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5:36:49 | 只看该作者
胡同中院子的大门为两扇厚重的木门,多漆成红色或黑色,庄重而又典雅。有的大门上还有对联,从容地透出主人的身份或崇尚。我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上学沿路大门上的对联,几家字全认识的,就背下来了。有一家黑色的大门上,漆着两道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看来主人很可能是书香门第。还有一家的门上写着“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可以看出主人对修身养性的陶然。另一家较为巍峨的大门上,写着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主人一定是位财运亨通的商人了。
    胡同中的院儿具有含蓄的性格和曲径通幽的情趣,每天从早到晚大门虽然都亲切、好客地向胡同,向左邻右舍,向路人敞开着,但是你若想看到里面的院景、房舍,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每个大门里面,大多会有一道或刷得粉白或为青灰的影壁墙,转过影壁墙,才能看到院子呢,如果站在大门口就能将院子尽收眼底,那就不是北京的院儿了,北京人从来不那样直白,而是喜欢将美含蓄地掩映在曲径通幽处。
    北京人爱花,爱树。院子里多种槐、榆、桃、枣、丁香、海棠、香椿等等。鲁迅故居的前院有两棵丁香,后院: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梅兰芳故居正院有两棵海棠,前几天去那里流连,见满树的海棠映红了半个院子。田汉故居的前院有一棵大枣树,每年春末,真是风吹枣花满院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5:37:40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院儿里有一棵槐树,一棵榆树,一棵枣树,一棵桃树,还有两棵香椿。春天,乍暖还寒时候,采一把桃花插在瓶子里,会让你心里痒痒地高兴好几天。想吃吗?有香椿呢,在竹竿子上绑个钩子,从树上,钩。于是一朵朵香椿芽鲜鲜地落在地上,你的餐桌上就有了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等等的时令佳肴。四月,那是林徽因眼里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啊,从邻家采一把丁香插在瓶子里,白的,紫的,在清清的花香里,看着它,就会让你荡气回肠。
    能够沐浴在大自然中,四合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听风、听雨,更是一种特殊的享受。那“润物细无声”的牛毛细雨,“帘外雨潺潺”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急风暴雨,“大雨落幽燕”的倾盆大雨,那打在屋顶上的雨声,打在花枝上的雨声,打在荷叶上的雨声,打在地面上的雨声,无不给人以特殊的感受。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院儿里菊花盛开,令人赏心悦目。等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的时候,院子里一片白,坐在屋里捧书围炉观雪景,那美好的感受真是令人难忘。
    有人说胡同里的院子是封闭性的,这话有道理,每一个院子只留着两扇大门供人出入。大门一关,你就真是躲进小院成一统了,那种安全、舒适,会使你感到无比放松和自由。但胡同中的院子又同时具有一种开放性,胡同里的院子,白天的时候大门一般都是敞开的,一胡同的孩子都是玩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发小,谁的家都可以去,所以我们胡同里的院落,我几乎都进去玩过。左邻右舍,谁家有难处,大家都会热心帮忙,这就是俗语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5:38:19 | 只看该作者
胡同里的院子更是方便而又开放,想买菜?甭去商店,一会儿就有推车卖菜的过来了,会把顶花带刺的黄瓜、水萝卜、绿豆芽等等鲜鲜的菜蔬送到你的家门口,五月卖大樱桃的,六月卖大黄杏的,七月卖莲蓬、香瓜的,八月卖煮玉米的,剃头的,捏面人的,锔锅锔碗的,磨剪子磨刀的,等等,会川流不息。吆喝着从胡同里走过。听到吆喝声,人们就会从四合院里走出来,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傍晚时分,卖丸子汤的老头来了,扁担一头挑着火炉,火炉上面是一口大锅,锅里面是滚烫的高汤。扁担的另一头是一个带抽屉的小桌子,放着炸丸子、炸豆腐和各种调料。一声嘹亮的“炸丸子——豆腐!”,就把院儿里的人引了出来,孩子们尤其跑得快。炸丸子是豆面做的,在汤里煮开,一碗五个,放上芝麻酱、蒜泥、韭菜花、香菜,真是好吃无比。此后多少年,我想念着卖炸丸子的老头,但我再也没找到过有着胡同味道的这么好吃的丸子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5:39:00 | 只看该作者
卖芸豆的,背着一个元宝式的木头箱子,里面是煮好的大芸豆,要买散的,称好,放在荷叶上,撒了五香粉,一颗一颗用手捏着吃;要吃芸豆饼,他就会用一块白布把芸豆包起来,揉碎,拍成饼状,可以拿在手里咬着吃。又香又面,余味无穷。
    吹糖人的,两块红泥模板,缝隙处有一小孔,插进一根三寸长的麦秆,一吹,打开模板,一个手搭凉棚、云端远眺的孙悟空已跃然杆上。喜剧性的是这个糖人叫“猴拉稀”,原来吹糖人的会在孙悟空下面的麦秆上用糖捏一个小碗,碗里装上一点点糖水,然后白送一个在小木棍的一端捏一点糖做成的小勺。我们花三分钱买一个“猴拉稀”,可以先用小勺把小碗里的糖水喝掉,再把小碗吃掉,最后再把孙悟空吃掉。真是好玩又好吃,那实在是孩子们的最爱。每次吹糖人的来了,都喜欢落脚在我家大门口,孩子们就会围拢来,争着让他吹。
    还有卖豆汁的,卖炸三角的,卖扒糕凉粉的,卖切糕的……胡同里的这些“流动小吃店”,真是让人无比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44:44 | 只看该作者
  北京那些带“坟”的地名儿
    老北京城 咱大北京有个特殊的历史符号——“坟”地名。比如公主坟儿、八王坟儿、索家坟儿……老北京实行土葬,望族大户儿又讲究厚葬,顾名思义这些地方就是这户姓氏人家的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45:45 | 只看该作者
公主坟
   《清史论丛》中记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大清朝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46:29 | 只看该作者
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为明朝将领,后来投降了清廷。“从龙”入关后,率兵驰骋疆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抓获明宗室王公,竭力效忠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曾多次给予重赏与表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47:09 | 只看该作者
顺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与明朝将领李定国交战失败,最后于桂林和他两位夫人一起自杀身亡。年幼女儿的孔四贞被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认定为义女,留在宫中抚养,并封她为和硕公主。


    孔四贞长大后嫁给内务大臣孙延龄为妻。孔四贞去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称之为“公主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5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57:18 | 只看该作者
铁狮子坟


    以坟主的姓氏身份命名不同,铁狮子坟是以一对铁狮子命名。狮子自东汉以来一直作为帝王公侯陵寝镇墓的神兽,多为石狮,铁狮子很少见。这对铁狮子镇守的墓主究竟是何人,已经很难查考。那对儿铁狮子后来一直摆在东门口,成为北师大新校舍家属宿舍大门的标志。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对铁狮子未能幸免,被送进了炼铁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550
266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真假索家坟


西直门桥往北一带叫索家坟,就是清初康熙四大辅臣之首索尼家的坟地。墓主就是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索额图的长女,一名7岁夭折的女孩,当地人称之为“姑娘坟”。现在这个地方应该在现在在今典花园附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31 02:11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