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择,改变人生(十六)品尝当靶子的滋味

[复制链接]

362

主题

627

帖子

2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7:3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选择,改变人生(十六)品尝当靶子的滋味



    黑龙江省,龙江县八岔河学校。


(一)

    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我工作的八岔河学校发生了两大变化,一个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的变化,另一个是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
    原来学校的领导只有一个,那就是校长张育才。由于八岔河学校是县教育局在农村树立的先进典型,为了加强领导力量,县里把在大队分管学校工作的支部副书记袁景生,转为公办教师调入学校当一把手。
    袁景生,四十多岁,大个头儿,弯曲的头发向后梳着,方脸盘儿,眼睛不大,眉毛挺重,络腮胡子,大嘴巴,走起路来,仰脸朝天,迈着方步,总是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此人虽说原来是副书记,但却是八岔河大队干部中的元老,城府深,谋略多,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大队派来了贫下中农代表张世忠,参与管理学校。
    老师当中,民办教师吴光荣辞职了,新来了民办教师还乡青年卫迪江、李寿安、原大队团支部书记高远仕,下乡青年何艳君、徐国凯、张龙玉,还分配来一个公办教师杨成章。
    杨成章,齐齐哈尔实验中学一九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回到家乡聚宝公社哈拉海大队务农,一九七二年春被推荐上中师,县教育科从档案中看到他原来是实验中学的高材生,就直接把他按公办教师分到八岔河学校任教。杨成章,闻其名,知其人,他不但文学方面出口成章,而且中学现行课本《数学》、《物理》、《化学》,样样都通,当时,在文化程度上他是全校教师中的高手。
    一九七二年以前,学校贯彻的是: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从贯彻的情况看,有些学校把学工,学农,学军,变成了为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脱离了学生以课本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轨道。
    一九七二年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后,对学生不按部就班上课,而是去工厂、下农村、到部队进行所谓的学习,特别是针对某些大城市的中学生,整天跑公共汽车当售票,提出了批评。之后,全国中小学生回归本位,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文化课教学,提出了教师要以课堂为中心,课堂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以课本为中心的要求,号召教师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勇于探索教学规律,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苏联的“凯洛夫教学法”一度成为教学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后来,把这段行为称作“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
    为了使“回潮”更有力度,从县里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到公社文教组,再到各个学校,都大兴教学研究之风,其载体就是大搞公开教学课,县里搞,公社搞,农村学校也要搞,数学课,语文课先搞。
    搞公开教学课总要有人当“靶子”,这时我便被逼到“回潮”的风口浪尖儿上。


(二)

    从一九七二年上半年起,老师们就开始大练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由于“文革”期间小学课本中取消了汉语拼音,再加上黑龙江人分不清z、c、s,zh、ch、sh之类平舌音与卷舌音,常把“暂时”读成“zhan时”,“吃饭”读成“ci饭”,把“日子”读成“yi子”,“猪肉”读成“猪you”。所以,小学教师都来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练习汉字的规范写法,练习钢楷和板书。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和没有经过师范培训的民办教师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了教学教法的研究。
    学校的两位领导袁景生和张育才也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
    我当时仍然在教五年级数学课和语文课。
    一天下午学生自习时间,两位校长找我谈话。
    “我和育才校长听了一圈课,这搞一堂公开教学,就觉得你比较合适。”袁校长说。
    “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好,板书工整,课堂语言比较准确。另外,五年级在七个年级中处在中间,既有代表性,又可以承上启下,所以,想让你先来讲这一课,给大家打个样儿,你看咋样?”张校长说。
    “能让我来先讲这一课,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不过,我觉得小学老师中,宋老师比我有经验,让她讲比我会更好,我怕讲不好。”我说。
    宋老师是个女同志,三十多岁,教三年级数学和语文课,她是张校长的师范同学,教龄长,有经验,而我当民办教师才一年半,所以我提出让宋老师来讲这一课。可袁校长却接着说:“宋老师家务重,你年轻,又没有负担,还是你来讲吧!”
    我听完了两位校长的意见,感觉到这是他们俩研究好的事儿,我不接受恐怕拗不过去,就勉强应了下来。
    张校长安排我讲一节数学课,给一周的备课时间。根据课程进展情况,我选择了数学应用题作为教学内容,例题的内容是这样的: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需要2天,乙单独完成需要4天,丙单独完成需要12天。问甲乙丙合作同时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几天完成?
    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工作类”应用题。
    按照张校长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板书规划,认真地编写了教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627

帖子

2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7:35:51 | 只看该作者
(三)

    公开教学那天是周六下午,其他班都放学了,只有我班学生留下来迎接全校老师听课。上课前,我见所有的老师都走进教室,坐在事先安排好的最后两排座位上,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次讲公开课。张育才校长走到我身边说:“别紧张,又不是外人,大胆地讲!”我点点头,尽力地调节紧张的心态,但是心跳还是加速。
    上课时间到了,我强制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上课。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
    (一)引言:向同学们介绍新课内容,板书例题。
    (二)复习: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讲授例题:
    1、读题,明确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分析,由已知到未知,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因果关系。
    3、引导学生逐步列出算式并解答。
    4、小结工作类应用题的特点和如何把握其要点。
    (四)课堂练习,内容是同类应用题。
    (五)课堂总结,概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情况。
    (六)布置课后作业。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双边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因为学生们也很紧张,回答问题多有不尽人意之处;教学中也注意了教师语言点到为止,多给学生动脑、动口和动笔的时间,但是,练习的时间仍显得不充裕;基本按教学计划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显得很匆忙。这堂课的自我感觉是,教学过程有序、紧密、合理,没有出现大的漏洞。虽然不能说这堂课很成功,但是也不能说不成功。
    下课后,校长即刻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讲评,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我作为“靶子”,将要接受大家射来的每只“箭”。
    讲评开始了,三年级班主任宋桂香老师首先发言,她说:“我觉得贾老师这堂课讲得很成功。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老师,能讲到这种程度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教态比较紧张,从时间分配上看,重点部分时间不足等等。但作为年轻老师来说,经验不足是正常的。”宋老师的讲评,语气平和,有肯定也有否定,但是说得入情入理。接着,程庆华、吴占平、卫迪江、陈国卿、杨成章、张贵茂、李寿安、等一些年轻老师先后发言,都说讲得不错,也提出一些建议,但是,能说出所以然的不多。倒是几位年龄大的公办教师讲评时,有理有据,箭箭中的。


(四)
   
    关于我所讲的课,赵海楼老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不仅是老教师,而且还是文化大革命前多年的小学毕业班把关教师,教龄长,资格老,经验多。可是它并非是靠前发言,而是示意六年级班主任吴忠恒老师和七年级班主任刘兴堂老师把讲评接续下去。
    吴老师说:“贾老师这堂课基本上是成功的,从教学过程来看,准备得很细。不过,只讲了一道例题,课量显得少一些。另外备课时如果征求一下老师们的意见,恐怕会更——更好一些。”吴老师说话一着急就有点儿结巴。
    刘兴堂老师接着发言。他说:“总体看,小贾这堂课讲的是可以的,优点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数学课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中一定要突出讲练结合,特别是学生多练。这节课中,老师讲得还是多,学生练习的时间还是少,练的形式也少,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重点是精讲多练,而精讲不等于少讲,精讲就是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把要点讲清楚;多练,不是让学生一个劲儿地练习,而是和教师的精讲结合起来,讲讲练练,练练讲讲,把多练贯穿于精讲之中。小贾在这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赵海楼老师是老师中最后一个发言的,他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他说:“应用题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会学生用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的话,直接道出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和重点。
    赵老师还讲到:“分析应题,可以从问题的已知入手,层层分析,看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再和未知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叫做分析法;还可以从未知入手,逆向分析,看解答的问题是否有现成的条件,再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叫做综合法。贾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时,还没有真正进入这样一种思维程序。所以说,这堂课的重点还不够突出。我只说主要问题,其他问题就不多说了。”
    听了以上三位老教师的精辟评析,我感到非常震撼,因为他们说出了青年教师难以说出的见解,这种理性的分析,切中要害的见地,让人入耳、入脑,让人耳目一新,心悦诚服;同时,也让我感到钦佩,钦佩这几位老师独到的思维方式,钦佩他们教学经验的老辣。听了他们的讲评,我想,这堂课如果让他们来讲不是更合适吗?如果让他们来讲,青年教师不是可以直接学到更多更宝贵的教学经验吗?那么,为什么不让他们当这个“靶子”呢?
    张校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最后发言的是张校长。张校长从搞公开教学的初衷出发,讲到:“搞这样一堂公开教学课,就是要通过青年教师的教学表现,来发现问题和不足,然后通过讲评来集思广益,通过讲评来挖掘老教师们多年积累的宝贵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受启发,受教育,学到点儿真东西,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袁校长补充说:“当靶子,让大家来射,当时可能是疼了点儿,可是过后你就会觉得很有收获!”我知道,这话是说给我听的。
    是啊!讲评中我真正地做了一次众矢之的,大家针对我的课,像解剖麻雀一样,从教学神态到教学语言,从教学步骤到教学细节,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师精讲到学生多练,从板书设计到课时分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剖析。讲评中,有肯定,也有否定,有鼓励,也有批评,甚至否定和批评比肯定和鼓励还要多。每当我听到否定和批评的时候,还真觉得挺难受。
    当“靶子”的,面对大家射来的“箭”,如果是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听后会觉得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如果是持一种消极的心态,听后就会觉得不顺耳,甚至会觉得委屈。我仔细地品味着大家的评语,用辩证的思维来咀嚼其中的味道,逐渐地由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欣慰。感觉欣慰的是,我很幸运,做了一回“靶子”,如果没有这样一次经历,我就不会觉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是那么稚嫩,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如果没有这样一次经历,我就很难有机会聆听各位老师专门针对自己的课发表有益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因此,当这回“靶子”,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627

帖子

2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07:37:17 | 只看该作者
(五)
   
    此后的下半年,我又有机会承担了两次公开教学的任务,一次是学期初的全公社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另一次是十一月份,全县教学工作大检查中的小学语文课公开教学任务。其中后者又使我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磨练和提高。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县里组织了由主管教育工作领导参加的教学工作检查团,对全县二十三个公社和两个镇的中小学教学工作,进行拉练式的大检查,检查团每到一个公社除了听汇报,还要听一个班的中学课和一个班的小学课。由于八岔河学校是县里培养的典型,所以公社决定小学课由八岔河学校来承担。这样,讲课的任务就落在我所教的五年级语文课上。
    因为这次语文课教学是代表全公社接受检查的,所以公社文教组就提前二十天派专人来学校,帮助研究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敲定和备课措施,经过再三斟酌,最后确定以课本中《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作为接受检查的教学内容。


(六)

    为了备好这一课,学校调集了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赵海楼、刘兴堂、吴忠恒、宋桂香和正在教七年级化学课的青年教师杨成章,协助我备课。前四位老师主要负责研究教学方法的实施,杨老师负责教材内容的挖掘。经研究,《少年闰土》分两课时讲完。
    老教师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第一课时中导语的设计,背景的交代,词语的学习方式,熟知课文的方法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第二课时中的如何分段,怎样总结段意,如何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重点词语的板书设计,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等等,也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杨成章老师首先对课文的出处,鲁迅的小说《故乡》进行了描述,然后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他说,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这篇课文是《故乡》中的一段。说着,他便熟练地朗诵起:“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接着,他结合课文的内容,讲《少年闰土》主要写“我”与“闰土”童年时代的一段交往,课文中有美丽的景物描写,还细致地描写了少年闰土的外貌,比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戴银圈”;叙述了闰土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儿,比如“下雪捕鸟”,“瓜地刺楂”,“海边拾贝”,“潮来看鱼儿”;叙述了“我”及“我”往常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课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的无知和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知识丰富,从而反映出“我”的愚蠢和闰土的聪明。
    听了杨老师对课文的分析,我感到他对鲁迅的作品是那么熟悉,对《故乡》的内容是那么了如指掌,对课文的分析是那么透辟,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虚心地按照几位老师的设计方案和对课文的分析,编写了教案。为了检验教案的可行性,张校长让我到四年级班进行试讲,几位老师跟进听课,然后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后,又到六年级班再次进行试讲,然后再次查找漏洞,这样反复两次,才最后定案。


(七)

    十一月下旬,县里的检查团如期而至。为了听课方便,学校选择了一个三间房子的大教室。讲课前,检查团四十来人走进教室,拥挤着坐在后面的板凳上,看起来比学生还多。
    上课时间到了,我对着镜子梳理一下头发,把棉袄外面套的蓝色平纹布便服短衣抻了抻,抑制住紧张的情绪,稳步走进教室,按照精心准备的教学方案,开始上课。
    第一课时进行得很顺利,课间休息后进入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学生读课文,分段,板书重点词语,总结段意,这些内容进行得也如人意。就是启发学生归纳课文中心思想时,我调动了四五个学生对中心思想中的关键词语“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都没有回答到位,几个学生的回答都是“实践出真知”这样的语句。最后,我只好依学生所答,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板书在黑板上。
    听完课后,检查团全体人员就急忙赶赴公社听中学班课去了。据说等听完中学班课一块儿讲评。袁校长跟着检查团去了公社。
    第二天袁校长回来后,向大家简单传达了讲评情况,他说:“检查团领导问我,贾老师是哪个师范学校毕业的,课讲得挺老练啊!我说,他是个民办教师。他们又问,贾老师有多大岁数,我说,他才二十二岁。他们感到很惊讶!”
   我只想听他说说讲评的情况,我便问道:“他们说讲课中存                            在的问题了吗?”袁校长说:“他们说你运动学生,中心思想学生基本答出来了,你仍然连续叫起几个学生。”
    从此,我又明白了一个新概念:“运动学生”。
    这次公开教学课,使我进一步懂得了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的教学艺术,它比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更难于把握。教数学课,是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抽象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语文课,是用艺术的语言启发学生探讨形象、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要灵活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之外,还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学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36
地板
发表于 2018-8-12 08:03:42 | 只看该作者
几堂公开教学课,
小伙提升还挺多,
认真汲取众营养,
谦虚认真进步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627

帖子

2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2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9:02:3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8-8-12 08:03
几堂公开教学课,
小伙提升还挺多,
认真汲取众营养,

感谢龙行天下版主持续关注、精彩点评。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4:53 , Processed in 0.194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