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南印象散记(十四)西津渡今昔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5:5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9-26 07:22 编辑

东南印象散记(十四)

33

   多景楼,又叫北固楼。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万里长江三座名楼。此楼位于甘露寺背后,北固山后峰的最高处,也是景区的主体建筑。
   多景楼初建于唐代,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故称多景。历代文人雅士,常有登临,传世诗词书画,多与相关。因宋代书画家米芾先生作《多景楼》诗中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句,又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米先生手书作为楼的匾额,仍高悬楼顶层檐下。米芾为宋书法四家之一,书画方面造诣很高,模仿古人作品,竟可乱真,书上说他个性怪异,举止癫狂,时有“米颠”之称。
   中国的传世名胜往往都经历过几毁几建,此楼亦然。现在的多景楼为当代在遗址上的重建。三重楼阁,富丽堂皇,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气势恢宏,雍容华贵,内里镂窗围屏,端庄凝重,楼梯地板,髹饰一新,其体制规模,应更胜一筹。
   如今的多景楼对外开放,为了保护地板,游人需戴上鞋套,始可登楼。登临楼上,凭栏远眺,看不尽长江奔流千里,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大浪淘沙,沉渣泛起,终归灰飞烟灭,胸怀豪壮之气油然而生。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魏晋以来,特立独行的士大夫文人们都喜欢登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高处,更能摆脱市井喧嚣的纷扰,使自己放开胸襟,享受到自然风光的透析。
   诸多的文人雅士中,特别令我敬慕的还是辛弃疾先生。辛先生早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宏大志向。青年辛弃疾身具燕赵豪侠之气,曾聚众抗金,率五十骑突入敌营,擒拿叛逆,算得上英姿勃发。
   归宋后,由于南宋朝廷的懦弱昧暗,官场积习的倾轧和排挤,辛先生杰出的治事才能和抗金北伐的热情并未受到统治集团的重视,四十余年宦海生涯中,他只做过几任地方中级僚佐,还因不合时流,屡遭罢黜。六十八岁时,一代词人满怀未酬壮志,含恨而终,临死犹呼“杀贼!”
   现实对辛先生是残酷的。他虽有远大的报负,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主张,却屡遭惟愿偏安一隅的主和派官僚猜忌和排挤,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他只能把自己的爱国激情,寄托于高山大河之间,写下许多壮怀激烈、忧国忧民的不朽词作,成为苏轼之后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爱国主义情怀,始终是辛弃疾先生词作的主旋律,他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和追求。在跌宕起伏的时代风雨中不断生成的热情与失落,由国运衰颓、人事萧条、英雄失路、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期待与愤慨,使得辛先生的作品充溢着特有的苍凉悲壮风格和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后世每当国家、民族遭遇危难之时,不少仁人志士都会从辛词中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
   辛弃疾先生是文士,也是英雄。古往今来,英雄的心结往往都是相通的。辛先生晚年曾在镇江做官,北固山应该是经常来的地方。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感叹自己一生报国无门的失望,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西津渡今昔

34

   西津渡,一个听上去有些古老而苍凉的名字。作为万里长江上的古渡口,其间的内涵更能够引发联想。无论是涉身江湖的险厄、背井离乡的悲凉、还是一往无前的豪迈、千古兴亡的慨叹,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明白的。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这是唐朝诗人张祜先生夜宿镇江渡口时写下的诗句。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写下过传世佳作。至今老渡口还保留有“待渡亭”的遗迹。
   古时的西津渡位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黄金水道上,被称为“江南第一渡”,东峙象山为屏,北与古邗沟相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早在六朝时期,西津渡的口岸地位就已凸显。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从这里弃舟登岸。润州自古是漕运枢纽,交通咽喉。西津渡当时则是苏南通往江北的重要渡口,所以,这里也成为战略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先生这首作于宋神宗熙宁元年二月。
   王先生锐意改革,倡行新法,受到反对势力的攻击,屡受挫折,曾被迫辞去相位。当诗人二次复出,奉诏进京,从西津渡扬舟北渡,行次瓜洲时,想到政坛风云诡谲,改革任重道远,前途福祸难料,不可预知,即景生情,更加依恋寓居钟山时的恬淡闲适生活。
   西津古渡面对长江,滔滔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来,因为江滩淤积,岸线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临江渡口也就成了岸上风景。如今的古渡遗址,是一条街道,距离长江边岸已经有 300 多米距离。
   大江东去,云奔潮涌,陵谷沧桑,鱼龙变化,多少尘寰盛事,英雄功业葬身江底,随波逐流,只留下千古浩叹。尽管西津渡作为渡口的功能已经淡出,古时渡口樯帆如林,渡人南来北往的盛况不再,但是它活化石般的风貌却由于江流的北移而被固化。古渡地处要津,渊源悠久,依山临江,风景隽秀,古迹众多,民风淳厚,素有“一街看千年”的美誉。
   老街位于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形成的一处渡口古街。它像一座源远流长的历史陈列馆,承载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历史积淀,被当地人称为是镇江的“文脉”所系。
   古街面对长江有一座峭拔葱郁的峰峦,这就是有名的云台山。临江一面,壁陡如削,不可攀缘,为了旅游方便,依山修建了旋梯,游人可循阶而达山顶。顶巅新建一仿古楼阁。坐落于白石栏杆的两级平台之上,主体四层,气势宏大。绣闼雕甍,重檐宝顶,形具宋、元殿宇特征。楼阁前厅别有曲廊,连接二翁亭与聚明堂,组成完美的仿古建筑群落。
   这座楼阁的名字叫云台阁,是目前镇江古建筑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西津渡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云台阁岿然巍峙于层岚深翠之中,蓝天白云之下,雄视万里江涛,吞吐风云气象,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登顶云台,眺望四方,江天美景尽收眼底。
   曲折蜿蜒的青石板路,那千年磨砺的车轮印辙仿佛就像是古老民族前行的艰难足迹。森严的墙垛,狭窄的街巷,状似宝瓶的过街石塔,风雨斑驳的石壁拱门,无处不使人感到历史积淀的深邃和沉重。满目沧桑的临街老店,错落有致的衢肆柜台,窗栏上镌刻的旧式雕花,日渐暗淡的朱漆廊柱,宛如古树的年轮,刻录着千年老街的向日繁华。
   西津渡街上还有一些西式古典风格的老房子,这是帝国主义者当年在镇江作威作福留下的历史印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英国人在云台山下沿江一带划定了租界区并设立领事馆。在此区域内修建了一些楼房和教堂、餐馆等辅助设施。
   光绪15年,由于英国人无端殴打中国小贩,数千被激怒的镇江民众愤而焚烧了领事馆。现在的主楼是清政府赔款于1890年重建。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镇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享有的特权。
   如今这些遗址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领事馆旧址改建为镇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不同时代的文物3万余件套。端庄典雅的欧式建筑和古朴凝重的中国民居一样,丰富了这条古街的文化内涵,中西合璧的历史遗存以及近代史上那一幕幕令人感慨的往事,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632
沙发
发表于 2020-9-26 07:43:32 | 只看该作者
甘露寺后多景楼,
长石人物恨悠悠,
再现一景西津渡,
建起博物馆全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5 06:59 , Processed in 0.16901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