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6-12-6 16:22 编辑
日前,从报端偶读一个少年苏轼,“发愤读尽天下书”的故事,感触颇多。 时下,嗜好读书之人为数不少,因为这些人大都铭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凡每位在各自领域学有建树之人,大都离不开读书学习。 大千世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只要是对己对社会有益的书籍,我们皆要拜读,当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凡人若在有限的人生中,发愤读尽天下书,委实不易。倘若细细品味千百本,我想,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嗜书如命的大有人在。有人读书,只求一二,不求甚解;有人读书,只求消遣,不图收益;更有人将读书视为升官发财的“阶梯”或向组织、人民索取的资本。可谓,“读书反被读书误”。 纵观嗜书之人,大多为了长学识,增学问,体现人生自我价值。遗憾的是,现实社会中,我们不难耳闻目睹到,一些厌倦读书之人,什么:“读书是虚的,赚钱是实的”、“我早已取得本科文凭,读不读书无所谓了”云云。此话差矣,据专家学者断言,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每五年知识一更新,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取得本科以上文凭,若不注意加强平时的学习积累,所学的知识相隔五年,有可能“荒于嬉”,这决非危言耸听! 古语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欧洲十六世纪有句箴言:“吃苦多的,得到的也多。”读书苦,苦读书。在中国浩瀚的语汇里,早就有“苦读”二字。历代文人墨客之所以成名成家,亦都经过“苦读”之磨砺。 学无止境。因而,对每一个人来说,要体现人生价值,具有真才实学,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就要有一种“发愤读尽天下书”的韧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