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雨 儿时记忆 小时候住在天津,天津是个滨海城市,海河在城里蜿蜒曲折的流淌着,城市的房子都是沿着海河的走向而盖,没有正南、正北的说法。我家住在建国道、至诚里,顺着建国道可以走到火车站。沿途可以看到民主剧场,在五十年代,那算个大的剧场了,楼下是一排一排的座位,楼上是一圈包厢,记得小时候家长带着我去看过戏,只是太小了,也没听懂什么。只是看到从上往下看,演员翻得跟头不是挺高,没有兴趣。 民主剧场门前有一个卖牛羊肉的铺子,那个老板是个大胖子,圆滚滚的,走路不太顺当,听哥哥说看到过,他坐三轮车卡在座位上下不来,是四个人把他抬出来的。因此,几个各个都做过恶作剧,就是走到铺子门口,喊一声“来两毛钱猪肉”喊完撒腿就跑,气的老板直跺脚,你去回民店里买猪肉,还不是找打吗? 建国道,不能下雨,一下雨,就成了一条河,沿路的商店都要被淹。那里地势太低了,水大的时候,沿途的商店全泡在了水里,包括路口的点心铺。我们至诚里在马路的南边,胡同口前是一个下坡,站在胡同口看到雨水淹到了点心铺的大门半腰,橱窗的一半已经淹在了水里。家里一下雨,就不准我们小的出门了,我还是大了点儿,跟着哥哥偷偷跑到胡同口去看过几次。雨水越下越大了,路上的水与海河的水连成了一片,有一次,水差点儿淹到我们胡同里来,…… 下雨时候,我们都只有在家里玩儿,哥哥在的时候,可以跟着他们上凉台(家里的三层)去,看看陶盆里养的王八,看看家里种的那些花。凉台挺大的,一半是隔成了花池,一半是我们玩儿的地方。凉台的北面,从护栏看出去,就是至诚里胡同了,可以看到北边铺子的后门,还有他们开着的小窗户,记得有几家上信奉什么教的,挂着什么基督和圣母的画像,供着蜡烛之类的物品。 家(二楼)南窗外,可以看到小学,哥哥姐姐都是从这里出来的,趴在窗户上看着学校操场上那些学生,有时会看到哥姐在其中,…… 天津每年都要下几场大雨,建国道就几次变成了河道,我们就被关几天的“禁闭”。 去年陪云南来的朋友去天津,我还特意去看了看,原来的胡同早已没有了,胡同被改造成了一个小院,里面建了几栋高层,胡同口成了大门,还有保安守着。建国道还是那么低,但坡道差已经没那么多了。看来是排水设备改造了。不会又变成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