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扇 趣

[复制链接]

921

主题

989

帖子

52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亲是苏州人,小时全家住在闾邱坊的一条弄堂里。夏季来临,母亲总要从货郎担上选几把蒲扇,洗静压平,再用碎布头把扇沿包缝起来,还要在扇柄上写上每个人的名字,以防丟失。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天井中聊天,一把扇子既可扇风纳凉,又可驱赶蚊虫。
父亲在一家烟草公司上班,蒲扇携带不便,母亲就为其准备了一把纸扇,父亲竟有些爱不释手,对扇子产生了极浓的兴趣。记得扇面上画了一个手执纨扇,在秋风黄叶中伤神伫立的女子,一旁还有一首诗:“秋来执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伤感?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那时还小,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
六十年代,父亲开始收藏苏扇,也叫“吴扇”,而且只收藏桃花坞扇坊生产的。几十年下来,竟也收藏了七八十把。普通的有蒲扇、芭蕉扇、纸扇,细些的有羽毛扇、纨扇、聚扇,贵重的有绢宫扇、檀香扇等。扇骨、扇柄有象牙的、檀木的、湘妃竹的,这些扇子俗的天然,雅的婉约。
收藏的扇子中,聚头扇最多,北京人也叫“撤扇”、“折扇”。北宋时由高丽传入我国,其扇骨为竹片,以轴开合,两侧镂刻髹漆。扇头钉盖微如米粒,烫以花纹,扇面有画面、素面两种,文人雅士喜在其上题诗作画。据说,明代画家文徵明就只题桃花坞产的折扇,有非“桃花坞”不题的怪癖。
绢宫扇亦名“团扇”,唐人王建在《调笑令》有:“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美人染恙,自惭色减,因而以团扇遮面,能使得美人因病致妍。可见团扇古时为女子的爱物。家里原藏有鸡心式的绢宫扇,缀镶象牙、玳瑁的饰品,配以湘妃竹的扇柄,再坠以精美的扇穗。父亲还专请上海的胡老题诗作画,其一为陆游的诗:“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另一面画了五蟹图,只只栩栩如生。去年弟从美国回京探亲,费尽口舌要了回去,挂在居室墙上,凭添了几许古雅和书香,也令美国的朋友惊叹不已。
说到扇趣,不能不提及老舍。据说,著名作家老舍只收藏名伶的扇子。说及此事,还有一段佳话。梅兰芳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他在主演《晴雯撕扇》时,一定要在上台之前,亲手画一幅扇面,装上扇骨,带到戏台上去,当场把扇子撕掉。演一场,就画一幅,撕一次。梅先生的琴师徐芝源看到了,十分心疼,待戏散场后,他就去把撕坏的扇子拾回来,重新裱装好。后来,他把这重新裱好的扇子送一把给老舍先生。老舍了解到扇子得来历后,大为感动。从此,他又多了一项爱好,收藏名伶的扇子。十余年后,老舍收藏了一百多位名伶的扇子,除了京剧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外,还有王瑶卿、汪桂芬、陈德霖、奚啸伯、裘盛戎、叶盛兰、钱金福、俞振飞、红豆倌等,可谓名扇荟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 18:08 , Processed in 1.201261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