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先乡后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欢你就看看,不喜欢你就骂吧。

[复制链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8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49:57 | 只看该作者


早在苏北新洋农场,知青们经常用牙膏和香皂以及常州工业产品同周边农民换取一大麻袋的山芋充饥,同时向农民介绍国家、城市甚至世界各方面发展情况和城市生活,农民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同很多知青交上了朋友。1971年在丰县华山乡尹长庄,当地农民看到部队建制的煤建团来到他们家乡又租住他们的“干打雷”土屋非常高兴,见面时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喝糊糊了吗?”(意为“吃饭了吗?”),原来他们一日三餐以玉米和山芋粉加山芋叶煮一大锅“糊糊”,配以窝窝头就咸菜果腹。可是当男女知青夏天身穿“的确良”衬衫和海绵拖鞋时,因透明和露出脚趾,很多当地农民就到我们的团部、连部提出抗议说“有伤风化”。上级立即指示班排以上干部分头深入每一个农民家庭,宣传国家科技发展的新产品,宣传现代生活方式,把“的确良”衬衣借给农村青年试穿,还送给他们牙膏牙刷香皂教他们使用,每天帮助他们打扫院子和担水,同他们一起交流人生和社会发展情况。这些农村青年很快就接受了新产品和新习惯,老农民也不再抗议。不久,当地镇上供销社就到常州进货“的确良”布料和海绵拖鞋等一系列“南方”城市产品,很快就销售一空;过年时回常探亲,房东老乡一定要把自家养的鸡和猪肉送给我们,探亲返回后我们也回赠他们常州特产,还在食堂举办由大家带去的南方食品宴席宴请村民。如此“军民关系”(实质是工农关系)搞得十分融洽,农民们还主动派技术人员到山上指导我们开山采石。时隔42年后的2013年10月,笔者再次回到丰县华山镇和尹长庄,尽管已经互不相识,但当他们知道是当年煤建团的知青回来了,纷纷奔走相告,前来一起回顾当年知青在他们村庄工作和生活的情景,感谢知青们对他们的影响和帮助。如今尹长庄已与镇区连接,尽管保留着几座当年的土屋和我们开山工地的原址在诉说着历史,而华山镇已是江苏省现代化乡镇建设示范镇,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8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53:25 | 只看该作者


七十年代中期,有的常州、无锡知青同当地矿工子女结婚成家,从苏南运去几卡车全套家具,在数万人的北方煤矿工人村引起轰动,全村老少前往围观。从此,矿工子弟成家必到“南方”来采购家具,不久当地木器厂也开始生产类似江南的成套家具;江苏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组织慰问团赴徐州慰问矿工,常州的“金狮牌”自行车成为奖励矿工模范和先进标兵的必带慰问品,在数十万矿工中产生极大反响,各矿商店纷纷到常州订货,人人皆以能得到一辆“金狮”自行车为豪;笔者每年回来探亲或到上海开会出差,总要给当地青年捎买大量南方服装和生活用品;还组织他们成立文化理论、学习写作、文学创作和历史故事宣讲小组,创办《矿山文艺》杂志;每每在井下工余和上井以后,总给他们介绍江南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矿工们听得津津有味,钦佩和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每年春节前夕,笔者住宅的院子里还围满了来求写春联的工友……以致几十年过去了,苏北场友和北方矿工还经常来往交流,成为终身朋友。有的农民和矿工甚至常说:江南知青的才华和素质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8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55:21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初夏,笔者随常州“缅怀之旅”团队到云南边疆重走李公朴足迹和缅怀抗日远征军事迹,在瑞丽边疆“一村两国”的银井村,30岁的傣家姑娘罕露奉村委会之命接待我们,在介绍边疆情况时一再提到祖辈和父辈所说的当年汉族知青如何为他们揭示了当地千百年以来用鸡蛋包银子治疗病痛的科学原理,如何帮助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种植和改良生活习惯,生动描述了汉、傣民族亲如一家的真实故事,感谢知青帮助他们走向了现代社会。   
笔者不敢妄断知青个人或少数知青对落后地区社会进步有多大作用,但数千万知青长达半个世纪“三程跋涉”的实践及其铸成的“善良忠诚、是非分明;拼搏进取、顽强坚定;务实求真、奉献予人;处远怀国、居高忧民”的“老三届”精神,和“贫不失志、挫不失勇、贵不失德”的知青共性,对“老少边穷”地区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及至80年代以来全国知青回城后很快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改革则作用更大,如今7位十八届中央常委中有4位、205位中央委员中有51位曾是知青,就是最好的佐证。     
以上这些笔者亲历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关于“知青运动”战略思想是何等地英明正确。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所进行的中国社会改革,首先是从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再从缩小“三大差别”(实质是四大差别)入手,进而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刀,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思路和部署,而“知青运动”就是其整个战略思想和部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这就是毛泽东知青运动的社会改革背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8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57:30 | 只看该作者


综上所述,毛泽东之所以发起组织和推动从上世纪30年代延安试点、从建国直至70年代中期数十年的“知青运动”,并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什么“造成灾难”,而是基于真正的“中国特色”和国际背景,即几千年封建落后的农业社会;中国知识分子的共性弱点;政权更替规律或曰“兴亡周期律”;西方的“和平演变”预言;前苏联“变修”的教训;旧教育、旧文化体系的顽固;经济建设和发展现实需要;强化国防和推进社会改革等一系列背景所进行的重大决策,进一步佐证了毛泽东从来不会仅从单方面思考问题和为了单一目标轻率决策而顾此失彼。他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辩证法专家,是无与伦比的战略家式的国家领导人和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领袖,这就是中国人民今天并将永远怀念和纪念他的原因所在。
(作者金明德,籍贯常州,1969年3月到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本文写于2013年11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4:04 , Processed in 0.16700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