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象 于 2016-5-20 13:10 编辑
冰之北海游帖好,相聚知友迎难上。
白塔蕴含佛祖意,逢缘机遇总为尚。
随文引思此建筑,源自印度窣堵波。
同化外俗创中式,今存五塔浏览榜。
去过北海,但未进白塔内观赏,下次需要细细浏览。整理现存白塔五座资料部份介绍:摘自360图书馆 2010-10-02 翠影红霞 作者提供:
1、妙应寺塔北京之最。北京阜成门内的“妙应寺”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塔高50.9米,是当时大都城内罕见的体型高大的单体建筑。这座用以“坐镇都邑”的硕大白塔,具有特殊的意义,它集皇权与神权的象征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元世祖忽必烈“以佛治心”的政策。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北海白塔肚子里都装了什么宝物 :白塔两次几遭灭顶之灾
北海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大地震,造成白塔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为了安全起见,康熙皇帝跑到景山园林里面避难三日。这次地震两年后,重修白塔,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才告竣工,并且还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雍正八年(1730年)夏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又发生了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损坏。史料记载:“派监修随查塔身,塔座彻底内裂,必须全行拆重修。”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竣工,经过重新修葺的白塔完好如初。现代三次北海白塔修缮,第一次是在1964年夏天。第二次见到修缮白塔是在1977年。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白塔严重受损,所以在1977年时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第三次是2005年北海白塔大修。塔内所存文物藏品不少。
3、福州白塔:福州白塔又名定光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初建于唐天元年(904年),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塔南有白塔寺,为宫殿式建筑。相传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名“定光多宝塔”。白塔原先是一座高41米的内砌砖轴、外围木构的七层八角楼阁式砖木塔。外围砌砖,内壁架木,七层八角,外敷白灰,故名白塔。是福州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塔。
4、南充白塔的风风雨雨:“白塔晨钟” 南充古八景之一,矗立在嘉陵江东岸的鹤鸣山上,据历史记载,南充原有黑白二塔,黑塔在城内东街,明弘治时建,清初被毁;白塔,又名无量宝塔,北宋初年建隆年间(公元960——963年)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白塔。
白塔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若干次地震,受过千年的雨打雷击,沧桑岁月, “无量宝塔”依然宏伟壮观、牢固结实。据说,原塔旁建有白塔寺,每天清晨僧人鸣钟,南充全城人民便起床劳作,清代学者游白塔曾有诗赞叹“隔水招堤一塔圆,山僧早起爱迟眠,鸡声未报钟先到,催动江城万户烟。”南充白塔屹立在突临的山岩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登上白塔可鸟瞰全市的最佳风光。国务院核定南充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大姚白塔:大姚县城西面的文笔峰上,有一塔高耸,因塔身粉白,人们称它为白塔;又因形状酷似庙宇中常用的磬锤,故又称磬锤塔。高18.4米,顶部为圆椎形,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锤,又名磬锤塔。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白塔建于746年,为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白塔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地震,仍安然屹立。1982年,省政府拨经费重修,恢复了白塔的本来面貌。白塔在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姚白塔的造型在云南也是独一无二,且历史久远,相传为唐天宝年间迸人滇中地区的吐蓄所营造,所以对研究西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塔形的构制特殊,塔身高18米,为空心砖塔,塔身硕大的上部呈圆锥形,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上段建圆锤形塔身,顶端浑圆,全塔其座宽阔,腰部秀丽,顶部雄浑,呈八角形,这种形状的高塔,在云南实属罕见。
补充:杭州发现钱塘江边的千年白塔2014年初重新亮相 :暂未见网上资料。
商报讯 (记者 丁淑萍) 钱塘江畔的闸口地区,有一座千年白塔,隐身于民房、菜园、铁路货栈中。它曾是吴越末期高层建筑的代表作。193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对白塔做过测绘、调查,并推崇其为“晚唐五代至宋初南方以至全国此类石塔的经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