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原创摄影】法源寺掠影

2019-5-17 09:28| 发布者: 贫农| 查看: 25| 评论: 0

摘要: 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下达诏令在此建寺以告慰阵亡将士,赐名:“悯忠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安史之乱 ...
    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下达诏令在此建寺以告慰阵亡将士,赐名:“悯忠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安史之乱时,“悯忠寺”改称“顺天寺”,平乱之后恢复为“悯忠寺”。到金统治时期,“悯忠寺”一度成为科举考试场所,明代时改称“崇福寺”,清时重修后,雍正帝改名为“法源寺”并钦定为律宗道场,乾隆为法源寺亲书经文《心经》,碑文现立于大雄宝殿前,亲赐的“法海真源”匾额,至今仍悬于大雄宝殿。1956年在寺内成立了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源寺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后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米。两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脑后背光,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相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造像中可为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毗卢殿前的这个大石钵,雕刻十分精美,从口沿到钵底都雕有翻腾的海水纹,海兽、海马、蛟龙出没其中。据说这个大石钵是当年乾隆皇帝用汉白玉仿照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雕凿而成,赐给西华门外真武庙的。真武庙在六十年代时改为民居,文物部门将石钵运回北海北岸存放。1979年法源寺修缮时,这尊大石钵及石座被移到了法源寺。
    说起法源寺,那就不得不提寺里的丁香花,据说法源寺的丁香从清朝开始就闻名京城了,每年的四月清明节过后寺院里的丁香便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古槐,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跑动的放生动物,共同构筑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芳香沁人,满园丁香,使得法源寺的丁香花素有“香雪海”的雅称,而法源寺也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香刹”。老北京曾有著名的四大花事之说,即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不过,现在也只有法源寺的丁香犹在了。据记载, 清康乾之后法源寺不仅是宣南大寺,且以花事名满京都, 清康乾以后的诗人的诗集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法源寺花事的诗。“红蕊珠攒晓露团,朱霞白雪簇雕鞍”、“杰阁丁香四照中,绿荫千丈拥琳宫”都是描述法源寺内丁香盛开的美景。林则徐有日记云:“出城后顺途拜客,并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这篇日记记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四月初七,可见那时法源寺海棠丁香之盛了。可惜我们去时丁香盛花期已过,未能欣赏到香雪海的美丽景色小有遗憾,留下遗憾也为下次再来留下一个好借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6 23:20 , Processed in 0.104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