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85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文平: 一碗杂面

[复制链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0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06:41 | 只看该作者
一碗杂面——延安知青岁月

文  /   马文平

春节过了没多时,春耕就开始了。按民间的说法:“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时节不等人啊!为了把握好农时,自春耕播种以来,我们每天上工的时间提前了,傍晚收工的时间也推迟了。每晚回到知青点上,等吃完晚饭,都快到后半夜了。

晚饭吃得迟,大不了晚睡一会儿,可中午那顿饭就把人弄紧张了。社员们下工回到家里,婆姨早就把饭做好了,男人进门就吃,饭后还能躺在炕上歇会。我们可不行,下工回来,马上就动手做饭。男生们挑水、劈柴、烧火,女生忙着刷锅、和面、洗菜。尽管六个人忙活,可经常是眼瞅着饭快熟了,上工的钟声也响了。每当我们听到钟声时,心里又急、又气、又无奈!

为了不延误上工,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吃些半生不熟的饭菜,应付一下肚子了事。久而久之,同学们体力下降,也明显地瘦了。不少社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时,社员们从他们的饭碗里省一点饭给我们吃。那时候的粮食十分金贵,社员们每年的粮食也就只能吃大半年,欠缺的部分只能靠洋芋和糠菜来充饥了。

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好意思吃别人碗里的饭菜呢尤其是我这个人,好面子又自尊,肚子再饿也只好忍着;再加上我又是知青队长,我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得咬牙扛着,尽量别给队上添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12:05 | 只看该作者
我插队的那个村子平地很少,除了村口有几十亩川地以外,大部分是坡地和山地。一天,我们在前川播种,晌午收工回到灶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开始动手做饭。当我们把玉米面发糕放到锅里以后,有的人因为太累,竟靠着被垛睡着了;有的坐在门槛上打瞌睡,我和大明坐在灶口前,不时地往灶里添着柴火。眼瞅着锅盖的四周刚刚向外冒出热气,上工的钟声又响了,随后,就听见队长那洪亮的吆喝声:“噢,上工的走咪!”听着队长一声高过一声的吆喝,望着同学们疲惫不堪的样子,我掀开锅盖用指头按了一下发糕,只见被指尖按过的地方塌了下去,粘在指尖上的玉米面黏黏的,一点弹性也没有,显然发糕还没有蒸熟。

不能再等了,我的脑海里忽然想起李队长在春耕动员会上讲的话:“节气不等人…….”我必须同社员们一起下地。想到这里,我从地上捡起一根柴棍在灶口的土灰里拨拉着平安,你找什么?”大明好奇地问着。“做饭之前,我在灶口里埋了几个土豆,想着下午出工前要是饭没做熟的话,吃上两个土豆也能管点用。”我一边说着,边在土灰里寻找着土豆。

“呵,还真不少呢!”大明望着从灶口里捡出来的土豆,垂涎欲滴地说着。

我手里拿着两个热乎乎的土豆,对同学们说:“你们几个身体没我好,吃完饭再去吧。我顺便和队长说一下咱们的情况。”

大明一听就急了,对我说:“你老这样,身体再好也扛不住啊!

望着大家体贴的目光,我一边嚼着土豆,一边对大伙儿说:“没事,我先吃两个土豆对付一下,实在扛不住了再回来吃饭。”

说完后,我大步流星地朝着饲养棚走去。

快走到饲养棚的时候,看见那里聚集着好几个社员,人们正忙着牵牲畜、领取农具,我急忙向前紧走了几步。“咋就你一个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15:21 | 只看该作者
“锅里蒸的发糕还没熟呢,大伙儿饿得够呛,吃完饭他们就来。”我一边和队长解释着,一边用手扛起一副铧犁。队长把牵牛的缰绳递到我的手上,我随着上工的人群朝村前那块坡地走去。

“嗬,从后面一看,还真像个地道的老农呢!”广如走在我的身后,幽默地和我打着招呼。

广如又拿兄弟寻开心!论干农活你可是我师父啊,一会儿到了地头上,你可得给我帮帮忙啊!”

“犁地这活儿有啥学头,我看你上午不是干得挺好吗?”“快别夸了,上午是李队长帮我把这套犁地的家什套在牛背上的,这一堆绳索看着就让人眼晕,我初来乍到,哪里会弄啊!”

“帮这个忙没问题,像你这么聪明的人一看就会。我们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地头,在广如和其他几个社员的帮助下,一会儿的工夫,就帮我把铧犁套好了。我牵的这头牛是李队长专门为我选的,它通人性,干活不要奸,我模仿着社员们的样子,跟在他们身后在坡地上学着犁地。没想到扶犁是个费力活。随着铁犁翻开的泥土不停地滚动,我的鞋壳里灌进了不少土。社员们穿的是圆口布鞋,随手就能把鞋脱下来,将鞋壳里的土倒出来。我穿的是一双球鞋,鞋上系着带子脱起来很费事,大家扶着犁把一个跟着一个地往前走,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影响后面的行了进。无奈之下,我只好默默地忍着,尽管脚丫子咯得生疼,也只能等到休息的时候再说。

由于这些天一直没有吃饱饭,刚干了一会儿,我头上就冒出了虚汗。我随手将松懈的腰带紧了紧,心里暗暗地嘱咐自已:你可一定要坚持住啊!千万不能让社员们小瞧了咱们这些知青。

干着干着,突然,我感觉有点儿头晕,随后胃也痛起来了,还不时地干呕,嘴里老想吐酸水,扶犁把的手也越来越不听使唤。我咬紧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一分一秒地在坚持着。为了控制住左右摇摆的犁把,我弯下腰用胸口顶住犁把,然而,这种办法没过多久也不灵了。伴随着犁把越来越大的摇晃,眼前忽然出现了飞溅的火花,我好奇地看着、看着,突然,眼前一黑,仿佛坠入了万丈深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18:4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躺在一块被阳光灼热的石板上,感觉后背暖暖的。

“先不要动!刚才我问过他们队的知青了,这娃已经好几天没正经吃饭了,他是饿成这个样子的!”

听这声音,好像是贫协主席李大爷!我这是在哪儿啊?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强迫自己回忆着记忆中的一切—我不是在村前的土坡上犁地吗?怎么会躺在这里呢?我仔细辨认着眼前的一切。

这是一孔破旧的土窑,炕里边放着一摞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棉被,窑壁上贴着两张旧年画。屋里最显眼的物件,要数立在窑掌的那个柜子。虽然窑洞里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但是主人却把它收拾得整齐干净。

突然,我耳边传来了脚步声。

“爷爷,叔叔醒了。”李大爷的孙子宝娃,望着我大声地喊着。

那年,宝娃不到四岁,由于山区的天气一早一晚比较凉虽然已经开春了,但宝娃还穿着一身棉衣,脚上穿的棉鞋。虎头虎脑的宝娃长得高鼻梁、厚嘴唇,圆圆的脸蛋被风吹得像个红苹果。让人感觉最养眼的要数他后脑勺上留的那条小辫子,小辫透出长辈们对宝娃的疼爱。

“李大爷,我咋到您家来了?”我躺炕上对李大爷说。“哎呀,可算是醒了。可怜的娃呀!你没吃的咋不给我说呢?

李大爷操着一口河南腔的普通话,慈祥地望着我。他一边埋怨着我,一边对宝娃他娘说:“赶快给这娃做碗杂面条。”“爷爷,我也要吃杂面条。”宝娃听到爷爷的话,跑到李大爷的身边抱住了他的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05:22:07 | 只看该作者
李大爷听到宝娃的喊声,低头看了一眼,慈祥地用手抚摸着宝娃的头,对他说:“我宝娃乖哩,懂事。”李大爷说完,转身朝邻居家的大婶使了个眼色,示意她把宝娃带走。

宝娃被邻居家的大婶哄着,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窑洞。看着他满脸委屈的样子,我的心里十分难过。看着小孙子走出了窑洞,李大爷从腰带上解下一串钥匙,走到柜子前面,打开吊在上面的一把铜锁,掀开上盖,将头和一只胳膊伸进柜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布袋子,转身递给了儿媳妇,对她说:“赶紧给平安做碗杂面条吃吧!这娃一满饿得不行了。面条擀得薄点,煮得烂一点,面硬了娃娃的胃受不了。”那时的陕北十分贫穷,麦面很少。谁要是生病了,只能吃上碗杂面条。当我手捧着那碗热乎乎的杂面条时,心里说不上是感激还是愧疚。我望着李大爷慈祥的面孔,想起了远在京城的父母,想起从小就宠爱我的姥姥、姥爷。看着眼前这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老人,我内心一阵酸楚,汨水顺着眼角流了出来,落到了碗里。我眼含泪水,吃着那碗有生以来感受最深、感到最香的杂面。在我的心里,它不是一碗普通的杂面,碗里盛满了一种人间的温情。这碗面不仅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善良的品德,同时也凝聚着老区人民对北京知青的无限深情。我默默地将这份至真至诚的情感收藏在了心里,让它成为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份记忆。

来源:大风号,网络配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14:14 , Processed in 0.21401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