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天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回忆录《五味人生》

[复制链接]

3

主题

50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23:34:45 | 只看该作者
《五味人生》(续19)

  鸣 达

五十五

    一月五日上午,我在工会办公室正和几个干事整理各段生产劳动竞赛的图表,刚从拘留所里放出来的胖李子,进屋噗通就给我跪下了。由于他长得胖,谁也拽不起来他。我的腿被他抱得也动弹不了。
    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听到一个男人的放声哭:“大哥,我对不起你呀!是你救了我妈呀!呜,呜,呜……
    我为了解开眼前的窘境,着急地说:“咱俩既然是兄弟,就不应该这样。”
    “大哥,我胖李子以后就听你的,有一个不字天打雷劈!”胖李子仍然跪在地上,信誓旦旦地说着。
    胖李子眼前的举动和态度,确实让我感动,但是更为他的以后操心,趁势说道:“我只有两件事让你办。”
    “大哥你说吧!”他格外虔诚地看着我。
    我非常认真地对他说道:“一老老实实上班,二再不允许打仗。”胖李子听完我的话,霍地站起身,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大哥有话就行,小弟一定做到!”
    这时屋里和走廊全是人了。胖李子拨开人群走了。站在前面的张书记,看着胖李子走远了的背影,开心地说道:“这真是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啊!咱工会干部能把人管到这份上,这才叫水平!”
    在场的人也都很纳闷,九十个人,会有一百个疑惑:一个既无实职,又无实权的工会干部,怎么能把一个平时的凶神,弄得如此服服帖帖。
    几个月来,我在基层工段和工人的接触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了解工人、瞧不起工人、不爱护工人的干部,一定是领导不了工人的干部。要想做好工人的工作,首先要让人家信你、服你、爱你。

五十六

    三月末的一天中午,张书记把我叫到书记室说:“刚听说水电段明天有一多半的人要参加本段职工的葬礼,段里扣工资,、罚奖金都拦不住,弄不好明天全段会停产。你和工人熟,想个法子拦住他们。”
    虽然两句话,任务却不轻,我心里着实没底,不过一种好奇心却让我愿意接收这个任务。我下午一点多钟来到水电段,一些工人已经停了工,男工编着花圈架,女工叠着纸花,个个一脸的肃穆。
    工人们见我来了,纷纷停了手里的活,没等我说话,先向我诉起了苦:“这段里也太不近人情了,给咱自己人出个殡都不给假。”
    “听说扣工资不算,还罚奖金呢!”
    “我就看看段里怎么个扣法!”工人们七嘴八舌的话表示了对段里强烈的不满情绪。
    眼前的情景让我十分理解工人们的情绪,但还要考虑自己身上的使命,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说:“那我们派代表去可以吗?”
    “这可不行,一个人一个处法,一个人一个感情,谁不想见见小宋最后一面呀!”一个工人很激动地抢着我的话说。
    坐在墙角的一个老工人一边卷着烟,一边动情地说道:“小宋这孩子,别看才二十五岁,可比上了岁数的人都明白人情事理。他干活手脚麻利,干完了自己的活,段里的人没有他不帮的。小伙子热情实在,你说这么好的人,咋就得了肺癌了呢?!”老人说完话,一脸的哀伤。
    一个叠着纸花的女工对我说:“小宋这个人不光仁义,还仗义。眼看要结婚了得了绝症,说啥不让姑娘上前了,怕影响人家,人都要死了还想着别人。还有,明知自己要走了,还不忘随礼的事儿。小宋在医院听说段里今年有三个人要结婚,硬是给我塞了三十元钱,让我帮他随了心愿。”话说到这,女工已经是满脸的泪水。
听了工人们的话,我完全被震撼了。我原以为水电段众多工人参加一个逝者的葬礼,是为了一种形式,或者借故休天假而已。没想到竟是逝者人格的魅力,形成的人场和气场。
    我决定不仅不能阻止工人参加逝者的葬礼,而且自己也要参加。
    工人们听了非常高兴,这下有了主心骨。但是我还告诉工人,小宋临走时能有大家的送别,自然感到欣慰,但是他也绝不愿意看到因为他的走,给段里的生产带来的麻烦。两全其美的办法是,参加小宋的葬礼后,马上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让逝者宽慰,让逝者安心。
最后,经过我的协调,工人和公司相互取得了谅解,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生产人情兼顾,双方和平共处。

五十七

    沈阳的初春,咋暖还寒,又加蒙蒙细雨,冷风袭人,让人感到刺骨的凉。但是却没有阻止住人们参加宋维敏葬礼的脚步。有同学、有知青、有邻居、有亲属、有同志……,形成了绵延二百多人的送葬队伍。
    在太平间抬出宋维敏遗体的时候,“呼啦”围上来许多人,人们争相抬着灵柩,有伸不上手的,只得把手搭在遮挡灵柩的白布上,尽着一份心思。
    我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眼睛开始潮湿…… 自己怎么也想不到宋维敏,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仅仅二十五岁的经历,尤其是在物资匮乏,人情淡漠,人与人之间没有过重的礼往的七十年代末,竟有这么多人的送别,真是个奇迹!被感染的我,竟也情不自禁搭着手,扶着宋维敏的灵柩。我的举动,让在场的许多工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那天我参加宋维敏的葬礼,虽然耽误了辽宁大学的古汉语课。可是却让自己上了一堂不可补的人生哲理的教育课,让我知道了一个人身上的情和义,决定着身边朋友的含金量。
    另外,我参加小宋的葬礼,也进一步增进了我同工人们的思想感情,彻底打开了和工人互动的绿色通道,有了我开展工人工作的直通车。这样的效果,当月就得到了验证。
    周六的下午,分公司召开紧急的生产会议,计划星期日加班,组织工人抢挖万柳塘小区的基础工程,。因上个星期日组织不力,只有三十个工人加班,耽误了工期。现在必须有二百人的保证,才能完成任务。张书记和史经理的烟已经抽了几颗了,他们在等着段长们的表态。
    因为是星期日,加班对工人没有强制性,真的让工段长们犯了难。
    几个段的段长,有的掏着耳朵,有的看着报纸,有的抠着鞋帮......一个个闷着头儿,不吱声。在一旁做着会议记录的我,有个自信的想法,主动请缨:以工会的名义组织一次全分公司规模的义务劳动。
    三段段长哈哈地笑了起来,说:“这不是闹嘛,给工钱都不干,再来个白干,这法子不行,不行!”他的脑袋晃得像波浪鼓式的。
    二段段长也嘿嘿地笑着说:“白干?除非找二百个傻子,小孩儿你都唬不来。”
    一段段长掐灭了手里的烟头说:“小唐和工人关系不错,也说不准,不妨试试。”这时史经理接过话茬说道:“那就下个通知看看,不行的话,赶紧求援!”
各段很快接到了通知,周日由工会唐干事组织工人义务劳动。
    万万没想到,这次的义务劳动,工人给我的面子那可是太大了。不仅超过了二百人,而且平时和段里有抵触情绪的工人也参加了,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泡工不玩活的胖李子干的最欢。照他的话说,给唐师傅干活掉一百斤肉都干!他把他的那群调皮捣蛋的哥们也都圈来了,而且一个不拉。
    一段一个刚盖完新房结了婚,正歇着婚假的工人安琪,竟然带着媳妇参加了我组织的义务劳动。他一边儿往新媳妇土篮装着土,一边儿向工友们说:“没有唐师傅,我就盖不了房,没有房,就没有我的新娘啊!”他的话不仅引起了工地的哄堂大笑,也着实引起了青年工人的共鸣。
    大家干的热火朝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工会的十几面红旗烈烈舞动,煞是壮观!工程进度之快让人意想不到,下午三点钟全线完成了万柳塘小区基础的攻坚任务。
    第二天公司和段里的领导都来到了现场,经理和工段长们自然是乐不可支,看着完成的笔直顺畅的基础工程夸着、赞着……
    张书记却表情庄重,若有所思地对我说:“这次的义务劳动,你一定要好好总结,写一份材料给我!”。我笑呵呵的答应了书记的要求。
    就在这一年,我先后被评为总公司的新长征突击手,沈阳市的学习雷锋先进个人。(证书仍然保留)
    当我在全市团干部参加的表彰会上,听到中华剧场庄严的播出唐明达名字,自己激动地接过鲜红证书的那一刻,眼泪一串串流出了我的眼窝。这眼泪不再是一年前青年点时,冰冷绝望的泪水,而是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促我奋发向上的热泪。

五十八

    这一年真是喜事连连,我不仅有了辽宁大学学籍,有了工作岗位的各项荣誉,还娶来当家的媳妇。我和毕大芳结婚了!我只给了她八平方米的小屋,两平方米的土炕。一个单开立柜、两个简易沙发,还有两个造革皮箱,这是我的全部家当。
    结婚那天,单位许多来我家的同志,怎么也不理解:一个有着尚好的医务工作、生活在市中心、住着两水两气房子的心高气傲的水灵灵大姑娘,竟会落到这步田地,进了阴冷的小屋,上了冰凉的土炕。
    其实我也有傻子睡凉炕,凭着时气壮的感觉。恋爱的那段时间,心里并不踏实,生怕新媳妇适应不了我家的环境,吃不了我家的苦。让我没想到的是,新媳妇在洞房烛夜的第二天就进入了角色。
    早晨我被她的咳嗽声弄醒,掀开被窝一看,媳妇在点炉子呢。我急忙披衣下地,抢她手中的火柴,说:“我来,你不会。”媳妇躲过了我的手说:“不会学呗,要不以后咋侍候我的男人啊。”她撒娇地瞟了我一眼,咯咯地笑着,充满着爱意。
    再看盆里的米已掏完,菜板的菜已切好,一时不知怎么下手帮她。媳妇见状催我回屋,她占着的两手不能碰我,只能用她的小脸贴着我的脸,把我顶回了屋,又用胳膊肘把我按到了炕上说:“快进被窝吧,这样会感冒的!”看她疼爱的眼神,我的心暖暖的。
    恭敬不如从命,我乖乖地进了被窝,还能感觉到媳妇的余温。此时此刻,我没有静下来,跳动的心,在翻江倒海……
    我激动地思忖着,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自己对媳妇,对家庭所应该负出的责任。在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两平方米的土炕上,开始编织未来的家庭梦想。
    后来真就是在这间小屋里有了一连串的收获,先是我们有了宝宝,儿子让我们有了明天的希望,接着学期届满获得了辽宁大学的毕业文凭,有了高飞理想的翅膀。 时机和好运也接踵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70
52#
发表于 2015-2-17 07:42:16 | 只看该作者
凡事都为工人想,
提出号召反应强,
娇妻不嫌家贫穷,
小屋结出成就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22:46:14 | 只看该作者
《五味人生》(续20)

  鸣 达

五十九

    记得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我带领二十多个工人,到东陵区丰乐小区工地抢挖建筑基础,途径东陵区政府时,区委、区政府两座巍峨的办公大楼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壮观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三十年后今天的全市各县区政府大楼,也是首屈一指。我们驻足观看了十多分钟,欣赏着不愿离开。  
    一个工人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唐师傅你的干部是大集体,还是个以工待干。这楼里的人,才叫干部呢!你应该往这楼里闯一闯!”
    这个工人的话,让我顿开茅塞,心在扑通扑通地跳,血压好像也在升高,涨红着脸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可是机会在哪里呢?……
    说来也巧,就在我和工人们来到丰乐工地的时候,刘工长用报纸裁下来的纸条卷烟,看到两行小字:经沈阳市政府决定:东陵区划为特别试验区,招考政府机关干部。报名地址:东陵区人事局.。报名条件:年龄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持大专以上文凭者均可报名。报名日期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至……。残缺的地方虽然没有了完整的日期,但也可知是近期的。
    刘工长大我几岁,兴奋地向我喊道:“唐老弟!看看这纸条!”
    我接过来一看,一下跳了起来说:“天助我也,想啥来啥……。”我二话没说,骑上车箭穿似的飞奔起来,很快来到了区政府三楼的人事局。
    我在门外站了一会儿,平抑着激烈的心跳,轻轻地敲开了报名处的门,见到一个三十左右岁戴着眼镜的女干部走了过来。我气喘吁吁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打量了我一眼说:“报名截止到二十号,已经结束。”
    听到她的话,我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心里暗道:“苦也、苦也!”这个女同志看着我穿的绽了线的棉袄,腰间系着一条麻绳,笑了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我哪里有心情和她唠闲嗑,就这身打扮也说不清我的根本,还是抄近道跟她说吧。我一五一十地把我凭着一篇文章考上了企业干部,靠着中篇小说的文稿被辽宁大学免试录取的经过细说了一遍。
    我的经历引起了这位大姐的兴趣,递给了我一张稿纸,让我写明具体工作单位和单位的电话号码。看着我的字迹,她笑着告诉我说:“你准备吧,我一定给你报上名。”她还详细地对我说了考场的地址,考试的时间和具体内容。大姐的热情相助让我的心透亮了许多,如释重负地出了区政府的大楼。
    回家复习,准备考干。正好赶上媳妇到北京参加企业的计划生育培训班,把三岁的儿子送到了父母家。这让我有效利用了仅有的三天时间,每天的学习真可谓通宵达旦。自己温习了考干要求的重点学习科目和近期政治时事的宣传材料。  

六十

    十一月二十五日这天,我如期参加了东陵特区增编国家干部的考试。自认为应考状态良好,发挥水平正常。
    那时上班,东陵区政府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自己天天留意着区政府大门的动静。按规定一个星期发榜的时间过去了,却没有一点音讯。
    我的心开始惶惑不安。一天正吃着午饭,一个工人骑着车子过来,让我请他喝酒。他见我发愣的样子笑道:“傻样,你的榜下来啦!”      
    我扔下饭盒,跳上这个工人自行车的后座,直奔东陵区政府。大门果真贴出了大红纸,上面有四十三个人的名字,其中有我。细问才知道,这只是过了分数线的名单,还要经过面试一关,最后落实的具体名额数是二十六人。
    按照规定的时间,我和参加面试的四十二名考生,来到了区政府的二楼礼堂。参加面试的人全部站在礼台上,随着点名的声音,听着自己的名字,要高声喊“到”。
    台下各部委办局的领导们拿着成绩单和报“到”的人,逐一地对着号。只有半个多钟头的时间,参加面试的考生还没弄清所以然,就草草散了场。最后,一个工作人员告诉参加面试的考生,能否录用要等候通知。
    我不情愿地走出政府的礼堂,来到政府门口的收发室,从值班人员听到的是非常可怕的消息。这位老者神秘地告诉我,:“面试是为走后门找的借口。二十六个名额,还不够区里五大班子,部委办局领导孩子们分的呢。没根儿没梢的能进这大楼,那可真就出了奇、冒了泡啦。”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一下凉到了脚跟,默默地回到了工地,就像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
    一晃过了半个多月,真的没有一点招干结果的消息。可是自己的心,已经长了草。尤其是每天上班途经区政府时,看着宏伟气派的区委、区政府的大楼,不仅让我想到了离开青年点时,看见的那披着金色霞光的石山,又想到了要攀那峰,要登那顶的感觉。进不去这大楼,我是真不甘心啊!

六十一

    时隔三天,上班路过东陵区政府时,自己鬼使神差地进了区政府大楼,打算探个究竟。就在我走到人事局走廊的时候,恰巧和给我报名的大姐,走了个顶头碰。
只见她满面春风地冲我走来,高兴的对我说道:“正要找你呢,快跟我进屋!”
     我进了屋,没等落座,她拿出了三张表对我说:“卫生局的石书记、公安局的孙局长、广播局的郝局长都看好你了,你喜欢哪个部门呀?”
    这样的问话,让我不知怎样接过话茬,还有点发傻地问:“我考上了吗?”
    她看我发蒙的样子,笑道:“你考了个榜眼!我没走眼呐。”接着她还替我拿起了主意说:“你文章写得好,我看你还是到广播局吧。”
    我顺从地点了头,心里想能进了政府大院,啥局都比我那风吹日晒的建筑部门强呵。
    大姐领着我,直接来到了广播局局长办公室。办公室宽敞明亮,只有一个胖胖的老头坐在靠椅上。她告诉我这位老人就是郝局长,然后向这位局长打了个礼貌的手势,推门走了。
    郝局长摆摆手让我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屋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自己没有落座,毕恭毕敬地站着……
    郝局长点了一颗烟,向我慢条斯理地问道:“你文章写得不错呀,喜欢做记者工作吗?”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做记者工作!这是我多么神往的理想啊!脱口答道:“愿意,非常愿意!”
    “那你就到沈阳电台东陵记者站吧,播发的文章会有稿酬的,就看你小伙子的手笔啦。”郝局长见我高兴的样子,补充道。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原单位的态度,不无隐忧地说:“我原来的单位要是不放我怎么办?”郝局长笑了说:“不会的,单位只能劝阻,不能拦阻。”
    他看到我脸上还有难色,挂了个电话。电话里要对方拿一个记者证过来。
    一会的功夫,秘书拿着一个小红本进了屋。郝局长接过红本,让我把它填上。
    我看到记者证三个字,手不免抖得厉害,拿在手里的笔,怎么也不敢往下落……
    秘书见状,上前主动帮我填写了记者证。
    郝局长亲自把记者证交到了我的手里,自信地笑着说:“拿这个证,谁也拦不住你!”
    走出区政府的时候,我又回身望了望高耸的政府大楼。几天前的幻想,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真的像做梦一样!
    坐在回家的十一路无轨电车上,我打开了记者证,看到后面几页印有民航总局,铁道部,交通部为记者提供出行方便的指令文件。我慨叹自己一个砖瓦堆里的人,竟会突然有了这般待遇!无法平抑的激动,让心跳的不行。自己又恍惚觉得是在做梦,可千万别是梦呵!
我把手放在了挂着厚厚冰霜的车窗上,直到手温化透了冰霜,见到了玻璃,才算住手,确信了眼前的一切。这时不知那根神经出了毛病,竟独自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眼泪一串串地涌出了眼窝,怎么也止不住了,嘴唇咬破了都不行……。车上的人都莫名其妙的瞅着我,别提多囧了。

六十二

    果不出所料,在回单位办理手续时真的犯了卡。分公司领导轮番和我谈话,周旋了两天没有效果,不得已把我推到了总公司。
    总公司王才经理认真地告诉我说:“组织上按计划对你已经有了重要的人事安排,在哪都是革命工作,个人的理想要服从革命的大局,这是八十年代革命青年起码应该有的政治觉悟。”尽管他搬出了一桌子的大道理,和我谈了两个小时的话,还是没有效果。无奈之下,他让我去找王恩基书记。  
    我是铁了心地要走,来到王恩基书记的办公室,为了避免没有必要的周折和麻烦,我不得已地拿出了记者证。这证还真好使,等来的不再是领导的劝阻和说教,而是王书记的热情支持和鼓励。
    仅用了三天时间,我就办完了工作调动手续。一九八五年一月三日这天,我以记者的身份,进入了东陵特区政府的办公大楼。
    记者站的编辑部,八十平方米的办公室,红漆罩面的地板,加上顶棚和墙面的装修,使进屋的人,不由得有种特殊身份的感觉。甚至神态和步态,都会让你有了自觉的把握。
    编辑部有五人办公,一名新闻编辑,一名文艺编辑,三名记者。全区的新闻,在这里撰写和编播,每个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对于初来乍到的我,编辑部任何形式的欢迎,多么热情的话语都是客套。真正让自己高兴的是,这里才是我畅想游弋,尽情博弈的地方。
    到区政府大楼上班的第二天中午,政府大门口有几十人站在那里,编辑主任进屋告诉我,这些人是来找我的。
    我急忙赶到大门口一看,原来是段里的工人骑着车子看我来了。张亮推车走了过来,额头上还挂着汗珠,说:“唐师傅,才听说你调这里来了,大伙趁着午休的时间来看看你,有车子的都来了。”
    我仔细一看足有三十多人,货架上个个带着饭盒,想必都没来得及吃饭。我赶紧把他们领进了区政府的食堂。大家落座之后,满满三桌。我给每桌要了十个小菜,算是请了哥们的客。
    几十个人吃着、嚼着,谁都乐不起来。一个最年长的水电段王师傅冲我说道:“唐儿啊,大伙舍不得你呀!我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没看见过像你这样和工人贴心的干部。不过大伙看见你能有这样好的前程,也没的说了。”
    送别工人时,我和他们一个个缠绵地握着手。望着他们远走的背影,想来在第二住宅建筑公司的一段经历,确实让我有很多的不舍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70
54#
发表于 2015-2-18 08:34:28 | 只看该作者
政府始招公务员,
抓紧报名考在前,
幸运安排当记者,
一众工友却心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0:48:01 | 只看该作者
《五味人生》(续21)

  鸣 达

六十三

    媳妇在北京计划生育学习班结业了。回家的那天。我用尽心思做着给媳妇接风的准备。小别胜新婚嘛!加上我身上有着她还不知道的喜事儿,打算让她好好高兴高兴。
    我在食堂买了四个馒头,四个炒菜,提前回了家。自己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光地就拖了三遍。
    下午五点多钟,媳妇在我的期盼中回来了。她笑盈盈地推开了门,屋里的整洁让她一悦,桌子上摆好的饭菜又让她一喜。让我又听到了银铃般的声音:“这回我的宝贝儿真是出息啦!”
    不过我看着进屋的媳妇也直了眼儿,不知是久别的原因,还是北京给她带来的风光,使她显得格外的靓丽。我上去就抱住了媳妇,一个劲地亲她,吻她……。
    媳妇推开了我,喘着气说“真是猴急!就从你今天的表现,晚上随你!”
    看着媳妇高兴的样儿,我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酥油,显摆地拿出了记者证,在她面前炫耀地晃着,说道:“我还有这个大大的表现呢!”
    看着红本,媳妇有点发愣,当她看到“记者证”三个字的时候,眼睛放着光地瞅着我,问道:“哪来的记者证?”。她把记者证打开了,看到了我的照片,上面的大印。她放下了记者证,一下子抱住我,把头埋在了我的怀里。
    晚上上床的时候,她还在摆弄着记者证,默不作声地瞅着……
    我笑呵呵地问她:“媳妇想甚么呢?”
    “你给我挣了一口气呗!我们都结婚了,机关的郭姐,谢姐她们还说我应该找大机关的干部呢,这回她们可就没了话说啦!”媳妇得意地晃着脑袋说。
    看着媳妇满足的样子,我也兴奋地望着屋顶……。
    媳妇又趴在了我的身上问道:“大傻子你在想甚么呢?”
    “咋管我叫大傻子?”我狐疑地看着媳妇问道。
    “就凭你这能耐,找我毕大芳屈了你呗。”媳妇眨着长长的眼睫毛,笑着看着我。
    “那我就傻到底儿了,下辈子还傻,辈辈傻!非你侍候我不可啦!”我一下子压在了她身上。
    “好好!我下辈子还伺候你。一万年都是你的!”媳妇告饶了。
    这一刻,我好满足,好满足。现在不仅是有了好媳妇,而且还意识到家境很快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生活的春天来了……。
        
六十四

    编辑部很快派给我第一次采访的任务,把东陵区英达乡农民集资开办砖厂的消息发出去。当时正值农村经济改革的始初,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还处在想富不敢富,僵化保守的状态,谁也不敢迈出第一步。农民自己开办砖厂无疑是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利好消息。
    颜世川区长亲自为砖厂的开张剪了彩,区有关部门和乡里的领导,村干部都前来道贺。那天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我认真记录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
    英达乡政府为此用丰盛的午宴招待了我和区长。席间,乡政府的领导把我和区长一起安排在了座上宾的位置,频频地敬着酒。
    乡长前来敬酒,颜区长指着我认真地对乡长说:“这是无冕皇帝,先敬记者。”这样的礼遇,我哪消受得起,急忙闪躲推谢。
    乡长很快领会了领导的意图,把我扶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给我斟满了酒,毕恭毕敬地说道:“记者同志,这个砖厂就要仰仗您的捧场和宣传,扩大知名度,打开销路啦!我代表乡党委、乡政府敬您一杯!”
    颜区长接过话茬:“乡长也代表我喽,来!大家敬记者一杯!”
    那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不仅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位置和能量,还知道了自己身上,担负着别人的希望和社会的责任。
    在采访回来的路上,我和区长坐着伏尔加的轿车,听着电视剧《霍元甲》睡狮已见醒的音乐,看着车窗外不断掠过的形形色色忙碌的人群,又是一番感慨。一个月前还是砖瓦沙石堆里的人,今天摇身一变竟和区长同席同行。深感苍天佑我,时不我待,自己一定要奋发向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更使我兴奋的是: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英达乡农民打破小富即安的观念,集资办砖厂实现大理想》,竟连发在了区广播站、市广播电台。初战告捷的胜利,让我也有了飞跃的理想!

六十五

    在青年点八年的笔耕磨砺、四年辽宁大学文学知识的充氧,使我很快像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踏入了新闻战线,披坚执锐、战果累累。
    当时东陵记者站采访播发的新闻稿件,还仅限于本区内对乡镇村屯的有线广播。而初来乍到的我,却向市台和省台发起了冲锋,直接向上发稿。这让固守田园的地方记者站的编辑、记者们,向我投出了异样的目光。
他们的目标就是搞好区里的有线广播的本职工作,往上级新闻单位投送稿件,历来没有想法、更无做法。最主要的是谁也没有这个信心。因为稿子投上去,采用的机率极小。由此,自己往上投稿的做法,一时成了记者站里不知天高地厚的笑柄。
    我根本就不听这个邪,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不管风天雨天、白昼黑夜、更无星期天可言,一年的时间里,我踏遍了东陵区十六个乡镇,一百多个村屯的山山水水。我的稿件像雪片似的投送到沈阳电台、沈阳电视台、辽宁电台、辽宁电视台。可喜的是:我的稿件真有了陆陆续续的播出。东陵记者站的编辑记者们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试着往市台和省台投稿了。
    我的信心和热心、实力和努力,让我大获全胜。当年我一人独自播发在市台、省台的新闻稿件,达一百一十六篇,而其它五位编辑和记者播发的新闻稿件仅有六篇。这样的结果,让全局的人目瞪口呆!
    我采集的新闻,突破了在东陵区的有线广播范围,在市台、省台占据了一席之地。东陵区农村经济改革的新闻,已不再是在区里有线小喇叭的广播,而是通过红色的电波,传遍了辽沈大地。
    尤其是在一九八六年沈阳市好新闻评比中,我一个人独揽了全市仅设的两个二等奖(获奖证书仍然保留)。此举,当年就让长期在全市广播战线,处在“东老六”位置上的东陵区广播局,一跃成为了“东老大”。东陵区广播局、沈阳电台东陵记者站和我的知名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全局年终总结大会上,郝局长兴奋地说:“东陵区记者站今年播发的稿件,走出了东陵区的有线广播,开始向市台,省台无线广播进军啦!过去的‘东老末’,今天变成了‘东老大!’唐明达是我们全局的头等功臣!”  
    会场响起了一片掌声,人人向我投送着钦佩的目光。那一刻,彻底结束了自己在最初采访工作时,遭受的冷嘲热讽,赢得了所有人对我工作能力和成绩的认可。

六十六

    局里和站里的领导在我身上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对我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目标。
    记者站徐敬东主任和我正面谈了话。他个子不高,四十多岁,是工于心计的那种人。他笑吟吟地对我说:“小唐,你没让广播局失望,虽说你是个新兵,可你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成为局和站里的主将。我们今年由“东老六”变成了“东老大”,打了个翻身仗,局和站里要给你记头功。!”他转而又关切地向我问道:“家里和工作上有甚么困难没有?”
    我怎能刚刚工作一年,就向领导说家里和工作上的困难呢,为了避免向组织讲条件之嫌,爽快地回答道:“请领导放心!我的眼前只有工作,没有困难。”
徐主任会心地笑了,话题这才言归正传,认真地跟我说:“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委区政府对东陵记者站的重视,今年采写的新闻报道,不再只限于广播,还要见诸于报端,辽宁日报,、沈阳日报,都要看到东陵记者站的新闻报道。”
    徐主任还具体指明了区委大院宣传部的报社通讯组,是记者站采集新闻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闻的特殊性(时效性),要求我们每一步新闻采编的工作,必须要抢在他们的前面。今年,下一个翻身仗,就是要让两个大院的领导和机关干部,都看到我们广播局记者站,强于宣传部的通迅组!我领会了领导的意图,认真地点了点头。
    时隔不久,春节放假上班的第一天,徐主任推开编辑部的门,见到我们几个记者都在屋里,表情颇为诡秘地说:“宣传部的胡有峰在白塔镇大张尔村过的年,初五回来的,没有抓到新闻。我们记者站谁敢也上大张尔村趟它一水,给我抓条鱼回来?”
    几个记者连同两个编辑,你瞅瞅我,我看看你,没有吱声的。
    胡有峰那是何许人也,当时是两个大院多年公认的第一把大笔杆子,资历最老的沈阳日报通讯员,这无疑是个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9:39:34 | 只看该作者
《五味人生》(续22)

  鸣 达

六十七

    白塔镇大张尔村,是东陵特区走在农村经济改革前沿的实验村。农民经济收入翻番、新建小学校、农民经商办企业都已是电台有声、报纸有名,宣传部的胡有峰自然也就捞不到甚么新闻了。我此去一行,也难免是竹篮打水。匆忙上阵的我,其实也蒙头人似的,心里也没有个准谱。
    不过胡有峰的前行无果,给我提了个醒儿。我不打算走别人趟过的道,即没有到热闹的学校,也没进机器轰鸣的工厂,而是直接去了农户家。
    四十多岁的农民潘维明热情地接待了我,自己和他唠起了家常。
    老潘的话语里,就两个内容:一是过去的贫,二是现在的富。这在当时已经是俗套的话了,没让我过心。
    他家漂亮的书柜,倒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满柜的书,更让我睁大了眼睛。原来老潘是个书迷,几百本书是他走遍了全市十八家书店买到的。再看农业科技,医疗卫生,书法字帖,文学作品的书,真是应有尽有。
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书呢?老潘嘿嘿一笑说:“有闲钱,有闲心,有闲工夫了呗。”老潘话虽说的实在,但是我觉得他根本想法还是没说出来。
    “这书柜就你家有吗?”我问道
    老潘还是嘿嘿地笑着,说道:“这在咱村可不是啥新鲜玩艺儿,差不啥的新结婚的青年儿都有哇”。
    新闻敏感让我心中一喜,继续问道:“那你们村为什么对书柜有了兴趣呢?”
    老潘这会儿脸上没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咱上辈人没学着啥,尤其是文革十年净学大寨来的,没学着啥真本事。城里人都管咱叫屯二迷糊。这小辈人可不能这么混了,要想脑子不空就得看书呵!这书一多了,家家就学着城里人整起了书柜儿呗。”
    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终于说出了对书的认识,爱书的原因。
    新闻工作的敏感和冲动,让我在大张尔村连饭都没吃,马上起身坐上郊车,赶回了家,连夜写好了新闻稿件。
    第二天上午十点的时候,我写的新闻稿件已经落在了全市各家新闻单位编辑部的案头上了。
    果不出所料,我的新闻稿件送到新闻单位之后,立即引起了震动!我清楚地记得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六日,《大张尔村出现藏书热》黑体大字的通栏标题,赫然映目地登在了沈阳日报的头版头题。
    我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发表啦!我在文章中反映了当下农民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富裕起来后,打破了囤粮攒钱,买房置地的传统习俗,正在开启知识的大门,往文化上铆劲。农民的生活兴趣由吃、穿、用转向到买书、看书、藏书上来。大张尔村三分之二的农户的书柜藏书达四千余册。沈报摄影记者姜鸣为此专门配发了照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踵而来的是辽宁日报、辽宁经济报、辽宁电台、辽宁电视台、沈阳电台、沈阳电视台,纷纷刊登和播出了我的大张尔村出现藏书热的新闻稿件。
    发表报告文学《胡杨泪》的全国著名的资深记者孟晓云,闻讯连夜从北京赶到沈阳,扑捉我报道的农民藏书的新闻。
    我报道的大张尔村出现藏书热的新闻消息,在省市新闻单位的全面开花,以致惊动了京城的大记者,它的轰动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六十八

    我的知名度自不必说,广播局和记者站不仅有了名,主任和局长在区委区政府两个大院的脸面也有了光。
    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沏上了茶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唐明达,我的眼珠没错啊!我是捞着金子啦!”说着他把茶杯端到了我的面前,笑得像孩子一样地继续说:“新年刚过你进军报社,旗开得胜。我这广播局炸响了一炮,来了个开门红!你一定要再接再厉,这记者站今后就看你的啦!”
    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和鼓励,自己很快在各大报纸媒体,打开了局面。我当年又发表文字稿件一百余篇,实现了文字与口播新闻发表稿件双丰收。这样的收获不仅让我有了名,也让自己获得了利。每月平均稿酬都在二百元左右,是我五十二元月工资的三倍还多。
    不管是电台,还是报社的编辑们,无论是局里或是局外的同事们,包括区委区政府两个大楼熟悉我的干部,见了我的面都会开玩笑地招呼道:“万元户来啦!”
    记得当年区政府大楼刷浆,机关干部都出来清理走廊,区人大主任万连庆,路过广播局的门口。老头儿走路的姿势有点晃,正在干活的徐主任开玩笑说:“这家伙把老头儿晃得,一个月开多少钱啦?”只见万主任笑眯眯地,语气不无骄傲的笑道:“一百八!”
    老主任在全区的级别最高,区长每月工资也不过一百四十多元。
    徐主任也笑了说:“别看你是大主任,挣的钱可没有我的小兵多。”说着指着我道:“小唐告诉万主任你这个月的稿酬是多少。”
    我笑着回答道:“一百九十七元。”
    万主任睁大了眼睛看看我,又看了看徐主任。
    徐主任依然笑着,说:“还没算他的工资呢!”
    偏巧,这时内勤张淑云从区政府门口值班室回来,喊道:“唐明达,你又来稿酬啦!”
    徐主任接过内勤送过来的报社电台的三张汇款单,递给了万主任。
    老头子打开一看又是二十四元的稿酬。老人家把稿酬单,还给了我。一边走,一边摆着手说;“服啦,服啦!”
    走廊围观的人用笑声送走了万主任。
    丰厚的稿酬收入很快改变了我的家庭的经济状况。我和媳妇不仅里外三新地换了衣装,每周还能给爸妈送去两袋鸡翅和两袋鸡腿。冰箱、彩电、洗衣机、录放机,把我那个小屋塞得是满满登登。我和媳妇八十年代中期,就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我的上稿率,很快引起了上级媒体领导的注意。辽宁电台的谢台长通过周建人编辑,开始和我商调到辽宁电台的事。沈阳电台的王金堂编辑,受台长委派,抢先来到了东陵记者站,商讨我的人事调动问题。辽宁日报农村版编辑部主任王泽兴,开始探我愿不愿意到报社的口风。这样的事态让我一时没了主张,不知如何是好。
局长和站长一百个不愿意让我走。
    徐主任开导说:“小唐你自己的意见很主要,我从你个人角度考虑,你不该离开东陵区原因有二:一是你应该在区政府这方面发展,前途无量。二是到了上面新闻单位,不同于基层记者,发稿只限于本单位,你会没了稿酬收入的来源。
    更多的我没有考虑,后面没有了稿酬收入是最要命的。我二话没说,把上级新闻单位的橄榄枝纷纷挡了回去。
    可是没有几天,区委办公室罗忠玉主任和我正面谈了话,希望我到区委办公室做秘书工作。而且明确指点我说区委办公室是培养领导干部的摇篮,从区委办公室大门走出去的人,大凡都是部委办局主持工作的一把手。
    这回我是真拿不定主意啦,回家跟老父亲琢磨了半宿。父亲还是抱着终身不为官的信条劝我。老人家用共产党长期的斗争史,文化大革命中打倒的一大批领导干部的事例,告诉我共产党的官,不是看你有多大的才干,有多大的功绩,而是看你跟的什么人,走的什么线,乌纱帽说戴就戴,说摘就摘。
    他很看好我的稿酬收入,学着邓小平的话说,有钱才是硬道理。八十年代中期的县区局长,每月的工资也不过就百八十元,不及我每月稿酬收入的三分之一。最后我还是听了父亲的话,继续干着轻车熟路,柔韧有余,有名有利的记者行当。

六十九

    树欲静而风不止,本想安安稳稳地扎进业务里,继续我平静的记者生活。可是局里又发生了新的情况,激起了我生活的涟漪。
    区政府指令让记者站安排一名女大学生,且大有来头。我考入记者站的时候,只是编辑和记者开会,欢迎一下而已。这次不同,而是召开全局规模的欢迎大会,各部门员工一律到场,不得缺席。
    我着实不想参加这个媚上邀宠的会,再说自己正在赶写一篇刚采来的新闻稿件,便躲在编辑部里没有参加。
    徐主任进了屋,急切的让我把手头的东西放下,说是区组织部长都要过来参加欢迎会。好奇心使我放下了笔,跟着徐主任来到演播大厅。
    厅内已是座无虚席,我在一个角落里,站在了一边。演播厅的正面,坐着一个身材苗条,文质彬彬的姑娘。挨着她的是组织部长刘和(就是以后的副市长,市公安局长),两人正襟危坐,目不旁视。
    我走进屋倒是引起了这位女大学生的注意,用顾盼琉璃的眼神扫了我好几次,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环顾左右。
    欢迎会开始了,首先,这位姑娘报了自己的姓名叫苏晓凡,自谦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关照。接着就是会场人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说着欢迎的溢美之词,最后是组织部长和局长的表态。
    直到会议结束,我没说一句话。其实我很烦这种逢场作戏,阿谀奉承之类的事。一连几天,我对这位来头不小的才女,只是敬而远之。我大部时间都是在外面采访发稿,自然是井水连不上河水。
    一天局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认真地对我说:“组织上决定派给你一个任务,一定像对自己的新闻稿件一样地认真负责。”
    组织决定没得说,我只有点头的份。听完局长的话,原来是让我带一段新来的这位女大学生苏晓凡。当时自己的感觉就是无端地添了个累赘,组织安排没有办法。
    恰好第二天有一个新闻采访,我和苏晓凡约定在市政府坐郊车,到英达乡去采访。
    早晨八点十分有趟开往英达乡的车,七点半我就来到了市府广场,大步流星地来到了售票口。苏晓凡走到了我的近前,递给我已经买好了的车票,她比我来的还早。再看她冻的哆哆嗦嗦,漂亮的连衣裙虽然瞅着靓丽,入秋的清晨还是显得单薄。上车后才感到我们的出行不像是去工作,倒像一对出游的情侣。

七十

    秋天的景致真好,车窗外不断掠过的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不同树种的树叶,编织的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秋天的图画,煞是好看!可坐在我身边的苏晓凡却没有留意这些,她不时用眼睛瞟着我,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看出她今天和我出行的愉悦。
    “唐老师,开欢迎会那天你一进屋就让我眼前一亮。”她乖乖地看着我,讨好似地说道。“噢,那天我穿着白汗衫嘛。”我陪着笑,搭讪地回道。
    “不,不,是你的体态,还有你的神态,尤其是你那藐视一切,不,不对,是目空一切的眼神,真男人!”她眼睛放着光彩,又神秘地对我说:“局长对我说一定找最好的记者带我,当时我想这个最好的记者,要是你该多好啊!没想到天随人愿,真的就是你!”说话间,她清秀的脸蛋泛着红晕,笑成了一朵花。
    “我那眼神不是藐视一切,更不像你所说的目空一切,我的眼睛是不愿看那些闲事和琐事。”我淡淡地一笑,解释着自己的心态。
    “唐老师,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真有琐事,我还可以帮你的。”她的表述和语气,近乎是在讨好我,或者说是哄我。
    此时看着身边的青春女孩儿,我的心情已不再烦躁,尤其是她今天的主动热情,顺从和谦卑,没有了开欢迎会那天的清高和矜持,倒对她开始产生了好感。
    只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就到了英达乡东沟村,老村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听说我们是采访旱田药剂除草免中耕试验田的,披上衣服就领着我们来到了村里的玉米试验田。
    真是神了!村民胡德金的玉米地采用阿特拉津胶悬剂药剂除草的方法,不仅免去了夏季除草的三铲三趟,而且长出的玉米茎粗叶状,穗多粒饱。相邻的村民徐贵生地里的玉米,用的是原始种植三铲三趟的老法子,则是杂草没脚,玉米颗粒却远不如前者。
    老村长喜出望外地告诉我们,全村搞了六百亩旱田药剂除草的科学实验田,不仅增加了百分之十的产量,还使七十多户一百多个壮劳力腾出了手,到辉山园林管理处伐木搞副业去啦。
    知青下乡那会儿,我用锄头铲过地,玉米地里密不透风,每铲一锄头,汗珠都会落地八瓣。眼前农民摆脱了铲地的辛劳,手里几千年来的锄头该没了用场。
新闻的灵感使我知道今天又捞着了一条大鱼!
    午间吃饭老村长高兴,我也兴奋,不喝酒的我和人家连干了三杯。更要命的是金乡长听说记者站的唐明达来了,也赶到了饭店。
    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直喝的我拿不住了酒杯。苏晓凡怕我喝得太多了,不得不端起我的酒杯替我圆场。她挡着我和人家喝了许多杯......
    时过晌午,眼见记者和乡长都喝到了量,村长这才收了场。酒桌上苏晓凡的出手相助,让我的酒没有喝得太多。
    在回家的路上又一个有分量的新闻稿件,已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70
57#
发表于 2015-2-20 08:18:06 | 只看该作者
积极写稿发大量,
广播报纸全占上,
稿酬丰厚真实惠,
奉命带个大姑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22:43:11 | 只看该作者
《五味人生》(续23)

  鸣 达

七十一

    第二天我拿着写完的稿件,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班上,发现我习惯了凌乱的办公桌面,已被整理得整整齐齐。
    原来苏晓凡比我来的还早,只见她把昨天的披肩发,编成了好多的小辫儿,盘在了头上,让人感觉不仅是昨天的清纯和漂亮,更显得洒脱和干练。她这会儿拿着刚洗干净的抹布进了屋,又给我擦起了办公桌。
    我实在不好意思,顺手抢过抹布,把手中的稿件递给了她。她如获至宝的接过稿件,认真地看了起来。看完稿件的她禁不住地喊了起来:“太棒啦!‘东沟村农民扔掉锄头把!’就这一句足够新闻啦!”
    我看出了这丫头对新闻消息的灵性和悟性,加上她的勤快,她的清纯,她的热情,她的漂亮,使我从心底里萌生出说不清楚的喜欢。
    我忙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声张,拿出几张稿纸让她帮我抄写六份。
    她诧异地问:“为啥要抄这么多份啊?”
    我得意地告诉她:“报社,电台,电视台全送。”
    她不无担心地说道:“新闻稿件不允许一稿多投的,那样人家以后都不会用你的稿子啦。”
    我笑了,神秘地对她说:“我的稿件不会,他们只能抢发,快发,你就放心吧!”
    果然如此,辽宁经济报第一个发出了我的新闻稿件,在头版头题显著位置醒目地标出:“东沟村农民扔掉锄头把”副题是:“科学种田药剂除草,旱田免去三铲三趟”。
    尔后,其它报社、电台、电视台,在我的意料之中,都在显著位置上,发出了这一重大的农村新闻。
苏晓凡高兴极了!更让她激动的是,我送的新闻单位的稿件也都署上了她的名字,看着报纸上“苏晓凡”的黑铅字,她竟情不自禁地亲了我一口,自己的心里也不由的甜丝丝的。
    可是我们的采访工作也不总是春风和煦、艳阳高照。不久后,我们就碰了钉子,处在了两难的境地。
    我们去长白乡采访的时候,本以为这个被区政府树的农村经济改革一面旗帜,会有先进的经验、正面的新闻。在长白乡政府门前却看到一群农民“闹事”。有哭诉的有吵嚷的、还有叫骂的......
    为了弄清所以然,我和苏晓凡先到乡政府收发室,和我们熟悉的值班老人聊了一会儿。从中知道,这些农民开春时,在乡种子商店买了假芸豆种,种在地里没了收成。告到乡里半年了,也没人出面解决。
    下过乡的我清楚地知道,农民颗粒无收的痛苦,决定插手这件事儿。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和苏晓凡同这些农民,进行了正面的接触。采访中,我们越加感到事态的严重。
    因为受害群众,还不止这些农民,还涉及到长白、浑河站、五三、杨士四个乡八十多户菜农。这个事件不仅面临着对受害农民的经济补偿问题,还涉及这家种子商店是长白乡政府为农民办的十件好事之一,并且作为政绩发表在沈阳日报上。
    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是谁来给农民补偿损失;二是怎样挽回乡政府的面子;三是报社失实新闻的负面影响。
    所以半年来,没有哪一个部门,那一个领导敢接手这个问题。受害农民自然也就落了个眼前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可怜局面。

七十二

    我们的采访还没有结束,长白乡党委的宣传干事在人群里找到了我们。无论是按照采访兼听双方的原则,还是履行采访工作的程序,我们都应该到乡里走一趟。  可是我们来到乡党委,并没有听到有关假种坑农情况的介绍,而是告诉我们这个情况很复杂,不宜报道。
    对于这样的处理态度,我们不敢苟同。乡政府的午饭我们都没吃,又回到受害农民堆里取证去了。第二天我同苏晓凡和农民相约先后到了省种子公司,省农科院,鉴定了农民剩余的种子。结论是:假623芸豆种。
有了结论后,我和苏晓凡拿着受害农民提供的购买种子的票据,以及地里受害植物的照片回到单位,向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
    局长和站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是告诉我们对这样的报道要慎重,再无下话了。万万没想到新闻单位的领导,对假种劣种坑害农民的事件,也是这样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我郁闷极啦,吃完中午饭,一个人往区政府后面的菜地走去。自己坐在一块界碑上,久久地望着远方,不解地看着天上浮动的白云……
    我不住地想着几十户农民老老少少忙活了大半年,面对着颗粒无收的灾难,流出的那一行行的泪水和那一张张无助的脸孔。
    突然后面伸过来两只小手蒙住了我的眼睛,掰开两只手一看是苏晓凡。惆怅的我不由自主地抓住了她的手,她也顺势挨着我坐了下来。采访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莫名的情感,使我俩的心越走越近。
    她看着我忧郁的神情,关心地问道:“唐老师,你在想甚么呢?”
    我晃了晃头没作声,她又接着问:“是不是长白假种子的事儿?”
    我这才点了点头叹道:“想不到朗朗乾坤,受骗的农民却找不着说理的地方,老百姓真就是个草民啊!”
“不是找不着说理的地方,是没人替农民说话!”苏晓凡也愤愤然。
    我又低下了头,久久地沉默着……。
    “那怎么办呀?”她急切地问道。
    我知道,她是在为我的精神状态着急。倒是女孩子的眼泪,说来就来,泪珠不断的落在了我的手上。我还知道,她也在为受害的农民难过,同时更是心疼我。
    她把脑袋紧紧贴在了我的肩头上,一头乌黑的秀发,洒落在了我的胸前。
    我正要给她擦泪,突然她抬起头来,说道:“找我爸!对,找我爸!他会帮助咱们的!”
    苏晓凡的一句“咱们”,显然是心甘情愿地把她绑在了我的战车上了。那一刻我和她心贴着心,仿佛血也流在了一起。
    “唐老师,有我呢。你别怕!”苏晓凡信心十足地告诉了我她的由来。
    原来她的父亲是沈阳市委的一位领导,是他钦定了东陵的区委书记和区长,这次她大学毕业分配时是东陵区主动安排她的工作的。
    然而我并不想因为假种子的事搬出她的父亲,那样会使问题更加复杂,也许会把我同领导的关系搞糟。我已不再是二十多岁的楞小伙了,自己要尽量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最后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费了好大的周折,采用了双向调解的办法,终于促成了问题的解决。一是指导受害农民通过法律途径逐级上告。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向各层领导讲明假种问题不处理的严重性。期间,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使区乡政府和受害农民坐在了一起,各让了一步,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
    我们记者站往沈阳报社写稿则是以政府自查自纠的方式,报道了乡政府主动解决了种子商店销售假种子的问题,对受害农民作出了积极的补偿。假种子事件最终结果:乡政府挽回了面子,农民得到了满意的补偿,报社有了合理的顺序报道。
    通过这一事件,记者站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唐明达不仅是“高稿酬”的记者,还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有职业道德,有人性良知的新闻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22:48:16 | 只看该作者
七十三

    随着我和苏晓凡新闻工作的不断进展,她和我的情感也在不断地升温。她经常把她母亲做的好吃的饭菜,送到我的办公桌;时常把她父亲特供的好烟好酒,带到我的身边。我几次推脱和谢绝,都无法阻止她。班上的工作岗位,我们固然形影不离;下班回家的路上,又是难舍难分。
    我和苏晓凡犹如坐在一个漂流的皮划上,像两个玩耍的孩子顺流直下,更可怕的是这种忘我的游戏,对我们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和不可抗拒的刺激。
    然而我那个高明的媳妇,只轻轻地一拨,就止住了我和苏晓凡失控的漂流,让我们心悦诚服地上了岸。
    记得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和三月二十日,我成功地把苏晓凡在北京读博哥哥的事迹,分别发表在了沈阳日报和沈阳晚报上。她的哥哥很厉害,中学的时候就拔得了辽宁数学比赛第一名的头筹,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的哥哥,在《解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的研究上,提出一种新的降阶法。把通常用迭代几十步运算才可以达到要求的计算精度,用一步运算量即可达到。这一成就,引起国家学术界的震动,这是沈阳人的骄傲!那天她哥哥的事迹见诸于报端,让兴奋的我们,在一家饭馆喝了很多酒,直到我们喝得酩酊大醉。我和苏晓凡相扶到了我家,仍然开心着、沉醉着......
    最先醒来的是我,屋里熟悉的脚步声,让我睁开了眼睛,看见了下班回来的媳妇。
    媳妇拿着投完了的毛巾,让我擦了脸。我尴尬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趁着媳妇又上厨房投毛巾的时候,我推醒了苏晓凡。
    媳妇又把用温水投完的毛巾,递给了有些慌恐的苏晓凡,客气地说道:“你们记者东奔西走的,真是太辛苦了!”
    苏晓凡一边擦着脸,一边抱歉道:“嫂子,我今天酒喝得太多了,太失礼了!”
    说着拢了拢头发要走。媳妇急忙拦住了她说:“你是明达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从明达的嘴里我知道,你帮明达打赢了农民受骗的官司,是个有情有义的姑娘。我也愿意交你这样的人,我就姐一个,你就当我妹妹吧。”
    媳妇诚挚的话语,真挚的目光,不仅让苏晓凡轻松了许多,也拉近了俩人的距离。
    一会的功夫,媳妇端来了煮好的大米粥,拌了一盘小咸鱼,煎了一盘鸡蛋,切了一盘香肠,炒了一盘花生米。虽然不是甚么硬菜,对于只喝了酒,还没吃饭的我和苏晓凡,还真是一顿美餐。
    眼看天色已晚,我和媳妇送走了苏晓凡。
    回到家里进屋之后,我在等待着媳妇的兴师问罪。可她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上床睡觉时也没有任何的说法。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不久后苏晓凡生日的那天,她还织了一个漂亮的披肩送给了苏晓凡。苏晓凡则同样以礼相回,给它织了件毛衣,来来往往的倒成了姐妹。
    多少年以后我问到媳妇:“为什么对我和苏晓凡的好,那样的平静?那样的宽容呢?”媳妇只是一笑说:“你俩都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理解和宽容会让你们更重情重义。再说我和你唐明达的路还长着呢,我没有能力,不让你欣赏路边的美景,但是我有能力让你知道,毕大芳这才是最温暖的地方,才是你最靠实的家。”
    我对媳妇实在是卑服得五体投地。她真不愧是个看病的大夫,对人的脉搏把得竟是那样的精准,入药的处方竟是那样的对症。


七十四

    “运是人争取的,命是天安排的。”这话不假,不久后我的命运又发生了诡异的变化。就在我为从事新闻工作的成就沾沾自喜,信誓旦旦终身不改行当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名字经常在电台、报纸上出现,开始进入了东陵区工商局石局长的视线,并下决心把我挖到工商局。他多次同我们广播局的龙局长讨要未果,竟活动到了区人事局,同时还找到了内应,记者站的汤姐为此牵线搭桥。
    汤姐是我们记者站的副主任,和石局长家是对门的邻居。一天下班,汤姐留住了我,约我到她家做客。盛情之下,自己来到了汤姐的家。她告诉我区里大名鼎鼎的工商局石局长,就住在她家的对门,而且很想和我见上一面。
    那时走在经济改革最前沿的工商局,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局,石局长自然是经济改革的旗手,作为记者的我求之不得。我愉快地答应了。
    早就听说石局长是一个有魄力的人,见了面果真名不虚传。老人家气度不凡,目光炯炯有神。听他说话就是在听课,使你不能分神和插话。
    他把东陵区面临经济改革的大局,未来的发展,看得十分透彻。他心目中有一张蓝图,要尽快开拓东陵特区的市场领域。他谈到了区工商局正在筹建一个大型轻工市场(今天的中国鞋城)。他直言不讳地表明了工商局求贤若渴的态度,谈到了我到工商局的职责,就是进行市场考察,搞好政策调研,做好局长助手的工作。
    石局长的话,让我心潮澎湃。使我看到了工商局大有事业可干,大有前途可奔!同时他还讲到了职工的福利待遇,具体地说就是我在新闻单位解决不了的住房问题,到了工商局会很快得到解决。
    老局长和我一直唠到了下半夜,十二点四十分才结束了这次深谈。
    由于工作的调动 完全是上面的操作,一夜之间我就由一个新闻工作者变成一个国家管理干部。身份的转换,真有摇身一变的感觉。
    当我穿上工商管理干部的制服,照着镜子看着大盖帽上的帽徽,肩头两侧闪烁的肩章,身上不由得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但是我相信自己的适应能力,一定会很快打开工作局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70
60#
发表于 2015-2-21 07:55:02 | 只看该作者
师徒采访成绩显,
遇到困难为民先,
爱妻妥善化矛盾,
工商局长来请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9 05:45 , Processed in 0.20701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