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乌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 着(西行拾花客)

[复制链接]

1566

主题

8295

帖子

3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8392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1:02:42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棉花产业飞速发展,每年秋季新疆产棉区棉花成熟时,农户自己无法完成采摘收获任务,就需要招收很多外来人员共同参与棉花的生产收获活动。而因为这些外来人员是专业采摘棉花的,所以称做“拾花客”。
每年到了采棉的季节,这些来自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大量农民工如同潮水般涌入又涌出,构成了新疆特有的社会现象。据人民日报消息,从8月25日—9月18日,郑州铁路局已经开行棉农专列24趟,运送10万多名拾花客赴疆采棉。
拾花客
巴想忍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到新疆之后她就一直说身体不舒服,想要回家。她今年57岁,来自河南濮阳,老伴患有羊癫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每天只好躺在床上看电视且,由于身旁无人照料,老伴并不想让她出来打工,可家里的2亩地被人包去种种子了,没有其它收入来源。她是新手,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下地,晚上9点才能收工。一天工作近14个小时,也只能摘50-60公斤棉花,采摘量在拾花工里并不算多。
59岁的刘梅菊也是濮阳人,家里的地被征去盖楼,分得2万8千块钱的拆迁补偿。老公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时腿被砸坏,有残疾。儿子在外打工,还没娶媳妇儿。她在老家给别人做包子卖早点,夜里两三点起床,干到早上八九点回家睡觉,下午两三点再上班直到晚上八九点,一个月工资1600元。她说拾棉花赚钱快,她每天也可以摘70-80公斤,能赚到150多元钱,两个月下来,大概能挣到一万元左右,是她在家大半年的收入,而两个月后,她将回到老家继续帮别人卖早点。
李萍27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乡人。之前她在富士康烟台园区组装笔记本电脑,平均每月可以拿到3-4000元工资,最多的一个月她赚到过6000多元钱。她的孩子已经6岁了,明年就要开始上小学,需要人辅导,所以她一直想调回郑州厂区,但未果,春节后她辞了职。她听去年来新疆摘过棉花的同乡说在这里做两个月最少能挣五、六千元,手快的能挣八、九千,甚至上万,就跟着他们一起来了。可还没到新疆,这趟绿皮火车已经把她折磨得疲惫不堪。她说以后再也不来了。
尽管旅途艰辛、水土不服、劳动强度大等原因让拾花工们叫苦不迭,但为了换取更多收入,每年仍然有大量拾花工奔赴新疆。据乌鲁木齐晚报2013年9月22日消息,不到一个月时间,首府三家客运站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拾花工34万多人。她们年复一年地踏入西部这片土地,其中少数人的身份已经从拾花客转变成土地承包者,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然后雇佣老乡从事着引领自己致富的工作。
老板
孙长顺已经在奎屯生活了21年。他1962年生人,18岁开始做裁缝,之后还带了10年徒弟,在河南老家时一个月可以挣一千多块。1993年他支边来到新疆时,住在126团里和自己年岁差不多大的旧农技站,刚到那里的第一天,还年幼的儿子指着农技站的破房子问他:“爸,这里会不会塌”?那时,孙长顺想,如果第一年能挣到1万块钱他和老伴儿就不回河南了,然而那一年,他们的收入只有1140元,那时候半碗韭菜都能让全家人就一顿饭。但孙长顺没有走,第四年他们挣到了5万块,他说,他和老伴儿从来也没见过那么多钱,两个人坐在床上看着那些钱直发呆。到了96年的时候,他已经包了五六百亩地,开始雇老乡来新疆帮他摘棉花了。现在,每年都有固定的老乡来帮他拾花,最长的已经来了9年。最多的时候,他一年包过1000亩地。
来帮他摘棉花的人里,80%都是老伙计,有交情。今年,他给他们每公斤2元的工钱,管吃住和来回车票,这个标准要高于市场的平均价格。(市场上雇佣采棉工的价格为每公斤1块8至2块2不等,1块8管吃住和来回火车票,2块2交通食宿全部自理)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孙长顺今年只包了300亩地,他打算再做个8、9年就退休,留在奎屯老去。他的儿女也都在这里,女儿做了医生,儿子今年刚毕业,在连队里做实习会计。
未来
这些年,孙长顺前前后后帮助过50多家人,在兵团想要包地,得先交清承包费和农资,有老乡找他帮忙,他就借钱给他们,自己承担利息。甚至连老乡买摩托车没有钱,都找他做担保。老乡们愿意给他打工,但这个工不知道还能打多久。
跟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实现六成以上棉花机械化采摘,而这一比例将在“十二五”末将达到八成以上。机械采棉可以提高采摘效果,同时降低采摘成本。它目前尚不算是完全成熟的技术,但为了推广机械采棉,新疆兵团将投资3.44亿元作为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
对于机械化是否能够减少损失和采摘浪费,土地承包者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机械化作业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棉农们会逐渐告别被雇佣“拾花客”的历史。到那个时候,团场和连队到处都是“拾花客”身影的喧嚣热闹场面将一去不复返。
摄影/吴家翔 编辑/邹怡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132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6
QQ
22#
发表于 2015-1-24 11:06:36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为生活,一路艰辛过;
终生过生活,颠沛流离作。

我的人生观:
平淡生活过日子,努力认真办事情。
真情耿直与人处,寻求完美看世界。
身以山为形 , 心把水比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36
23#
发表于 2015-1-25 10:12:39 | 只看该作者
百样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主题

6万

帖子

9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0882
24#
发表于 2015-1-26 14:59:10 |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生活,这仅仅是活着!
农民从翻身获得土地又失去土地沦为雇佣工人,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5:03 , Processed in 0.239014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