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金火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小说《深度痕迹》连载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71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21:51:58 | 只看该作者
开心 发表于 2014-10-4 18:22
曾经的恋人30年后再相见,酸甜苦辣一股脑涌上心头,啥滋味?

谢谢开心 持续关注!祝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372#
发表于 2014-10-5 09:07:41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恋人终相见,
双方都在大感叹,
老贺问起当年事,
妈妈细细道从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71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1:06:24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0-5 09:07
当年恋人终相见,
双方都在大感叹,
老贺问起当年事,

呵呵,好!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71
37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2:0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火鸟 于 2014-10-5 12:04 编辑

《深度痕迹》第十六章(3)
      时间又倒回了1974年,芦樯楠一身草绿色棉军装,头戴棉军帽,脖上围一条红色毛围巾。这套衣服是五年前到兵团时北京市发给知青的,已经有点退了色,但穿上它还是使人看上去很舒服,那个年代,从红卫兵到知青都喜爱穿军装,从伟大领袖到共和国总理都经常穿军装出现,加上人们对共和国军队的敬仰,人们都以穿军装为荣。芦樯楠也是这样,特别是像她这样漂亮的女青年,穿上军装就使她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女民兵题照的一首七绝诗。也是芦樯楠十分喜爱的一首诗。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芦樯楠穿上这身军装,加上一条红围巾,漂亮的就如电影中女军人的英雄形象,这一天她拎了一个浅黄色的帆布旅行袋,她的行里和衣箱都装在马车上,是她的同学到车站接的她,车站离兰花镇(也叫公社)所在地不远,她和同学没坐马车,一路上说着话约莫十分钟左右她们来到一座凹字型红砖房的面前,中间的一排房子的正门左右挂着宾城县兰花镇革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兰花镇委员会、兰花镇人民武装部等几块牌。,在镇人事组办手续时,人事组的负责人还问了她为什么要从兵团转到公社插队,她回答说一是省城有亲戚、离的近点的走动方便;二来她最要好的同学也是她的表妹在这,她就是奔表妹来的;三是因为兵团知识青年太多,优秀人才也多,想要进步发展也不容易,这一条是她临时编的,她也想为日后上学或返城好好表现埋下伏笔,谁知她这句话既给她带来了机遇也给她引来了麻烦。人事组的负责人当时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说:“嗯,到我们这插队只要干得好,镇上会培养为干部,还有可能被选送上大学深造或到镇、县革委工作,插队知青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你好好干吧。”她本来是要到她的同学村里落户的,但人事组负责说看过她的档案,知道她在兵团是团部后勤处财务部的助理、是干部,决定把她安排到河口村去做村干部,那正需要一名会计、村子离镇上也近,这是组织信任她、培养她。尽管她和同学都向那位负责人请求让她们分到一起,照顾她们表姐妹的关系,但却无济于事。那位负责人不再听她们说,只留下一句话,“要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好好工作、好好表现。”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最后她们只好接受这种安排,好在两个村子相隔也只有四五里路,半个小时就能走到。从镇革委会出来,她们的心情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对芦樯楠来讲像是喜却又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特别是人事组负责人的眼神,给人捉摸不透的感觉,凭女人的直觉象是有一种暗示,难道他真的是看过她的档案要培养她?还是另有企图,她不敢再想,也不愿再想下去。坐了大半天火车,又在镇上办手续待了一个多小时,她只想快点到自己的新家早点休息。她们赶到河口村的时候已近傍晚,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她的同学一直陪着她,正是三九严寒的时节,又值雪花漫天,她们的全身都白了,口和鼻子呼出的热气使她们的眉毛和围巾周围挂满了白霜,加上急着赶路,身上出汗也冒出热气,使雪和霜叠加在一起,就如同雪人一样。赶马车的车老板也跟她们一样,就连那老马浑身也挂满了霜雪,身上冒着热气,因为坐车冷,所以一路上她们走着不觉冷,反觉浑身热呼呼的。她们进了大队部原只想看看是否有人,打个招呼算是报个到,可没想到部队里坐了有四五个人,看见她们进来,坐在靠墙边的一个人大声说道:“是芦会计来了吗?接到公社的电话说你到了,我们就在等呀。来,把东西放下,扫扫身上的雪,我给你介绍一下队里的几个头头,完事我们去吃饭。”说话的人年纪有六十来岁,声音洪亮、脸膛黑里透红,身体很硬朗、眼睛不太大却炯炯有神,他一边帮助芦樯楠拍打身上的雪一边接着说:“我是大队书记兼队长,我叫刘顺来。”芦樯楠被书记的热情接待感动了,忙说:“谢谢老书记和你们大家,这么晚还等我。”
     “这位同志是谁呀?”书记指着芦樯楠同学问。
     “啊,我是河东大队的,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表姐,是我到车站把她接来又陪她去公社办手续送她来的。”还没等芦樯楠回答,她的同学就进行了自我介绍。
     “好好,是同学,还是表亲,今晚别走了,天黑了就陪同学住一晚,明天一早走。”
     “行,谢谢老书记,可是我从队里借的马车得回去,原来我表姐是定了分到我们河东的,不知为什么公社今天又变了主意。”
     “我们也是今天下午才知道要来一位知青,而且公社说是给队里派的会计,还说是公社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呢,正好,队里的知青本来就不多,就十来个人,去年底还走了两人,这回来了骨干力量对队里来说是好事。 我们现在快去吃饭,马车老板吃完饭赶回去也不晚。”
     吃饭是在知青集体小食堂,为了欢迎芦樯楠,这顿饭是队里请的,把知青也都叫上了,河口大队原来共11名知青,7名北京知青、4名哈尔滨知青,哈尔滨来的据讲都是为了离家近投亲靠友或找关系来的,北京知青是集体来的,已经走了两名男知青,一个是当兵走了,一个是转到内蒙兵团后也到赤峰当兵了。这些都是芦樯楠后来听队里北京知青说的。现在北京知青连她一共6名。当天晚饭知青有过节的感觉,一是来了新战友,二是队里为她们做了顿丰盛的饭菜,主食是白面馒头和米饭,这可是他们平时很少能吃到的,另外队里的主要干部也同他们一起吃饭,这也是没有过的事。知青们都猜新来的战友可能有什么背景,而且来了就当会计,这可是队里重要的干部、掌管队里近百户人家和知青的经济命脉,这个职位在农村中不是书记、队长的亲戚也是亲信。所以村里人和知青们都觉得她肯定是上边有人,是北京高干子弟还是省城有关领导的亲戚,大家猜测不一,私下瞎议论。其实芦樯楠也有点纳闷,公社和队里为什么对她这样重视,她对自己家是了解的,北京、省城根本没有亲戚,她是河东村的北京同学谎称是自己的表姐帮她办来的。要说因为兵团自己是干部还有点可能,她这个后勤处财务助理还是个兵团副连职呢!但出了兵团谁认你的职务,兵团战士仅仅算是个农工,到了公社插队就是个农民了,一切都要从头来,后来她经常想,难道就是公社人事组的负责人发现了她,真的是要培养她。真要是这样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谢谢他,自己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培养和好意,一定要好好干,说不定从这也能上大学呢!她的眼前又浮现出人事组负责人那异样微笑地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887
375#
发表于 2014-10-5 15:55:24 | 只看该作者
金火鸟 发表于 2014-10-5 12:02
《深度痕迹》第十六章(3)
      时间又倒回了1974年,芦樯楠一身草绿色棉军装,头戴棉军帽,脖上围一条红 ...
  其实曲线返城也不容易,没有人万事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71
37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0:17:22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4-10-5 15:55
其实曲线返城也不容易,没有人万事难。

是的,插队返城也很难。谢谢苦辣酸甜的
关注与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377#
发表于 2014-10-6 08:40:15 | 只看该作者
曲线返城到农村,
公社分配会计任,
别人以为有后门,
自己却也懵懂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71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08:58:39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4-10-6 08:40
曲线返城到农村,
公社分配会计任,
别人以为有后门,

谢谢龙版持续关注!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571
37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09:35:21 | 只看该作者
《深度痕迹》第十六章(4)
      知青们平日也是集体吃饭、集体住宿的,队里总共给他们了三间房,两间较好新的茅草房是男女宿舍,都是坐北朝南的,屋内北边一铺火炕,靠西是知青们装衣服的木箱,帆布箱和旅行袋,都是摆放在木方塔的架子上,脸盆在靠窗的地下放了一排,窗户没玻璃都是厚塑料布封住的,既挡风也透光。算她在内10名知青都住在这两间茅草房里。说来也巧,北京青年原来正好是剩了三男两女,她来后是三女三男了,她维持了性别比例平衡,但哈尔滨知青却是两女两男,所以从总的数量看男女宿舍却正好是五男五女,她又保持了知青男女比例的平衡。知青的食堂原来是队里的一间豆腐房改建的,虽然是砖盖的但很简陋,原来连窗户都没有,是后扒开的一扇窗,就是考虑用它原来的锅灶才给知青做集体食堂用。开始知青们是自己做饭,但劳动了一天的他们,缺东少西的很困难,队里就派个工帮他做,先借给他们口粮和菜及油盐酱醋等,年底从工分中扣除。后来芦樯楠才体会到插队比在生产建设兵团可是苦多了。不仅是固定工资与工分的差距,兵团有公费医疗,兵团的连有卫生员、营有卫生所,团有卫生队,而插队有的连一个村也没有个赤脚医生,到镇卫生院看病也是自己掏钱,而且镇卫生院的条件比兵团差多了,团部卫生队不但有军医,还选派了优秀知青到沈阳军区和省内外大医院去学习深造,培养了很多知青医生。再说食堂,兵团的食堂,每个连都有,餐桌餐凳齐全,各种条件都很好,团部、营部食堂就更好了。而这里的食堂,实际就是知青集体搭伙,条件简陋不说,伙食也差多了。芦樯楠这才认识到在兵团的五年多自己是很享福的,根本不用为日常生活发愁,而且团部她住的是暖汽砖瓦房,睡的是北京一样的铁床,而到了河口生产队她又回到了在连队一样的火坑上。还有更主要的一条是兵团是由解放军和原国营农场干部和知识青年三结合来管理的,仅就文化基础上讲这些人要比生产队的干部高不少,再加上原国营农场的土地丰厚、固定资产多、家底厚,农场划归沈阳军区以后,军队又给了很多投资,所以说兵团的生产、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快,而生产队的发展却是非常缓慢的,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基础薄弱,人均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不能与生产建设兵团是在农垦系统大国营农场基础上组建的相比的。所以插队人均生活水平也是非常低的。芦樯楠所在的生产队在公社里还算是个较为不错的富裕村,每个全劳力10个工分值八毛钱,这在当时的全国农村也是不低的,但做为知青的农业劳作技术水平,没有多少人能评为10分。就是评为10分也是赶不上兵团的工资的,更何况工分不是按月兑现现金的。因此,从兵团到插队首先是按月的工资没有了,口袋里平日无钱,日子过起来就艰难。而且吃的、住的也都差了,工作还比以前更累更苦了。这些变化都是芦樯楠当时没有仔细考虑过的,或是根本没有想到的。到河口的当天晚上她仅从食堂、宿舍上就体会了兵团和插队的差距,她预感到今后的日子将会是艰苦的。这天晚上她的同学留下陪她住在了茅草屋宿舍,本来从小就是在一起长大的邻居,上学后又一直在一个学校,只是她家出身和历史更不好,而且父母又都是被打倒还没解放的走资派,所以没能同去兵团。现在她们又在一起了,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她们唠了大半夜,从北京分别到河口团聚、从兵团的工作到河口的生活,她们谈了很多,甚至连两人心中的情感生活也互相做了倾述。人常常是这样,特别是年轻人,自己的感情秘密连父母都不说,却往往告诉自己最知心的同性朋友。芦樯楠告诉她的同学,她只所以从兵团转到插队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心爱的人走了,她想离开那个初恋的伤心地,另外也觉得插队比兵团管的松,说不定将来返城容易些。除了贺冬生的名字和他们交欢的事没说外,其余的大概都说了,她的同学也讲了自己的恋情,而且她的恋人正是当兵走的其中一位,男朋友的父母都是北京总政、总后的老军人,父亲可能是中将军衔。当年他父母是带头把儿子送到艰苦的地方下乡锻炼,69年到这,仅仅三个年头,如今又把他弄到部队锻炼去了,她的同学还告诉她,这个男朋友比她还小两岁,是他主动追的她,他走了后,她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还能否保持,他可是向她保证会让他的父母将来也帮她离开这里的,谁知道呢,她心里也没底。芦樯楠说她的命运前途同她一样,也不乐观。芦樯楠又向同学说了人事组长把她们分开的事,问同学了解这个人吗?同学也摇头说不了解。芦樯楠讲了她的疑惑和担心,难到真是要培养她吗?干吗非要安排到河口大队去培养呢?如果真在插队这当干部还能让我上学或返城吗?在兵团扎根边疆的骨干是大多数要提干留在兵团的,所以她觉得人事组长的话是前后矛盾的。她担心的是公社要把她留下来当干部,如果那样她来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她来这是为了将来离开这更方便、更容易,而不是为了当干部,要当干部在兵团她已经是干部,而且职务和条件比生产队会计要好多了。她后悔不该向人事组长讲那些话,邻居同学劝她别想的太多了,走一步看一步,但她们的目标是离开这里。
      人的直觉是有作用的,特别是女人的直觉要比男人的直觉更灵敏,而且女人在很多的时候是凭直觉处理事情。公社人事组的负责人的确是想培养芦樯楠,只不过要比她想得更复杂点。他事先也确实看过她的档案,了解了她在兵团的工作表现和家庭情况,而且从档案的照片上发现她还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尽管照片是五年前照的,但他知道现在一定会更漂亮,女大十八变嘛!果然如他所料,芦樯楠到他那报导时,他一看到她觉得瞬间眼前一亮,眼前的芦樯楠比档案照片上的她更有一种成熟的美,当年照片的漂亮小姑娘更像是一个漂亮的洋娃娃,而今就象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浑身饱满、色泽鲜艳,更会让很多人见了垂涎欲滴。这个负责人叫靳文革,是文革中当上红卫兵后改的名,原名叫靳宏伟,父亲原是县里的人事局的副局长,他很有一番抱负,一心想上大学,飞出农村成为鱼化龙,谁想心高手低,文革前考大学落了榜就靠老子在县里做了小学教师,他工作努力,家里又有点地位,不到一年就抽到县教育局工作,当时高中生在县里机关还算较高学历的干部,当了县机关的干部又一次激发了他的雄心,一心想实现他为人一世要成就宏伟事业的理想,大学虽没考上,他觉得凭他的实力和聪明,做个县里领导干部一定能实现。正当他撸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的时候文化大革开始了,在打倒一切“走资派”的斗争中他的心被浇上了一盆凉水,不但他没升上去,父亲也挨了批斗,虽说父亲的问题不严重,很快就没什么事了,却把他向上爬的野心给压了下去。但他是一个机灵而有心计的人,又善于钻营,他不久就发现了运动的规律,他积极向造反派靠拢,又善于逢迎被解放使用的老干部,运动中表现积极、又有文化、又年轻,很快就被县革委会发现,还调进人事组工作,也做起了他父亲原来的工作,还大有职务比他父亲还高的希望.他父亲在家里对他母亲开玩笑地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虎门不出犬子。”他更加踌躇满志,他已经成了县革委会重点培养的年青干部。不久,他被下放到兰花镇做革委会人事组的负责人,人们都议论他是县里派下镀金的,锻炼一下就会回到县里或是当公社的头头。虽然他前途一帆风顺,但他还不想成家,主要是他的眼光高,一个想飞出县城到大城市的人,一心想找个容貌、文化、身材、性格、家庭各方面都如意的完美姑娘,按照他的标准几年来家里、同学、同事没少给他介绍,但他却一个没看中,不是嫌人长的不好,就是说人没文化,个子矮,要不就是说人家姑娘性格闷,不爱说话,不活泼,再给他介绍个活泼的,他又嫌人家不稳重,有点浪。真有点此地无美女的味道。自打镇上来了各地插队的知青后,十来个大队也有近百名知青,他听说真有漂亮的,而且文化修养、气质比农村、县城的当然有明显的区别,可是翻翻档案大都是69届以后的初中毕业生,而他是1964年的高中毕业生,比他们都大了近十岁,所以他也不敢打这方面的主意,有少数年龄大的顶多是68届高中生或是66届初中生,而且也没机会接触上。他这位文革前的老高中生成了县和镇有名的30岁老处男。而芦樯楠恰是他第一个正面接触的知青,而且从档案得知是1948年出生的67届高中毕业生,年令正相当。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做过兵团团部机关的干部。第一次见面后他就觉得这是天赐的良缘,是老天要帮他这个大龄处男。他觉得芦樯楠不论从容貌、身材、文化、还有气质上都是他理想中的完美姑娘,虽然家庭出身不好,但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文革前还是大学的系主任,他了解文革,被打倒的很多干部都是好人,据他观察和理解,文化大革命是上层建筑领域两种观点、两种路线的斗争,涉及的人和干部面太大了,他不好断言将来会怎么样,但他觉得父母的事是不应该影响子女的,他的父亲不也被打倒了吗?他还不是当了负责人,再说人家也是干部呢,而且他过去一直就想往上大学,对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师家庭出身的子女更多了一种爱慕。所以,从那天芦樯楠报到后,他就决心要去追求她。更何况她要求进步、想上大学这都是他可以帮她实现的。因为他知道他很快还会荣升,到那时他是可以决定她的命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887
380#
发表于 2014-10-6 14:2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苦辣酸甜 于 2014-10-6 14:21 编辑
金火鸟 发表于 2014-10-6 09:35
《深度痕迹》第十六章(4)
      知青们平日也是集体吃饭、集体住宿的,队里总共给他们了三间房,两间较好 ...
农村的情况更复杂。小芦要怎样面对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8 00:54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