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与石评梅雕塑
桃江县大栗港镇熊亨瀚烈士墓
柔石手迹
我是宝剑 □高君宇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1919年) 作者简介:高君宇(1896-1925年),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后来,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他是代表之一。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阑尾炎,经抢救无效,于3月5日病逝,年仅29岁。
七歌 □王达强 有客有客居汉江,自伤身世如癫狂。 抱负不凡期救世,赢得狂名满故乡。 一心只爱共产党,哪管他人道短长! 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吐芬芳。 有家有家在鄂东,万山深处白云中。 老父哭儿伤无椁,老母倚闾泪眼空。 故乡山水今永诀,天地为我起悲风。 我二歌兮歌声雄,革命迟早要成功。 有友有友意相投,千里相逢楚水头。 起舞同闻鸡鸣夜,击楫共济风雨舟。 万方多难黎民苦,相期不负壮志酬。 我三歌兮歌声吼,怒掷头颅报国仇。 有弟有弟在故乡,今日意断有我长。 昨夜梦中忽来信,道是思兄忆断肠。 可怜不见已三载,焉能继我起乡邦? 我四歌兮歌声强,义旗闻起鄂赣湘。 我五歌兮歌声止,慷慨悲歌今日死。 我六歌兮歌声乱,地下应多烈士伴。 我七歌兮歌声终,大地行见血花红。 作者简介:王达强(1901-1928年),名镜清,号士豪,湖北省黄梅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担任汉口�口地区团委书记,创办青年政治学习训练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达强任湖北省团委书记,兼京汉铁路总指挥。1928年2月被捕,受尽各种酷刑,坚贞不屈,说:“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2月18日英勇就义。
观涛 □熊亨瀚 大江东去,浩荡谁能拒!吾道终当行九域,慷慨以身相许。大孤山下停桡,小孤山上观涛,热血也如潮涌,时时滚滚滔滔。(1927年) 作者简介:熊亨瀚(1894-1928年),本名骥才,湖南省桃江县人。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在国民党内的身份,在湖南省国民党内部进行艰苦曲折的工作,大量发行《湖南通俗日报》,报导全省农运实况,劣绅、团防破坏农运的种种罪行,另编《湖南民报》、《民权周刊》,驳斥“左社”分子,提高人们对新军阀势力的警惕。长沙“马日事变”后,他由省委委派组织衡山县军事委员会,扩大农民自卫军。10万农军反攻长沙的计划失败后,潜回故乡。1928年春,赴汉阳鹦鹉洲开展活动,奔走湘、鄂、赣之间,掌握敌人动态,营救被捕同志。同年9月,他在武汉的行止被侦悉,11月7日,在鹦鹉洲渡江处被捕,27日被押回长沙。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以“熊亨瀚三个字,就是罪证,不必更问,枪决就是”指立即行刑。28日清晨,熊亨瀚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绝命词 □王孝锡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 问苍天:何不行方便? 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 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 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 望爹娘,休把儿挂念, 养玉体,度残年, 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 儿去也,莫牵连!! (1928年12月) 作者简介:王孝锡(1903-1928年),字遂五,出生于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是陇东地区最早的革命创始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他被刘伯坚、邓小平推荐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同时从事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坚持斗争。先后领导成立了中共彬宁支部,中共太昌区委。同时以行医为掩护,深入陕甘交界农村进行调查,秘密筹划、组织农民进行暴动,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1928年11月26日,他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12月30日,慷慨就义。
战 □柔石 尘沙驱散了天上的风云, 尘沙埋没了人间的花草; 太阳呀,呜咽在灰黯的山头, 孩子呀,向着古洞森林中奔跑! 陌巷与街衢, 遍是高冠大面者的蹄迹, 肃杀严刻的兵威, 利于三冬刺骨的飞雪! 真的男儿呀,醒来罢, 炸弹!手枪! 匕首!毒箭! 古今武器,罗列在面前, 天上的恶魔与神兵, 也齐来助人类战, 战! 火花如流电, 血泛如洪泉, 骨堆成了山, 肉腐成肥田。 未来子孙们的福荫之宅, 就筑在明月所清照的湖边。 呵!战! 剜心也不变! 砍首也不变! 只愿锦绣的山河, 还我锦绣的面! 呵!战! 努力冲锋, 战! (1925年7月8日夜) 作者简介: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作家,浙江省宁海县人。北伐时曾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23位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鲁迅先生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柔石小说集》、《为奴隶的母亲》等。
过洞庭 □邓中夏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 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 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 (1921年) 作者简介:邓中夏(1894-1933年),湖南省宜章县人。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省港工人大罢工。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邓中夏文集》。
带镣行 □刘伯坚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1935年3月11日由大庾县狱中带脚镣经大街移囚绥署候审室) 作者简介:刘伯坚(1895-1935年),四川省平昌人。1920年赴欧,在比利时、巴黎勤工俭学,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被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他在苏联接待冯玉祥,并受其邀,回国参加了西北军。1927年,冯玉祥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随后,再度赴苏,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
滨江抒怀 □赵一曼 誓志为国不为家, 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一世忠贞兴故国, 满腔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6年) 作者简介:赵一曼(1905-1936年),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淑宁。四川省宜宾县人。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有“红马白枪女政委”之美誉。1935年11月,在珠河作战时受伤被俘,受尽酷刑,1936年8月2日壮烈牺牲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