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1#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2:44:48 | 只看该作者
走出北京站,老婆感慨人真多,人来人往,步履匆匆,我轻说:北京,我回来了。
    天安门,故宫,王府井,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圆明园,中关村,双井,十里河,亦庄,一切如故,时间没有冲淡,轻车熟路,带着老婆坐公交倒地铁,感受北漂的酸甜苦辣。
    最后一天,为了让老婆看下京城的风景,没有选择坐地铁,而是坐公交,从亦庄到三环,老婆终于亲眼看到了五环,五环之歌。
    从十里河,双井,国贸,大裤衩,亮马桥,三里屯,三元桥到公主坟,京城之大,确实很大,一个小时只是跑了大半个三环,而在郑州,却可以从陈寨到富田了,她只是坐一次车都辛苦,遥想当年,从五环到三环确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终点是西客站,第一次来京城,就是这里,7年后的今天,再次再见。一切犹如刚来时,982依旧驶过,变化的只是你我,再见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2: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2:4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4#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2:46:44 | 只看该作者


                      东四街道集中整治开墙打洞
    近日,东城区东四街道对辖区内"开墙打洞"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四三至八条区域内的开墙打洞就有357处,其中近200处用于经营。截止到今天上午,东四街道共封堵开墙打洞31处,其中西片平房区27处(其中包括东四六条16处),在集中封堵开墙打洞的同时,也对这些违规商铺前的牌匾,广告牌,灯箱等进行了综合整治,胡同面貌有了有效的改观。
                      (北青报记者张昆龙 摄影:北青报记者魏彤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2:4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2:4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6:11:4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讲究说个“您”字
    上小学的时候曾被老师请过家长。学生都知道,被老师请家长不是件好事,肯定你犯错误了。当母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学校,老师说的话却出乎她的意料。事后母亲对我说,当时我以为你惹了什么大祸,心里很紧张,没想到你们老师看见我就说你对她讲话没礼貌,跟她说话不称呼您,老是你、你的。
老师可能是位老北京,对礼貌用语很在意。我母亲回家就批评了我,说我不应该跟老师讲话不称您字。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您字在北京话里所占的位置,可不是用一个你字能简单代替的。
    北京人,或者久居北京的人都知道,凡与长辈讲话,北京人必称您字。不光对长辈,在和年龄大的人或者值得尊敬的人讲话的时候,北京人大多也会以您相称。用您字称呼对方在北京很是有历史了,清末小说家刘鹗在其所著《老残游记》中专门谈到北京人说话以“你宁”(您)相称,由此可见您字在北京起码使用了数百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6:12:3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受孔孟之道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各地民众在礼节方面大致相同,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唯独北京,却是在语言方面更能体现出礼貌的城市。北京人的礼貌用语非常多,除了您字,称呼第三者要用怹字,尽管这个字大多北京人不知道。北京人在骑车、拉货遇到人多时会连声招呼劳驾、借光,提醒人们躲开避让,以免相互碰撞。跟人打听个路遇到年龄大的会尊称一声老伯、大叔,实在不好判断对方年龄时也要叫一声“师傅”。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说话时尊称一声别人小不了你,兴许能起到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一次我到天津办事,在大街上见一个人打听道儿,他问一个蹬三轮的师傅,唉,到某某地怎么走?听见他问话,蹬三轮的师傅随手一指,说,照直走,别拐弯,过三个红绿灯就到。那人听完扭头就走,连个谢字都没说。等他走后,蹬三轮的师傅对旁边的人说,没点儿礼貌,让他走吧,天黑也找不到。敢情他把方向指反了。您看,这就是说话没礼貌的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8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6:13:0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由于从小受过教育,许多礼貌行为甚至成了条件反射。我每逢坐公交车看见有老年人上车,情不自禁的就想起身让座,其实我也到了被别人让座的年龄了。问过许多同龄人,他们也有这种体会。
    北京人的礼貌有时是很风趣的,当公交车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时,北京人不是相互埋怨,而是很夸张地喊一声,哥们儿,别挤了,再挤我成照片了。于是车厢里笑声一片,拥挤的人群会变得谦让。用玩笑来化解难堪,这也是北京人的一大特点。
    北京人的礼貌也有令人尴尬的时候,清晨大家忙于上厕所,在公厕外面见一位长辈刚出来,晚辈习惯性地问候一声,您老吃了?这让长辈如何回答。
    北京人除了在语言方面讲究礼貌外,在行为方面也是很在意,尤其许多生活细节,更是不容忽视。例如递物需用双手、接物必须起身、逢事必说请字、事毕先要称谢。这些看似小节的地方,北京人做的很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511
209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6:13:50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都,亲疏尊卑、君臣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已经深深的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同样,北京又是一座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北京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等级制度和文化影响的撞击下,长期以来形成了特有的北京语言。它既有因畏惧皇权而形成的客气,也有受文化熏陶而形成的幽默;既有因居住皇城而谈吐不俗,也有受移民影响而外来语众多。北京的礼貌用语是与政治分不开的,礼节可以表示出尊卑关系,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北京这个城市历经各种战乱和动乱,一直保持稳定与平和,与多年来强调礼貌、礼节有很大关系。北京人奉行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古训,遵循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规范,安心甘做顺民。从某个层面说,这是北京人的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25 04:11 , Processed in 1.21680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