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插队生活节选 --我与张玉春 张玉春与我当属于发小,我母亲和他母亲关系要好,张玉春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有钱买书看,他也常常借给我看,有时书看完了,竟然不知归还。甚至还把他的书看碎了。《说岳全专》《红楼梦》《海底两万里》《警世通言》还有《目睹二十年之怪现象》等等,好像我都是从他那里借到的。但是我们上学时并不在一起。文革中他曾经参加过战斗队,驻在通辽东方红影院,解散以后他作了逍遥派。 就是那个时期我们的关系走得相当密切。所以能够组团一起下乡也是基于上述的原因。 可惜下乡之后,由于各自的人生观不尽相同,处理事物的方式不同,因而在利益相关的生活摩擦之中,思想上产生了隔阂,以致形成了派别,互不交流。那时集体户的男生只有三个人了。 有一次我和张洪林,去菜园子,找园头曹连茹要点青蒜吃,于是编个理由说,张玉春拉肚子了,要点青蒜吃治拉肚。由于是冒名顶替,我们有点心虚,中午吃饭时,把青蒜放到桌上,让他也吃。但是心存芥蒂的他并不领情,一口没动。后来不知啥时候,他真的拉肚子了,于是他自己去找老园头要青蒜,老园头不乐意了,说你咋总拉肚子呢?估计他知道原委后,会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兴师问罪,隔了一段时间,我们才知道此事的发生,偷着乐了一回。 回城后,大家都不在一个单位,各自谋生,相互没有了利益的竞争,心态渐趋平衡,在他积极的倡导下大家摒弃前嫌,又渐渐地聚拢起来了。 张玉春虽然身小力薄,但不甘落后,干起活来也还有一股拼劲。 张玉春后来成为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在我选调的回城的当天晚上,他去公社党委要求自己也回城,没有被批准,(此事后来县知青办有传言说,有的知青提干后,要求回城,不安心扎根在农村,)不过那天他的确很是生气,买来一瓶散白,晚上我两对饮起来,当时集体户的男生只剩我们二个人了,由于他是大队干部一会要主持会议,我怕他喝多了有情况发生,于是抢着多喝了一些,结果我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他却顺畅的主持会议去了。 那次我已补充自然减员的理由调回城里。一,二年以后,他也争取到到通辽财贸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分配到哲盟粮食系统。曾任粮食科研所所长,四方粮油集团副总经理,双庙粮库书,----,等职。因他争强好胜,好生气,以致积郁成疾,常年吃药调理,最后因肾衰竭,心脏骤停,而不幸辞世。享年56岁。 一位乐善好施的励志者,一个愿做大哥的精神领袖,正值壮年,不幸陨落,是五队集体户的重大损失,呜呼!痛哀哉! 下岗后,为了生存,我曾独资开了一爿冷榨葵花油的夫妻小厂,张玉春十分热情的给予帮助,免费送我一台比较先进的售油机和一台电动的抽油泵,还有两个大油桶。他这是发自内心的帮我解决困难,他帮助别人,从来不要人情。 有一次我们闲聊,我说在企业单位工作的人,待遇都是一个标准,我们公司有建国前的老干部退休后,单位解体,划归到社保开退休金,需企业单位交4万元的积金,否则不给办手续。他听说后不以为然说,我归人事局管,你归劳动局管,足见他不愿屈于人下,处处表现出争强好胜的心理。 他对自己的政治地位追求较高,对金钱的摄取不太积极,不愿意自己变得平庸化,一贯积极的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他同情弱者,甚至有些仗义疏财之举,只是做事情,有时候表现出一些情绪化。难怪有人评价他政治不成熟。 王亚清 2023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