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酒仙桥:
原来的坝河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就是酒仙桥,酒仙桥的边上,有座酒仙庙。传说桥修成的这天,谁也不敢第一个走过去,都怕自己的福气小,冲了桥的运气。等到太阳偏西了,来了个推独轮车的花白胡子老头儿。小车两边各装了两篓酒,直奔桥而来并轻松推上了桥,大伙儿说这老头儿力气不小,准有福气。谁知话没落音,那推到桥顶的独轮小车向右一歪,两篓酒越过桥翅儿,掉在河了里。出乎意料的是,老头儿瞧也没瞧,飞快地推着小车,过桥转眼间不见。大伙儿琢磨,两篓酒掉在河里都不要了,真奇怪。有细心人还说道:小车的一边二百多斤,另一边空着,还飞快地推着走,凡人谁有这本事?准是神仙!正议论着,忽然一股酒的香味从河水里飞出来,遇仙人,又有了好酒,于是,有人提议这座桥就叫酒仙桥。
有了酒仙桥以后,附近的乡亲住户们,鼻子里老是闻着有酒味,爱喝酒的人就从家里拿饭碗舀了喝,这事情一传开,河边上成了酒店,都来喝这不用花钱的酒。这天,来了一个黑胡子老头儿,担着一篓酒和家具,在河边上搭间小棚子卖起酒来。棚子前面还贴上真正净流老烧酒的招子。从此,河里的水,酒味就一天比一天淡,而黑胡子老头儿的生意,却一天比一天旺盛。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便疑惑是黑胡子老头儿做怪,决定暗中观查。一天晚上,小伙子吃完晚饭,趴在酒棚子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到了三更天,黑胡子老头儿走出来,见四处无人,就手提酒篓、舀子,走到河边,舀了多半篓河水进了棚子。第二天,酒仙桥的乡亲们跟着小伙子,直奔黑胡子老头儿酒棚子而来。到这里一瞧愣啦,不但有黑胡子老头,还有推小车过桥、掉酒篓的那个花白胡子老头儿,另外还有一个长着二尺多长雪白胡子的老头儿。他们正在拆棚子收拾家具,雪白胡子老头儿看着疑惑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一指花白胡子老头儿说这个往水里兑酒的是我的儿子。又一指黑胡子老头儿说这个往酒里兑水的是我的孙子,哪有什么酒仙啊。说着,他们收拾东西走远了。从此,酒仙桥的河水,就再没有酒味。打这儿起,酒仙桥一带卖酒的,谁也不敢往酒里兑水,更不敢往水里兑酒啦!
(以上段落部分文字引自《北京地名典》——王彬)
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