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穆小芒 于 2016-6-17 18:41 编辑
“算”上《纲要》 上纲要,恐怕很多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当年以淮河、长江为界,淮河以北,亩产400斤;淮河与长江中,亩产500斤;长江以南800斤。达到此产量就算上了当时的农业发展纲要了。 生产建设兵团是种庄稼的,当然要努力上这个《纲要》了。北大荒的黑土地是上万年的草炭土沉积而成,肥得冒油,攥一把在手里,油汪汪的,一股子香味。离我们连不远的16连是个新连队,开出来的荒地都是草炭土,有一米五厚!麦收时,我去他们那里看过。小麦长到齐胸口高,麦穗头一拃长(有20公分)!可并不是所有连队的土地都是那么肥沃。我们12连,多一半是白浆土,贫瘠得很。小麦长的稀稀楞楞的,亩产200斤就不错,加上耕作方式还是老毛子那一套,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种子下的就少,才30来斤,收的也就少。后来加大种子量,又猛施化肥,产量才上去。 就是我离开北大荒的前两年,麦收时节,团长来视察。团里的农业技术员跟着,连长和我屁颠儿屁颠儿地尾随着。只听团长慢悠悠地说: “老李啊(那是叫连长呢),今年12连收成不错,我是要把你们算上了《纲要》的。啊?!” 连长忙不迭地回答: “是!是!!领会首长意图,领会首长意图。我们一定‘算’上《纲要》,‘算’上《纲要》”不知咋整的,下级见上级总是得把话重复两遍。大概怕首长耳朵不太好,或是表明自己全明白了。可是我莫名其糊涂了。 后来,连长和技术员咬了一会儿耳朵。满脸堆笑地说: “没问题!没问题!” 回连后,连长立即找指导员他们开会去了。 晚上,连长来到我和文书住的“连部”,语重心长地说: “统计啊,你今天都听到了团长的指示了。上《纲要》是全连的荣耀。刚才开了支部会,这任务就交给你了,怎么样?” “连长,这个,这个∙∙∙∙∙∙”我也学会了不是? 连长笑了,和跟技术员说完话的笑容一样。 “简单,团长说,我们今年的新荒地都不计产量∙∙∙∙∙∙” 我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玩的。我斩钉截铁地跟连长说: “您放心,我保证‘算’上《纲要》!” 连长乐了,拍拍我肩膀,说: “统计行,好样的!” 我差点儿听成“你办事,我放心。” 下边的事就简单了。不都在“算”字上嘛。噼里啪啦,我抹了2000亩地出去,立马《纲要》了,而且是接连两年。 现在想想,算虚报成绩吧,至少。 木桶 那个年头,还不兴姓加职务的叫法,像现在的“李总”、“张总”,个个都是“总”;广东银是市场经济的先锋,所以都是老板,怪不得有“人人董事长,个个总经理;天天过年,夜夜新婚”的说法。 不知道12连这帮小子怎么就拿我开涮,见着就是“木统”。“统”、“桶”一个音儿, 单听没什么不舒服的,但要看叫完了后那阴笑,就觉着有问题。 想想算了,多亏是木啊,要是姓马,那不更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