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塔不沁塔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一堆石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2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21:29:35 | 只看该作者




  凡人都从小时候过来;就是儿童时代。儿童节话儿童,不由得也想自己起小时候...

  开始记事儿最清楚的一件事儿是在院子里跑着玩儿,好多的孩子们,自己拿着筷子跑着摔了一跤,鼻子出血了,但是没哭,原来是筷子插到鼻孔里了,冷水洗洗不再流血就算好了。那时候不到4岁。

  有一年冬天父亲领着我乘坐火车取道德州途经清凉店回故乡;在德州一家旅店住宿了一夜,记得屋子里生着火,棉门帘,早上有人来掏炉灰...在清凉店下火车后坐的是骡子车;20多里地走了一下午,车一直在一条沟里走,沟里没有水,沟边有两排树。后来听说这样的交通设施是源于抗日时期可以避免日本兵的冷枪。

  在外祖母家住下后,没两天父亲回京城了。外祖母疼爱的哄着我。外祖母家只有她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外祖母是独生女,而我母亲也是。母亲8岁上外祖父留下这娘儿俩走了。这一年我六岁。

  外祖母家在华北的腹地,号称中原沃野的地方。她家里原来有几亩地不得而知,后来知道她的成分是下中农,家里有三间土坯构成的北房,院里靠西有两间草棚,没有门窗,看样子原来是牲口棚。靠东是一处偏院,院里有几棵枣树。还有几只鸡在树下觅食...

  再往东一墙之隔是个学校,有完全小学的村子算是很大的了。在这个学校里我度过了1年多的时光,学的是:ㄅ玻 ㄆ坡ㄇ摸ㄈ佛....记得有个男的张老师,他教语文对我挺好的,没多久不知去向了,问,都说他反对唱东方红。原来他一定是归集到右派一伍了。

  印象深的是除四害,班里的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到学校的时候要上交老鼠尾巴,交多少根记不清了,这件事挺难的;还有就是那个时候在所有空地上都支着大罗筛子,七八寸高的木棍,木棍底端拴着细绳延伸到远处,筛子底下撒上些许谷物,有麻雀来觅食,看准时机拉动细绳,可俘获麻雀,但抓出来是个很难的活儿,麻雀在里面挣扎,稍有缝隙就逃之夭夭了,当然除四害还有很多方法,掏麻雀窝可以使得的麻雀断子绝孙。记得那些年几乎看不到麻雀了。

  还有就是吃大食堂,村子西头距离外祖母家大约1华里是队部,队部院子里起了两三个特大的灶台,支着大铁锅,那大锅两三个儿童在里面洗澡没问题。所有社员家里都不让自己做饭了,凡是金属的物件全部收缴到大队集中大炼钢铁(如干年后回乡村头有硕大类似顽石物件,打听后得知这是当年用秫秸烧了半个多月炼成的)。外祖母每天最难的事情是领着我去吃食堂,她是小脚走得慢;早的时候能赶上一些菜粥什么的,晚了就只好饿肚子。有一次去的晚了,没饭了,连锅都刷了,做饭的看我母子可怜端出一碗黑乎乎的东西说吃吧。我吃了一口,真是好吃极了。也不知是什么,吃完了问,才知道是糊白薯锅底剩下的白薯粘儿。此后一生中再也没吃到过如此美食。

  记忆更深刻的:那年暑假吧?反正是连续下暴雨;村西头是清洋江,平时没什么水,踩着高低不平的河道就能走过去。估计距离河岸有好几米深,为防洪水,河的两岸堆砌了堤坝。记得人们都管这个叫“埝”;估计是口音或者是土语吧。那年的雨水特别大,不知道多少年一遇。一天夜里大雨滂沱雷声和人喊的声音惊醒了我们;再细听是人们再喊:“开口子啦!快跑啊!”原来是决口了!外祖母拉着我向外面跑去,走到门道水已经有膝盖那么深了,街门说什么也推不开了,正在此时有人来推开了门把我们拉到街道上说快往东跑,就又消失在夜色中。外祖母说他是民兵连长。我们娘儿俩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东走,街道两边的房子噗嚓噗嚓的坍塌了,水已经到了我的胸口,再往前走几步水头冲过来自己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那一年我7岁。

  等我再睁开眼晃晃悠悠的一看自己是在船上,还有几个解放军,我说我姥姥呢?他们说谁是你姥姥?再过一会船到了高处,他们把我交给几个大人就走了(从此知道了我的第二条命的来历)。这几个人我谁也不认识,一个月后他们帮我找到了外祖母。这些人原来是乡政府的。我们娘儿俩抱头痛哭,家是没有了,往京城捎信,母亲说来京城吧。这样我们回到了京城,从新插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了我新的童年...

  这次离开乡下回城也算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乡下少了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京城多了一个憨厚的少年....
  

分享: 2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2#
发表于 2015-6-3 12:13:04 | 只看该作者
儿童节时忆童年,
陪了姥姥住乡间,
终于遇到大洪水,
抢救生还进京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13:54:56 | 只看该作者

        冬天,在插过队的地方


  一月,冬季无雪,北京从13年10月下旬降水后至今无降水。 700公里外的赛罕高毕草原(说戈壁更准确一些)和北京一样干旱无雪。

  这里气候的变化也是跟随了全球性的暖冬,气温比北京低10度左右。相当于北京最冷的年份零下18度左右。而当年这里冬季的气温经常都在零下30多度。无风,空气除了湿度稍小以外,PM2.5指数应该在10左右;这个指标与加拿大的育空省相当。育空省的空气PM2.5指标一般都在10以下。13年的北京,雾霾来了,频繁的来了,人们只好躲在室内,难得见到蓝天。形成的原因:你懂得!!!

  草原是严重的退化了,何况这里本是十年九旱的荒漠草原,牧草稀疏但质量十分的好,就是说这里牧草的品种营养价值特殊于其他草原类型,合理的使用本来是可以维持自然面貌的。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承载了牲畜,还有自然气候的全球性变化,还有开矿…著名的苏尼特羊的天堂慢慢的消退了。

  由于分草场到户,牧民几乎没有了游牧方式,一般的都有固定的居住点,除了装修水平不一致,居住的房间还是十分宽敞的。草原上的五畜主要的就剩下了绵羊、山羊和牛。这是牧民的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秋季一只羊的价格一般在2000元左右。所以牧民家庭是否富有,牛羊的存栏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改革30多年来牧民也发生了两极分化,贫穷和富有都存在。造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牧业经营理念以及文化水平;也就是胡同里大妈们常说的:会过不会过。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牧业劳动强度相对降低。由于有了围栏羊群可以不再跟群(牧人跟着羊群),也不再担心混群的麻烦和烦恼;由于有了摩托可以轻易的把羊群圈回居住点。由于草场的固定,牧民可以建造更适合牛羊过夜的棚圈,这样节省了下夜工(夜间看羊群)。由于有了汽车和机井原来无水草场可以得到利用(夏季把羊群迁徙到无水草场,使用汽车拉水供牛羊饮用),由于有了市电(风电、太阳能电辅助),广播电视,以及移动通讯、无线网络都得到普及应用。由于修建了公路,交通极大的方便了牧民。使牧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秋季可以储存大量的牧草(主要是从其他草原购买)饲料,天灾基本上都可以克服了。

  牧民居住点实现了砖瓦房,条件好的家中的装修、家具家电的配置毫不逊色于内地和城市。当然也有习惯于居住蒙古包的牧民,但是现代的蒙古包已经和传统的大不一样了,首先是改良了原来的就地铺盖住宿,都有了矮床,寝具也都城市化了。其次,蒙古包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用上了化纤、防水、挡风的围挡材料。包内冬季修建了地热取暖,就是在灶膛链接盘缘包内地面的烟道。使得包内地面如同火炕,地面铺以水磨石地砖,干净整洁。再有就是燃料,液化气罐已经进入牧民家庭,冬季居住点的房间都是简易暖气燃料使用煤炭。干畜粪已经不再是牧民燃料的依赖。

  牧民家最基本的都有机动交通工具,有的家庭还有中高档的越野汽车。骑马可能会成为一种奢侈,马和骆驼由于它的经济价值的退化存栏数慢慢变得越来越少,骆驼在有些苏木已经绝迹。牧民的奶食品已经商品化,牧户现在鲜有自己挤奶制作奶制品的了。年轻人骑马的技术慢慢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普及了。这也标志着世代马倌走向终结。打马鬃、套马、打马印慢慢会成为传说...

  大程度的个体化,使得牧民之间的依赖性、互助性慢慢减少,外来人口、和价值理念多元化的介入让牧民传统的朴实、包容大打折扣。现在牧民之间交流减少,留宿现象也大大减少,这在之前是不能理解的,当年,你在草原放牧无论你走到任何一个蒙古包,主人认识与否,都会给你提供食宿绝对免费的。今天,这些现象已经成了过去和回忆。原因是游牧离我们渐渐远去。游牧,不游了……

  不由得我想,现代化的步伐一定要以牺牲传统的质朴和包容为代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4#
发表于 2015-6-8 08:53:23 | 只看该作者
草原如今变化大,
不再游牧定居啦,
生活条件虽不差,
亲情却是远去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5:29:39 | 只看该作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663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794
26#
发表于 2015-6-11 21:56:23 | 只看该作者
塔不沁塔拉 发表于 2015-6-11 15:2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别时握住你的手,白 ...

    借塔不沁塔拉之韵,斗胆和之。

  百年修得同渡船
  夫妻早已立誓言
  别时紧握你的手
  白头偕老来世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7#
发表于 2015-6-12 08:36:47 | 只看该作者
塔不沁塔拉 发表于 2015-6-11 15:2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别时握住你的手,白 ...

毕生相守!
生命的承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15:13:21 | 只看该作者





    马头琴演绎《斯卡布罗集市》
  07年马头琴大师包朝克的一张新的专辑问世,名称:《马头琴魂 传说II》由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整张专辑收录了13首曲子,其中:《斯卡布罗市集》是我第一次听到的马头琴版本。
  http://www.xiusong.com/ftp/flash/matou-sk.swf
  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联想许多,曲终词尽,留下两朵孤独的郁金香在摇弋。人世间的情爱在偶然间萌生,但却不知是否会走向幸福绵长。永远的《斯卡布罗集市》,每一次吟唱或许再次燃烧激情,或许又触摸那不愿想起的悲伤;亦或许是让青春的情感再一次流浪。
  保罗?西蒙的声音虽不如莎拉布莱曼的哀怨悲伤,吉他的和弦又有别于口哨潇洒别样。然而,马头琴的如泣如诉的旋律会直接把你带入没有欺骗的草原。
  漫步于蓝天影映的草原之上,听着身边马群的低啸和绵羊的嗷嗷,闻着挂满露水的鲜草的清香;望着地平线上下盘旋的雄鹰,那几群洁白的羊群让你疑惑是不慎跌落的云。
  不远处金粉色的波斯菊随风舞动,像是宣泄它们的喜悦,微风抚面,远处恍惚出现的是婀娜身姿的蒙古姑娘的背影渐渐远去......远去了。
  斯卡布罗集市的旋律中,能听到一段娓娓道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远离今天的悠远,却又是昨天般的那么熟悉。熟悉的猜疑是今天的自己。
  这个故事里,有青春的微笑,也有亲人的关爱;有路人的帮助,也有孤独的喜悦;有初恋的温馨,有理想的热忱。还有一切一切所能想到的封存在记忆里的美;就像手拨动马尾编织的琴弦,演奏出属于孤独的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29#
发表于 2015-6-14 08:32:25 | 只看该作者
马头琴声最悠扬,
令人想起草原广,
天高地阔人欢笑,
牛羊成群多肥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20:52:23 | 只看该作者

蓝天说,我走了
白云说,那我改变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3 21:12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