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陟山门内外

[复制链接]

31

主题

32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9:34: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了景山公园西门,穿过景山西街,再向西走是一条曲折的街巷,这里就是“陟山门街”。沿着这条街走到尽头,就是北海公园的东门——“陟山门”。

陟山门的“陟”是登高的意思。走进北海公园的东门,在太液池的一道碧水上,横架一座单拱的青石桥,把岛与湖岸连接起来。越过石桥即可去登白塔山,入门即登山,“陟山”取名真够名符其实了。正因为陟山门的称谓,把门外这条街叫陟山门街,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先说门外。陟山门街有二三百米长,大体上是东西走向,西头略有点偏向西北方。这是一条很古老的街道,经历过元明清几个时代。路边有两处古建筑可以为证。

在它入口的街南面,从围墙外可以看到,院子里有一座圆形大屋顶的殿宇,那应该是大高玄殿后边的乾元阁;顶子覆盖着蓝色琉璃瓦,比天色看上去更蓝一些。据说这是明代修建的道观,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距今约有四五百年了。

在街的北面有个院落,两扇红漆大门紧闭着。门左一块卧石上面写着:清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从外表看上去,这处院落通体灰墙灰瓦,檐下彩绘艳丽,还残留着旧时代的痕迹。

这条街几年以前还是个市场,生意比较兴隆,经常人头攒动。如今市场早已撤掉,来往人少多了,走在青石路街面上,倒是清静许多。

资料上说,这条街道是明清时期皇帝从北海去景山登山游玩时的专用御道,也是连接着北海和景山这两座皇家御苑的重要纽带。

以上是说陟山门外。陟山门是座宽敞的大门,无须多说。待进入陟山门,园内景色更为奇秀。

先说桥下的水。往北是开阔的湖面,湖岸绿树环合。往南是略小的前湖,每当盛夏时节,荷叶摇曳红花盛开,一派争奇斗艳。

在陟山桥头仰视,白塔山一目了然。过得桥来,迎面对着桥头的是一座四柱三框的木牌坊,形制高大。牌坊后边是一带半圆形灰色砖墙,沿墙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石阶倚着墙侧通向上边。

手扶着灰砖墙,一步步平缓走上去。上面是一个较大的平台,被牌坊遮挡着。平台中央坐西向东一座屋宇,横向一进三间,红漆门柱,雕花窗格,门楣上有块匾,上边书写着“智珠殿”三个大字。

常时很少到这里来,对此不甚了解,便趁机看一下说明。看过之后得知:这座紧闭门户的智珠殿里边,供奉的是般若智慧文殊菩萨。透过门隙向里望去,正中确有一尊雕像,隐约可见是一尊菩萨像。

智珠殿所在的半月城台,也叫“般若香台”,站在半月形城台的位置,可以向东远眺,近水远山便可一目了然。东边的景山万春亭,即是遥遥可见。

在智珠殿背后,南北以及西侧,各有一座小的牌坊,顶在平台边缘,起到一种装饰作用。从这里再拾级而上,就是琼岛最高处的白塔山了。

在智珠殿左下方不远,是那座
“琼岛春荫”碑刻。四个大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此地到了夏日,即是旧时有名的燕京十景之一。

以上是陟山门内之景,虽只是园中一隅,却有独特的韵味,值得来这里流连赏玩。通过这样寻根问底,对名园古迹及历史文化,体会就会更深刻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5 07:57 , Processed in 1.257822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