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0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伴随知青生活的歌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44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09:38: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皇城龙狼 于 2015-8-27 09:41 编辑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60年代中期,我听二哥哼唱了一首歌,非常好听尤其是词很美很伤感,就用心学唱并牢牢的记住了歌词。若干年后,一次看电影《城南旧事》突然又听到了这首歌,好奇心让我翻遍了相关的出处资料,终于从零零散散的记述中得到了一点真情,这时我才知道这首歌的来历: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为《梦见家和母亲》而谱曲,李叔同为《送别》而填词,流传至今。     

    李叔同的这首代表作传遍了大江南北,其影响力十分之广。长期以来,《送别》几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词,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然而对于《送别》,长期以来却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宣传失误。由于人们对此歌宣传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此歌的词与曲皆为李叔同所作。

    最早《送别》的曲子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学且又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也就有了较深的印象,为日后填写《送别》的哀伤之词奠定了基础。


    李叔同作词的《送别》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但歌词却是受了《旅愁》的影响。《旅愁》的歌词原本是这样写的: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而李叔同的《送别》歌词则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由此可见,《旅愁》《送别》两首歌不仅旋律相同,歌词意境也相近。至于说到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的影片《早春二月》采用《送别》作为主题曲,影响深远。


   《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是李叔同1914年在上海,送别挚友许幻园所作,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赴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此歌送别许幻园。另外,该歌的曲谱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早于词,是李叔同就曲谱填词而成。同时,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如今《旅愁》仍在日本传唱不衰。


    其实,在不知《旅愁》歌词之前,我一直认为《送别》歌词很感人,再后来仔细琢磨《旅愁》的词,更感到其意略胜一筹。我更爱吟唱: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由此我还想起了在知青私下偷偷传唱的陈璧君当年的《秋词》:桂花飘零,又来到这小小的园子里,苦的命运,死的灵魂,也有沉醉意,谁的青春谁不吝惜,苦恼有谁来替,往日的欢乐,甜蜜的笑语,这一去无归期.....其意境恰恰把个当时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可谓触景伤情之作。


    偶然又联想到的还有一个怎么也想不起来歌名的歌,歌词却很棒哟!
    蓝天突见乌云至,家书飞鸿已然迟;病榻思君望穿水,梦绕悬梁孤魂驰。
    不释情怀怎敢痴?不解风情也难持;秋叶似枯飘落去,再不还乡空人世。


    之所以这些老歌曲至今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它的伤感恰恰迎合了当年年少知青的情怀所致,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放假过年的时候、每每思念亲人故里的时候,大家都会轻吟着自己喜欢的歌,没完没了的哼唱,直至睡着。
齐京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891
沙发
发表于 2015-8-27 14:2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8-27 14:24 编辑
欢迎皇城龙狼朋友来《艺海拾贝》版块!欢迎您!

欢迎你的到来.jpg (25.7 KB, 下载次数: 5)

欢迎你的到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22:31 , Processed in 0.189011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