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复制链接]

166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18
2531#
发表于 2016-4-23 07:20:33 | 只看该作者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4-22 11:06
到了文革初期,国家足球队也到东单体育场练球。去的队员有:年维泗,王后军,徐根宝,戚务生,胡之刚,桑 ...

幸福的北京人、、、
丁力[url=http://www.chinazhiqing.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31.gif]ht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18
2532#
发表于 2016-4-23 07:21:12 | 只看该作者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4-22 11:06
另一个较引人注目的是天堂河足球队,一水的劳改犯组成,一个个人高马大,踢法简练,动作粗鲁。最好笑的是 ...

快乐的北京人、、、、
丁力[url=http://www.chinazhiqing.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31.gif]ht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6:43:41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4-23 07:21
快乐的北京人、、、、

谢谢江苏地子老师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4#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0:46 | 只看该作者
             【展览路记忆】
            展览路得名于北京展览馆。
    先上个唐朝女诗人李治的诗《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就个人而言,这展览路占了”八至“中的四个:至近至远,至亲至疏。何出此言?因为以前曾是它的过客,但极少在这条路上停留,从没有过深度接触,因此对其近而远、亲而疏。
                           昔日展览路
    展览路北起北京展览馆,南到阜外大街,全长三站地。早年间,西外、阜外一带基本都是荒郊野地,没啥显著的地标地物。50年代这里开始大举建设,盖起了成片成片的建筑,这里自此热闹起来。那时展览路东侧有条与之平行的铁路,显然展览路是因北京展览馆得名的。
    当年,展览馆前面是个丁字路口,路口南侧有个用灌柏围起来的“日”字形街心绿地,中间那道横是条人行通道。在绿地东侧是个盖得很考究、很大的自行车存车处,存车处里有一排排的A字顶车棚,自行车存这里不必担心日晒雨淋;绿地西侧是个很大的水泥方砖铺就的广场,广场西侧就是西郊商场的院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2:17 | 只看该作者
                西外南路
    这里原先是条单轨铁路,凭印象,铁路应该是在70年代初拆除的。大概1969年吧?那年中国与苏联刚在珍宝岛打了一仗,两国关系很紧张,有天深更半夜(印象是夏天),一列火车因出故障在这段铁路上趴了窝。为防止其它火车跟它撞车,火车司机一直拉着汽笛示警。结果睡梦中的居民被吵醒,把经久长鸣的汽笛当成了警报,以为中苏开战了,纷纷慌忙爬起来钻防空洞、地下室。还好仅是虚惊一场,不过那次动静挺大,闹得挺吓人的。
    八九十年代,这里设立了服装摊,许多人下海经商的第一桶金就来自这里。随着规模扩大,服装摊改叫“动批”(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了,曾经热闹一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3:0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建筑大学
    西外南路往南一点是北京建筑大学。该校校名改过好几次,很长一段时间叫北京建筑工程学校,附近居民通常简称其为“土建”(全称:北京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或“建工学校”。李瑞环、张百发是该校最著名的校友。
    建工学院留给孩子们许多美好回忆:它的院里有个很大的田径运动场,运动场的边上有不少体育锻炼器材,诸如攀登架、浪桥、单双杠、吊环、沙坑等等,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七十年代,建工学院培养过几批(印象是2批)越南留学生,男女都有,学的是土木建筑。当时中国无偿为他们提供一切学习条件,但配发的服装特土,一身蓝色涤卡中山装,男的还戴一顶人民帽。问题是这套行头中国人穿吧还能穿出个味道,那越南人怎么穿怎么不成样子,黑黑瘦瘦的越南人配上肥肥大大的衣服,看上去总是松松垮垮的。记得越南男留学生还跟我们玩弹球儿,一弹倍儿远,惹得我们惊呼一片。
    建工学院东侧的居民楼,但一直不知这片楼是属于西外还是属于车公庄。早先这里是平房区,靠近铁路的那片平房好像叫铁路巷。
    中俊酒店是座老楼了,以前是机械部系统的招待所。原先这座楼的南侧有个煤厂,煤可以自己拉,也可以开票叫煤,然后由送煤工送到家里。当年,煤是北京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煤厂卖蜂窝煤与煤球。蜂窝煤分三种:大蜂窝煤(厚)、小蜂窝煤(薄些)与生炉子用的碳煤。因纯煤粉难以机械成型,蜂窝煤要掺有黏土做粘合剂。碳煤掺有大量锯末,重量比较轻,方便生炉子时用报纸引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7#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4:02 | 只看该作者
            二里沟东口
    以前,路口往东的一段路是个上坡,还有个铁路道口。过了道口,路北有个大车店。院里拴着许多拉车的大牲口,常停着许多胶皮轱辘大车,估计车公庄地名因此而来。过了铁路再往东走,就是车公庄商店区,计有粮店、合作社、肉店及卖菜的大棚,在其路南是北京市委党校。那时二里沟东口一带的居民买粮一般都去车公庄粮店。
    早先,二里沟东口是2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车到站后会在这个路口掉头往回开,那时26路的总站在花园村。再后来,26路路线延长,改为西起八里庄,东到官园了。现在26路还有,但线路进行了南辕北辙的调整,已经改走另外的线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8#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4:53 | 只看该作者
葡萄园小区
    葡萄园小区在二里沟东口南侧路西,这是个安静的小区,即便文革那么动乱,这里也显得静如潭水。至少吧,貌似没出过有名气的顽主、圈子之类。
    葡萄园有个煤气站,周边居民要到这里换煤气罐。煤气站提供双轮换罐车,空瓶退回先称重,若瓶里剩的气儿多,换瓶时可以抵扣一定费用。凭印象,换一罐煤气是2.5元。
葡萄园对面的居民楼
    至今都不知道这片房子的单位与居民归属,小区的名字也叫不上来。
    当年展览路绿化得不错,路边种有核桃树与合欢树等树种。每到夏天,合欢树开出满树淡粉色的绒花,花们在夏夜里散发着淡柔的馨香;每到秋天,核桃树会结出绿油油的果实,核桃外面包着厚厚的一层肉。若是掰开这层厚皮,会弄得指甲缝乌黑,而且很难洗掉,因此没谁贪这个便宜自找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3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5:2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大楼
    早先,记得这里是个搪瓷厂和制锁厂的地界。从这个大楼楼顶拍摄百万庄是个绝佳地点,可惜外人既进不去也上不去。若是哪位在里面工作的有心人看过此文,建议您俯拍一下百万庄并发上来,绝对功德无量。百万庄的老住户们会感谢您的。
                          百万庄东口
    往东不远是展览路派出所,再往东是马尾沟。八九十年代,马尾沟有个卖菜的早市,挺热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718
254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07:36:03 | 只看该作者
               外交学院
    过了百万庄东口再往南一点就是外交学院了。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的定点院校,虽然校容校貌不起眼,但盛产驻外大使与外交部长。
    文革年代,一度战备紧张,外交学院被连窝端到外地干校,这个大院被总政文工团占用。小时候有同学住这个院里,放暑假时参加学习小组要到同学家做作业啥的,因此常到这里玩。许晴小时候住在这院里,她母亲好像是总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头有场戏是一帮孩子往天上扔书包,其外景地与外交学院的家属区看着很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2 22:18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