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7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绰号中读懂民意

[复制链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4: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媒体盘点了一批落马官员的“小绰号”,比如“拆迁大佐”----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玉痴省长”----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 “发审皇帝”----证监会副主席姚刚......
     绰号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四尽太守”,南朝梁鱼泓任太守时,赤裸裸地说:“我当一郡太守,要搞他个四尽:水中鱼蟹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百姓尽。”再比如,“十钱主簿”,北魏元庆智做太尉主簿时,性贪鄙,十来个钱也要受贿。有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征和性格的,不是真名,而是绰号。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从他们给某些官员起的绰号上就可见一斑。而从官员绰号中看民意风向,更是一个最直观最便捷的的途径。那些关于官员们的凝练的绰号勾勒出了一些贪官的劣迹,也折射出老百姓对贪官的嘲讽和抨击。颇具辛辣韵味的绰号蕴含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巧妙智慧,更是表达了对于贪官污吏们的深恶痛绝。相反,如果官员们克己奉公、爱民如子,老百姓取的绰号那便是赞誉和美称,能让其美名远扬流传青史,“最美村支书”、“当代焦裕禄”、“三心干部”等就让我们看到了老百姓对于好干部的深厚情谊和热烈呼唤。
     同时,纪检部门也应从官员“绰号”中读懂民意风向。在我国古代,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把“绰号”当作举报的信号,顺着“绰号”透露出的信息,摸出贪腐的“大瓜”,这恐怕也不失为反腐倡廉的一个“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8 10:32:26 | 只看该作者
民意不可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1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2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14:07:5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龙超版,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4 05:49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