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海冲浪节选(四)筱山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07:0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10-1 07:10 编辑

商海冲浪节选(四)

筱  山

   我和筱山认识的很早,大约在十多年前。当时他们是一家政府指导下的技术检测机构,我则在工厂主管对口业务。那是一个各种会议多如牛毛的黄金季节,上级发文,单位出钱,宾馆旅游,好吃好玩,临走时再拿个纪念品,不亦乐乎。
   开会学习,一来二往,慢慢就熟悉了。最初的印象他好象刚从学校出来不久,身上的学生气息很浓,说话拘谨,举止斯文,眉宇间时常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和他正值青春的年华似乎不太协调。
   接触的多了,我们谈话的内容也广泛起来,除了业务之外,偶尔也谈些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始,一个百业待兴,锐意进取的年代。在他们这代年轻人中间,除了专门研究人员外。留意这些偏冷杂学的人,好象愈来愈少。我感到这个年轻人思想深遽,知识涉猎面宽广,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往来人员,后来,我们就成了朋友。
   筱山所在的单位是属于那种最先被体制改革抛甩出来的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自收自支单位,也就是说从很早的时候,他们就被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了。而当时,国有企业这棵铁杆庄稼还没有动摇,国有企业的职工们,还象往日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安理得地过着虽不富裕却也没有忧虑的太平日子。
   因为熟悉,筱山也经常到我们单位来寻找一些业务,做为需方,我们有过几次合作。时间晚了,大家在一起吃个简单的饭,然后实行A-A制的结算,即各人出自己的一份钱。
   我们这些人追求精神生活,朋友之间交往,喜欢在一起小聚小酌,即兴高谈阔论,发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慨,臧否古今,月旦人物,也算是沾了些书生意气吧。但凡你请我回,酒食征逐,显得有些流俗。大家都是工薪族,没有所谓“外快”,叫谁请客买单,也不能持久。于是我们采用了外国人的这种A-A制的结算方式,每人出自己的一份,看起来算不得慷慨,其实大家都乐意接受。
   筱山显然对A-A制感到非常新鲜,他走南闯北也有些年了,可能很少见到这种交往方式。所以,他有时竟主动地要求参加我们的A-A制组合,当成了一种休闲的乐趣。大家都以朋友相待,完全没有世俗间甲方吃乙方,需方吃供方那种庸俗的应酬定则。
   筱山到我们单位,虽然也搞些业务,但业务量都不大。在工作上,我们习惯于公事公办,一丝不苟,从不拖泥带水,当然也不搞经办人的附加利益,也就是通常所谓“吃回扣”之类的名堂。用句老话来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所有这些,反而使筱山和我们的交往日益加深起来。也许喜欢我们这里的人文氛围,筱山成了我们的常客。大家在一起纵谈社会、哲理、文史、宗教和山川名胜、风物人情以及个人身世、理想抱负,而先前的业务交往,竟退居其次了。筱山看起来颇爱文学,有时常作些即兴文字,我个人也有些文字上的嗜好,不时拿了来,彼此推敲品评一番,琐务之余,亦感乐在其中。
   交往多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筱山属于那种多愁善感型的小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喜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老实说,近些年我接触的人群中,包括一些知识阶层,满腹牢骚,萎靡不振,得过且过,讲求实惠,随波逐流的人日益见多,象筱山这样“位卑未敢忘忧国”,还存有着浓重忧患意识的人,确实不多见了。
   我革职离任时,正好筱山刚结束在我们厂的一项工程。我深知国有企业老总们拖欠三角债的伎俩,只要我一离开,这项决算,就到猴年马月了。我利用尚未冷却的“余热”,迅速地帮他结清了业务上的尾巴。在工作上,我不是一个“胳膊肘向外拐”的人,但是我也不干坑害对方的事,特别明知前面是陷阱。
   从厂里出来,筱山坚持要陪我走一段。路上,他诚恳地对我说,在淮河路上又找了处地方,有三室一厅,欢迎我经常去玩。“你又买了所房子?”我诧异地问。因为我知道,他即便搞了几年“自主经营”,经济上比我辈要活便些,但是要再买所房子,尚非易事。“房子是租的,我自己办了个公司,刚开张,有空你去看看。”筱山说。
   下岗回家以后,心里总是觉得空荡荡的。隔三岔五的另活,不足以作为我余生的寄托。我一生不求名利,也不甚追求钱财。时常萦怀在意的,是自己人生价值的证实。无论年轻时在农村插队,还是后来在工厂做工,只要自己的存在的价值能得到承认,我都会有一种充实、满足的感觉。
   吃过晚饭,百无聊赖之间,我决定到筱山那里去消遣一下。拨通了电话,筱山说他马上来接我。我出了门,在马路边等着。
   不一会儿,他的摩托车就到了。破旧的摩托在马路街巷间穿行着,两侧如梦幻般的霓虹灯影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把夜晚的城市装扮的五彩缤纷。我无心欣赏这瑰丽的夜景,“高楼藏阴影,霓虹掩血泪”,我只觉得扑面而来的晚风,吹得身上一阵阵发冷。
   我跟着筱山,来到金水河边上的一所住宅小区里的一座三开间居室。房间很宽敞,厨房、厕所、暖气、空调之类设施一应俱全。外面的房间里,对面放了两个办公桌,一套真皮沙发沿墙摆开,这是公司办公室兼会客室。面北的一个大套间,是筱山给自己布置的办公室。宽大华丽的老板台,高靠背的皮转椅这些现代化的办公室陈设说明主人的精神诉求已经向当代社会的先进生产力代表靠拢。
   “时下只有我和陈工两个人。”筱山领我在室内浏览一圈后说道:“今后你就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你每天都可以来这儿看书、写作,院外就是滨河公园,还可以陶冶性情,赏心悦目。”
   在以往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自谋出路的个体经营象旁门左道一样受到社会主流人群的鄙夷和冷落。个体企业的发展和私有资本的积累,又往往与非合法手段非正当经营扯上干系,为时清议所不齿。随着国有企业的日益萎缩和民营体制中某些人士的成功,与时俱进的私人资本逐步在当代社会经济的主流中挤占了一席之地,而传闻中资本家们千金一掷的挥霍和腰缠万贯的充盈,也实为众多没有吃到鱼的人私下所艳羡。
   我对个体经济,历来有一种如烟水云雾般深不可测的感觉。铁饭碗捧惯了,无形中思想上养成了一种惰性,习惯于按照一种既定的轨迹,随遇而安地工作和生活,而缺少开拓创新的勇气。对于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和人生歧路,感到措手不及,缺乏思想准备和应对能力。我想,这大概也是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迷惘所在吧。
   办公司,走自己的道路,资金、业务、关系、风险,稍有不慎,顷刻翻船,跌入万劫不复的苦海。对我们这些既无政治背景又无经济实力的人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茫茫大海上,一叶扁舟。瞻顾云水,博击风浪,不知岸在何方。莽莽荒野中,棘藜丛生。举目沟壑,进退维谷,开路谈何容易!筱山迈出的这一步,就其魄力和勇气而言,确是我辈所自愧不如的。前途虽然莫测,举步虽然艰难,但筱山毕竟是迈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812
沙发
发表于 2020-9-29 08:32:5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朋友干个体,
楼主闲来拜访去,
开始初步作接触,
思想触动自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1 19:29 , Processed in 0.189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