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6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峥嵘岁月之三(自传题材)

[复制链接]

569

主题

1891

帖子

82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落日余晖 于 2017-12-15 09:36 编辑




        公元2017年12月14日(农历201年10月27日)星期四 天气:阴



   我们个知青小组的七名成员有六名来自社会青年就我一个人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知青小组的七名成员为两女五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此,我将我们知青小组的七名成员介绍如下:
   郑兆军:男、18岁、共青团团员、应届初中毕业生、 知青小组组长;
   伍文荟:男、25岁、
社会青年、知青小组副组长;
   张建华:
男、(原名李牙高)18岁、社会青年(已故);

   杨圣伟:男、(原名吕重伟)16岁、社会青年;
   赵忠炎:男、16岁、社会青年;
   唐玉珍:女、24岁、社会青年;
   彭世英:
女、16岁、社会青年(已故);
   就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学生
,面对如此多久在江湖的老油条,可见是多么的艰难和复杂。(我的疑虑不久真的令我束手无策和愤怒了!此容后叙)

   老板带的几个社员挑着我们的行里先行,我们一行则由安老板带着由公社慢悠悠的沿着大道傍着小溪走马观花般的前行过了八家湾那道小桥,一大块平坦的肥沃良田展现在我们眼前,啊!黄壤坪莫非由此坪而得名?
   过了八家湾那道小桥,前面就是罗家桥大队的地界了。我们经过罗家桥那座风雨桥,感叹它的沧桑和古朴也许那溪边上住的都是罗姓人所以那座风雨桥因罗姓人居此而得名吧!罗家桥大队部设在罗家桥竹编加工厂的三楼上,当年竹编加工厂的三楼可是算黄壤坪第一高的建筑了!

   沿着罗家桥我们走过了郑家村生产队,在枫香溪与龙婆溪交汇的地方被水冲出了一块宽约二十平米的砂卵石地带,溪水漫漫无法涉足其间。所以,要去岩塘垭必须跨越枫香溪与龙婆溪那道三根杉木搭的两座桥
   过了
两座桥转了一个湾又到了一个山嘴的豁口山嘴的豁口依溪而立,一条田埂小路直通宽不过一米的豁口田埂小路下是一个直径三米的深潭,一株直径一米左右的参天枫树立于深潭之旁深潭上面则是周围几个生产队唯一的一座碾房六、七米宽的溪水顺山势而下落差很大,水轮声、碾子吱呀声终日奏响碾坊建在这是太正确了,可见前人的英明了。这个豁口若用兵家的话来说:"亦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

   随着生产队队长安老板我们到了生产队安置我们住的地方,也就是碾房的对面南头冯士庆两兄弟的屋场。这个屋场坐南朝北(别人都座北朝南)单手推车一个大院落,正面一溜五间房,中间是堂屋一边两间,为姓谢的两兄弟分住,堂屋为兄弟共有东头两间由冯士庆老俩口及他的的儿子一家四口居住西边两间冯士庆的哥哥及孙子悠囝居厢房却是单独的一间(内分为两间)正房五间比较新似乎没修多少年,而厢房却是破旧不堪、楼板损朽从下直冒臭气,屋顶杉木皮子作瓦、晚上可观日月、下雨满屋铜钱。估计可能是拆老屋修新房所遗留下来的吧生产队暂时把我们安置在了那间西厢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沙发
发表于 2017-12-16 08:24:02 | 只看该作者
小组七人六社青,
跟着安队乡土行,
最后总算到队里,
破旧西厢安置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13 12:25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