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25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凌村坞记忆(农家巧遇)

[复制链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09: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常把某种巧合说成——无巧不成书。据传,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正愁怎样把武松在景阳岗打虎这个片段时,横竖写不好,总觉得肤浅,没有神气,伤透了脑筋。正当施耐庵十分苦闷时,忽然书屋外传来了叫喊声,他放下笔不由地站起身来,信步来到门口往外一看,原来是邻居阿巧喝完酒后撒酒疯,正打着一条大黄狗。阿巧裸露着胸背,向那条狗拳打脚踢;狗也不示弱,一会儿扑,一会儿掀,一会儿剪,冲着向阿巧乱咬。忽然,狗朝阿巧一扑,阿巧闪身一让,顺势就骑在狗背上一阵狠打,那条狗顿时老实了。施耐庵不禁看呆了,眼前似乎就是写武松打虎搏斗的身影。刹那间,文如泉涌,施耐庵一口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武松打虎篇章。后来他逢人就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啊!”从此,这句话便传颂至今。
      而我在这里所要讲的一系列故事,都是自己数年来的几次巧合,算是一种回味,更是一种人生偶遇中的一点感悟。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4-12-14 09:12 编辑

      夏日去到凌村坞避暑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每年去都会发现城里人所未能遇到场景,像我前二年均以“凌村坞记忆”为题材所写的几个帖子,想必不少网友也有所领略。而今年,却让我惊奇的是,在那小小的山村,在同一家所住的农家乐,竟让我接二连三地巧遇到三位朋友与邻居,至今想起来不吐不快,从中讲出来,也想让网友们来共同来感受到这个“巧”和“遇”的天意。
      一天早上,凌村坞农家房东郭老板买菜回来说,今日有12位杭州人来家吃住三天。中午,三辆轿车五女七男如约而至,其中一人看去十分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怕认错了不好意思,也就悄悄地与郭老板说了一声。谁知在他们吃午饭时郭老板过去敬酒,敬到那位我看似相识的那人面前也随意这么一说,他却说那肯定是知青网上相识的,因为我们要好的同班同学今日都在此。当他走过来与我握手时,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我们浙知网摄影栏目的火龙侠版主。饭后,我带他们去小山村口的龙头瀑布拍合影,其中一名大个子一看到清净的一潭活水(深处有3米),也顾不得那几位在拍照的女同学了,脱去衣裤只剩下一条红色的短裤,就管自己跳入水中玩游起来。我在一旁看看镜头不错,不时地让他在水中作起动作,并与火龙侠在拍摄女同学的场景,连连按下了快门。
      这天午饭后,我稍坐一会即去午休了,此时那个入水的大个子来到农家溪边的凉亭看老妈们打牌,无意间与坐在一旁的傅阿姨家身为律师的儿子叶青聊起来,当他得知阿姨们都是从市级机关幼儿园退休的,即冲出一句:“你们晓得诸勇现在在哪里吗?”。哈哈,原来他是40多年前,同住一个大楼的高家从灯芯巷市委宿舍搬到横河公园其父省财政厅宿舍的邻居,那时我与高家几个兄弟关系特铁,有空时就会去到他们家玩,这一来二去的也就与这位叫马兵的老弟混熟了,尤其是在文革那个阶段,他几次与高小黑去杭九中来找我玩。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各奔前程就失去了联系。这不,断了那么多年的人情关系就这样又给续上了。
      更还有,同样在这美丽的小山村,同样也是在这家郭老板的“凌村坞农庄”,再次上演着同样一幕的故事。
      一天上午,我正帮着老板娘小玲子在泡每天要喝的“六月霜”,此时从小溪桥上慢步进来一对年纪稍大,体态较发福,女的手中拉着一只行李箱的夫妇,开口就问有没有房间。那天他们住下后,当看到在打牌的老妈们,得知我们是杭州人时,就说好像在哪里见到过,等听到我们家住灯芯巷10号时,她即大声地说,我是高小唐的同学,当年的家就住在你们宿舍楼对面26号的那幢老式二层楼房内。顿时让我想起来了,早年是有那么一位个子高高,条杆不错,样子蛮好的一个女子,而且是经常来宿舍二楼找高家的大姐,她应该姓金,是杭女中的。这下双方的话匣子打开了,一个问高小唐怎样了;而我却记挂着也住在金淑濛大姐一个院子里,当年是西湖纵队的“条儿”(好像是凤起中学的),如今他不知怎样了?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其实世界也并不大,不如怎么就会有这么多的巧事,都会跑到一个小山村,来到同一个农家乐里来的!
      发生在一个小山村农家乐的几件事,顿时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数十年前的难忘岁月,而我们所要相信的是生活中的某种巧合,或是人生迁徙变幻中的某件事情,在冥冥之中都自有定数?

(左上:本人与火龙侠;左下:本人与马兵;右:马兵在潭水中。)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1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4-12-14 09:14 编辑

      1969年正好是18岁,也正好赶上上山下乡运动,我也就与同校好友陈中华带头报名去到了黑龙江。那一年的3月份,有三批杭州知青去到黑龙江的同江、虎林和富锦。我们这1067名“老三届”去虎林的知青也是从闸口上的火车,走的那天正好是“三八”妇女节。此趟专列过长江,越黄河,就这样走走停停的,在几个较大城市的车站还有敲锣打鼓的群众欢送。此事一直到了虎林若干日后才知道,一车去的竟有一个大楼一起从小生活了多年的几个朋友也在。一个是分到独木河的外语学校徐杭田;一个是分到虎头的延安中学的王美华(后改名王伟华);另还有分到新乐新民的高家三姐弟——杭十一中的姐姐高米鲁、杭一中的大弟弟高小黑和杭十一中的二弟弟高小杭(他家有六姐弟二女四男),而且,我还竟与小杭同睡在一条炕上好几月呢。当时大家根本没互相通气过,哪怕就是说好一起到各个学校报名,也不可能就会这样巧合的在同一天,同一趟车,去到同一个地方支边。而我当时与陈中华报名后,等批准的名单下来时,我的名字却在富锦,还是在家人的努力下才调到了虎林。多少年来,我与高家姐弟一直有来往,至今已经像是亲戚那样。
      更还有的是,此趟虎林专列的带队市领导(工作人员)有位叫老洪(鑫根)的,因列车到达牡丹江后,有数百名知青得知自己被分配没能在边境第一线,不能面对面的与“苏修”作斗争,故吵着下了车,还有一些较为激忿的知青,把老洪叫到一节车厢内关闭前后车门后,对他进行了责问,到后来竟动起了拳脚。如果当时没有车站铁路工人和解放军砸破车窗救出老洪,也许后果更不堪设想了,致使他后来留下了头疼的后遗症。老洪也是我们同住一个大楼的人,可以说他是看着我们这些人长大的,那天在专列上当我得知消息后连连带人赶到那节车厢,可他已经被救走了,如今为这件事总让我耿耿于怀。
      一次意想不到的人生征途,却在同一趟专列上能有如此众多的熟悉人,在你的一生中能有这样的巧遇吗?

(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老洪,至今仍要头痛病发作。背景图为灯芯巷10号,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1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4-12-14 09:16 编辑

      再来说一件巧事。2009年底拿到了在下沙新房钥匙,经大半年的装修,于2010年与爱人带上老妈一同生活、养老在下沙新城。一天,突然发现同一幢4楼在搬家具的一个人身影挺熟悉的,过去一看,竟是30多年不见,当年支边去到富锦回来后在同一个街道的好朋友殷畅,因双方兴趣爱好相同,平时除了一起喝酒抽烟外,还经常一起到剧院去听音乐,尤其是俞丽拿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可谓是百听不厌的。后来大家分配工作,他招入电缆厂,我进了运输公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生活的不同压力,双方也就少有来往。他早年结婚后不久,因爱人要去美国继承遗产,他丢不下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而与她草草地分了手,如今仍独自一人生活着,而他的最爱就是香烟、老酒与股票。
      真所谓是好事成双。就在下沙这个叫铭和苑小区的同一幢楼,遇到了上面这位几十年不见的好友不久,在隔壁一幢5号楼下竟又碰到了同一天支边去黑龙江,后来又是同一天被抽调到虎林(月牙)边境检查站的孙雅根。自从1981年他夫妇俩从后来的农场辞职带着三个子女回到杭州后,原本是住在采荷小区,长期是“袋儿户口”,一直来都是靠自己到处找生活维持了生计。如今孩子都长大了,二口子双双终于也退了休,采荷的房子给小儿子结婚用了,想不到他俩竟会与我只隔了小区一条路的二幢楼安了家,我8楼,他9楼,像我这大嗓门喊一声他都能听到。
      你们说说,谁又能想到会遇到这么多的“巧”事,这也算是今世我们有缘,到老了会住在一起喝酒、聊天安度晚年。

(在下沙小区大门前三人合影留念。)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17:22 | 只看该作者
      更记得是在1989年的那个动荡年月,那时我正好从单位留职停薪与陈中华、肖江平一起下海南,闯深圳,最终与当年支边去到黑龙江,曾被媒体宣传在黑龙江上面对面与前苏联的炮艇,高举着手雷捍卫国家主权的罗以民,一起到沈阳去追讨欠款。那天,我们住在东北宾馆下楼去餐厅吃饭,刚坐下没多久,竟遇到了一名与我同年同日办喜事的好友爱人也在吃饭,双方一照面都十分吃惊。她原在杭州经济开发办工作(单位名称已经不太记得清),后因与我那位好友因感情上发生了危机,管自己抱着不到三岁的儿子失踪了多日,我那位好友想尽了一切办法,找了一切能找的关系,都没能找到这位爱妻。因此,我没露一点声色,只是与他妻子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会,就悄悄地回房间给好友挂了一个长途。不日,好友赶到了沈阳,在大家热情地调解下,这对夫妻终于和好如初,并抱着儿子一同乘坐南下的列车回杭了。
      真所谓一段偶然的巧遇,化解了一场婚姻的危机。

(当年与罗以民一起搞的浙江办事处所用的名片及海南商务工作证。)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1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4-12-14 09:19 编辑

附:《黑龙江·1969》罗以民
    ……
      1969年7月8日凌晨,距克巴亮子六十公里外的同江县八岔岛又发生了一场战斗。我国驻岛民兵击沉苏方一艘入侵的巡逻艇,并生擒一人后迅速撤离了该岛。苏军当天下午即出动了十几艘炮艇,在十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公然派出数百名武装士兵登上八岔岛搜索苏方的被俘人员,直至深夜。苏军最后纵火报复,将全岛树木烧光。1969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登载了我外交部的强烈抗议。可当时因为民兵哨所没有电话机,我们居然对这样的重大事件全然不知。我们是在第二天早晨才接到通知全部撤回的。
  7月8日上午,我和同学王祖荣仍然划船下江巡逻。那天我俩带了两支步枪、八颗手榴弹和一颗反坦克手雷。7月6日,有同班同学从邻近的富锦县来看我们,说他们那儿苦极了,已三个月没有吃到肉了。我俩便想顺便打几条鱼回去给他们解解馋。小船谨慎地沿着主航道我方一侧作业,打了好几网都是空的,最后才好不容易打到几条大鲤鱼。
  正在这时,江对面飞驶过来一艘苏军炮艇,我们也不加理会,依然慢条斯理地收网。突然这艘炮艇气势汹汹地闯入我方水域,直向我们的小船扑来。我和王祖荣不约而同地把手榴弹和手雷都从船舱舱板下拿了出来。我在前棹,飞快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雷引信,把平时分装的手雷组合好。我又把四颗手榴弹盖全部拧掉,两颗插在腰间,两颗拉出拉火环,搁在舱板上,步枪里的五发子弹是早就压好了的。我对王祖荣说:“如果炮艇敢停船抓人,等它一靠近,我们就突然扔手雷,再加一顿手榴弹,把它打瘫痪,如果咱们的手雷没打准,就蹬翻小船,跳水游回去。”
  当时小船离我方岸边仅三百米,江面约宽一千米。我们都知道苏方的炮艇装甲并不厚,前后配两挺14.5毫米的双管高射机枪,仅有七八个人,一颗反坦克手雷击中甲板,再补几颗手榴弹,它就会丧失战斗力,说不定我们还可以抓到俘虏。我方民兵下江从来没有暴露过带有武器,攻其不备,是有可能得手的。但攻击失败,则可能遭敌高射机枪射击。
  苏联炮艇很快逼近了我们。我俩迅速掉转船头迎着大浪,与炮艇周旋。炮艇连转了数圈,小船只是在原地不断地掉头,船头总是朝向炮艇。如果小船船身与浪平行便会立刻翻掉。我看炮艇越靠越近,便右手扔掉了一只前棹,举起了手雷。那手雷约八百克重,平时在陆地上助跑最远也不过扔二十米,可此刻是在船上。炮艇离小船还有四十米,够不上,真急死人。
  炮艇上的苏军士兵似乎没有多少战斗准备,前后高射机枪的枪衣也没脱,两个士兵甚至还光着上身。艇首站着一个军官,手里提着一只小铁锚,看来他也是想在靠近我船时将铁锚扔上小船把我们拖走。以往他们曾多次用这样的办法来抓中国人。
  他的铁锚比我的手雷重得多,他需要靠得更近。突然,那个军官看见了我手里的手雷,立刻喊了一声扭头就往船舱里跑,那两个光膀子的士兵也连滚带爬地钻进了船舱。那炮艇立刻一溜烟跑远了。
  我和王祖荣强压着两颗狂跳的心,还故作镇静地把网理了一下,收拾好了,才划船返回自己的岸边。附近二村边防站观察所的高倍望远镜把这一切看得很清楚。
  返回途中,当我俯首一看自己脚下的时候,顿时惊呆了:两颗横躺在舱板上的手榴弹拉火环全都被甩得直直的,如果我在混乱中踩住了拉火环,手榴弹在颠簸中再来回一滚,岂不就在自己脚下爆炸了吗?我只觉背上直冒冷气。我立刻停船,也不敢跟王祖荣说,只是将拉火环小心翼翼地塞进手榴弹柄,拧上盖子,这才松了口气。
  一个多月后,县里召开大会,宣布了黑龙江省军区合江军分区给我的“通令嘉奖”,县里还给我评了一个模范。
      ……


(依照以上文字宁夏老知青“宁波”大哥画的画)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09: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乌珠 于 2014-12-14 09:22 编辑

      一说到“无巧不成书”,那就得顺便提一下“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句流行俗语。前者说的是与某某人在某一个地方不期而遇,而后者却讲到正好说到某一个人,他却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虽二种都是围绕一个“巧”字,但从性质上是有所区别的。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一说源于《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却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曹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曾对此评论:“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另一说源于《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2010年末岁初,安阳曹操墓的发现,成为令各界人士分外关注的话题,也很自然让人想起了这句“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先生,是负责曹操墓挖掘的考古队长,在说到曹操墓时,他也曾说道:“说曹操,曹操到。这几年正对曹操墓做研究,曹操墓就真的出现了。”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临漳县西南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得到国家文物局认定就是曹操墓。根据国家文物局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北邺城遗址含河南安阳高陵
                                                   2014、12

    (全文完)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5
8#
发表于 2014-12-19 17:07:48 | 只看该作者
大乌珠 发表于 2014-12-14 09:17
更记得是在1989年的那个动荡年月,那时我正好从单位留职停薪与陈中华、肖江平一起下海南,闯深圳,最 ...

楼主的“无巧不成书”的缘分真不少。每个巧遇带来的都是欢乐~  带给阅读者的也是欢乐~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5
9#
发表于 2014-12-19 17:10:49 | 只看该作者
大乌珠 发表于 2014-12-14 09:18
附:《黑龙江·1969》罗以民    ……      1969年7月8日凌晨,距克巴亮子六十公里外的同江县八岔岛又发生了 ...

真够惊险的。主人公真勇敢,值得敬佩~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5
10#
发表于 2014-12-19 17:13:01 | 只看该作者
大乌珠 发表于 2014-12-14 09:20
一说到“无巧不成书”,那就得顺便提一下“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句流行俗语。前者说的是与某某人在 ...

中国的老话历经的多人岁月的见证,很多人都深有感受。生活中也是常常遇到~  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21:42 , Processed in 0.23001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