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9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湾子纪事(二十六)

[复制链接]

712

主题

739

帖子

27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1: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9-1 12:00 编辑

张湾子纪事(二十六)


知青学习班

47

   一九六八年底,随着《人民日报》重要文章引述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下乡指示的发表,全国掀起了又一波上山下乡高潮。
   离开学校的学子们不再有“三个面向”的选择,除了极个别幸运儿可以凭借家庭特权,直接参军入伍外,上山下乡成了所有中学生的唯一去向。一度留城观望的离校学生和社会青年,在潮流的冲击下,终于丢掉幻想,踏上征途。
   在校的六八届高初中学生,是这一波知青队伍的主体,固始县各个公社都领受了再次安置下乡知青插队的任务。我们公社原来只有将近三十名知青,这次县里又下达了安排八十多人的任务,条件好一点的七八个大队都要建立知青安置点,全公社的知青总数将突破百人。当然,对我们来说,分来的知青越多越好,上山下乡既然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先前被边缘化的落寞感觉也随之逐步淡化。
   从公社回来后了解到,这批分到祖师的知青以郑州B中学学生为主。B中学地处省会行政区,学校里有很多省军区和省直机关的干部子弟。这些人心高气傲,文革中能打能闹,地方高层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他们有关。
   虽然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给他们中一些人的家庭也带来冲击,但是“虎倒雄风在”,多年来体制给他们养成的强烈优越感,岂是一时就能消除的。
   新知青们到来,公社没有组织我们去欢迎,也许潮流所至,就不再具有原来的新奇感。或者怕新老知青搅和到一起,局面更不好掌控。
   不久,他们就在庙店子街上出现了,新来的弟兄们和我们这些人明显不一样,男生中不少人穿着绿色军上衣,头上歪扣着缀有红星的国防绿军帽,有的人手里拿着的小竹棍,晃来晃去,追逐着老百姓放养路边的鸡鸭,那形象活像一伙老电影中的国民党败兵。还有人腰里斜挎着带有黄铜皮带扣的解放军五五式宽牛皮武装带,脚蹬白色高腰回力球鞋,(俗称“大回力”,上海出产,外地市面上很难买到)这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属于顶级装备,个别领导干部子弟还披着乃父的深绿色将校呢军大衣,招摇过市,更显得盛气凌人。
   我们不属于这一族群,对这套装腔作势并不看好。小孩子们拉大旗作虎皮,换来的只有嗤笑,并无热捧。我们学校的人大部分学生是铁路职工子弟,穿惯了家长们发的铁路制服,无论家长是干部还是工人,都很少有似这般摆谱的。
   我们下乡插队时,作为新生事物,感受到当地贫下中农的真诚热情接待,我们中多数人都没有那种高人一头的派头,所以,和贫下中农相处很融洽,即便有些人在运动中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在这种环境里表现还算规矩。
   新来知青们落户不久,关于他们劣迹的风言风语就在当地农民中广为流传,当然也会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他们整体年龄比较小,大多是六八届初中学生,实际上没有正经上过几天中学的课程。这些初生牛犊,少不更事,文革中裹胁在派性漩涡里摸爬滚打,很多人后期成了横行街面的小玩闹。
   六七年下半年后,省会造反派一统江湖,又抢夺了地方军队的枪支,号称文攻武卫,开枪走火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些人无所事事,横枪跃马,招摇过市,专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为能事,致死致伤事件时有传闻。
   他们在社会上为非作歹,明火执仗,山头宗派,横霸一方,满口江湖义气,并无曲直是非。同恶相济者,称兄道弟,两肋插刀,争斗中结下的梁子,狭路相逢,睚眦必报。帮伙遭遇,来几句旧社会江湖帮会中的“切口”或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土匪黑话,也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这帮半大孩子虽然年龄没有我们大,人生经过的坎子却比我们复杂得多。
   插队知青是个非常庞大而散漫的群体,良莠不齐,形形色色。知青中极少数不良男生纠合在一起,流窜于各个知青点之间,纠缠昔日恩怨,结伙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由知青之间互殴,发展到和当地农民群体械斗,更出格的是,有些人居然模仿出当年鬼子进村的态势,横冲直撞,偷鸡摸狗,持强凌弱,祸害乡里。当地百姓,又恨又怕,背地里称之为老日(日本人),以至于有的大队干部不得不组织民兵,与之对垒。
   我们公社来的这批“货蛋子”(当时对社会上小混混的蔑称),虽然不像我们那样本分,也没听说折腾出大的动静。经常看到的是他们三五成群,在庙店子街上游逛。其实庙店子真没有什么可逛之处,到邮电所去看一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包裹,或者蹭到供销社年轻的女营业员那里打个嚓,吃个豆腐,说几句不着边际的调皮话,无聊之中消遣而已。

48

   知青中的害群之马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不仅当地农民痛恨,我们知青中的大多数人,也深为不齿。公安机关终于不能再容忍下去了,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地区和县里的公检法军管会重拳出击,在全县抓获了十多名知青中劣迹昭彰的坏分子,轮番到安置知青的公社所在地游斗。
   公社通知所有知青参加在河湾举行的批斗大会,并要求我们代表知青在大会上发言。写稿的任务肯定落在我的头上,我在文革中充当写手,写各类批判文章,基本得心应手。但是我写稿子可以,上台发言是绝不干的,我从文革以后,就不愿意再干出头露面的事。于是老夏协调,由我写稿,让卫新代表知青们发言。
   开会那天,会场虽没有特别布置,但气氛很严肃,空旷的河滩上放了两张桌子,桌子后面是两把长木椅,参加大会的人就在对面的空场上围成一个圈。那天来的除了公社知青,还有附近生产队的社员,所以显得人很多。
   桌子前头,有一片特意留出来的空间。小店大队武装民兵,荷枪实弹,拉开警戒线,负责会场内外的戒备。披挂齐整的民兵们,多是转业军人出身,头上戴着绿色解放帽,腰里系着清一色的帆布武装带,国产56式半自动**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寒光,展示着群众专政的无比威严。
   一阵汽车引擎声打破了人群的嘈杂,十几个知青败类戴着手铐,在全副武装解放军战士监押下,迈着蹒跚的步子,走进会场。他们被剃了光头,一个个脸色灰白,神情沮丧,低头弯腰,接受批判。
   在带队军官的指挥下,他们面向群众,站成一排,集体低头认罪后,站在桌子后面的军管会代表开始宣布他们的罪行。军代表每喊到一个人名字,这个人就向前跨出一步,宣布完毕,再退回去,这些看来都是事前训练好的。
   这些人下乡以后,好逸恶劳,流氓成性,持强怙勇,为害一方,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乃至行凶伤人,触犯刑律,实属罪有应得。
   宣布过罪行,各界群众代表开始发言批判,最后,军管会干部宣布对他们依法逮捕的决定。逮捕令下达,两边挟持的战士马上打开罪犯手上的铐子,把他们掀翻在地,用麻绳捆个结实,挂上牌子,然后提起来示众。那副狼狈相,过往的嚣张与跋扈,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我远远地看着这些人渣,也不过二十郎当岁,不由感慨地对身边人说,这就叫自取其辱,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根据上级的要求,公社加强对知青的管理和教育,表现不好的知青刺头,分别被大队和公社叫去训诫,形势所迫,他们也收敛了不少。
   作为知青插队的先期样板,公社安排新来的知青到我们两个知青点观摩。那时我们的新房子盖好,新家具刚到位,生产队放了我们的假,接待这些参访者。老夏领着我们张罗,整理环境,布置了学习室,桌子上陈放红宝书,还动员了一个口齿伶俐的女生做讲解员。
   B中学的知青农友们开始和我们互相走动,首先接触的是小店子的插队知青,小店知青住的地方叫高台子,和关田冲生产队只隔着一道山梁和一条冲,是我们去公社必经的路。其实他们也想和我们建立交往,他们年龄小,比我们开放,见面打个招呼,行一个美式军礼,道一声“弟兄们辛苦了”,就算认识了。
   我首先认识的,是小店子的永祥和建军两位,那是在庙店子逛街时偶尔碰到的,他们都是初二的学生。建军的父亲在省直机关是一个处级干部,永祥的父亲则是一般工作人员。永祥很健谈,对人也很热情。他向我介绍了很多B中学知青的情况,回来的路上,还邀请我去了他们的知青点。以后每次路过,都会主动打个招呼,日久就稔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沙发
发表于 2020-9-2 07:39:41 | 只看该作者
下来一批小知青,
多是郑州某校生,
胡乱打闹太严重,
当地抓捕有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4 02:51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