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岐黄与中医

2019-10-23 22:18| 发布者: 向胤道| 查看: 220| 评论: 0

摘要: 岐黄与中医文/向胤道 (图片来自盐亭网站)序:为何巴蜀中药材成为中华药物至宝?巴蜀成华夏中药主产区之一?其丰富性、优良性独甲天下?早在十八大初期国家就强调: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

岐黄与中医 
文/向胤道
20190819164754_1427_conew1.jpg         (图片来自盐亭网站)
序:为何巴蜀中药材成为中华药物至宝?巴蜀成华夏中药主产区之一?其丰富性、优良性独甲天下? 
早在十八大初期国家就强调: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的金钥匙。2015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著名文章提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2年12月,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是运用理、法、方、药于诊治病症的全过程的概括,要求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养血润燥”“固本培元”指巩固根本、培养元神。2017年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2018年习总进一步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黄帝内经”是瑰宝中的瑰宝,“歧黄之术”是医术中的经典。既然国家如此重视,中医是国宝,岐伯是中医始祖,我们有必要探究其渊源,传承其精髓,光大其文化。

史证中医始祖岐伯实有其人
是雷公之四川省盐亭是黄帝元妃“中华人文女祖”嫘祖故里(已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也是嫘祖舅父岐伯的桑梓。嫘祖发明、传播了养蚕、缫丝、纺织技术,被誉为“中华丝绸文明创始人”;岐伯的精湛医术为蚕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从蚕医、树医、到人医、到创立中医学,著《黄帝内经》等,被誉为“华夏中医始祖”。 

岐伯者,岐舌国人也。岐舌国在何地?今绵阳盐亭为中心的一带地区(巴蜀文化研究通讯已载文叙清)。其主要依据为,岐为古姓,又作歧。歧姓之人,史籍少有记载,而岐伯为最早见诸史纪录之岐姓人。《山海经・海外南经》称“有岐舌之国”,“岐舌国在其东,一曰不死民东”。据蒙文通老专家考证,《海外南经》为蜀人所作。郭璞注云:“岐舌国,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山海经》又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百谷自生,冬夏播琴(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明代杨慎认为此为“都广之野” 即今成都平原(本人曾撰文阐明“都广之野”的来龙去脉)。据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岐舌国当在今成都平原以东,是为人数不多的岐姓人所组成的部落。而岐伯姓岐,则应为此部落的贵族或者首领。伯者,是指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岐伯,用民间语来说,就是“岐老大”。《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我们看流传至今的《素问》基本上是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修养。
岐伯在行医中,消化吸收炎帝神农以来的医学知识,加上自己的医学实践,又与同时代医家雷公等探讨,与黄帝切磋,兼收并蓄,去伪存真,整合创新,形成了独立的《内经》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故《皇汉医学》《难经疏注》曰:“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历经汤、太公、文王、医和,秦越人始成章句,以授华佗。”如此看来,岐伯的医学代代相传,其传承脉胳清晰可辨。在传承过程中,又经历代医家丰富完善,遂在战国秦汉间正式成旷世医书。这就更进一步证明岐伯人非杜撰,是一个实实在在有卓越成就的历史人物。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说:“黄帝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而《内经》作矣。”晋时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师、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生焉”,从而夸赞岐黄创立了生命哲学的国学基础。
岐伯行迹遍布巴蜀的山山水水,所至的青城山、峨眉山、大巴山一带地区,均距绵阳不远,岐舌国也应在这一区域。《抱朴子》述岐伯曾去过缙云山,而缙云山即在成都平原以东的重庆市北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缙云山至大巴山一带,山中白云缭绕,磅礴郁积,烟敛雾卷,岚汽缥缈,气象万千,早霞晚彩,姹紫嫣红,缤纷万状,适宜中草药生长,并种类甚多。药用植物有大约有:蛇足石杉、石松、续断、垂穗石松、翠云草、江南卷柏、深绿卷柏、疏叶卷柏、笔管草、问荆、松叶蕨、阴地蕨、淫洋藿、桫椤等数百种。
远古以来,盐亭及巴蜀流行尊崇岐伯的风俗习惯和津津乐道有关岐伯的传说、民谣。当瘟疫流行时,人们即于高处树干上点“天灯”以驱瘟除疫,此俗源于岐伯在螺祖故里盐亭高灯镇点天灯驱鼠护蚕之法,或让人装扮成岐伯,穿甲胄,执金鞭,戴螃蟹眼目,坐方椅上,使人抬着巡游瘟区,扫荡瘟疫。旧俗中凡家有病人,则请傩神扮作岐伯,让病人坐堂中,岐伯著甲胄,执宝剑,唱驱病之词,绕病人舞引;再入病人居室,手举火把,将炒干的锯木粉或加药粉撒于火把之上,立即燃为火团,此叫“撒粉火”(实际起消毒灭菌的作用)。盐亭县茶亭乡龙潭庙中及不少乡民现在还保存有驱病傩神的木像。盐亭县北部旧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必从桂香殿中抬出岐伯木像,遍游街巷田畴,以示岐伯扫除瘟疫,为民祛病,保一方安康。盐亭古传的治病偏方很多,而仅见至今的有:以香茅草、艾蒿、青蒿、苍蒲治病,以岐柏树果、枝、叶以水煎服治病,尤以岐阳坝的“歧柏树疗效最好。

地名考证岐伯诞生盐亭一带
由于时间久远,关于岐伯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多专家学者认为,岐伯家居盐亭“岐伯坝”一带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因为这里史料、物证、地名甚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明证。史載:岐伯,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阴明、风土寒暑变化、山川草木盛衰等自然现象;他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开始尝百草百花的酸甜苦麻味辩药性,为左邻右舍解除病痛。为人治病中,分药理总结临床经验;四处寻访良师益友,努力专研医术脉理,辩证施治,创立方剂,撰写了很多关于医学的书籍。从而按照药物药理制作编成《神农本草经》,收药物365种,记载了植物、动物、矿物和酿造的饮料食品及少数化学制品等方面的方剂。他是第一个写成了关于脉象骨骼的医书,不愧于我国最早的医学家,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由此创立了中药学。
正因为有了他的贡献,中医学才能大有发展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被世界医学界认可。黄帝知晓后,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于是便著成了他与黄帝答问的医学体裁书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岐伯,又传为黄帝之臣、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汉书•艺文志•方技》在列数古代著名医家时说:“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在众多古代名医中,将岐伯列为第一是有道理的。

盐亭后来人为了纪念他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岐伯又尊称为岐天师,意为懂得修养天真的先知先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盐亭县的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现存有“黄帝元妃嫘祖故里”岐伯宫,以及岐伯殿、岐伯史绩馆、岐伯坝、岐伯树、岐伯桥、岐伯亭、岐伯墓、岐伯洞、岐伯坡、碾药槽、药谷、药潭(龙潭)、药池(天池)、木雕歧伯神像、出土岐伯树头等丰富多彩的岐伯遗迹。多年来,盐亭县特将农历3月17岐伯生日作为“岐伯节”,举行“中医会”,曾一次次专门举办岐伯文化艺术节。人们以耍桃子龙、梓江龙、水龙、蚕龙、药龙、舞狮和举办“岐伯行乡”等民俗活动来祭拜岐伯,并多次以政府名义举办岐伯拜祭典礼和中医药文化论坛。5000多年来,盐亭民间一直沿续这个节日,丰富其内容至今。这些民俗文化已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笔者考察盐亭岐阳坝(古称“岐伯坝”)。该坝背依高山,三面环水,坝边弥江岸上有一株一干十七枝的千年古柏,历称“歧柏树”。树下有一小巧的石庙,内塑岐伯神像。此树对岸一华里的回龙山上,听当地老人讲,明代时曾建有岐伯庙。此外,在盐亭柏梓、安家和里坪一带,人们历来喜爱种一种分杈柏树。此种柏树的虬枝似龙、蛇,可证明与氐羌人以龙(蛇)图腾崇拜有关。至今,这一带仍生长着许多的“歧”形多杈柏树,有双杈、五杈、七杈柏,数量达1000多株,此种柏树,又被称作“歧柏”。

岐伯的医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又载《岐伯针经》一卷、再載《岐伯论针灸要诀》,《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又载《岐伯精藏论》一卷,《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等。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是有他的道理的。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主要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华夏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为什么中国医学一直称“岐黄”,或“岐黄之术”,为什么史上不叫“黄岐”或“黄岐之术”?炎黄时期已经初有尊卑贵贱的划分,岐伯为黄帝之臣,后世却称“岐黄之术”,将其名列黄帝之前,而这种排列居然能一直沿用四五千年,显然不合常规。这就足以说明《内经》基本理论和药理方法的最初构建者是岐伯,即“昔者岐伯以授黄帝”,肯定岐伯的创立之功。如此,岐伯应是中国上古史(或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大家。
关于岐伯故里的争辩
一是在陕西岐山下南至岐水源头、北至山跟、西至石沟河、东至小石沟这一地区。依据是北宋张君房编撰《云笈七签•纪•轩辕本纪》云:“时有仙伯,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善说草木之药性,为太医,帝请主药方”。
二是新近有资料说,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理由是清•乾隆《庆阳县志•人物》中有记载。
三是四川盐亭,无论从史料的厚重、地名的广阔、物证的丰富、人物关系的亲密、传说的多少等各方面来分析考证,岐伯故里在四川盐亭比较符合事实。

向胤道 2019年8-10月草撰
(全文4700字节,正文3700字节)

(著作权所有,禁止抄袭剽窃。谢谢!已经发现本人多篇文章被人肆意剽窃抄袭而未著名原作者,故特此声明。联系:xiang1947522@163.com
参考资料:
1.360 百科“岐伯故里”;
2.中国百科“传说时期的医学家岐伯”;
3.盐亭县网站有关资料;

4.实地走访考察。

向胤道,笔名向一,研究员、博士。曾就职于达州市科技局、系四川省作协、中国诗赋学会、中国纪实文学会等会员;达州市老科协、四川省科普作协、中国国学会、世界华人科普作协等常务理事;达州市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嫘祖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网站站长;大中华诗词协会辞赋骈文首席顾问、中国青年诗赋家协会顾问、宋庄国际书画院荣誉院长、中国诗书画联盟网名誉主席、中华诗文书画名家联盟总会副理事长;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文艺名师”“省杰出贡献的科普作家”获胡锦涛总书记题词的“中国百名行业创新人物金像奖”“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金奖”“全国孔子文学奖”“省优秀科普作品奖”“达州市巴渠文艺奖”“华夏情”“中华情”“炎黄杯”“羲之杯”等科技与文学奖60余项。
系中国国学院大学、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和中国国际行业研究会(国务院直属)高级研究员。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3-28 16:58 , Processed in 0.123008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