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1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望奋斗的足迹 致敬奉献的青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35: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望奋斗的足迹 致敬奉献的青春—杜家山知青上山下乡纪念碑落成典礼侧记作者:亚木 春生 秀萍

50年前,我们怀着建设美好乡村的纯真梦想来到这里,一个共同的情怀,那就是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这片土地。正因为此,杜家山的知青忘不了这一段风雨兼程的跋涉,这一段披星戴月的求索,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人生奠基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5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共和国同龄人 于 2018-11-13 13:54 编辑

2018年8月8日—9日,我们山西省知青创业文化研究会(筹)和《山西知青史录》作者刘晋英等一行5人,应邀前往蔡立坚曾经插队落户的杜家山——晋中市榆次区黄彩乡西河村,参加杜家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碑落成典礼。


全体参加纪念碑落成典礼的知青合影
杜家山很偏僻,是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小山庄,何以名气这么大?全国关注知青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版83页)记载:“ 1、第一个要求插队的红卫兵。'文革'中最早要求下乡的红卫兵,从有文字可资查证来说,要数北京的蔡立坚。”

    杜家山因北京知青蔡立坚(原名蔡玉琴)而扬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56:12 | 只看该作者
蔡立坚曾是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因步行大串联途经杜家山,她忘不了这个小山庄的乡亲们倾其所有仍寒酸地接待他们,忘不了离开时乡亲们期待的目光。1968年3月,她毅然带着户口和下乡的手续,从北京来到榆次杜家山插队落户。这个山西中条山脉的小山庄,山高路险,仅有5户人家16口人,吃饭靠天,用水等雨, 自然条件恶劣,基本是一个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地方。蔡立坚下定决心,越是困难越向前!她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造福百姓的志气和行动,深深感染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她的同学王刚、王桢、汪俊英、孙希文来了,山西大学在校学生周山湖、王和平来了,北京、太原、榆次……,越来越多的知青学习蔡立坚,自愿报名,不畏艰险,陆续有120名知青带着越是困难越向前的豪情壮志上山插队当农民!形成可能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插队村庄最小的自愿插队知青集体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59:21 | 只看该作者
十多年中,他们同全村5户社员开山治坡,打坝造田,引水上山,把原来的百十亩耕地扩展到400余亩,由年产粮食1万斤增加到11万斤。种植苹果树500余株,核桃树2000余株,还有梨树和各种用材树。知青们用国家发给的安家费为村里买了三十多只羊,后来也发展成百余只的羊群,使杜家山的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前景。杜家山因此被誉为“知青第一村”! 他们的代表蔡立坚登上了国庆观礼台,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杜家山知青集体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先进集体典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4:02:24 | 只看该作者
50年过去了。今天,当年这些在杜家山留下了青春的欢声笑语,留下了奉献的血水、汗水、泪水,现在依然活的生气勃勃的知青回来了!他们带着浑身的伤痛,带着留下自己奋斗足迹的欣慰回来了!回到了这片曾经为之奋斗的小山庄。虽然他们大多已两鬓如霜青春不再,但是他们仍然高唱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和大洋彼岸聚集到这个昼思夜想的小山庄,为他们自己曾经的奋斗、无私的奉献立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杜家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碑”矗立在村口的高崖上,右边是知青群(石)雕,左边是刻有120名知青名字的石座,他们和前来参加揭幕仪式的朋友、乡亲共有200多人,一起在隆重庄严的氛围中,举行了“杜家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碑”的揭幕仪式。这是我们山西省第一座专为知青集体立的纪念碑!

杜家山知青上山下乡纪念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4:03:48 | 只看该作者

周山湖在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杜家山的知青代表周山湖(两次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家,纪念碑的设计、建造者)在碑前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这座纪念碑是纪念那一代知青奉献精神的碑,是致敬青春的碑!周山湖的致辞感人至深,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令笔者和在场众人数次哽咽落泪。纪念仪式上,知青们在碑前向蔡立坚等已经去世的杜家山知青战友和带队干部默哀悼念。笔者认为感人至深有必要将“致辞”和“碑记”全文展示给大家,让更多的人记住和理解那一代奋斗过的知青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民情怀,记住知青这个群体对祖国的付出和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4:0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共和国同龄人 于 2018-11-13 14:07 编辑

致敬青春——周山湖在杜家山知青上山下乡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战友们:
       今天,我们杜家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碑正式落成并举行揭幕仪式。这是纪念一段历史的丰碑,纪念一个时代的丰碑,也是纪念我们每一个杜家山知青自己青春的丰碑。

        50年前,我们怀着建设美好乡村的纯真梦想来到这里,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集体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性情和经历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怀,那就是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为了我们的信念和信仰,我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我们团结无间,互相关心爱护,我们勤奋学习,接近人民,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蓬勃的热情,不仅取得了一些显著的农林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沉淀了自己的理想,陶冶了自己的感情,使我们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顽强进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因为此,杜家山的知青忘不了这一段风雨兼程的跋涉,这一段披星戴月的求索,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人生奠基的作用。

       这座碑的造型是以连绵起伏的山峰为素材的,中间高耸的尖端象征我们的集体精神与情怀,西边的雕像表现了我们自觉与工农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东边的造型象一柄竖琴,取名“劳动的乐章”,上面的日月星辰象征我们在这里度过的日日月月,碑前的上方台阶11阶和5阶,代表了杜家山全部知青故事延续的时间11年5个月。

       青山巍巍、丰碑长立,我们的记忆留在这里,我们的青春留在这里,不管走遍天涯,这里是我们永远的眷恋。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能不想起那些曾经与我们并肩战斗、朝夕相处而又英年早逝的战友和已经故去的曾经关心、帮助我们成长的干部同志。他们是:蔡立坚同志,王和平同志,郑浦炜同志、图亚同志、张天喜同志、郭婴红同志、郭俊超同志、郭伍凤同志、王金生同志、吕京克同志,宋乃维同志,程殿瑾同志,刘晓儿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132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996
QQ
8#
发表于 2018-11-13 14:11:58 | 只看该作者
时代赋予:
知青精神,承前启后;
奉献思想,历史可鉴。

我的人生观:
平淡生活过日子,努力认真办事情。
真情耿直与人处,寻求完美看世界。
身以山为形 , 心把水比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4:19:51 | 只看该作者
蛇年老三届 发表于 2018-11-13 14:11
时代赋予:
知青精神,承前启后;
奉献思想,历史可鉴。

感谢您的关注!赋诗精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41
10#
发表于 2018-11-13 14:38:33 | 只看该作者
知青蔡立坚的爱情  http://www.sohu.com/a/236482635_556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11:04 , Processed in 0.21401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