦荡,胸无城府,拔擢人才,广结善缘,和私心自用,行事日渐情绪化的大老板自是不同。骡子副总看人,无所谓关系远近,而注重基本人品和实际工作能力,即便原来和他们不在同一战线的人也能够包容和接纳。因此厂里很多人有事,和大老板说不通或者不愿意去找大老板,就往往去找骡子,求得骡子帮助消解和摆平。很快,骡子副总在厂里的人望就超过了大老板,一山二虎的态势逐步形成。厂里的大小干部自觉不自觉地选边站队,日久,分野逐渐鲜明。 大老板任期届满,是换届重选还是继续连任,成了厂里关注的焦点。大老板竞选之初原本有所承诺,“只干一届,就让位于年轻人。”以此换取骡子们对他的全力支持。大老板一届干下来,许多人认为他私心太重,能力一般,而且心胸狭隘,专横跋扈,威福自用,任人唯亲,引起了众人的非议。许多人们希望能够早日实现“改朝换代”,以便后来人能够革故鼎新,刷新气象。即便在普通员工眼里,骡子副总已经是众望所归,呼之欲出了。 此时的大老板自私专横的一面已经越来越趋于极端,他的核心利益圈子也越来越小,和普通干部员工的心理距离也越拉越大。而骡子副总还算是班子里的明白人,做人做事和大老板团队中其他人有着明显不同。因此,他就像一面旗帜,寄托了人们对企业领导班子未来的期待。 实际上,刚刚尝到权位甜头的大老板哪肯就此罢手,他是深谙权谋之道的,他知道一旦重选,自己连任绝无希望。在头一个任期内,大老板恰当地利用了工厂的上升态势,和上级领导建立了稳固的关系,抢占了巩固权利的制高点。他娴熟地玩弄两面手法,对群众矫言领导意图,压制厂里的不同声音,对领导又假借群众意见,和上级讨价还价,以换取更多机会。 在上级领导的首肯下,大老板提出了一个“滚动承包”的思路,藉以无期限延续自己的的任期。当时正值国企改革初期,上级领导多有防乱求稳的想法,对于企业领导提出的要求,只要无损大局稳定,基本上是无所不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