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抹不去的记忆……老北京的根与魂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1#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1:22 | 只看该作者
八面槽的这些老店铺当中,最让我怀念的,就是天义顺。
    不是在八面槽附近居住生活的,恐怕对它不会有特别的印象。但是去过的人,都忘不了它——东风市场北门正对面,四联理发馆旁边,就是天义顺,当时一个外表很普通的副食店。
    天义顺坐北朝南,分了两部分。靠西这边,平房不高,旧式的窗户也不大,也嵌了玻璃,一年四季的总擦得那么干净。
    推门进去,全是花砖地,宽厚的柜台全是用木头做成的,地下的花砖和木头的柜台都擦得很干净,夏天的时候能看见梢的水还没干呢,给人清凉、利落的感觉。西墙这边卖些食品类的东西,小时候买过塑料纸包的米花糖、黄黑色的粽子糖(甜菜做的)、还有俗称叫“耗子屎”的小小纸袋装的酸甜的东西。自然还有烟酒糖黄花木耳卖。北墙那边卖的东西都是散装的,什么芝麻酱黄酱啊、酱油醋啊、花生油菜籽油豆油啊,最早卖五分钱三块儿的酱豆腐、臭豆腐啊什么的。臭豆腐比酱豆腐贵,不知道为什么?旁边挨着的是卖肉的,好像是牛羊肉,有股膻味。东墙边没记得有卖什么的,除了北端有个小门通向天义顺的另一部分外,就记得贴着东墙堆了好多桶,就是装油的那种粗壮的铁桶,估计是周转使用,脏而油腻。冬天的时候还有个高高的大铁炉子在那儿,敞着炉门座着黑铁壶,多少透出点暖和气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2:10 | 只看该作者
穿过东边的那个小门,再穿过一个很短的过道,就来到了天义顺的另外一部分。这部分实际上是个小小的院落,北边是一排起脊的瓦房,高而深阔;南侧是个不大的院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院子里搭了天棚,把个小院严密的遮挡起来了,沿金鱼胡同还装了个大铁门,也很高,弄得小院里头很是昏暗。东边也有一趟房,好像摆过几天的大葱大蒜榨菜头,后来干脆就啥都不卖了。
    别看着这天义顺要么遮遮掩掩光线昏暗,要么是旧模旧样丁点儿都不体面,不过要真仔细打量了,我觉得这老店当年绝对不一般。
    首先,平房也好瓦房也好,青砖所砌,磨砖对缝。既是磨砖对缝,那么这青砖决不是一般的青砖,磨砖的功夫也决不是一般的功夫。可见从盖房的时候,东家就不惜本钱的要盖能沿用百年的店铺,这等的气魄和财力,岂是小本生意能有的?其次,虽然瓦房被天棚遮挡的严实,但是真上眼看的话,瓦当檐头,都雕刻了精美的砖花。屋檐下面还有残留的没有铲干净的油彩画,透着讲究。第三,就这都是花砖地,在当年就跟现在硬实木地板一样,不仅时髦漂亮,而且价格不菲。 如果是把那天棚拆了,把老屋整体露出来,再维修清扫回复了原状的话,天义顺当年肯定是个特有气势,派头十足的大买卖家儿。
    现在呢,本是规规矩矩的门、窗框上涂了劣质的油漆,浅蓝色的还有棕黄色的。木头也是有年头没油过了,斑驳着,有的都露出里边的麻筋来。仿佛大家闺秀素着脸穿了老妈子的衣裳,还打了补丁,缩在人堆儿里不敢抬头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4#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2:56 | 只看该作者
往事不堪回首啊!
    还是说说天义顺的好吃的吧。天义顺里好吃的东西,是酱菜。
    那北边的瓦房,进去之后仍是花砖地面,几根方柱撑着深阔的店面。柱子上竖着写了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高大的木隔断,镶了玻璃。隔断里边阶梯式的货架上,摆放着一个个蓝花白口的细瓷缸,货架的背后衬着平整的大镜子,映着深深浅浅、黄黄绿绿的各式酱菜,显得整齐而干净。
    天义顺的酱菜品种可真多。还记得有:辣丝、酱小萝卜、甘露、八宝、酱花生仁、酱芥菜头、糖蒜、韭菜花儿、甜酱萝卜、酱xx藤芽儿、桂花酱疙瘩、酱水芥、酱黄瓜、芝麻芥丝、酱地姜,还有一种是用细白线绑了的酱瓜,外表看着像小手榴弹似的,咬起来脆生生的,瓜里还有咸甜的花生,到底是什么瓜酱出来的,打听过,忘了。
    天义顺的酱菜,有咸味儿,但不齁;有甜味儿,但不腻。脆而不硬,除了酱香外,原料的味道和质地还都保留了些。好手艺。一年四季,我家里的饭桌上都有天义顺的酱菜,热油饼儿卷酱小黄瓜,馒头夹辣丝儿,小萝卜、甘露、芥菜丝喝粥,我还爱在米饭里埋几颗酱花生。真香。
    后来吃过天源、六必居,感觉都没有天义顺的好吃,没准是吃习惯了。
    除了酱菜,天义顺的服务态度的热情和气,也让我念念不忘。
    那可是个服务态度恶劣得都上了人民日报的年代。但是在天义顺里,我却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些。估计那些售货员都是原来的学徒伙计,多年的训练养成了他们的好习惯。礼貌周到,善待小孩。从端着碗打黄酱,就去天义顺,那时候也就柜台高。售货员会两手扶着木柜台,弯了腰,低头笑着看着我:“买点儿什么呀?小家伙?”,就算人小,这心里也热乎乎的。说了打五分钱黄酱,“好勒”,伸过手来接了碗,先放秤上约碗,随口报出分量来,然后转身揭开酱缸上的木头盖子,用提勺舀了黄酱,左手用碗接在提勺底下,再仔细着把酱倒碗里,把勺挂好,再连碗带酱的过秤,再报出分量来。如果不够分量要添点酱的话,可不是抡提勺往里甩,而是用一小竹板子往里加。“得勒,五分的黄酱”。用擦布擦了碗沿儿,再弯腰隔了柜台递我手里,还嘱咐一句“拿稳喽,路上别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3:4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回去买东西,售货员得有五十了,照样慈祥地朝我笑,他这一笑,倒吓我一跳——他嘴里居然有颗大金牙!那会儿小孩脑子里只有坏人才有金牙呢。
   “这卖黄酱的是一狗特务!”呵呵,当时我真这么想的。
    整洁利落,也是天义顺的好传统。甭管是卖酱菜的还是卖副食的,柜台上摆着的东西,都擦得很干净,摆得整齐。散露的食品,夏天都用平平的纱网盖了。用的包装纸,都提前捻出齿边来,均匀地摊成个圆;纸绳用个铁丝弯的卷轴套了,再放到柜台内侧探出来的一根轴上,只有绳头放在柜台上。买啥散装的东西,售货员会用纸仔细地包了,那纸包叠完了,四角分明。再拽过绳头来,那纸包在他手里“飞”着,不大功夫就扎好了,最后用纸绳打出个结来,好提拎着。擦布总在手边上,卖完了东西就随手擦一下,其实柜台并没弄脏。夏天的时候,时不时的就在店堂里撩点儿水,再用拖把擦得很洁净。店外的门前也泼上水,离老远就觉得清爽。
    精益求精,品质优良;热情随和,礼貌周到;干净利落,稳当勤快。这就是我对回忆当中天义顺的评价。按照现在的话说,得叫企业文化吧。
    甜咸可口的酱菜,厚实气派的店房,随和周到的伙计。当年的天义顺,着实让我怀念。要是它还在的话,好好恢复了老店,该是个京味儿商业文化的小博物馆。
    多好的天义顺呐,拆了。 真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4:34 | 只看该作者
            共和国第一社区百万庄:过去时还是未来时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这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曾经说过的话。在中国,一个无法忽略的建筑时代是上世纪50年代。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过去整整一甲子,它留给人们的却不仅仅是一段关于过去的回忆,更多的是关于未来的思考。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百万庄住宅区,是这个“建筑时代”的代表。
    小说《血色浪漫》里,有这样一段对百万庄住宅区的描写,“在非‘老兵’类顽主的眼里,百万庄地区无异于敌占区,特别是在百万庄的诸多区块中,申区简直是百万庄的灵魂。这是一片二层小楼的高级住宅区,里面的住户级别最低的也是副部级干部。他们的子女,都是‘老兵’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他们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召集数百人进行报复。”
    刘建国就曾经是申区的一名“老兵”,他的父亲刘贵福是八一式步枪的主要设计者,曾担任过长治总厂的厂长,如今他还和那时的军工后代保持着密切的联络,“微信群的名字就叫‘太行军工群’。”刘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不曾谈起自己是否也有过小说中那样“辉煌”的青年时代,但回忆起文革时的岁月,刘建国表示自己曾经“抄起洗衣用的大棒子守在申区的家门口,虎视眈眈地对着那些想要赶走阿姨的人。”阿姨是刘建国家的保姆,“她照料着我们家和我,她没有自己的家,也没有地方去。”父亲去世后,刘建国一家就从申区搬到了丑区,“阿姨从未离开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7#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5:39 | 只看该作者
1969年,百万庄小区的居民刘建国,他那时15岁。图|受访者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6:17 | 只看该作者
申区一楼的庭院内相比较其他区域显得极其干净整齐,庭院内的摆设也有别于其他区域。石狮子,被垒好的旧家具等,错落有致地安放在院子里的树木花草旁。很少见到在申区出来纳凉的人,紧闭的门窗,还有被将近两米的铁栏杆围绕着的庭院,给人一种无法接近的神秘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49#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6:36:51 | 只看该作者
    申区是百万庄住宅区划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其他八个区以地支前八支命名。有人说,这是出于风水上的考量,以镇住这里曾是坟场的阴气。风水两个字,不连在一起,各自单说,也或可对百万庄的地位和重要性做一番注脚。
    先说风。百万庄住宅区讲求“通而不畅”,由三层住宅楼群围合而成,依四周的街道区划,自然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住宅区域。回纹形式的楼宇建设,又使得小区内形成了彼此独立又互相连接的小单元。在这些小的单元结构中,道路和视野不会形成阻碍,阳光与风可以流畅自如。有数据统计,在炎热的夏天,百万庄住宅区的气温平均要比外界低2度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330
2950#
 楼主| 发表于 2016-8-13 09:3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8-13 09:35 编辑

“前些年,附近盖起了一栋高楼,将小区附近的气流改变,子区和未区开始出现少有的大风,这在老百万庄是很少遇到的。”一篇关于百万庄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人而言,百万庄是一块宝地,宝地上的问题大多由外界的干扰引起,比如百万庄的居民认为所谓的楼房地基下陷问题根本不存在,积水是由于“附近新修的马路,路面越修越高”导致的。
    再说水。百万庄附近有一个公交站名叫做二里沟。这里曾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水沟,主要用作排雨。大沟附近还曾有过一个汉白玉的大龟,驮着一块石碑。“这是赑屃,说明这不是一般的地方。”这尊赑屃现在存放于北京五塔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7 02:25 , Processed in 1.24800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