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了废品收购站这个好去处,我每周都要抽两天时间到那里转转,有时候收获颇丰,有时候空手而归,但这又不是我的什么营生,图的是淘旧书的愉悦心情。 一天下午,我来到一家废品收购站,仓库里空空荡荡,书报、杂志、纸箱等刚刚被造纸厂拉走。我正准备出门换个废品站,迎面来了一辆送货的三轮车,我急忙跟了过去。等他们交易完,我便迫不及待地到仓库里“寻宝”。 这一车拉的全都是市教育局的报刊、信函和文件。我随意翻了一下公文信函,发现了一封写给教育局长的信,用的是外市一家企业的普通公用信封,企业落款后还签了个姓氏,我用手捏了捏还挺厚,根据我的经验判断,这不是公函。 机关办公室的秘书们其实都很懒,凡是一般企业、公司的公函他们统统都原封不动地当做垃圾信件处理掉。这种坏习惯连局长的私信也难逃一劫。 第二天,我拿着局长的私信来到市教育局,办公楼上上下下我找了遍,只发现挂有副局长牌子的办公室,局长办公室好像蒸发了一样,我找办公室工作人员询问无果,我也不想把这封被他们扔掉的局长私信留给他们,就怏怏不乐地回去了。 这封信在我家里放了一个多月,期间我还用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内部电话号码簿给局长打了两次电话,都无人接听。这封信到底是公函还是私信?我决定打开看看。 原来,这是局长的大学同学写给她的信,信的内容除了叙旧外,还谈了他所在的企业效益差,想托局长帮助调换一下工作云云。我不敢怠慢,马上找了个信封,把局长同学的信装入,在局长的姓名后我特意加了个“亲收”。 这件事已经过了好多年,这位局长后来也从市人大退休了,不知当年的这位局长是否收到了老同学的信?或是办公室的秘书同样将我转发的这封信当做垃圾信函处理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