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杏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老北京的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9:55:06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五大庙会都有啥趣闻

      说起老北京的庙会,相信很多老北京人都有着深刻的印象,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还有各种风味小吃,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看的各种耍把式。这些都成了老北京最深刻的回忆,而关于这些庙会的奇闻趣事,则是我们现在要讲的。
      先来说说白云观庙会吧,白云观始建于唐代,位于西便门外,乃全真教第一丛林、龙门派的祖庭。据说长春真人丘处机就在此地修道,因此,白云观庙会的宗教特色十分鲜明,而且香火还十分旺盛。  在白云观庙会上,人们通常不是来买东西,也不是品尝小吃,而是热衷于各种宗教祈福活动,比如“摸石猴”“打金钱眼”“会神仙”等。那这祈福活动到底灵不灵呢?
      在老北京西城,曾经有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这两人尽管生活不富裕,但却乐善好施,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一天这老婆婆又施舍了些食物给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就说,一定要去白云观庙会摸摸那石猴,很多无儿无女的人在摸了石猴脑袋后都是求子女得子女,求富贵得富贵,像您这样的善人,即便什么都不求,也必定有很大的福气。
      这位老婆婆听后连声道谢,到了白云观庙会那天,便拽上她老伴儿,一起去摸石猴脑袋。老婆婆就说,我希望以后的孩子像这小猴儿似的,活泼好动、机灵聪明。在回去的路上,这家的老头子在墙根儿发现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白胖的男婴!于是大家都说这是摸石猴之后得到的好福气。
      在六里桥两南,曾经有一座财神庙,因为大殿里供奉着五尊塑像,所以又被称为“五显财神庙”,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要修建立交桥,所以财神庙被拆除了。不过关于财神庙庙会的趣闻却流传了下来。
      传说昔日曾有个读书人,因无钱为老母治病,便到处给人帮忙,也做教书先生,希望能积攒下一些钱,让老母亲过上好日子。有一天,恰逢财神庙开庙会,他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便在财神庙庙门口说: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财神,那就赐我些钱,让我为老母治病吧。只要老母的病能医好,我情愿折寿三十年。”旁边的一个老公公笑着说:“老天爷不会不管人间疾苦的,更何况是你这样孝顺的好孩子呢!”
      这读书人并没有把老公公的话当真,只当是安慰他呢。当他路过护城河时,正好看到一个顽童因玩耍而掉在了河里,这读书人连忙下河捞救。一名妇人抱着浑身湿透的孩子连声唤他“恩公”,读书人只说是自己应该做的,此外再无别话,他惦记着破屋里的老母亲,便快步回家了。
      可他回家之后,却见院子里围了好多人,京城的大富人家赵老爷看到这个读书人,连忙拉着他的衣袖说:“就是这位先生救了我家小儿!我是特地来送谢礼的!”这个读书人尽管在困厄中,但他还是回绝了赵老爷的好意,这赵老爷说:  “先生高风亮节,堪为师表,不如就到寒舍来,教犬子读书写字,如何做人。还望先生能够应允。”
      看来老天爷果真是眷顾好人的,这下子那个读书人不仅有了给老母治病的钱,而且还有了落脚的地方。人们都说那财神庙果然是有神仙在的,专门保佑孝;孝顺善良的人。于是每逢财神庙开庙,人们都争着要烧头香,天还未明,便有人在庙外等侯,这一天下来少说也有千万人计来烧香,赶庙会。
      五大庙会中的第三个,便是东岳庙庙会。据说在这东岳庙庙会上请求神灵赐福十分灵验,因此连慈禧太后都要带宫女来逛东岳庙庙会,并烧香拜神。有一次赶庙会,慈禧太后正在殿里跪拜,忽听得外面一阵喧哗,便大怒道:“谁那么不懂规矩啊?在哪里乱吵吵。”
      东岳庙的一位道长赔笑说:  “太后老佛爷莫要怪罪,依我说,这是好事呢!为什么呢?您在拜祭神灵时,外面的喧哗声正是天上的神灵通过地上的老百姓所做的传达啊。那喧哗声听起来确实颇为刺耳,但人声之沸腾、民众之喧闹,不正是象征着我大清朝生机勃勃吗?”
      一番话逗得慈禧欢喜异常,可老道的一番解释最终也没能挽救日渐颓败的大清朝。
      在老北京庙会中影响力度较大的还有雍和宫庙会,每年农历正月三十(如遇小月则为正月二十九)举行演鬼仪式,次日一大清早打鬼。每次打鬼仪式前夕,雍和宫都会在门前贴出榜文,到了那天很多老百姓都会赶来,参加打鬼仪式、消灾祈福是一方面,赶庙会、图热闹是另一方面。尤其是一些身体虚弱、容易生病,还有常年倒霉、从无喜事降临的人,他们认为在参加打鬼仪式之后,自己的病痛和霉运就可以除去,自己的生活就能有些起色。
      蟠桃宫庙会,也是老北京庙会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蟠桃宫也叫太平宫,坐落于东便门外,据说在明代建成,后毁于因雷击而导致的大火。在康熙元年( 1662 )重建。这里除了供奉着吕洞宾、财神等男性神仙之外,还有王母娘娘与其他八位女性神仙,她们掌管着女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大小事情,因此这蟠桃宫虽然规模不大,但香火很是旺盛,而且在庙会期间,正值三月初三,女子在这一天祈福特别容易满足心愿。因此参加蟠桃宫庙会的人中女性颇多,而尤为有趣的是,未婚女孩儿假如在这一天碰到了心仪的人,并在蟠桃宫里焚香许愿,就真的会与心上人走到一起。可惜,现在已无庙会盛景,所以这蟠桃宫是否真的如传闻所说的那般灵验,便也无从考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0:02:2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琉璃厂的奇闻秘事

      说起琉璃厂大街,甭管是老北京还是外地的朋友,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条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的文化街起源于清代,当时全国各地来北京参加科考的举人大多住在这-带,所以在这里出售书籍、字画、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的商铺也较多,于是便形成了文化氛围较浓的商业街。在这里经营古玩字画、古籍古书的店铺很多,许多外国朋友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走一走、瞧一瞧。
      来过琉璃厂的人,会觉得这里人来人往、真是热闹,可是在几百年前,这里完全是一片郊野风光,和现今的景象大不相同。元灭金之后,打算在原金中都的东北新建一座都城,这便是后来的元大都。修建都城宫室,离不开大批量的琉璃,于是在大都南郊的海王村一带便设立了琉璃窑,之后就又有了“琉璃厂”这么个地名。据说琉璃厂烧制出来的琉璃色泽艳丽、结实耐用,可是,大家知道琉璃厂烧制出来的琉璃为何具有这些特点吗?
      相传在建造元大都时,工匠们奉命烧制琉璃瓦,可是,最初烧制出来的琉璃瓦不仅颜色暗沉,而且丝毫没有光泽度,怎么看都不太适合做皇宫的建筑材料。一名匠人说,假如这样的琉璃瓦被朝廷官员看到,他们肯定会痛骂我们一顿的,说不定还会觉得我们消极怠工,给我们治罪呢!
      可是,匠人们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仍然没有烧制出让人满意的琉璃瓦。一名老工匠为此事消瘦了不少,终于在过度劳累中,他病倒了。他躺在病榻上,忽然发现面前有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老工匠心想,莫不是黑白无常前来索命了吗?也罢,我这把老骨头就算带走又有什么呢?只不过还没有烧制出建造宫殿用的琉璃瓦,这可怎么好呢?
      这原本模糊的人影变得清晰之后,老工匠才发现,原来还是个身量魁梧、五官硬挺的男子。这男子只从袖中掏出一颗黑色的矿石,并说只要有了这种矿石,以后就不会再有烦心的事了。说完便不见踪影了。
      “莫不是我发烧烧糊涂了?刚才明明看到有个人站在这里的。”老工匠起身时,发现枕头边上有一颗黑色的矿石,和刚才那人拿给他看的完全一样。于是老工匠拖着病弱的身体带着徒弟一起去找这种黑色的矿石,知道这事的人们无不怀疑他是病得糊涂了,还是真的发疯了。老匠人也不管那么多,只是想快点找到这种黑色矿石。可是接连找了两三天,都没有发现,就当他心灰意冷时,转身回去时,却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老工匠蹲下身仔细誓地看那石块,忙让徒弟从怀中掏出那黑色矿石,经过两相比较,老工匠说:“这便是了!”于是和徒弟带着采集来的几块矿石回到了窑厂。
      经过又一次的烧制,大家发现添加进黑色矿石之后所烧制出的琉璃瓦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摸上去十分光滑,这种琉璃瓦在阳光底下更是熠熠光华,用这种琉璃瓦去建造皇宫,那绝对是上佳材料。
      这一下,大家有了信心,连夜烧制出了好多琉璃瓦,而且还有好几种颜色,比如翠绿、碧蓝、金黄、大红等等,连朝廷派来的官员见了都赞不绝口。这种流光溢彩的琉璃瓦将元大都的宫室点缀得金碧辉煌。可是大家不禁要问了,那个出现在老工匠面前的入,是谁呢?
      说起来,这并不是人,而是老工匠多年前救治过的一条在山中修炼的野狐,那野狐现如今已修炼成仙,却始终不忘救命恩人,于是便有了上文出现的那一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0:09:12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哪个地段最繁闹?

      现如今的北京那可真是四通八达,假如来北京游玩的外地朋友间起来:“北京哪个地方最繁闹?”这还真不好回答,因为现在北京繁闹的地方可是太多了,那么,老北京最繁闹的地方是哪儿呢?在那里又有什么奇闻趣事,这个您知道吗?
      若说起老北京的繁闹地段,您肯定会首先想到前门大栅栏儿、琉璃厂、天桥,或者各种庙会,要么就是什么古刹寺院,不过我们这里要说的,和上面这些地方都没关系。这个到底是哪里呢?这就是闻名遐迩、远播海外的潘家园旧货市场。
      在东三环潘家园桥西侧,20世纪90年代初就形成了一个“非法文物交易市场”。甭管是祖上流传下来的,还是亲朋好友馈赠的,抑或是从文物贩子手里倒腾来的,也不管是清朝的、明朝的,还是宋末元初的,这里应有尽有,无所不有。而且从当时流传的一句话中,我们就能了解到这个地段有多繁闹——天安门广场抬头看升旗,潘家园地摊低头寻国宝,这是北京最著名的两大人群景观。
      潘家园每天的客流量是相当之巨大的,据说日平均客流量达八万人,而每逢假期周末,这里更是游客似潮涌,到处摩肩接踵。自从潘家园开园以来,已经有近百个国家或地区的政要、使节慕名前来,像“欧元之父”蒙代尔、泰国公主诗琳通,这都是潘家园的“熟客”了。
      不过,要是问您这潘家园的前身有什么离奇传说?您就不知道了吧。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来。
      据说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那年,正是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时候,可这位爱美的慈禧太后竟然为了一时开心而吩咐太监去给她备办一领狐皮大氅来。可是,那时候的大清国可不比以往了,用江河日下来形容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这些小太监既无处找到出售狐皮大氅的地方,又担心脑袋搬家,就在这战战兢兢中挨了几天。一个小太监说:  “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难捱了。”于是天天烧香拜佛,并发愿说假如能完成慈禧太后的这个任务,他下半辈子就吃素念佛,再不会在宫中说别人的坏话了。眼看慈禧的六十寿辰就要到了,这些小太监慌得只能偷摸溜出宫门,来到“鬼市”,即在半夜或凌晨出售各  寒种货物的小集市里,希望能碰到贩卖狐皮大氅的商家,不论如何只要能交差就好。
      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根本就没有人出来贩卖狐皮大氅,因为当时国运衰败,原本热闹喧哗的鬼市也寥落了许多。  “看来咱们几个是活不长了!”一个太监唉声叹气地说。“先别唉声叹气的啊,你们看,那里不就有人出售狐皮吗?”大家顺着说话的太监所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是一位老人在叫卖着。
      几个太监凑近一瞧,这本是上好的料子,那亮闪闪的皮毛柔软极了。于是大家便要跟老人讨价还价。刚才还唉声叹气的那个太监说:  “还什么价啊,他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就是把身上全部的银子给他,我都不心疼。”大家觉得很有道理,便各自掏出身上的银两来。可还未付账,这老人笑了一声之后竟化作一缕烟雾不见了。大家再仔细地摸那狐皮,居然还是热乎的!敢情是碰到了狐仙呢。
      这还只是潘家园各种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作为北京最繁闹的地段,这里的故事真的太多了,而一些游客来潘家园玩儿,除了是来淘宝的,更多的也是为了能听上一段和老北京有关的民间传说,能增加些见识,这也算没白到潘家园来一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0:17:42 | 只看该作者
                         北新桥的秘闻

      老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传奇的来历,可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来历最是神奇,这个地方便是北新桥。首先要向大家说明白的是,这北新桥虽然在名字上带个“桥”,可是这里并没有桥,虽然没有桥,但它的来历却和水有着极大的关系。
      传说明成祖朱棣刚刚迁都北京之后,接连几天都做着同样的梦:一条巨龙张开血盆大口要吞掉一切,他就拼命地跑,但回头一看从这巨龙的嘴里竟然吐出好多水来,不一会儿竟形成汪洋大海,将他吞没了。
      朱棣对这个梦十分惊恐,便找来朝中的贤臣谋士来破解一下。这些谋士一致认为这是龙王在发怒,要用大水淹了北京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镇住它。
      可是人间的帝王如何能够压制得住那海龙王呢?
      有位谋士给朱棣出了个主意,既然是在梦里遇到的这龙王,那就在梦里给它下个套,把它给压制住。尽管朱棣觉得这个办法太荒唐了,可谁让他做的梦也很荒唐啊,那就干脆来个以荒唐对荒唐吧。
      果然,朱棣这晚又做了同样的梦,不过他不像先前那样慌不择路地逃跑了,而是按照白天谋士出的主意把龙王引到了一口井旁,朱棣假意道:  “你每天喷云吐气,看起来很是厉害,但你不过是个色厉内荏的草包,不然,你敢钻进这口井里来吗?”
      龙王不屑地说:  “区区一口井而已,我怕什么!”说完便一头扎下去,朱棣见状就命人用一块大石板将井口盖上了。井里还传出龙王的怒吼声。这口井,便坐落在北新桥边。直到明末清初,战乱频繁,有人见这井口上盖的大石板有用,便伙同几个人偷偷搬走。从此这井便开始不安静了。
      到了后来,住在北新桥附近的人们经常听到大海咆哮的声音。于是,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旱桥,其实就是个摆设,那旱桥上刻有关公像,是为了镇住井中的妖魔——其实过了那么久,大家已经忘记当初朱棣在这口井里关着一条爱发脾气的老龙王了,只是,这口井动不动就要闹出点事儿来,实荏让人害怕。
      比如,经常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在井口玩儿,忽然就听见海水沸腾,然后这孩子就不见了踪影。不过自从修建了那汉白玉石桥之后,这种事情便少了很多。
      又过了很久,日本鬼子打进了北京城。他们疑心这并里藏着一笔巨大的财富,便打算用铁锁链顺下去,把井里的财宝捞上来。可是这些日本鬼子刚刚动了动心思,这井里的水就开始翻滚,并有烟雾冒出来,井里的翻滚声越来越大,仿佛雷鸣一般,这些日本鬼子见到这种情况,立马吓得抱头鼠窜。
      还有些不信邪的人,试图用锁链把自己顺到井里一探究竟,不过都没能活着上来,甚至还有些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些传闻使北新桥的这口井更显恐怖了,多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鬼井”,因为人们经常能听到井里那“咕隆咕隆”的声音。直到后来,有几个工人用大石板再次把井口盖上,这声音才从人们的耳边消失了。
      所以,当你路过北新桥时,可不要因为好奇而接近那口井,因为谁也不知道,哪天它会发生什么怪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0:34: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老北京几座桥的怪事

      要说老北京的桥是真不少,什么北新桥、银锭桥、酒仙桥、五里桥,等等,而且关于这些桥都有不少趣闻传说,有些还挺吓人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这些桥,都有哪些奇闻怪事。
      先来说说这银锭桥,它建于明代,是燕京小八景之一,也是什刹海附近的著名景观之一。这座位于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的单孔石桥,因为其外形酷似银锭而得此名。据说财神爷在此地路过时,无意中掉了一锭银元宝,而这银元宝正巧落在前海与后海之间。财神爷一见既然银子掉落人间,便将它化作了一座石桥,以方便来往行人。
      话说清朝那时,有个吝啬而刻薄的财主,虽说他家资巨富,但却十分心狠狡诈。他听说银锭桥附近埋藏着很多黄金,便在深夜无人时来到银锭桥挖金子。看来这位财主的运气不是很好,他每次来挖金,每次都以为自己挖到的那块黄灿灿的东西必定是黄金无疑,但每次跑回家一看,都发现不是黄金,而是一块死人骨头。
      不甘心的老财主接连两三个月都在银锭桥那里挖金子,直到一天清晨人们在桥边发现了他的尸体,此后便再也没有听说过有人打银绽桥的主意了。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高梁桥。高梁桥位于西直门外,今北京展览馆东北侧,这里有条河叫高梁河。那么这高梁桥是如何命名的呢?
      据说刘伯温在修建北京城时曾遭到当地龙公、龙婆的阻挠,这龙公、龙婆要装走全北京城的水,可是这个计划却被刘伯温识破了。
      刘伯温找来大将高亮,叮嘱他在早上出了西直门后,假如见到一辆由老婆婆拉牵、老公公推的小木头车,就用长枪将车上的口袋扎破,然后掉头回城,进城前千万不要回头。
      高亮次日清早出城后,果然见到这样的小推车。便奔上前去,依计行事。当他调转马头向城里奔去时,感觉到身后有海啸之声,同时雷电齐鸣。临近城下时,高亮忍不住好奇心,就想回头看看,一探究竟。结果他被滔天巨浪卷走了。
      就这样,高亮死了,但他保住了北京城的水源,为了纪念他,人们便在他被巨浪冲走的地方修桥纪念他,取名高亮桥,后来被人们叫成了“高梁桥”。要说这高梁桥附近的怪事也很多。据一位老北京回忆,他二十岁时和朋友聚会到深夜,回家时经过这高梁桥,耳边似有波涛滚滚之声,可他并没有喝酒,当时也没有困意,这滚滚涛声从何而来呢?他把这事告诉了友人,没想到的是,很多朋友都表示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后来,一位老人告诉他,自从这高梁桥建起来之后,每到深夜时,路过高梁桥的人都会听到滚滚的涛声。“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也没什么可怕的。若没有当年的高亮,哪能有现今的北京城呢?”这句话代表了很多老北京的看法。
      卜囱嬰登场的是卢沟桥。卢沟桥位于丰台永定河上,大家都知道有这么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可在清朝时有这么个缺心眼儿的县令,他偏不信这个邪,便派了几个官兵去桥上数狮子,可这几个人所报上来的数量都不一样。这县令便亲自来桥上数,数了三天三夜都弄不清楚。
      而且卢沟桥上的狮子造型各不相同,都没有哪两个石狮子是完全一样的。据说,在金代始建这座桥时,那上面并没有狮子。在清康熙年间,卢沟桥毁于一场大洪水,在康熙三十七年( 1698)重建时,为了防止大桥再  蓮次被冲毁,康熙便听从一位高僧的建议,命令工匠在桥两侧的护栏望柱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石狮,据说这些石狮是为了震慑水龙王的,自从柱头上雕刻了这些石狮之后,这里便再没有出现过洪水。因为龙王也怕这数不清的石狮会跟他过不去。
      其实,这些石狮在金代始建时便有了,至于为何要在桥上雕刻那么多神态各异、造型不同的狮子,历来就没有统一的说法。且不管当时出于什么目的才雕刻了这些石狮吧,据说每到夜深人静之后,这些石狮却活跃起来,一个个摆动着身子,仿佛要从望柱上跳下来一般,这个场景还被过路人看到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0:41:48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也曾有过“阴兵借道”吗?

      这阴兵借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老北京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事件呢?下面我们一一讲来。
      所谓的阴兵,那就肯定不是阳间的人了。这些阴间的人押解着数量众多冤魂在夜半时分经过某一个地段,而在太阳出来之前就务必要达到目的地。
      话说明朝天启年间,在王恭厂火药库一带发生了相当惨烈的爆炸事故。也许您会说,在火药库附近发生爆炸事故,这不新鲜啊,肯定是当时疏于管理,才造成这样的灾难。其实不然。这次爆炸事件那是相当的离奇。怎么个离奇法儿呢?那是端午节的第二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怎么着都瞧不出来什么预兆。突然一声巨响,王恭厂方圓十几里可就热闹开了,那漫天的滚滚沙尘十分吓人,天色暗了下来,大地也剧烈地摇晃,有人看到一个大火球从空而降,紧接着便是一阵狂风,还夹杂着人头、人腿、人臂以及各种牲畜等直上云霄,之后便如同下雨一般,降落下来,而这些死难者都无一例外的是裸体。
      在这场京师大爆炸中死难者达两万之多,数万间房屋被夷为平地,即便在乾清宫里伺候天启帝用膳的太监也多有死伤。这场灾变在史书多有记载,而在民间传说中则更是恐怖异常。
      据说在这场灾变的前一天晚上,有位烂了一只眼睛的算命先生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觉得身后寒气逼人。这老先生转过身来,这一转身可不要紧,当真是把人要吓死了。只听见“得得”的马蹄声渐渐逼近,每辆车上都插着一面小旗子,还挂着昏暗的灯,散发着淡绿的颜色。赶车的人身穿官服,面无表情,脸色苍白,而那马车上装的不是官府的库银,也不是什么宝藏,而是满车的人头!
      那些人头还有嘴角淌血的,还有睁圆了眼睛的,仿佛刚死去不久。这老先生掐指一算,心里说道“可不好了,北京城里要有大灾啊”,他也顾不得夜黑路难行,慌忙跑回家,背起老母亲就要走。他一边走,一边还不忘叫着街坊邻居,可大家没人信他的。有人说这算命先生就会骗钱,有人说真的有了灾变再跑也不急,只有那么五六个人收拾了一下,跟着算命先生连夜出逃。
      于是这些人只得继续走,走了这大半夜,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里,算命先生也觉得累了,便找了一块洼地,说这里可以暂且休息一下。这几个人便再次将就着歇脚。直到第二天上午的一声巨响惊醒了他们,这几个人才知道算命先生并没有蒙人。
      一个老汉问算命先生,他是如何得知京城会有灾变的。这算命先生便把自己的亲眼所见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原来这便是“阴兵借道”,而那些人头就是在这次灾变中将要死去的人。
      有人间算命先生,刚才那火球和地震是怎么回事。算命先生只是说这些灾变不过是老天爷的警示罢了,幸而大家躲得及时,不然此刻怕都已没了性命。
      “到底死伤人数是多少呢?”这些人猜测起来。算命先生回想了一下,那晚看到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估计这次灾变死亡人数总有万人以上,后来经过证实,大约有两万余人死难。
      原来在老北京,这阴兵借道的传闻也还是有的。不过这些传说,其实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为了哄小孩睡觉而编造出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1:18:08 | 只看该作者
             八宝山是哪“八宝”?

      在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有一孤立的小丘,在这附近出产八种建筑材料,即耐火土、白土、灰石、红土、青灰、坩土、黄姜、砂石等,因而被称为“八宝山”。不过在传说中所提到的“八宝”可不是这么几个。
      相传在这山洞里埋藏着八种宝贝,具体是哪八种,谁也没见过,但通过世代口耳相传,很多人也略知道些,虽然有不少人做着发财梦来到这里,希望找到宝藏之后过上富贵生活,可那些前来找宝藏的人都没能再回去,久而久之,有很多人就说山洞里有只巨兽,把那些寻宝人给吃掉了。这么传来传去,竟把这里说成是鬼怪丛生的可怕地方。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里来了一对老夫妻。他们是逃荒来到这里的。两位老人看这里土壤肥沃,水量充沛,并不是传言中所说的那样,是个鬼怪出没、野兽横行的可怕地方,于是就在这里落脚了。
      两位老人朝夕耕作,因此生活也算过得去。他们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宝藏,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度过余生还是很不错的。有这么一天,来了个过路人,他说自己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来这里寻亲,但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了,觉得很是虚脱,请求这老夫妻收留自己一晚。两位老人当时就同意了。虽然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这对老夫妻还是做了很多饭菜来款待这个过路人。
      这过路人见他们夫妻两人的生活这么苦,便说:“二位老人的日子过得这么辛苦,怎么不想办法去找这里的宝藏呢?据说这里埋藏的宝物可是几辈子都用不完的。”
      “我们老两口现在这样就挺好,虽说不富裕,但也有吃有喝。尽管无儿无女,但我们的身子骨儿都很硬朗。什么宝藏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余生,我们就已经很知足了。”两位老人笑呵呵地说,一副平心静气的样子。
      当天晚上这对老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在自家屋后的山丘下挖地不到几尺便看到一块石板,掀开石板便是一条通道。走进通道便可见到八种奇珍异宝。梦醒之后,这对老夫妻决定将这梦境说给那个过路人,可是不知何时,那路人已经离开了。
      这对老夫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按照梦中所显示的一切去做,果然,在通道的尽头他们看到了金灿灿、光闪闪的一堆宝物,尽管不知道都是什么,但他们唯一能肯定的便是,有了这笔宝藏,他们的日子要多好就会有多好。
      “这里有金猴、金马、金牛、金鲤鱼、金鸡、金狗、金羊和金兔。如果你们带走这些,你们一定会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一个声音响起。
      这对老夫妻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路人。“我本是这里的山神,几百年瘩来看惯了那些贪得无厌之人的丑陋嘴脸。您二老都是有善心的人,这笔宝藏理应给你们。”
      两位老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知是否该收下这些宝藏。最终老头子说:“我看我们还是不要了吧。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岂不成了别人要害的对象了吗?人的贪心太可怕了。我们老两口儿就踏踏实实地过自己的生活吧。”
      这两位死后化作了此处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据说他们同山神世代守护在这里,为的就是等找到一个心地善良无私的人,把这些宝藏送给他。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配拥有财富,才配过富裕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1:30:32 | 只看该作者
                什刹海还是“十刹海”?

      说起什刹海,很多老北京人都不陌生,就连很多外地朋友都被它周围的秀丽景色而迷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诸如宋庆龄故居、恭王府花园、火神庙、广化寺、银锭桥,等等,可是,最吸引人的不一定是这些古迹和景观,而是关于什刹海的传说。
      什刹海以前也叫做“十刹海”,因为附近有十座寺庙,所以才得此名称。可是为何要在这海子附近建造十座寺庙呢?
      元朝末年正逢乱世,不知从哪里来了十个妖怪,在这海子附近逞凶作恶。老百姓拿它们完全没办法,只得拖儿带女离开祖辈居住的地方。可是,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又能去哪里避难呢?
      有一天,这里来了个胖胖的大和尚,慈眉善目,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一个老大爷看见后就说:  “唉,假如我们这里的人也能像您这样快乐自在,那就好喽。”
      “阿弥陀佛,敢问老人家这里是怎么了?前几年我路过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景象,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如今为何都不见人影,还有很多破屋残垣。”
      这老大爷叹了口气,便把十个妖怪祸害百姓的事告诉了大胖和尚。这大胖和尚听后便紧锁着双眉,像是在思考什么。等老人说完,大和尚依旧是一副开心模样,他要大家不要害怕,制服那些妖怪的事包在他身上。
      尽管不知道大胖和尚会用什么手段去制服那些妖怪,但这老人还是信了他的话,可其他的老百姓并不相信,他们因为恐惧和担忧而决定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那个大和尚也没多说什么,他从怀里取出十个金豆子,分别摆放在海子周围,大家觉得好奇便间大和尚这么做用意何在,大和尚笑而不语,只是叮嘱大家晚上千万要锁好门窗,不要出来了。
      到了夜间,那十个妖怪自空中而降,以往这个时候便是恐怖的开始,他们会潜入居民住宅吸食人血,啃食人肉,可在这天晚上,它们却被海子周围那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吸引住了,这夜半的满月将那些金豆子照耀得格外闪亮,苴中一个妖怪说:  “那些宝贝全是我的。”另一个黑脸怪物便抗议道:“谁抢到就是谁的。”话音刚落,十个怪物便一起奔向了那金豆子。就在为如何处置这些金豆儿而发生争执时,一个长着尖爪子的怪物提议,正好十颗金豆儿,每人一颗就公平了,怪物们觉得这话有理,便蹲在各自的金豆儿旁边。毫就在它们喜滋滋地玩金豆儿时,却见白天而降十张大网,把它们缠缚在网里面了。
      此时白天出现的那个大胖和尚念念有词地诵了一段经文,只见金豆子消失了,而缠缚妖怪的落网却变作了庙宇。次日早上大家一看,纷纷大叫“真是神僧啊!他为老百姓除害了!”可是那位大胖和尚却不见了踪影。人们见这庙宇实在过于简陋,担心镇不住那些妖怪,便齐心协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加固,原本是不起眼的小庙宇,过不几年便成了金碧辉煌的佛寺。就连朱棣迁都后,都要来这里拜上一拜呢!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而已。事实上,什刹海附近的那十座庙宇是药王庙、关帝庙、火神庙、玆因寺、龙华寺、什刹寺、法华庵等九寺一庵。这些佛寺现如今香火是否还旺盛,这个倒不知道了,而那些妖怪还在不在原处,更是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的什刹海成了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来北京旅游的人都知道这是必不可少的参观点,而大胖和尚镇妖怪的传说,更为这里平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1:41:29 | 只看该作者
                      灵境胡同为啥灵?

在老北京西城区中部有这么一条胡同,它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单北大街,它与枣林大院、西黄城根南街、东斜街、新建胡同、背阴胡同相交。
      也许您猜出来了,这里说的便是灵境胡同。
      不过在明朝它可不叫这个名字,东部被称为灵济宫,西部则称作宣城伯后墙街,而灵境胡同的得名便跟洪恩灵济宫这座道观有分不开的关系。
      洪恩灵济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为祭祀徐知证和徐知谬两兄弟而建造的。
      当年明成祖朱棣在北征时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症,随军医生竟无人能医治此病,而明军也因此而人心涣散。面对接连的作战失利,再加上病痛缠身,朱棣心中深感绝望,大觉此身将要葬送于此。
      某一晚,他在昏沉中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他睁眼再看,却见两个神人前来为他治病,并口授药方。朱棣醒后命人按照此药方来抓药,不久之后,果然见效。前几天还气息奄奄的朱棣,在经过神人医治后比以往更强壮了。当朱棣再次梦到这两个神人时,他倒身便拜,并请求两位神人留下姓名,等日后必当重谢。
      这两个神人说自己是南唐徐温之子,分别是徐知证和徐知谔。民间相传这兄弟二人品行端方,最是助人为乐,善替人排忧解难。因此这兄弟两人在民间颇有声望,死后又去领了神位,同在天庭做官。
      朱棣被这两位神人治好病后,所到之处无所不胜。乃至迁都北京后,朱棣便命人在北京西苑,即中南海一带修建灵济宫,用以祭祀这两位神人。而这兄弟两人不仅治好了皇帝的病,还医治了好几位大臣。
      明万历时期有位大学士叫王锡爵,这王大学士得了重病,多方用药都不见好转。在救治无门的情况下,王大学士在仆人的跟从下来到了灵济宫,他十分虔诚地向徐氏兄弟祈祷,而明神宗更是忧心忡忡,甚至拿出银两请众道士在灵济宫为王锡爵祈福。
      说也奇怪,在做过三场法事之后,王大学士的病还就渐渐有了好转。以后哪位大臣再得了什么疑难杂症,便都来灵济宫祈福,做法事,这一招也果真见效,百试不爽。久而久之,这灵济宫的医神大名便传开了。人们都说这里不仅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病,还能帮人实现正当合理的心愿。
      比如一位大臣的独子脑筋很是聪明,能写一笔好文章,为人也十分忠厚,可就是因为早年得病,脸上落下了麻坑。转眼间这独子到了婚配年龄,可他担心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过来。于是他便来灵济宫祈福,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娶个善良、孝顺的好媳妇,假如果真能实现这个心愿,他自己都愿意折寿二十年。
      说也奇怪,过了没多久,便有媒人上门提亲,虽说这姑娘相貌一般,但也是个懂事伶俐的丫头,也算了却一桩心愿。从此之后,这灵济宫求啥都能成的事就传开了。到了明末清初,这灵济宫就不像以往那么红火了,而“灵济” 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竟变成了“灵境”,而道观所在的地方便成了灵境胡同。
      尽管现在的人们不会去灵济宫祈福还愿了,但这灵境胡同的名称却依然保留着,当人们走在长长的胡同里时,偶尔还能听到一些老人给小孩子们讲述着灵济宫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4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347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1:47:08 | 只看该作者
                      酒仙桥真有酒仙经过吗?

      在东直门外有这么一个地方,叫酒仙桥。以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又小又偏僻的乡村,现如今却成为了高楼林立的繁华地段。走在酒仙桥附近,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地方会叫这么个名字呢?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历史传说或典故吗?
      您还真说对了。酒仙桥这里还确实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在明代,为了农业灌溉方便,当官员就在这里开通了一条河,开通河道之后就必定要建造桥梁。由于赶时间,这桥梁造得比较仓促,在新桥建好之后,很多老百姓便在这桥附近围观,看了半天也没人敢走上去。
      一位大婶说,看到这桥下翻滚的河水她就害怕。另一个壮汉说,听说建造这桥所花的时间很短,这桥能过人吗?
      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时,一位挑着担子的老伯从人群中穿过,看他那扁担两头都挂了个大坛子,估计这分量也不轻。  “大家让一下啦。”这老伯一边笑呵呵地说着,一边脚步轻快地走着。众人仔细看时,发现这老人须发尽白,但脸上的气色很好。
      一个年轻人说:  “老伯,我帮您挑担子吧。”这老人笑着点头说:“不必了。不过是两大坛子酒而已,不沉不沉。”虽然老人这么说,但那个年轻人还是帮老人扶了一下酒坛子,  “这酒坛子可不轻啊!老伯您可真有力气。”
      “嗨,我家专门酿酒,我天天喝自家酿的酒,谁知活了这把年岁,也不曾生过病,更没见过郎中是什么模样呢。”
      “哦?敢问老人家高寿啊?”人群中有人间道。
      “小老儿不过一百零O八岁,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呢。”这老人一边说,一边走上了桥。老人有节奏地晃动着手臂,正好走到桥中间,不知怎么了,那扁担竟然从中间断开了,两大坛子酒都洒到河里去了。
      桥周围的人见了连说可惜,不过这时却飘来一股酒香,再一看这老人,他捋了一下雪白的胡子便不见踪影了。桥两边的人纷纷称奇,有人高声叫道:“这老头儿莫不是神仙吧。”
      桥下的人用水瓢舀了一下河水,没想到这河水竟满是酒香味儿。大家纷纷猜测刚才这老头儿必然是个酒仙,于是这桥便被唤作是“酒仙桥”了。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桥下的河水没有酒香味儿了呢?
      那是在明朝末年,朝廷日益腐败,民不聊生,很多人都逃离酒仙桥这地方了。而那些年老体弱者却只能留在这里。在一个大热天,一个老汉路过酒仙桥下,因为口渴便喝了一口河水。平时这河水总飘着酒香,但如今这河水又苦又涩,简直让人难以咽下。自从这河水没了酒香味,酒仙桥附近的居民就更少了,呈现出一片荒凉和颓败,这与如今酒仙桥的热闹繁华相比,可真是显得太冷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4 19:58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