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91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闾山游记(二)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22:0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闾山游记(二)

于是,我们出得洞来,沿着条石铺成的宽石阶向座落在山顶的观音阁走去。路旁的山岩下,有个石块修成的约两米长、一米宽的蓄水池,池边石壁上长着爬墙虎,一朵淡耦合色的喇叭花盛开在中央,也许这里曾是和尚们的花园吧。我们绕过水池向上走去,山石上留有清代文人的游诗,有“气象万千”、“天空海阔”等大幅刻字,我一边看着一边特别自豪,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和传统的书法艺术而骄傲。
观音阁的正门和西角门都关着,我们从东角门进去,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穿一身乳白色衣服的老人在弓腰割草,不用问,这便是那位长老了。
我们大声和他打招呼,他听不见,我们只好用几乎是喊的声音,他才勉强回答我们的问话。从老人断断续续的答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今年95岁了,不识字,所以没有笔。是山下的生产队养活他,他的任务是看管这座庙。他一边说着一边让我们屋里坐,我们跟着他走进东耳房,屋里又脏又乱,一尊铜质佛像摆放在东墙正中,炕上放着一个火盆,里面有一些未燃尽的木炭,我灵机一动——木炭不是可以在石壁上写字吗?于是我用纸包了两块木炭便走到院子里。正房门前,两颗石榴树开满了大朵的粉红色石榴花,这是整座院子里唯一使人感到有生气的东西。庙里的佛像都已被破坏了,只剩几块名贵的石匾和清代皇帝的题诗保留在那里。
我们走出庙门,迎面又是一座小小的石峰,两个亭子立在峰顶,几颗大树矗立亭旁,大而漂亮的树冠高高地支在亭子上空,像几个忠实的卫兵守护在那里。
我们没有折回圣水盆,而向亭子走去。第一座亭座落在一块又大又平的石头上,我们踏着石阶来到亭内,这石阶是工匠们在这整块的大石头上凿出来的,远远望去,仿佛镶嵌在大石里,很是别致。亭子的四个柱脚插在石中,显然这也是工匠们的功劳。亭子并不华丽,但它特殊的构造却是足以引人入胜,我不由从心底赞叹巧手的匠人和劳动人民的崇高智慧。
从这座亭子出来,攀过几块巨石,便是另一座亭子了。它同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华丽,也不像前一座那样镶嵌于巨石之上,这是普普通通的凉亭。亭南的山崖边上,有一块巨石像只卧在那里的乌龟,我们便爬到龟背上。啊!雾蒙蒙的北镇县城、城内那两座古老的白塔、城外规模宏伟的北镇庙、城北一带辽阔的田野、明镜般在阳光下闪烁的水库、山下的果园、苍劲的万年松……这一切都尽收眼底。“锦绣河山美如画……”我们不约而同的唱起来。是啊,锦绣山河美如画,而又有哪一幅画能比得上这真山真水能够这般的令人心旷神怡、沉迷欲醉呢!
从乌龟背上爬下来,我们躺在亭内的木栏上休息,一颗青松映入眼帘,耳旁响起圣水盆清脆的水声,头有些昏昏然,莫非真的醉了?抬眼又发现对面山崖上刻着“蓬莱仙境”几个大字,我想起小说中的“蓬莱仙境”,今身处其中,比起那些神仙的处地倒是颇有几分相似的。这样想着,几句小诗有浮起在脑际:
醉卧石亭临仙境,
苍松满目投倩影。
圣盆滴水铜钟乐,
无酒自醉游人情。
我们的确醉了,被清秀的山水所陶醉,忘记了浑身的疲劳和天气的炎热,攀上一块块巨石,在“蓬莱仙境”附近,一块又光又滑的巨石上有几个刻上去的大脚印为我们引路,免得滑倒,据说这是神仙的脚印。
我们一直攀上去,瞻仰了矗立山巅的劲松,它同样植根于乱石缝中,而那挺拔的枝干、茂密的树冠、傲视一切的雄姿却远远超过生于平原沃野中的松树,我心里不禁又一次肃然起敬。
下山的时候,我们又一次踏上“神仙脚印”,连君说:“咱们能看见神仙脚印,并踩着它前进,咱们不也是神仙吗?”我说:“是啊,真正的神仙是把大脚印刻在这里的石匠、是给它以美妙命名的嵌入者和我们这些欣赏它、不断的修缮它、使它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人。”
转了一大圈回到圣水盆,我们已是汗流浃背、饥肠如鼓了。用“圣水”洗了脸,就坐在石壁旁,喝“圣水”吃麻花,进了一顿别有风味的午餐。休息够了,时间已经不早,我们用木炭以“煤捐军”的化名在圣水盆旁的石壁上留下那两句小诗以后下山了。
回来的路上,我们几步一回头,连君不知从哪首歌里引出一句“看也看不够”一个劲儿地反复唱着。
脚下还是那条沙土路,路旁还是那条唱着歌的小溪,眼前却不是来时的那座山峰了。圣水盆、石亭、蓬莱仙境、神仙脚印……一幕幕像电影般在眼前闪现,而出现最多、渐渐变为不可磨灭的印象的便是那古老的万年松、那矗立山巅的劲松和遍山的扎根石缝的青松。
松生石上腰不弯,土质瘠薄更苍翠。这是勇士的脾气、是英雄的性格,我赞美这些石上青松,尊敬这些树中英雄,我要永远学习他们的风格,效法他们的榜样,像他们那样去生活、去斗争、去争取胜利。
快进城里了,太阳已经西斜,我又想起毛主席的那首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早上往闾山去的时候,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现在我们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又是“暮色苍茫”时,我相信,只要敢于攀登生活的高峰,便是一定能够尽览人间“无限风光”的。
                      1971年8月6日于四海

后记
这篇写于四十五年前的游记,记录了两个二十几岁的女知青在蹉跎岁月里利用难得的机会畅游闾山,所获得的暂时的轻松和快感。今天看来,文章中的小诗哪有诗味,不过是顺口溜而已。我们费尽周折在石壁上的所谓题诗正是今天被各个旅游场所禁止的不文明行为,当时却丝毫不以为然……好在都是历史了,只能还历史以真面。
                      2016.5.20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沙发
发表于 2016-5-21 07:40:19 | 只看该作者
攀到山顶观音阁,
老僧无笔取炭得,
最羡石缝成年松,
连群高唱马儿歌。
("看也看不够“好像应当是《马儿你慢些走》里面最后的几句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2534

帖子

74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7
QQ
板凳
发表于 2016-5-21 21:44:15 | 只看该作者
游记写的细致入微,很有情调。我去了好几次,都是走马观花,印象不深。
张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2:54:27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21 07:40
攀到山顶观音阁,
老僧无笔取炭得,
最羡石缝成年松,

龙行超版说得对,"看也看不够“是《马儿你慢些走》里面最后的几句之一“,谢谢您的认真点评。
四十多年过去了,闾山松树的伟岸形象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永不屈服,永远向上。这些树中英雄,永远是我效法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2:54:5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5-21 07:40
攀到山顶观音阁,
老僧无笔取炭得,
最羡石缝成年松,

龙行超版说得对,"看也看不够“是《马儿你慢些走》里面最后的几句之一“,谢谢您的认真点评。
四十多年过去了,闾山松树的伟岸形象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永不屈服,永远向上。这些树中英雄,永远是我效法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2:58:23 | 只看该作者
张庆先 发表于 2016-5-21 21:44
游记写的细致入微,很有情调。我去了好几次,都是走马观花,印象不深。

因是渴望已久的一次旅游,所以观察很细;又因对那里的松树印象深刻,所以写得细致些。谢谢老同学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719

帖子

32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6
QQ
7#
发表于 2016-5-22 09:32:04 | 只看该作者
游记写得很好,观察的仔细,描绘的逼真。闾山松树永不屈服,永远向上的伟岸形象记在心中。在北镇下乡近四年时间里,光听说闾山挺好的,尤其是梨花盛开的景象,遗憾的是当时不曾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主题

74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38
8#
发表于 2016-5-22 21:33: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是在大约70年左右去过一次,后来参加工作后又多次领学生去过,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感觉特别自然古朴。你们俩观察的也是够细仔的了,写的非常形象,逼真,是一篇不错的游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50:28 | 只看该作者
张荣清 发表于 2016-5-22 09:32
游记写得很好,观察的仔细,描绘的逼真。闾山松树永不屈服,永远向上的伟岸形象记在心中。在北镇下乡近四年 ...

谢谢老同学的点评。听说现在的闾山已是旅游胜地,变化是非常大的。但不管怎样变,那石山、那苍松是不会变的,所以仍然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57:48 | 只看该作者
张荣清 发表于 2016-5-22 09:32
游记写得很好,观察的仔细,描绘的逼真。闾山松树永不屈服,永远向上的伟岸形象记在心中。在北镇下乡近四年 ...

谢谢老同学的点评,闾山是值得一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4 03:48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